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证券内参2010-11-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9:25:41
首席证券内参
2010-11-19
【博览视点】
A股不再是“中国A股”
惊天绝密:A股早已沦为“傀儡”(下)
惊天绝密:A股早已沦为“傀儡”(上)
【财经纵横】
被人民币升值“折磨”的光伏企业
传商务部“打探”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影响
“分拆上市”大门只剩一丝门缝
高盛:治理通胀,中国一贯“出手重”
【观察与思考】
牛市,不会轻易被逆转!
【焦点透视】
锂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热点聚焦】
交割日多头势必“强力反扑”
国务院:内幕交易涉案公司暂停再融资、并购重组
【新闻视点】
灾后盘点:不成功的通胀行情
灾后盘点:指控“国际热钱”为嫌疑人
灾后盘点:保险没跑,基金、券商看多做空
灾后盘点:大小非减持意愿变弱
灾后盘点:估值一夜回到“国庆”前
【博览视点】
10月以来的暴涨行情,与国内政策毫不相关。哪怕决策层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以无比坚定的决心控制通胀,也没有打消投资人对流动性的幻想。
这还是以前那个“证监会打个喷嚏,行情就感冒”的A股?政策导向对A股绝对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
这是一个难以评估,但又必须考量的命题。
博览研究员认为,眼下,A股在紧缩货币政策与“美元”的撕扯中挣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背景下,A股始终在国内政策与外围局势的紧张对弈中,阶段性的倒向暂时胜利的一方。
“除了政策,还是政策”的时代,证监会政策主导一切,经典如5.19行情。不曾预料的是,这竟会是证监会政策主导大行情的“绝唱”。06、 07年间,国务院政策导向成为市场预期风向标。大政方针“定调”,成为影响A股长期走势的核心基调;与之配套的行业发展规划,主导相关板块景气度。
来不及庆幸已掌握A股的摆动“规律”,一不小心,A股又不再是“中国A股”。当全球资本市场依然沉浮在流动性漩涡中,A股就无法摆脱在紧缩货币政策与“美元”博弈中摇摆的命运。
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们仍处在后危机时代的复苏进程中,全球金融市场玩的依然是“货币游戏”。
在全球流动性支撑的“赌局”中,美元是无法绕开的核心。与其说美元是避险工具,不如说美元就是全球流动性的闸门:美元指数涨,阀门扭紧,美元指数跌,阀门开大。
中国宏观政策“攘外安内”的多重任务,决定影响A股的国际因素权重不得不提升。在世界扁平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一国政策或多或少都 面临着“非独立性”和“有限性”:前者意味着必须顾及他国经济而制定相应国内政策,“有限性”则表明主流趋势不以一国阻力而根本改变。
A股5月止跌得益于国内政策的“非独立性”,10月暴涨受益于“有限性”。4月欧债危机 爆发引发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担忧,国内“刺激政策”退出步伐虽并未暂停、但更未加快,而国内A股在这种政策观察期下,结束4月份的暴跌、开始震荡;9、10 月美联储二次量宽、日本跟风的新一轮印钞行动,强势倒逼新兴国家的通胀形势,而这一刻国内政策的“气短”,最终让流动性预期占据A股全部。
一旦全球经济进入多事之秋,就是A股面临战乱纷争之时——A股在核心因素间的博弈过程中,会受取得暂时胜利的一方主导,走出阶段性行情。
T O P ↑
有图有真相。
左边三张图表分别标示了2008-2010这三年内美元指数与沪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截止2010年11月17日)。
-USD:代表了美元指数的负相关趋势;
HZ:代表了上证指数;
A股沦为美元指数的“傀儡”,时间起点颇具“戏剧性”——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一个所有中国人理应欢欣鼓舞的日子,一个A股所有股民都留下惨痛记忆的日子。
