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嘉峪关】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3:46:02
9月天之南方依然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踏入嘉峪关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在西域蓝天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宁静和广阔,恰逢细雨沥沥而至给人一种清凉的爽快。。。。。。
俊美的塑像座落在嘉峪关东湖湖畔,8月11日,第十五届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就在“西部明珠”城市――嘉峪关举办。

 

踏着细雨洗刷的戈壁古道南行,至讨赖河北岸陡壁边,便是明长城---[第一墩]
也就是西端第一个台墩起始点,其与祁连山雪峰隔河相望,以河为险,他安然地躺卧在 讨赖河 的崖岸上,
明长城像似条巨龙,穿越沙漠、戈壁,蜿蜒东进,行余万里,由此起步。。。。。。
[第一墩]---为明长城西端台墩起点。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嘉靖18年(1539年),原台长、宽高均为14米,呈正方形棱锥体,历经风雨冲刷,部分岸壁塌毁,使现存台依壁而立,险峻无比。。。。。。
 

 

 

 
明代嘉峪关内外共有39座墩台,有大墩台和小墩台之分。
[明墙]---沿线自讨赖河墩起,设墩台十余座,讨赖河墩属大墩台。


 
[嘉峪关]---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有“河西重镇”、“边陲        锁钥”之称。。。
南有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马鬃山地势十分险要,自古被誉为河西---第一隘口,
历代封建王朝---戍边设防的重地,也为古代丝绸之路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
[嘉峪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城墙等部分组成“城内有城”,它作为内地与西域、中原与大漠之间纷争与融合的见证,悲壮而辉煌。古人先贤者如是,故我亦寻行之---戍边巡防。。。。。。




朝廷驻兵屯守,担负着传递嘉峪关以南至祁连山方面军事信息的任务。
若遇敌情,昼燃狼烟,夜薪明火,以表烟火薪急告邻近之墩台屯卫与关城内之守军前来应战,
以御关外游牧族犯关骚扰。。。。。。



“[讨赖河墩]---作为万里长城第一墩,在古代军事报警中起过重要作用”。
每墩五至七人戍守,多则三十余人。明代举放烟火同时鸣炮以执行烽除任务,
“烽主昼,隧主矿’,白天燃烟,夜间放火以通报敌情。
举一烽,放一炮,表示来敌百人左右;
举二烽,放二炮,表示来敌五百人左右;
千人以上举三烽,放三炮;
五千人以上举四烽,放四炮;
来敌万人以上举五烽,放五炮。。。。。。
讨赖河域西侧地势开阔,容易看到敌兵动静,作为长城第一墩,在执行烽燧报警中起到先锋作用。




小弟有不明一处烦兄阐述:“如若是 蒙古~~酋长前来 尔等将如何处置呀”。
"呵呵~~那将会是  烽燧礼炮焰火齐放;举关百官文武乃至父老百姓出关迎驾,妇孺将为其添锦置衣 。。。。。。
当有~~羊肉否 ???



 
[嘉峪关]---位于嘉峪山麓,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
城关居于祁连、嘉峪两山之间,险峻天成,因此成为万里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历来统治者都派兵镇守。嘉峪关西门外,立有一块3米余高的石碑,上书“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笔力雄浑,此碑是清代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总兵---李廷臣所书,从此“天下雄关”之称便以名扬四海。。。。。。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人们不能把[嘉峪关]也如此称呼,于是加一个“雄”字,这样显得更有气势。
事实上,以巍巍祁连山和茫茫戈壁为背景的嘉峪关,确实很雄伟,称之为“天下第一雄关”,是不为过的。
嘉峪城关周长733. 3米,面积33500多平方米,西面宽,东面窄,略呈梯形。
城关有东西二门,其上各筑有关楼一座,高约17米,结构精巧,气势雄伟。。。。。。



明朝初,元朝王室贵族逃往塞外,自立为可汗,国号---鞑靼,威胁凉、甘、肃、瓜、沙等州。
明朝为保护肃州(酒泉),修筑嘉峪关附近长城。“五里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
筑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明朝修筑城墙为历朝之最,南京、北京、西安等重镇皆筑城墙。
嘉峪关作为长城的一个城堡,像今天的军区,这个城筑在酒泉附近,显然它就是肃州的门户。
嘉峪关由内、外城构成,城外还有城壕。城墙约高10米。布局坐西向东,背向西域而面向---朝廷。




