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8 05:39:56
【原文】

  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①,其父攘羊②,而子证之③。”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④,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①党:家乡,本乡本土。古代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乡为党。直躬者:直身而行者,即坦白直率正直的人。 ②攘(rǎng):偷窃。 ③证:告发。 ④隐:隐瞒。孔子主张父慈、子孝,所以提出父子应该相隐。

  【语译】

  叶公对孔子说:“我家乡有个坦白直率的人,父亲偷了人家的羊,儿子去告发他。”孔子说:“我家乡所谓的正直与你所说‘直’的不同: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所谓直德就包含在其中了。”

  【解读】

  本章记载叶公与孔子关于“直”的讨论。

  实际上是南方荆楚文化与北方齐鲁文化差异的一次讨论。南方文化重法轻情,北方文化重情轻法,南方忠孝不能两全时,舍身尽忠以报孝;北方忠孝不能两全时,先孝而后忠。

  先说北方齐鲁文化。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什么叫“仁”?“仁”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表现为父慈、子孝、兄悌、友信、君礼,臣忠。什么叫“直”?“直”即“正直”,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品质,“直”在儒学中是道德论和方法论集于一身的哲学范畴。作为一种品质存在的时候,它是道德论,即“正直”;作为一种方法表现出来的时候,是“直率”,“坦率”,它是方法论。对父母“直”,犹如对父母“仁”表现为“孝”一样;对君王的“直”,同理,犹如对君王的仁表现为“忠”一样。换一句话说,“直”的品质,表现在对父母时,则是“孝”,表现在对君王时候则是“忠”。儒家文化中爱有等差,先爱父母兄弟子女,后爱朋友君王,先天伦,后人伦,意思是“忠”“孝”不能有两“直”的时候,则是先孝而后“直”或后“忠”。譬如“攘羊出证”一案,关涉法与情,即“忠”与“孝”不能两全的时候,“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个“直”,即从“仁”出发,是孔子的“直”在其中,由“孝”而“直”,也就是“忠”“孝”不能两全两“直”时,先取孝全,孝直,后取尽忠尽直。先孝而后忠的例子很多,如《孟子•尽心下》中记载:传说中的舜帝,孔子推崇的圣人,他极为残虐的父亲是个瞎子,叫“瞽瞍”。虞舜幼时丧母,瞽瞍又娶后娘,因溺爱少子,瞽瞍数次欲加害于虞舜。后来虞舜称帝。孟子的学生叫桃应的假设舜的父亲瞽瞍犯了杀人罪,舜该怎么办呢?舜视丢弃天下,犹如丢掉一双破鞋子一样,偷偷地背着父亲逃跑了,跑到海边,欣然而乐。这就是儒学的先孝后忠。“天理人情之至。”为求信实,原文抄缀如下: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弊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訢然乐而忘天下。”

  《韩诗外传》卷上也记载了一个叫卞庄子的故事,因他母亲健康活着的时候,三次打仗,他三次败北。母亲殁世后,一战而三胜,斩敌七十余人,英勇战斗,以死“塞责”,也是先孝后忠的例子:

  卞庄子善事母,母无恙时,三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卞庄子受命,颜色不变。及母死,三年,鲁兴师,卞庄子请从。至,见于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殁矣,请塞责。遂走敌而斗,获甲首而献之,请以此塞一北。又获甲首献之,请以此再塞北。将军止曰:“足。”不止。又获甲首而献之,曰:“请以此塞三北”。将军止之。曰:“足。”请为兄弟。卞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今母殁矣,吾塞责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

  南方文化不同,重法轻情,忠孝不能两全时,舍身尽忠以报孝,也是《韩诗外传》卷二上记载的一个故事,楚昭王时的一个叫石奢的法官,父亲犯了杀人罪,他“伏斧锧”代父亲而死,他用生命完成了忠孝两全。原文如下: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而好直,王使为理(法官)。于是道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父也。还反于庭,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臣之所守也。”遂伏斧锧。曰:“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然。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不广也。君欲赦之,上之惠也;臣不能失法,下之义也。”遂不去鈇锧,刎颈而死乎廷。君子闻之,曰:“贞乎法哉,石先生乎!”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诗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石先生之谓也。

  孔子文化先孝后忠在今天的法制社会看来,似乎有些过时,但他看到了人性最根本的东西:仁、孝。“百善孝为先”,“仁孝”是治国的根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不主张家庭内部格虐残杀,讲求仁和,讲究“天理人性”,包括动物也难能割舍的亲情,现代司法的“沉默权”,包括西方社会许多法律条文对“亲亲互隐”也是取认可的态度,也应该看做是对这一“先孝后忠”思想的认可。其实忠孝不能两全时,历来处理的方式都有两种,一种先孝后忠,即“亲亲互隐。”一种是先忠后孝,即父子相证。互隐或互证,各有利弊,《了凡四训》说:“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长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互隐或互证应看流弊,而不是看现实,现实忠先孝后,有利的是司法公证,取得当时的效果,其弊端则是父子相残,人性善良的一面遭到破坏。先孝后忠,短时间司法公证受到影响,但并不妨碍司法执行,但是却能维护人性,保留人性中最善的东西,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两弊相较取其轻,不看现实看流弊。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5》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9》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0》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3》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5》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7》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9》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21》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颜渊篇第十二·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8》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5》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6》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