当然,这是非常“国内”的视角。
2008年8月8日当日美元指数收涨1.74%,在外汇市场这一涨幅相当惊人,足以让你一夜财富翻番。更重要的是,美元指数就此脱离了长达半年的底部平台。
2008年9月18日A股迎来了政府救市。单边征收印花税、汇金宣布增持、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回购——三大利好出击,一举将A股“顶”上了涨停板。可是,随后美元指数10月6日再度强力上攻,金融风暴也达到了最高潮。
A股投资人再次信心崩溃。自此一蹶不振,直至“四万亿”计划的出台。
“四万亿”计划的出台至2009年3月17日这一段时间,A股在政策护佑下走出了独立行情。这也是“个性走势”为数不多的月份之一。
2009年3月17日,美联储量宽政策正式出台。A股再度沦为美元指数“傀儡”。
事实上,更准确的表达是,此役全球金融市场正式确认了美元指数这颗“心脏”。只要它还在跳动,源源不绝的流动性就充斥着全球股市、期市、汇市。在A股,具有全球视野的资金们纷纷汇聚在这面旗帜下。
2009年8月-9月,中国货币当局突发的“微调”举措,打乱了A股平静祥和的“傀儡”生活。这是第二次走出“个性走势”。事后来看,“微调”事件对于A股影响在当时被严重高估,事实上并没有扭转A股跟随美元指数脚步辗转向上的趋势。
2009年12月,国际市场开始忧心美联储会采取加息举措,美元指数应声而上,这使得A股年末冲击3400点的雄心化为泡影。
2010年1月15日希腊引爆国家主权危机,美元指数迅速展开了一轮凌厉升势。半个多月内,A股哀声一片。直到希腊危机最终平息。
2010年4月16日中国房地产调控重拳出击,这被看作当时引发市场暴跌的主要原因。
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疑问是,就因果逻辑而言,房地产调控不断施力,A股为何能够在7月触底反弹呢?
翻开美元指数与沪指相关性研究的图表,会得出另外一个答案。地球的另一边,4月16日美元指数开始了新一轮上涨。
2010年6月美元指数开始下跌。7月正式确认“脱离顶部”。几乎在同一时段,A股也触底反弹。直到8月9日美元触底反弹,A股也跟随回落。
所以,事实胜于雄辩。
2010年9月21日,美元指数正式确立下跌趋势,A股开始筑底。十一长假前后,美元指数出现凌厉下跌。节前一个交易日,A股开始“井喷”。
2010年11月5日,美元指数止跌反弹,A股开始“筑顶”。五个交易日后美元指数确认“脱离底部”,A股开始“自由落体”。
颠覆一切常识的“财富密码”尽在眼前
细心的你应该发现,美元指数“超前”于A股给出趋势方向。通过时间差,大级别资金可以几乎毫无风险的布局、套利。所以,你看到的不是一份只是“有些出彩”的研究报告,而是财富密码,一座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采掘的金矿。
上述这一切,就是两年半来我所看到的“真相”。少数时间段,A股会受到国内突发性宏调政策的阶段性影响。大多数时间段,A股只是踩着美元指数的脚印一步又一步前进、后退。
如果知道了这一真相,还无法成为A股赢家,我只能无语。
不知美元,焉知A股。
2008年金融危机的“危机后效应”使得“国际金融研究”成为未来A股趋势研究的“中流砥柱”。投资环境的自身“进化”决定了潮流一旦形成,将再无法后退。这将是A股发展历史进程中无法篡改的一页。
浪迹于媒体聚光灯下,口若悬河宣讲“宏观经济A股论”的经济“砖家”们,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如同当年叱咤风云的赵晓云、雷立军一样。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人”将全面占领金融圈内外的舆论高地,主导A股趋势研究的话语权。
当人们逐渐意识到A股“转变”时,这一天就会来到。
我知道,供人膜拜的神像总有一天会坍塌。
我知道,证券研究行业是一个跟随市场成长而演变的行业。
我知道,我,就是揭穿皇帝新衣的那个坏小孩。
T O P ↑
有些忐忑,我知道,此文一出,惊涛必起。
如果中国证券行业也存在“诺贝尔奖”,那么《美元指数与沪指相关性研究》上所取得的“颠覆性发现”将有希望入围并最终夺魁。研究结果预示着——
过去两年半,对于A股的认知,大多数人都是错误的,无论是从政策风向角度,还是宏观经济角度;
过去两年半,A股趋势变化的原因,可以用一个结论,一句话来概括;
过去两年半,哪怕只是知道这一研究结果,你都可以成为A股赢家。
听到这些,你是否会惊诧?
