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月刊2007/10/20 第166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57:43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 2007/10/20 第166期
歷史月刊網站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 每月專輯 --什麼材料鑄造了包公 (一)
□ 縱橫時空 --中國公主在墨西哥:大航海時代的美麗傳說 (上)
--中國傳統建都觀念的轉變 (上)


直接訂閱:

每月專輯
■ 什麼材料鑄造了包公 (一)
【文/程如峰】
包公(999~1062),本名包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歷史名人。他生於廬州合肥,官至樞密副使。他以清正廉明的人格魅力,鐵面無私的剛烈精神,被人民大眾奉為「正直之神」。千百年來,備受百姓們的頂禮膜拜;他的知名度之高、涵蓋面之廣、流傳之久遠、人心之震撼,在歷史人物中是罕與倫比的。
中國人起名很有學問。一個人有姓有名,姓乃繼承祖先,相當穩定;名則可以自行設計,因人而異。「包」是姓,也與承包、包攬相關聯,再與「拯」字相結合,包拯便有了包打天下、普濟眾生的含義。他字希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者愛人」,希仁,又有著讓世界充滿愛的意蘊,展示著他的人生取向與奮鬥目標。不過,長期以來,他被「包公」二字取代,能識其中奧秘的就不多了。
中國有句諺語:「真金不怕火煉」,像包公這樣鐵骨錚錚、通體透亮、無私無畏的人,是什麼材料鑄成的?為什麼會由一個普普通通的讀書人,居然能扶搖直上進入國家最高的領導核心「二府」,而且還能善始善終?這就值得人們深思了。
儒家思想哺育了包公
從指導思想看,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兩千年來,儒家思想一直處於統治地位,儒家經典成為全國教育的統一教材,科舉考試的統一內容,它超越時間與空間,不以改朝換代為轉移。在這段歷史歲月裡所展現的風雲人物無不與儒家思想息息相關,包公也不例外。中國人重視家教,「養不教,父之過」,他的父親包令儀,字肅之,考中進士,做過準縣令,顧名思義,他對包公的言傳身教是不言而喻的。包公說他自己的成長過程:「生於草茅,早從宦學,盡信前書之載,竊慕古人之為,知事君行己之方,有竭誠死義之分,確然素守,期以勉循。」(《包拯集?求外任》)
我們看儒家鼻祖孔子又怎樣自定義的呢?他說:「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就是說他不認為自己是天生的聖人,他的思想、人品、學問、智慧等等都是從愛好歷史、面對現實、勤奮探索實踐中得來的。包公的人生哲學不正來源於孔子嗎?包公所指的「宦學」,主要也是《大學》中所說的「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一整套儒家的做官理念。縱觀包公的一生,如考中進士後「居家養親、十年不仕」,把孝放在第一位;「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是他從政自律的座右銘;他常說「民者,國之本也」,「苟為國,豈能不以愛民為心哉」等等,無不是儒家「民本」思想的生動體現。正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哺育了包公,而包公給儒家思想的正確性和生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例證。今天,舉世公認儒家思想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有道理的。
宋代體制激勵包公
包公的成長,除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具有的共同規律外,還具有他自己的時代特徵。包公生長和活動在北宋時代,北宋與其他朝代不同之處:開國之君宋太祖趙匡胤本是一個赳赳武夫,卻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倡導讀書,說「開卷有益」、「宰相必須讀書人」。他建國不久,便恢復了唐代的科舉制度,選拔讀書人擔任國家各級機構的長吏。孔子受到更高的禮遇,由唐代「文宣公」晉升為「文宣王」。他的繼承者更有著與天下寒士共治天下的意願。因為寒士生活在社會的基層,瞭解人民大眾的疾苦與愛憎,能深刻領會「民為邦本」的精神實質,勤學習,肯思考,有見識,有能力,不滿足於現狀,求變求新,一旦考中進士,擔任一地領導,定然會對君主感恩戴德,「食君祿,報皇恩」,勤勤懇懇為君主的長治久安、為百姓的安居樂業盡心盡力。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往往都是這些人建立的勳業。
