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底战略》连载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2:37:24
《竞底战略》连载:首次以统一理论,综合分析中国历史社会华为联想蒙牛黑煤——转天涯_14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12:45 四、竞优的难处
  
  既然竞底有如此多的局限性,那么中国人为何不竞优呢?
  竞优是《竞优战略》的主题,在此不多涉及,只举一个案例,说明竞优的难处,以衬托竞底的长处。
  
  案例:竞优之难,难于上青天——銥星悲歌
  銥星的故事,一开始就充满竞优色彩。摩托罗拉的一位工程师准备去加勒比海度假,但他太太担心那么偏远的地方通信有问题,因此浪漫之旅没有成行。富于想象力的工程师由此产生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台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通话的手机,那该有多好?这个伟大的想法得到了摩托罗拉的赞赏,最终促成了銥星网络的诞生。
  1991年,銥星公司组建,计划用77颗低轨卫星(后减至66颗)组成移动通信网,以元素周期表排第77位的金属铱来命名这一计划。
  这项史无前例的高科技,赢得了众多有识之士的赞赏,甚至精明的比尔盖茨也产生了投资铱星的念头,銥星公司的股价飞速飙升,接着美国、俄罗斯、中国的火箭分别承担了铱星的发射任务。
  依托于强大的美国高科技和资本实力,銥星的竞优按计划全面完成。1998年5月,布星全部完成;11月,铱星的全球通信业务正式开通。
  中国两院的数百名院士,一致把铱星手机评选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
  但是且慢,中国人有一句很流行语,通常用于掩饰领导拍脑袋鲁莽决策的失误:“计划赶不上变化”。但这句话正好可以用在銥星项目上。
  铱星决定上马的1991年,移动通信还不普及,手机卖到天价的三万元;而到了1998年,GSM系统发展极为迅速,绝大多数有购买力的人口稠密地区,都开通了地面GSM系统,与之相比,基于卫星的铱星GSM系统,就显得成本过高,通信费昂贵,通信容量不足,手机丑陋笨重。
  眨眼之间,铱星还是那个铱星,却从高科技宠儿变成了市场弃儿。人们不再谈论铱星的辉煌和成功,而忙于发表高见,总结铱星的失败和教训。
  2002年,铱星公司破产倒闭。
  
  五、竞底的长处
  
  从铱星的案例和大量的竞优成败事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与竞优相比,竞底有如下优点:
  A、风险的可控性。
  中国人长期处于平稳的农业文明中,本性不喜冒险,他们常常像驼鸟一样,不愿相信“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宁愿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饱受煎熬。
  李志强用较次的原器件,替换较好的;要求打工妹们长时间加班;巧立名目克扣他们的工资……,他为此承担的风险,比为市场开发一款新的电话机要好控制得多:如果加班时间过长,克扣工资过多,打工妹们会威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那么按照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李志强完全可以通过协商从底线适当往回撤退,从而平复打工妹们的不满情绪,但如果一款新产品不受市场欢迎,那他根本找不到有效的对象进行协商。
  中国的原创新产品为何如此之少,这是一个重大因素。大多数生产商只愿意跟在已被市场证明成功的新产品后面模仿,以力避风险。
  所以有些志得意满的中国企业家,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实际上,这种“创新”不过是对原创产品的一种低质、低价竞底而已。
  
  B、投入的资本最节省。
  克扣工资和延长加班时间只不过是李志强的两项政策,其本身并不消耗资源,因此往往成为老板遇到困难时第一个跃入脑海的最自然、最经济的竞争手段。
  
  案例:用肉体取代机器:深圳比亚迪如何利用竞底起飞
  深圳比亚迪是一家成长十分迅猛的年轻企业,已渐渐成为深圳另一家电子业巨头“代工之王”富士通的对手,2008年受到“股神”巴菲特的青睐和入股。
  比亚迪的起步,始于日本宣布本土不再生产镍镉电池。因此,比亚迪的老板王传福敏锐地看到了这个竞底空间。他在成立比亚迪时,缺少资金,没有厂房,没有设备,但王传福很善于竞底:日本人生产电池,全部用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效率很高,但很昂贵;王传福通过重新分解电池生产的工序,尽量用打工妹的血肉之躯代替昂贵的自动化设备。由于中国的打工妹们成本极其低廉,因此,比亚迪用落后方式生产出来的电池,居然有很强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刚一投产,就获得了日本三洋的订单。
  随即沿着这条竞底道路,比亚迪连续三年获得100%的增长。
  我们从比亚迪的成功可以看到,中国人多么擅长走意义的道路,而且即使走竞底的道路,也能取得一定的辉煌。
  但同样要切记的是:这样的竞底成功,只能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企业上出现,并不能大面积、长时间地出现。靠竞底战略,中国这条“龙”可以行天下,但可惜只能是爬行,而不是飞行。
  
  C、能够快速、显效地增加竞争优势。
  由于中国是个竞底社会,民众对低价格有超乎寻常的热爱,俗话说“没有两块钱买不走的品牌忠诚”,而竞底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可以直接转化为市场价格的竞争力。它比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品质所带来的隐性竞争优势将更对市场有冲击力。
  另外,中国人历来是个浮躁的民族,喜欢“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容不得“慢工出细活”,这从中国古代流行木建筑,而西方流行石建筑,就可见一斑。西方人修建一座教堂要花800年时间,这在中国人是不可想象的。而竞底则能够很快见效,压低工人工资,无论如何比研发革新能更快能收到成本减少的效果,因此特别对中国人的胃口。但这种“快速竞底”的最终效果却并不佳,正如华为的老师IBM批评华为“他们有时间将一件事一遍遍地重做,却没有时间将事情一次做好。”
  因此,竞底也是中国人为何终日奔忙,却总是在穷忙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