任何“真正有价值”的建议都会比较简单,往往只是一句话——过去两年半,A股只是美元指数的傀儡。更重要的是,这条游戏规则仍在继续有效……
这意味着,能够“玩转”美元指数,“把玩”A股你只能是赢家。
三年来,我静静的观察着这一切,从不确信到笃定。不需要圈中内幕,不需要关心国内政策风向,不需要关心宏观经济趋势,只需要盯住美元指数。但凡美元指数中期拐点出现或中期“顶、底”得到技术上确认,48小时之内,A股必然跟随其变化。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A股已不再是“中国A股”。难以从感情上接受,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这意味着,“热钱”从未来过,也意味着,“热钱”从未离开。“热钱论”与上一个十年所流行的“庄散论”一样,都只会是民间传说、草根文学。
A股“真正有力量”的投资人,其“觉醒”程度被远远低估。在这个市场里,掌控资金的量级与其视野宽广程度成正比。沉迷于自己精心构筑的小宇宙,而不抬头看看市场潮流的转变,浑然不知岁月变迁,那么A股早晚会不客气的吼一声,“GO OUT!”
未来是属于“国际金融研究”的时代。如同“政策市”黯然离去一样,“国内宏观研究”也将逐步退出A股趋势研究主流。
睁大眼睛,屏住呼吸,顺着我所指出的方向,一起向大洋彼岸眺望……“真相”。
T O P ↑
【财经纵横】
国内太阳能电池超过90%的产品出口国外,但身为最大的出口国,国内光伏企业却似乎并没有多少国际话语权。出口依赖度过高已成为钳制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绊脚石。
“太阳王”无锡尚德晒出了第三季度成绩单。描绘季度汇兑损益的折线图上,三季度4202万美元的外汇收益与二季度6140万美元的外汇损失,其勾勒走势的线段几乎夹成了直角。
74%的净收入来自欧洲,9.5%来自美国,而中国只占到0.1%——背负这样的市场布局,尚德始终需要面对很大的外汇风险敞口。
08年三季度,由于深陷金融危机泥潭,直到09年一季度,欧元的持续贬值使尚德承受外汇损失长达9个月之久。
09年1月由于运营艰难,公司还曾爆出裁员30%和被同行收购的新闻。数据显示,09年1、2月份出货量只有33兆瓦,比前一年同期减少了近1/3。而09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出现的短暂回暖,又被拖入波诡云谲的汇率风云中。
到了09年四季度,尚德的汇兑损益格局陡然生变,由原先1050万美元的“收入”变为1320万美元“支出”。这还只是拉开巨额亏损的序幕。
今年一季度,受欧债危机拖累,尚德的“汇兑之殇”达到2454万美元,二季度更是跌入损失6144万美元的历史“冰点”。
事实上,不只是尚德。今年5月,全球第5大光伏组件企业阿特斯首席执行官瞿晓铧也曾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一季度因欧元意外下跌造成的损失达到1700万-1800万美元。
据悉,当时欧元对美元汇率为1:1.23,据巴克莱资本估计,如果降为1:1.25,阿特斯的盈利将应声下跌84%。巴克莱还估计,受累于汇率,保定英利利润也将下降42%,尚德则下降79%。
T O P ↑
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商务部主管的轻工业行业协会近期对一些中国轻工业出口企业做出问卷调查,以判断轻工业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
这一调查可以视作官方对具体行业所做的最新一次人民币压力测试,显示官方在新的一年来临之前正在调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以确定明年人民币汇率的基本走势。
而调查结果也显示,如果人民币小幅升值,轻工业出口企业虽然可能出现利润下降,但大多数企业将能够承受人民币的小幅升值。这可能为目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两难”提供一些灵活空间。
T O P ↑
在本月召开的今年第六期保荐人培训会议上,证监会官员重申,从严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创业板上市。
今年以来证监会官员三次谈论分拆上市,态度从“明确允许”逐步转为“不鼓励”、“从严把握”。
证监会官员指出,分拆上市目前争议很大,操作性并不强。对于拟分拆到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即使发行人不是上市公司控股,而是由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也需要从严把握,不能搞垮一个上市公司,然后再拿一个公司来圈钱。
T O P ↑
高盛最新发布的报告称,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应对经济波动的政策的反应速度比过去有非常明显的提高,且在调整政策时又有出手重的倾向,因此中国经济持续高通胀的风险很低,当前的高通胀应该只是暂时现象。
高盛坚持认为,中国政府调控通胀的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只是缺乏采取充分的宏观紧缩措施的意愿。
虽然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对总体宏观政策基调没有做出调整,但是宏观政策基调和实际执行状况经常差异巨大。
高盛认为政府完全能够而且将会在尚未明显改变现有政策基调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宏观措施来应对通胀。其中可能包括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加快公开市场操作和直接窗口指导等。
报告认为短期通胀的主要风险在于政府使用上述工具的力度不足。在现在通胀率的变化最少有5%的情况下,加息25个基点显然是杯水车薪。
T O P ↑
【观察与思考】
这几天,“浮云”似乎成了一个热词:“飞人”刘翔面对亚运会坦言,辉煌与质疑只是“浮云”;面对首演失常,张琳更新微博亦称,“一切都是浮云”;网坛名星李娜更是避混采,视媒体为“浮云”……
巧合的是,11月17日,上证指数在补完当天的下跌缺口后,当日期待的阳K线却亦“浮云”般离大家远去:至收盘时,上证综指收报于 2838.86点,大跌55.68点,跌幅达1.92%;深成指则报收于11917.49点,暴跌299.78点,跌幅2.45%。更严重的是,上证指数 16日百余点的长阴线以及17日的长上影小阴线,直接把3000点这块“浮云”也抹掉了!
