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底战略》连载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3:24:13
《竞底战略》连载:首次以统一理论,综合分析中国历史社会华为联想蒙牛黑煤——转天涯_3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12:36 如果说东欧的这个故事离我们太遥远,那我们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
  深圳宝安是一个电子产业集中区。我的朋友李志强(化名)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在此开了十几年的电子加工厂,他的工厂主要承接美国的电话机订单,也做少量的内销。象他这样的厂在深圳多如牛毛,因此品牌毫不重要,我们姑且把它叫志强厂吧。
  志强厂这十几年,可算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最开始它从港台商人手里接单,几年下来,摸熟了出口美国的渠道,就开始直接接单,到2007年,每年的出口额稳定在四亿左右(人民币,下同)。
  电话机是低利润产品,李志强常常把自己的竞争战略挂在嘴边:“便宜就是硬道理”。他给我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集中反映了中国商人的思维方式,在征得他的同意后,我详细记录如下:
  电话机的座机和听筒由于配重的需要,通常要装加重块。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李志强刚开始从台湾人手里接美国订单时,这加重块的材料是铅。
  开放之初,民智未开,直到老老实实按订单要求做了两年后,李志强才去掉对电话机的神秘感。有一天他忽然脑袋“开窍”:这闪闪发亮的铅,不过就是在机壳里面增加重量嘛!他立刻把铅改为不锈钢。这一改,志强厂相对竞争对手一下子获得一元多的成本优势,接连赢得几个大客户。有那么一段时间,李志强对自己充满信心,与买方谈判时的感觉好极了。
  但很快,其它加工厂也知道了这个奥秘,随即跟进,李志强又没有了成本优势,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和对手们开展控制成本的比赛:
  不锈钢换成上油漆的生铁,再换成不上油漆的铸铁,加重块的成本从1元多,直线降到了0.1元。
  还能不能更便宜呢?宝安所有的电子加工厂都在开动脑筋,不过似乎再没有比铸铁更便宜的材料,这条削减成本的小路,仿佛已走到了尽头。
  但李志强没有气馁,他尝到了甜头,决心一如既往,这次他瞄准了水泥。
  开始的试验效果非常差,电话机里的水泥块经过野蛮装运后,非常容易碎裂,李志强率领他的工程团队展开了“技术攻关”,经过数十天的不眠不休,做过数百次试验,他在水泥中加细铁丝,加纤维,用各种不同标号的水泥,不同的配方严格记录试验过程。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加重块的成本降到了0.01元以内。
  这就是中国式的坚韧和智慧。
  志强厂在酷烈的竞争中,又可以喘一口气了。
  
  我含着泪花听李志强绘声绘色地讲完这段故事,心里不禁在想,眼前这个中年谢顶,略显憔悴的中国男人,在劳心费力做他的降低成本试验时,他的试验方法、苦干精神、付出的努力,和当年伟大的发明天才爱迪生所做的工作,有什么两样呢?
  但爱迪生在试验了上千种灯丝材料后,为人类发明了电灯,而李志强的努力,又换来了什么?充其量不过是在电话机的成本控制上,再拧紧了一圈螺丝。
  写到这里,我不禁问自己,如果犹太人处在李志强的角色,他们会怎么做呢?
  后来,我从志强厂的工友们嘴里知道,当时宝安众多电话机厂家都认为:加重块的成本肯定可以降低,因此,在残酷的争夺外贸订单时,纷纷预先考虑了这个“利好”因素,提前就把价格降了下来。
  李自强为了留住大客户,也不得不以临近亏本的价钱接单。但他预期中的加重块成本降低,却迟迟没有突破,为了维持工厂运转,他对工人们开始极为严厉:加班的时间越来越长,为了克扣工人工资,各种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罚款制度,快速出笼。因此工厂的熟练工相继流失,产品质量失控,导致多次返工。
  李自强的竞底手段用到了极限,连他自己都感觉到难以再熬下去了,就在这时,加重块试验成功了,严峻的局面终于出现了转机。
  
  2008年,瑞典一家著名公司在深圳开分店,我的一个朋友正巧在里面负责人力资源,当她按照深圳当地的水平设计公司的薪酬体系时,她的瑞典上司总是不时过来提醒她:“多给点,多给点,员工拿钱多了,会把活干得更好。”
  瑞典的这家企业很奇怪吗?其实100年前,“万恶的”资本家们早已深明正面激励的道理。
  1914年1月5日,亨利•福特宣布福特汽车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两倍于当时的最低日薪,震惊了全世界。福特先生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
  如果是李志强们处于亨利•福特的地位,会主动给员工双倍于当时标准的工资吗?
  我不知道,因为志强厂一直处于底线状态,从未“潇洒”过。我按他的日常经营,难以进行联想推断。
  不过我们可以看看著名商人李嘉诚的作风:
  李嘉诚的公司横跨公用事业、移动电话、制药、零售、建筑和港口等众多行业。香港的超市行业被两家巨头所把持,一个是李嘉诚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级市场(Park N Shop),另一个是怡和控股下属的惠康超市(Wellcome)。两家主要的健康和日用品连锁店屈臣氏(Watson’s)和万宁(Mannings),也是分别为和记黄埔和怡和控股所经营。
  而法国超市连锁商家乐福(Carrefour S.A.) 因为寻找店铺和码头卸货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于2000年关闭了在香港的业务。
  李嘉诚的超市在获得了类似当年亨利•福特的市场地位后,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于2008年 3月进行了一项统计,发现超市连锁店某些商品的价格,较独立零售商高出6%至104%。
  这就是中国商人和美国商人的区别。
  也许,和“万恶的”资本家相比,以李志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基本还处于守财奴的历史阶段,我们在后面将论述:他们为什么不得不守财?而中国为什么会有“仇富情结”?
  另外再提一句:福特公司1914年的年利润,是三千万美元,而在实行日薪五美元之后,到1916年,年利润就达到六千万美元。
  有些说禅道佛的中国人,喜欢在口头上谈“舍得”的道理,他们知道只有“舍”,才能有“得”,但中国人却是世界上最舍不得的民族,他们对权柄、对财富、对女色、对子女、对种种的肉欲享受……,都舍不得。热衷谈论“舍得”的人,总是在内心希望别人“舍”,他们自己“得”。
  中国人聪明吗?中国人智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