為了保證做到從寒士中選拔人才,北宋又明確規定政府高官的子弟不得參加考試,以防止他們考試時營私舞弊,堵塞了天下寒士的進身之路;另用「蔭補」方法解決高官子弟的出路問題,解除高官們的後顧之憂,樂於秉公報國,選拔真才(後來「蔭補」過濫,「一人得道,舉家升天」,「冗官」之弊愈演愈烈)。北宋時期多位著名宰相如呂蒙正、范仲淹等出身都很貧苦,通過自己勤奮讀書,依靠對他們傾斜的科舉制度,一舉成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歷史寫下光輝的一頁。包公也曾大聲呼喚「能盡心敢救天下之弊,敢當天下之責」的高官,自己當了高官就身體力行,表明他是范仲淹行列中的一員。
包公出生地在今安徽省肥東縣文集鄉包村,那裡崗巒起伏,十年九旱,土地瘦瘠,百姓較少,生活貧困。他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後來包令儀為了使包公更好地深造,由農村遷到合肥城內,塾館設在城裡興化寺,上學讀書時,須經過一條長長的巷子。巷子裡住著一個富人,富人心明眼亮,看到這個書館裡都是廬州的後起之秀,將來廬州的命運可能就掌握在他們手裡,於是當包公和同學們走過時,總是笑臉相迎,請他們進屋裡坐坐,表示友好。包公不大理會。有次富人還備了酒席,請他們吃酒,同學們以為盛情難卻,準備赴宴,包公卻不贊成,說:「我們讀書人,要是取得功名,當了地方上的頭頭腦腦,今天吃了人家餅子,將來不套住自己頸子嗎?」包公墓誌記載他:「幼則挺然若成人,不為戲狎,長彌厲操司。」可見包公一身浩然正氣,從童年時代就自覺養成,並非一日之功。包公身為高官後,仍稱自己「生於草茅」,以出身寒微為榮。~未完,詳見下一期電子報~
-------------------------------------------------------------------------------------------------   TOP
縱橫時空
■ 中國公主在墨西哥:大航海時代的美麗傳說 (上)
【文/李毓中】
「中國公主」一直是個極為特別的名詞,再加上西方世界的東方見聞催化下,成為傳說與戲劇的創作來源,當今最著名的莫過於浦契尼(G. Puccini)的《杜蘭朵公主》。其實歷史的研究與一般人所知的想像與傳說,有時難免差異十萬八千里,就好比一般人們印象深刻的「三國」絕對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不是陳壽的《三國志》。同樣地,在中國與域外地區的交流中,其他國家對於地大物博又遙遠封閉的中國,便存有許多神祕的幻想平添幾許生活情趣,西班牙文豪賽萬提斯(Cervantes)就曾在《唐吉訶德》第二部裡戲謔式的提到中國皇帝送來信函,希望能邀請唐吉訶德去中國設立一所西班牙學院,十七世紀的西班牙讀者們一定可以理解而會心一笑,因為這事純屬作者為了在書中增加趣味而胡謅,僅僅只是博君一笑而已。
事實上,自1565年西班牙人開闢了東亞與美洲大陸之間的太平洋航線之後,許許多多的中國商品以及與中國有關的舉凡歷史、政治、文化等資訊,便源源不絕經由西班牙人據有的墨西哥送往西班牙本土,因此於1585年由門多薩(Juan Gonzalez de Mendoza)所出版的西方世界第一本有關中華帝國歷史的著作,便是根據他在墨西哥停留時所收集到的第一手資訊所寫成。...~more~
-------------------------------------------------------------------------------------------------   TOP
■ 中國傳統建都觀念的轉變 (上)
【文/王子林】
夏代鯀作城廓的時代,都城誕生了。那時的都城是什麼樣子的?文獻中沒有記載,但考古發現再現了那個遙遠時代的都城面貌,據河南偃師二里頭夏商宮殿遺址的考古發掘,當時都城分為宮城和外城,全城以宮城為中心進行規劃,突出宮城的重要地位,外城的東、西、北三面城牆長達4590公尺,由此可以推知夏代都城已具一定的規模。至鯀以後,夏代曾數度遷都,禹遷都至陽城,大康時又遷至斟尋。至夏桀時初步具有了王畿之制,王畿範圍東至河濟,西達華山,南至伊洛,北及羊腸。
邦畿千里的圓心觀念
商代自成湯建國後至盤庚之前凡五次遷都,盤庚遷至殷即今河南安陽殷墟,據考古發現,都城規模宏大,範圍將近30平方公里。都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宮殿區和大部分居住區位於南,王陵區位於北。...~more~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