近来,大盘下跌就放量,上涨就不“给力”,只能说明市场的恐慌程度在蔓延。看来,市场要“牛”转乾坤,还不是简单地说转就转的事,空间换时间或许将上演。
对于本轮的下跌,各方都在找原因,尤其是传闻中的消息更是此起彼伏,比如国内一家公募基金掌门、其影响远超李旭利的大佬已“被双规”;比如 国际大投行高盛的一份报告;再比如提高股票印花税以及央行将再次加息,等等。上述传闻之所以能多多少少对市场的下跌起了作用,只能说明热钱和套利资金对于 流动性收缩和政策转向的敏感性。由此看来,近期A股市场的急跌,流动性收缩及其预期应该说是真正的元凶。
如果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中国及随后世界各国的减息或投资行为,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全球金融系统,那么两年后的今天,中国超常规的宽松货币 政策及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显然应该回归常态。更何况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以及本月美联储通过继续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的QE2量化宽松计划,使得世界上以美 元计价的大宗商品,特别是黄金、有色资源等商品涨势如虹。10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以来的新高,就很能说明问 题。温和的通胀当然十分有利于股市的稳步上扬,然而一旦形成恶化的通胀,紧缩措施如果出笼,无疑对股市的影响是负面和下跌的。因此,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紧缩风险加剧,再次加息成为大概率事件。
与此同时,近来不断有媒体报道称,为防通胀,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在内的中国各大部委纷纷酝酿出台物价调控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 在广州市考察时对此也有明确的表示:国务院正在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看来,中国应对通胀的治理已经上升到了市场化与行政化同步结队出入。而这进一 步撩拨起了机构资金们对流动性紧缩而绷紧的那根弦。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如今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的两大火车头,其货币政策正好是相反的。美国只顾本国利益,用力开动着自己的印钞机。 美元的泛滥及其美元汇率的下跌,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不得不承受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及自身通胀两种影响。应对通胀和实际上的负利率,中国提高准备金率, 加息等举措,回收过于宽松的流动性也是正当其时。两大火车头的“碰撞”,明显对中国,对世界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提振全球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股市上涨所依赖的宏观基本面基础就有可能动摇。一旦形成了这样的预期,那么股市上涨的根基同样会产生动摇。
对于近一周以来的市场急跌,正如上述所言,流动性收缩及其预期是真元凶。而美元指数自11月5日以来至今的强反弹表明,热钱短时间内流向发 生了改变。原因就在于爱尔兰债务危机的突发,以及美联储启动 QE2 后与邻为壑的做派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不满。美元企稳反弹,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下跌。而 A股市本轮下跌由有色资源类股领跌,确有其内在的逻辑!
