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晚报电子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3:16:00
黄土窑洞:

  10年卧薪尝胆

  车过陕北,触目所及的除了黄土就是窑洞了,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那些默立在山体上的普通窑洞,因为与中国共产党的延安岁月水乳交融,而产生了一种神奇的魅力;在杨家岭、凤凰山、王家坪、枣园那些默然无语的黄土窑洞,更因为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名字连在一起而格外令人注目。

  1935年历史选择了延安,经过长征初到陕北的红军,风餐露宿、人困马乏,是黄土窑洞接纳了他们。从此这些不修边幅、素面朝天的土窑洞有了不一般的意义。“延安窑洞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了中国革命的一大批精英。在延安的窑洞中,毛泽东写出了大量经典著作,其中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就有116篇。”枣园的讲解员刘成用满含感情的语调说着。当年毛主席窑洞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延安的山岭,也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跨过了王家坪大桥,顺着延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杨家岭,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湾里,坐落着中共七大的会址——中央大礼堂,这座号称当年延安的“标志性”建筑物,内部也是窑洞式样的。在杨家岭的半山处,毛泽东旧居是五孔土窑洞,就在这里,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畅谈,并有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在延安窑洞里,中国共产党人一住便是10年。这10年,中国共产党卧薪尝胆,这10年,成为中国现代历史演进的一个拐点。

  

  石条窑洞:

  合上时代的节拍

  我们来到延安,距离那段烽火岁月已经半个世纪了。那些默立在半山腰的土窑洞,合上时代的节拍,成了石窑洞。

  在宜川壶口岸边,80岁的朱接人有了一份全新的职业:拿上烟袋、头绑白羊肚巾,每天陪来壶口观瀑布的游客合影留念,每次收费2元。“一天下来能有25到30元的收入,不错了,额老了。”朱接人告诉记者,家里共有八孔窑洞,两个儿子。最上层的两孔土窑洞,是朱接人的父亲在1962年修建的;中间的三孔修建于1964年左右,原来也是土窑洞,朱接人在前几年把它改建成砖口窑洞;最下面靠近山脚的三孔是石条窑洞,是大儿子三年前修的,因为靠近壶口,所以开了家“农家乐”餐馆,用窑洞和陕北特色饭菜来吸引游客。

  “没有窑洞,来的人就不会这么多了。坐在咱石窑洞的炕上,外面人都说挺好,还在这里过夜!咱陕北的秧歌、剪纸,外国人都喜欢,我家大媳妇还表演过剪纸呢!”朱接人显然对自己目前的职业与生活较为满意,位于壶口岸边的那八孔窑洞,是他的骄傲。

  在延安大学,曾经的陕北公学内,还能见到中国最集中的石窑洞群,那个写了《平凡的世界》的陕北汉子——路遥,就静静地安息在窑洞后的后山坡上,虽然如今延安大学又兴建了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可那一排排的石窑依旧是它独一无二的“名片”;而在杨家岭上,更是有了三星级标准的延安石窑宾馆,它们依山而建,从低到高8排268孔窑洞,已成为延安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不过,在陕北高原上一路行车,见得最多的还是土窑洞,光着脚的孩子在地上玩着弹珠,旁边是新建的一所希望小学。“要结婚就要盖平房,因为现在女娃娃都不想睡窑洞;女娃娃都在城里打工,楼房住惯了,农村修房子也要修成平房了!”随行的导游党群民说道。这些曾孕育过中国革命的土窝子,至今仍是陕北农民们的主要居所,却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面临着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