《竞底战略》连载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9:50:20
]《竞底战略》连载:首次以统一理论,综合分析中国历史社会华为联想蒙牛黑煤——转天涯_6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12:38 前面论到日本经过30年腾飞后,贫富差距非常小,我们也可以看看中国的贫富差距:
  前司机——平安马明哲在上市公司中的年薪,已逾6616.1万,而很多内地打工妹正在为保住她们4000元的年薪,而忐忑不安地奋斗。中国30年所形成的贫富悬殊,远远胜过西方国家数百年的积累。
  按国内机构的统计,2005年中国基尼系数逼近0.47,但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调查,内地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按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分配比较均等,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出现两极分化。
  这,就是竞底的恶果。打工妹们的收入18年没有实际增长,民工们被打到底线,贫富能不分化吗?我们只看到了自然环境的被破坏,却很少关注人文环境的被破坏,贫富悬殊、行贿受贿等等,就是对人文环境的践踏。
  贫富严重分化,显示了中国社会人文环境的底线状态。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因为两极分化,流民遍野,在歉收之年民变四起,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最终达到“人相食”的底线,终致改朝换代。
  中国处于顶层的富人和贵人们,本能地很担心社会向这条底线发展,他们预先将自己和家人移民海外,同时“裸体”在中国做生意、演电影电视小品,或“裸体”在中国当官,尽量捞到最后一点可捞的东西,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脱离这个竞底社会。
  有多少富人象娃哈哈的宗庆后那样,在大张“爱国爱民族”旗号赚钱时,却怀揣美国绿卡?
  有多少“贵人”象江西省付省长胡长青那样,在大谈“崇高追求”时,却怀揣他国护照?
  连外国人都认为:中国新华字典再版时,应增加“裸官”和“裸体做官”这样的新词汇。《南德意志报》对“裸体做官”的解释是:“他们是把赃款、老婆、孩子、甚至情人送到海外的干部,自己则独身一人、也就是‘裸体’继续从事大把捞钱的危险业务”。最受“裸官”们喜爱的国家是加拿大,该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引渡协议。但阳光充沛的法国南部和美国南方几个州,也很受欢迎。在那里的别墅区,互相勾结发财致富的腐败官员,与骗子商人相依为邻的情况并不少见。前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亚太部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说:“破产的日本商人在浴室上吊自杀,而破产的中国人很快就会现身佛罗里达。”
  
  顺带提一句,当人们质疑马明哲6616.1万年薪的合理性时,马董事长2008年07月淡然笑称“我是职业经理人,肯定是要领薪酬的,最重要的是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2008年9月平安的报表即显示巨亏157亿,马董事长发表千字文,轻松地将其归咎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丝毫不反省自己的失误,也没有提是否“我的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
  相反,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受到巨大损失的瑞士银行,其董事长宣布放弃二年奖金,老功臣、前CEO伍弗利放弃自己应得的1千万美元薪酬,和公司患难与共。
  马明哲恬不知耻的表白,一点也不让人奇怪,本书第六章将论证竞底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认错,是被竞底者的义务;而不认错,是竞底者的责任!
  但这种悖论式的“正确”,到底显示了中国人的聪明呢?还是中国人的智慧?
  
  总结一下: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漂亮的、吃不着、摸不到的GDP增长吗?
  是为了成为外汇储备第一吗?
  还是为了广大中国国民,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
  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GDP超过了美国(这是个可能的任务),而广大打工妹们每个月的收入,还是只能够让她们吃最低劣的快餐,那么这样的经济奇迹,即使有了,又能怎么样呢?
  民众会满意吗?社会会和谐吗?当然不能。
  行笔至此,又忍不住要问: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有智慧吗?
  只要看看日本人的事例,回答这个问题,真是让人有些气短。
  
  目前,中国还是一个人口年轻的大国,我们已经看到了过度垦荒、砍伐、放牧、污染,所带来的环境代价,知道这些做法是在寅吃卯粮,但我们很多人并没有看到:志强厂的那些打工妹们在日日夜夜的加班中,付出了她们的青春、健康、机会,既没有积攒下多少金钱,也没有得到技术、知识的积累,更没有获得高尚的情操熏陶,培养出现代公民的理念和健全的人格。
  几亿这样的打工者累积下来,构成中国庞大的国民基础,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寅吃卯粮呢?
  我的一个朋友有房有车,也算小有积蓄,他有一次跟我聊起政府为了保证GDP增长,大力鼓励消费,以拉动内需。他动容地说:“我的父母老了,他们没有医保,一有什么问题,随时几万十几万就出去了,我怎么敢消费呢?”
  从他的话里我悲哀地联想到:如果志强厂的打工妹们,今后含辛茹苦将她们的孩子供上大学,她们的孩子在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再辛辛苦苦地有房有车后,会不会也要说:“我的父母老了,他们没有医保,一有什么问题,随时几十万就出去了,我怎么敢消费呢?”
  那么,中国人要到哪一代才敢消费呢?中国的经济何时才能真正进入良性循环呢?
  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
  
  在着手撰写本书时,虽然我全部采用的是正规媒体提供的公共资料,但还是忍不住时时扪心自问,我的分析、推理、归纳是公正的吗?是无误的吗?
  有时,抬头看看窗外熠熠闪光的深圳赛格大厦,我真怀疑自己是否想得太过灰色,难道外面那些美轮美奂的莺歌燕舞,大多不过是漂亮的幻景吗?
  这种困惑常常使我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思考。不过,我耳濡目染的商界现实,却总是在提醒我:那熠熠闪光的背后,还有大量艰难前行的人们。就在离赛格不远的群星广场,物业管理处告诉我,2008年9月前后关门的公司就有一百多家。其他港台内地商人的沉重叹息,就不必提起。
  中国的老百姓,难!中国的企业更难!2008以后的中国民营企业,实在是难上加难。
  抛开现实,回顾历史。在一百多年前,李鸿章主持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曾使我们这个古老、庞大的帝国,快速转型为一个年轻的、充满近代化活力的国家,从而引起世界的注目和喝彩。当时的中国,是最有希望跨入现代化强国的东方大国。
  李鸿章,这位曾被我们误读为“卖国贼”的改革家,练淮军,兴北洋,开招商局,建机器局、兵工厂,倡修铁路,兴建矿山……赫然创办出47个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死后被梁启超评为:“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19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此等人物,恐怕中国近代史上难有人与之匹敌。
  但甲午一战证明,这位“东方俾斯麦”所创造的惊世伟业,不过是经不得风雨的纸糊灯笼而已。
  中国人吸取了李鸿章的教训吗?哪一点看得出来?
  
  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最终还是驱使我暂时搁置《商略》系列的写作,将自己草根式的思考整理成书,公诸于世。我毕竟生长于中国这个竞底社会,从小受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如果我们自己不思考这些问题,难道还指望别人来替我们思考吗?!
  孔丘说“劳心者治人”,洋人是可以替我们思考,那最后我们就一定被“治于人”。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又要问: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有智慧吗?
  鲁迅曾说“中国旧说,本以为人有三魂六魄,……国魂也该如此。而这三魂之中,似乎一是‘官魂’,一是‘匪魂’,还有一个是什么呢?也许是‘民魂’罢,我不很能够决定”
  他接着热切地强调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亲爱的读者诸君,请和我一起探索这个问题,先把我们自己的民魂发扬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