基本面的因素确实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不过,笔者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即11月份的调整其实是对10月份月阳线的一种技术调整!因为笔者认为,10月份的阳线是大盘摆脱6124点下跌以来出现的第一根阳线,是新一轮牛市初步确立的一根重要阳线。大盘正在用空间换时间,忍一时之痛吧,否则怎么才有收获的快感?(马方业/文)
T O P ↑
【焦点透视】
能让奥迪A2电动车一次充电就能跑605公里的是一款叫做Kolibri的电池,直译为蜂鸟。
10月,一辆奥迪A2从德国慕尼黑出发,7个小时之后到了柏林,全程605公里。这像是一次普通的旅行,只有一件事有点不同寻常—这是一辆全电动汽车,而在这段行程中,它没有充过电。
这辆汽车上安装了300公斤的新型电池,在跑完了605公里之后还剩18%的电量,足以再跑150公里。
单从数字上看,这辆车单次充电行驶的里程还达不到今年5月份在日本实现的1000公里纪录;但是这次使用的奥迪A2车基本上包含了普通汽车的所有功能,而且行驶速度平均达到每小时90公里,远远超过日本试验的相应数字。
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新型电池基本上可以符合人们日常驾驶的需要,足以和化石燃料汽车一决高下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来自德国联邦经济与技术部的Andreas表示,“我们正处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而这样的新技术将会让我们成为技术领导者。”
这种电池的商品名叫做“Kolibri”,是锂金属聚合物电池大家庭中的一员。它的能量转换率能够达到97%的惊人程度,而一次充电只需要20分钟。
这些指标相当引人注目,也许会让锂电池掀起一场新的浪潮。
开发出这种新电池的DBM能源公司位于柏林,创立于2005年,一直专注于锂金属聚合物电池的研究。它的CEO Mirko是一位物理系的大学辍学生,今年也才只有27岁。
他们开发出了新的材料,使用锂金属的氧化物做为正极,石墨作为负极,将单片电池的厚度缩减到与一根头发直径相仿的程度,也有效地提高了能量密度。
Kolibri电池里的单层组件呈片状,电池的一极是石墨,另一极是锂金属氧化物,中间是电解质。Kolibri电池高性能的基础是复杂的膜技术,使电池具有了高度稳定性和高效率。
这种电池的层状结构摒弃了液体电解质,降低了高电流输出时产生的热量,效率因此提高到了97%。而且这种电池所含电力可全部用光,不会对电池产生损害。由于电池内部不含重金属、有毒气体、液体或酸,所以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另外,Kolibri电池充电时间特别短。更让人期待的是,据称这种电池的使用寿命可达50万公里。
现在已经有一家物流公司把蜂鸟电池用在他们的叉车上,每次充电可以让叉车连续运行28个小时。虽然目前还不确定是否有汽车生产企业打算采用这种电池,但是只要成本降到足够低的程度,总会产生新的机会。
DBM目前并没有公布电池的成本,但是他们认为,当开始大量生产时,成本将不会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更高。而在被问到何时可以开始大量生产时,Mirko的回答很令人振奋:“乐观地说,现在就行。”
T O P ↑
【热点聚焦】
期指11月合约今日交割,虽然截至昨日(11月18日)收盘,期指11月合约的持仓量为2338手,期现价差收窄为3.84点,按“惯例”11月合约似乎会平稳交割。
不过,博览研究员认为,在交割日多头势必“强力反扑”,以扭转其在12月合约上的被动局面,夺回主导权,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将会使得今日行情剧烈波动。
由于近一周以来的大幅下跌使得多头损失惨重,有理由相信,多头有望借近期暴跌所积累的势能发起有力反击,而美元的上涨趋势受到抑制,国际大宗商品反弹,将为多头反击创造绝佳的外围条件。
新主力合约12月合约似乎让人不放心:一方面,在期指投资人向12月合约移仓的阶段(上周五至昨日),行情大幅调整,尽管期指“移仓换月” 并不是导致行情出现暴跌的主因,但期指投资人的移仓行为客观上加剧了行情调整的烈度;另一方面,截止昨日,12月合约的持仓量已经达到29185手,从多 空双方的持仓结构来看,12月合约空方持仓相当集中,持仓量排名前五名的空方席位持仓量高达17640手,而多方前五名的席位持仓仅9107手,两者净差 8533手。
但在我看来,对于12月合约里“空军”的集结无需过度担心,现在不是悲观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对行情中期趋势向好的判断。
尽管始于“11·12”的这波下跌看似凶猛,甚至下跌的斜率还要超过“4·15”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的那一轮下跌过程,而目前期指市场 做空的氛围(主力合约持仓规模更庞大,并且从多空双方的持仓结构来看,空头持仓相当集中)也甚于4月份,难道我们要重蹈如4-6月那样的一轮暴跌?
