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生活方式保持在中等生活水平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16:32

6、生活方式保持在中等生活水平上

【原文】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为淫泰也,固以为王天下,治万变,材1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故其知虑足以治之,其仁厚足以安之,其德音足以化之,得之则治,失之则乱。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诚美其厚也,故为之出死断亡以覆救之,以养其厚也;诚美其德也,故为之雕琢、刻镂、黼黻、文章以藩饰之,以养其德也。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诗》曰:“我任2我辇3,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此之谓也。

【译文】比如看重色彩丰富的衣服而穿,看重味道丰富的食品而饮食,看重各种财物而制造,统合天下以立君主统治,并不是为了要过度过分,而只是为了使王道能统治天下,能应治各种变化,能裁决各种器物,能养育人民百姓。能够制天下的人,没有比仁爱的人更好的了。所以知晓忧虑就能够治理,他如果有仁爱敦厚就能够使天下安宁,他的人生规律之声誉就能够产生教化作用。得到这些天下就能治理,失去这些天下就会混乱。老百姓确实依赖他的智慧,所以互相争先恐后为他劳苦而务必使他安逸,就是要养护他的智慧。确实赞美他的敦厚,所以会为了他出生入死来捍卫他,就是要养护他的敦厚。确实赞美他的人生规律,所以会为了他雕琢、刻制、制作华丽的辞藻文章来装饰他,就是要养护他的人生规律。所以仁爱的人在上,老百姓尊贵他就如同天帝,亲近他就如同父母,为了他出生入死也欢愉,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做的确实美好,他所得到的确实很大,他所利于人民的确实很多。《诗经》上说:“我背器物我拉车,我扶车行我牵牛。我们任务已完成,大概有礼来赠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亦是论述人才以及管理的作用问题。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生存需要就越来越多,之所以看重色彩丰富的衣服而穿,看重味道丰富的食品而饮食,看重各种财物而制造,统合天下以立君主统治,并不是为了要过度过分,而只是为了使王道能统治天下,能应治各种变化,能裁决各种器物,能养育人民百姓。荀子的这个看法,和孔子一样,只不过说法不同。孔子提出的“中庸”学说,就是“用”、“需要”的意思,“中庸”合起来就是指人的需要和需求应该要保持在中等状态。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这些欲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爱、需要名利地位等。而人的这些需要一般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是无法满足的。明明一盘菜就可以下一顿饭,但总想要十盘八盘的,吃得丰富一些。明明爱一个人就可以了,但总想爱她十个八个,爱得浪漫一些。被一个人爱也就够了,可很多人却想要被所有的人爱,人人都来爱我,我就太幸福了。这些都是“需要和需求”的过度、过份!所以孔子认为,人的需要和需求应该维持在中间,既不要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能明明有这个条件而非要去过苦行的生活、低贱的生活。这与老子的“知足常乐”是同一个道理。因此,好的人才心里想的是人民,做的事是为了人民,他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在中等生活水平上的,既不过度过分也不故意贫穷,所以他能得到人民百姓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所以人民百姓会为他出生入死而感到愉悦。这就是人才的作用!

——————————————————

【注释】1.材:通“裁”。《书·顾命》:“伯相命士须材。”《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姟极。”韦昭注:“材,裁也。”《荀子·君道》:“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材,假借为裁。”这里用为裁度、裁夺之意。

2.任:《诗·小雅·黍苗》:“我任我辇,我车我牛。”《诗·大雅·生民》:“是任是负。”《国语·齐语》:“负任担荷。”《楚辞·悲回风》:“任重石之何益。”这里用为挑担,背荷,肩负之意。

3.辇:(nian撵)《诗·小雅·黍苗》:“我任我辇。”《周礼·乡师》:“与其輂辇。”《左传·庄公十二年》:“以乘车辇其母。”《左传·襄公十年》:“辇重如役。”《战国策·赵策》:“恃辇而行。”《说文》:“輦,挽车也。”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