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武威】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06:16
艰辛漫延丝绸之路上,由甘肃省境内,以兰州市黄河西岸到星星峡这长达一千一百多公里的地方统称为---[河西走廊]。
谓之曰走廊,长度是一方面,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平坦。河西走廊的海拔平均只有几百米,
被夹在祁连山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被称做通往西域的孔道。
[河西走廊]---在中国西北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历史上先后有十几个民族入主过河西走廊。
匈奴人在这里曾经繁衍生息,西汉的大将卫青、霍去病曾经在这里驰骋纵横。
坐落在走廊之上的河西五镇,曾经是何等的辉煌-------武威,
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提起来,就让人想起刀光剑影、鞍马铿锵。。。。。。
 


 

沿G312西行,进入古代河西走廊的第一重镇武威,
唐朝时这里是边塞诗人饮酒赋诗的好地方。
[武威]---古称凉州,今天在市里还有凉州古城墙。
[武威]---是河西走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之要地。一度成为中国西北仅次于长安的通都大邑。
公元1247年,蒙古国西凉王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则班智达在武威举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凉州会盟",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版图。。。。。。
 

 

 

[武威]---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 霍去病 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表彰其“武功军威”而取名武威。
[雷台汉墓]---是1969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国宝文物--{铜奔马]而著名。
[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
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
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其中以铜奔马艺术价值最高。
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铜车马仪仗俑99匹,其中以铜奔马艺术价值最高。
[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17.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
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
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据讲解员说:现今已是中国国家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为:
1971年9月, 郭沫若陪同柬埔寨宾奴亲王访问兰州,看到了这匹珍藏在甘肃省博物馆的稀世珍宝,
又将之重新命名为---[马踏飞燕]。
 

 

 

修建于明天顺年间的雷台观,位于武威市一个高达八米的夯土堆上,数百年来香火不绝,不过谁也没想到这高高的土堆下却隐藏着一个秘密。1969年9月的一天,几个公社社员正在夯土堆下挖掘战备防空洞,然而几镐头下去后,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墙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借着微弱的烛光,遍地排列整齐的铜车马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就是国宝――[马踏飞燕]。经过史学家的考证,这座地上墓被命名为---[雷台汉墓]。
 

 

 

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
东汉明帝为置飞廉(即铜制龙雀)、铜马(即铜制“天马”)于洛阳,曾亲自出行到西安迎取,甚至不惜下嫁宗室女子,或令大军征战,才求得汗血马。。。
 

富饶的武威,历来就有“银武威”之称谓,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山川壮丽,气候宜人,物产
资源丰富,名品特产琳琅满目。试看:
麦索青青香飘逸 凉洲自古出佳酿
冰天雪地软儿香 凉洲熏醋调众口
干爽口“三明治” 奔马锅巴味深长
沙枣制品保健康 飞天地毯誉四海
珍馐发菜出凉洲 药物袜子防足癣
传统山药米拌面 干草甜素产武威
黑瓦三棱话荞麦 王蛤蟆膏药放异彩
凉洲不凉米粮仓 无壳瓜子呈奇葩
瓜果蔬菜香飘溢 凉洲亚麻远名扬。。。。。。
 

 

“一马”(铜奔马)、
“一碑”(西夏碑)、
“一寺”(白塔寺)、
“一窟”(天梯山石窟)、
‘一塔“(罗什寺塔)、”
“一庙“(文庙)。
[白塔寺]---这座始建于元代的藏传佛教寺庙又名幻化寺,
位于凉州城东南20公里的武南镇刘家台庄。海拔1500米。
[白塔寺]---为元代忽必烈(1260年-1295年)时期藏传佛教萨迦派法王赴凉州会谈西藏统一、并达成协议的居所。。。。。。。

 


 

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
寺院有围墙,东西420米、南北430米,墙基宽3.1米。
院内探明6座殿基,墙基为砖或石砌。
塔院中的殿基存有砖砌墙基、砖铺地面。
塔院中萨班灵骨塔为主体建筑,始建于元、明、清重修。
现存基座为土心砖表结构,边长26.75米、残高5.1米。。。。。。
 

 

 

相传建寺之初,因寺内有大塔一座,周围环绕小塔99座,故又称百塔寺。
[白塔寺]---论其规模和名气,也许赶不上西藏任何一座名刹那样显赫恢宏,
可是它却记录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凉州人为白塔寺的存在和这段辉煌的历史而自豪。
700多年前,就在这里,赫赫有名的蒙古皇子阔端与西藏著名的宗教领袖萨班?
贡噶坚赞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两人经过协商,议定了西藏归顺蒙古的条件。
贡噶坚赞还从这里向西藏僧俗各界发出了有名的“萨班致蕃人书”。
[凉州会谈]---是西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从此西藏统一于元朝中央政权之下,
结束了400年的战乱局面,走向了安定、统一。。。。。。

 

 

 

举世闻名的巨大的藏式白塔,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
乾隆皇帝曾命人在塔刹内放置一批镇塔之物,均为佛教的稀世之宝。
其刹顶造型亦为中国目前所独有。
白塔高51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三层方形的须弥座,面积为810平方米,塔身是覆钵式的,像僧人化缘的碗倒扣过来的样子,塔身有13个项圈,为佛教的最高级别,天盘直径近10米,华高2米,天盘顶上亦为一个小喇嘛塔,这些都是目前藏式佛塔中所独有的。。。。。。。
 

 
  大殿中心摆放了白塔模型,并展出了镇塔之宝。
第二座大殿原为乾隆皇帝所赐匾额“意珠心镜”,现在是《藏传万佛造像艺术展》。
殿内展出了藏式佛像近1万尊,其数量之庞大、种类之繁多、年代之远久、地域之广阔以及艺术风格之多样,构成了这座举世罕见的藏式佛像艺术官殿。
第三座大殿是七佛宝殿,这里曾供奉着释迦牟尼和他以前的六位佛祖。
这座举世闻名的大白塔直插云空,十分雄伟。。。。。。


 

2000年,白塔寺修复工程正式列人国家“十五”期间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开始起动。
经过4年的基础建设,现在白塔寺遗址周围,道路宽广畅通,水电设施齐备,林木葱茏,
花团锦簇,新修建的百座白塔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棋布于林木之间,
其布局是按藏传佛教密宗坛城式样,以十字折角形分布的。
在距萨班灵骨塔塔基四角30米处,分别修建了高约19米的萨迦四祖的佛塔,
其余小塔围拱周围,高度分别为5米、7米、9米、11米。
5米塔共有5座,7米、9米、11米塔各30座,形成了一片白塔塔林,蔚为壮观。
 
 
 

[文庙]---古称陇佑学官之冠,现被列为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武威东庙角,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它始建于明政统2--4年,
公元1437--1439年,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其坐北面南,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庙内松柏参天,清幽恬静。
主建筑分东西两组:
西面---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
中间---为灵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和东西两庑。
大成殿是文庙的正殿,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
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具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


哎呀呀~~此刻双脚发开始软了肚子也嚷嚷个不停。。。好吧,裹腹去。。。          
晚间~~主人家安排的是---农家窑烤饭。。。。。。
 

 


 

此时此刻~~酋长作何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