我不认为会如此!在我看来,这两个阶段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策环境的是存在显著区别的,主导A股中期行情的主次矛盾也迥异,那么行情演绎的路径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4-6月,A股行情的主要矛盾是在宽松政策退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政策的切入点指向房地产业,从而直接引发对银行业的双向悲观预 期。在这个最大的政策导向预期没有解除前,改变股指下行趋势需要房地产政策的本身或其它政策因素的改变,这正是4-6月上证指数暴跌近800点的根源所 在。
而目前我们正处于流动性通胀行情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或者叫预期重估阶段,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就是,国内的通胀预期正式确立中期行情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地位,虽然这一预期确认的过程(国内通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紧缩之间的博弈)会经历波折,行情也会付出必要的代价(近1周以来的大幅、快速调整)。但我们认为,《“通胀红利”令此轮行情尚可延续数月》,近期的大幅调整恰是战略性建仓的机会!
博览主任研究员徐志丹女士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半年内可能的状况是高增长与高通胀并行阶段,或者说是“温和通胀带动下的经济高增长的居高不下”,这一有利的宏观经济背景支持此轮牛市还可持续数月,近日大跌并不预示市场趋势的逆转。
另外,对于期指在近一周以来A股大跌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市场主力机构一方面在现货市场进行所谓“洗盘”的动作,另一方面则是在期指市场大肆打压加剧市场恐慌预期,其目的就是“以空间换时间”,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廉价筹码,而且也大幅压缩了调整的时间。
我的同事吴璇女士在昨日的研究中指出,从资金博弈的角度看,经过一轮暴涨后,至少有两种资金有这种迫切要求:前期踏空、中间换仓、期望获得更低成本筹码的大资金,此为其一;其二是已享受前期暴涨行情的第一波,目前期望再次获得低成本筹码。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经历了当前这一过渡阶段之后,通胀预期将会正式确立对投资人预期的主导地位,而市场层面,主力资金也完成了换仓、“洗盘”动作,行情将步入新一轮上涨阶段。
T O P ↑
中国国务院11月18日公布了《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意见》,要求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对涉嫌内幕交易的行为,对已立案稽查的上市公司,要暂停其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行政许可。
《意见》称,当前,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一些案件参与主体复杂,交易方式多样,操作手段隐蔽,查处工作难度很大。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内幕交易更具隐蔽性、复杂性。
《意见》强调,要建立完善内幕信息登记管理制度。要求所有涉及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都要符合保密制度要求。研究论证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原则上应在相关证券停牌后或非交易时间进行。
《意见》要求公安机关在接到依法移送的案件后,要及时立案侦查。各级监察机关、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泄露内幕信息或从事内幕交易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控股)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T O P ↑
【新闻视点】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通胀行情。
在国庆以前,市场总体上说是结构性行情,新能源、新兴产业、大消费等板块轮番表现,周期类的板块一直没有起来,但在国庆以后,情况一夜之间发生了逆转。
本轮行情的发生,并不是以实体经济全面好转的背景下展开的,而是以经济结构转型为背景,新兴产业、消费等演绎出来的局部机会。但最终市场的发展,还是将周期类板块如煤炭、有色带动起来,与国内投资者的抗通胀需求共振,进一步引发场外资金入场。
令人惊异的是,国阳新能是一个总股本在24亿股的中型蓝筹。在汹涌流动性的推动下,每天竟然连续涨停,在中国证券市场20多年的历史中,也属不多见。
回头看,在股市成交量密集放出后,指数却开始停滞不前,被压制在3100点附近。原因是,密集成交中必然有大量资金选择悄悄离场,撤出A股。
分界线就是10月19日的加息。
从之前高层的表态可以看出,在实体经济没有根本性复苏之前,管理层并不愿意领先美国加息,这是审慎的做法,因为怕经济二次探底。但为什么 19日突然宣布加息呢?一定是在国庆以后,综合了通胀压力等种种经济数据,紧急磋商后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一旦达成,表明以后的货币政策将会延续走下去。
但更多狂欢的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市场上涨的逻辑链已经被掐断。
在紧缩的状态下,资源股的上涨肯定失去了动力,而资源股又是整个市场的发动机,你说市场能继续走牛吗?