东西轴线上有四座建筑:
文昌阁、
东城楼、
西城楼、
嘉峪关城楼。
除了文昌阁两层---[歇山],另三座城楼完全相同,为三层---[歇山]。
东西城楼之间为---内城,由城墙包围,黄土夯筑,为了防备敌人攻城,西侧以砖包墙,做得雄伟坚固。
城楼建在城墙上,因而比文昌阁“高瞻远瞩”,气宇轩昂。
城墙东、西开拱门,东城楼下面为“光化门”,西城楼下面为“柔远门”。
东、西门外有翁城围护,瓮城门却朝南开。
这样,进入内城必须折90度,避免所有城门打开时内城被一眼望穿,暴露无遗。
西门外更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由嘉峪关楼下面的嘉峪关门通向关外。。。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举目远眺,看到的是满眼的黄土和无际的戈壁。
再往远看便是巍巍祁连山脉,山顶的积雪清晰可见。
整个嘉峪关城墙、卫城、箭楼坐落在河西走廊之间,
在蓝天之下,戈壁之上沉卧着是一座固城。
几百年来,抵御着外族的入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是无法不感叹战场上的将士们是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赢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以山凭险,汉代设“玉石障”,五代有“天门关”,元代更名“嘉峪山”,
取“林泉秀美,涧壑寂寥”之意。
明初,开始建关于“嘉峪山之西麓”,即嘉峪关。
[嘉峪关]---的修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古代简陋的建筑设备条件下,
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实在不易。
于是,便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 率兵进军河西。
他沿途巡视,最后看中了嘉峪关依山傍水,四面地域开阔,最宜建关的险要地形,
奏朝廷弃敦煌不守,而筑嘉峪关城。嘉峪关城周二百二十丈,当时仅是一座土城。
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
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了三层三檐高达17米的嘉峪关城楼,嘉峪关面貌始有改观。
后来此楼被大火焚毁,现在西罗城嘉峪关门上仍有遗址可寻。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八月,李端澄又按照当年修建嘉峪关楼的式样、规格监修了内城东西两座城楼。
到这时,嘉峪关完全以崭新的面貌,雄立于戈壁之上。。。。。。



清灭明后,新疆归入清朝版图,嘉峪关开始失去其军事防御作用,清仍沿明制,城门常闭不开。
清朝末年和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嘉峪关变成了勒索敲诈人民的税卡,凡出入者必须纳很高的税。。。。。。
 

【魏晋砖壁画墓】值得看看
[魏晋砖壁画墓]---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在这戈壁上座落着千余座古墓葬,发现于1972年。
从1972―1973年,共发掘古墓18座,所发掘的这些墓葬,结构多为三室迭造砖墓,且装饰有三至五层,或多达十层的彩绘,出土砖壁画七百余幅,多为一砖一画,也有数砖组成画面的小幅壁画和半砖一画。
砖壁画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画技巧妙,素有“地下画廊”之称,砖壁画内容丰富,
有农耕、采桑、畜牧、井饮、狩猎、屯垦营田、宴饮、奏乐、博弈、出行、营帐、车与丝束等,魏晋墓分为二室和三室两种,有拱形斜坡式墓道相通,以于砖垒砌而成,多为家族聚族而葬的墓地。
墓室四壁的砖画,笔法简练,形象生动,系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科技等内容,
其绘画以中国传统的写实手法为主,早于莫高窟艺术,六号和七号墓室对游人开放,外面还放着一架散了架的木车。。。。。。


整个白昼为探访~~这墩 哪关的,此下弟兄们说:‘爷’咱们该填肚子啦。。。
于是乎~~俺赶紧地让王兄设宴摆酒,以胜仗凯旋之盛事海吞一顿。。。。。。
1。红酒煎鹿柳
2。糟香猪棒骨
3。椒盐酥羊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