T O P ↑
本轮暴跌有两个特征:一是巨型蓝筹的诡异上涨;二是利空版本的多样化。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工商银行以超乎寻常的上涨给此轮下跌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而深究它们的上涨逻辑,却显得混乱不堪。
比如,工商银行的异动被不少市场人士归结为配股,但同样配股的建设银行却几乎原地踏步。
此外,11月12日的暴跌被传因为印花税、加息,11月16日的传闻演变为发改委准备调控农产品价格、明年会大幅压缩信贷等。
业内人士分析,上述特点结合本轮涨跌能透露出一些端倪:一、市场里有一股不明巨额资金;二、这股资金规模相当大,可以随便拉抬巨型蓝筹;三、这股资金准备撤退。
基金仓位普遍过高,因而主要来自国际热钱和游资。行情之初,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已经达到87.47%,逼近2009年末88%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大盘的放量上涨,是在基金高仓位的情况下形成的,那么必有一股非基金的资金流入到股市中来。
早前央行发布数据称,10月份居民存款减少了7000亿,鉴于国家正在调楼市,那么这7000亿很有可能进入了股市。
以中石油11月11日与12日的市场数据来看,两日成交额44.26亿元;工商银行15日成交额为42.95亿元,如此巨额的资金青睐两个A股权重最大的股票,说明资金趋向性高度一致。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所谓热钱或许只是其中的一个作用力而已。
T O P ↑
据来自基金公司消息称,近期A股暴跌,保险资金并没有“大动作”。
北京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现在盼着加息“靴子”赶紧落地,这样,对通胀形势和政策的判断也会明朗些,才好制定下一步策略。没看清楚前,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按照惯例,11月左右,正是保险公司制定来年投资策略之时。
券商自营、基金人士表示,已在大力减仓,卖掉获利较多的周期性板块,近日减仓力度较大。
一位券商研究机构人士称,一天接了七八位基金经理的电话,看得出来,急跌之下,市场做多信心有所动摇。
券商自营人士称,尽管研究部门对后市态度相对乐观,但自营部门已在减仓出货了。
T O P ↑
截至11月17日,自10月19日上证综指站上3000点以来,A股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金额达229.53亿元,净减持股份达17.37亿股;11月以来13个交易日净减持股份为11.25亿股,减持金额为167.66亿元,创年内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15日沪深两市大幅调整后,“大小非”减持意愿减弱。
11月12日至17日,A股“大小非”减持金额为18.3亿元,但减持金额显前高后低趋势,12日、15日两个交易日减持金额为9.98亿元,而16日、17日两日减持金额为7.86亿元。
在市场大幅调整之前,“大小非”减持自7月以来呈现逐渐攀升态势,并在11月份上旬达到全年高峰。7月至10月,“大小非”减持金额分别 为:30.28亿元、38.01亿元、99.58亿元和143.10亿元。同时,上证综指自7月以来大幅上行,上证综指7月2日至11月11日上涨了 35.69%。而10月初至11月11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8.53%。
特别是在上证综指站上3000点之后,“大小非”减持股份数和金额在11月前半个月超过10月份,并创下年内新高。
截至11月17日,A股有93家上市公司在11月遭到“大小非”股东净减持,净减持股份为11.25亿股,减持金额为167.66亿元,平均每个交易日减持近13亿元。
T O P ↑
一场疾风骤雨席卷了沪深两市,短短4个交易日内,A股总市值蒸发2.94万亿元。泥沙俱下式的回调过后,A股平均市盈率已经不足20倍,更有多达581只股票的股价跌回了国庆节前的水平。
统计显示,以上581只股票中,房地产股有73只,远远超过其它的行业,成为了反弹成果消失殆尽最集中的板块。
有色金属、采掘为代表的资源股无疑是近期“最受伤”的板块,近4个交易日市值平均跌幅分别为18.24%和13.35%。经过调整,有色金属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从80.89倍降至66.14倍,而采掘行业更是从19.08倍下滑至16.53倍。
随着个股哀鸿遍野,A股的整体估值出现明显下降。沪深300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4.48倍。而小盘股的估值明显偏高,中小板平均市盈率为47.40倍,创业板则高达75.11倍。
T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