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偷窥不快乐——帮杂志写的东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19:08:13
不偷窥不快乐——帮杂志写的东西(2005-10-11 14:26:05)   不偷窥不快乐
叶倾城

张爱玲自己设计的《传奇》封面,是一个高领旗装的少妇,在午后恹恹着,小圆桌盛着闲静。却突然有一个时装女子,在月洞门边,偷窥——没有红玫瑰的好奇,白玫瑰那仿佛隔了一层膜的哀愁,无人知晓。偷窥的快乐,绝不止于天桥底下,或者《圆舞》里的周承钰在自家窗前架一枝天文望远镜。
那去《窥视印度》的是妹尾河童——如果你能快速、清晰、不打哽儿地念出这四个字,恭喜你,你是普通话甲级一等。他只是行走,加尔各答、孟买、德里……他什么都记录,以文字也以绘画,笔触细致工整,某一个简陋酒店的房间;看到圣河的千思百想;泰姬陵与明信片一模一样,他却又趣致地画一张俯拍,尺寸标注得很整齐,比例绝对端正,甚至做出标注来;德里街头的牛,眼神温顺到几乎诱惑——如果它说请带我走,我知道我无法拒绝。桩桩件件都得花钱,他说完卢比,再兑成日元,读者又本能兑成人民币,烧饼也要2元一个呢,不便宜。
印度的种性制度、懒散、混乱、街头大摇大摆的神牛们……他一直在感叹:实在搞不懂印度!几乎令人要起反感了,他无非自命是发达国家。但其实中国人,又何尝不觉得,实在搞不懂印度。
妹尾大概是鲁莽了,他毕竟只是“舞台设计家”,说到文化便有妄谈之感。而专业偷窥者,就写《三城记——一个建筑师眼中的美国城市》。作者说她有写考察日记的习惯,在美国更不例外,于是她尽可能用最朴素的文字和语言记录上她之所见所感,用心用情去写这些看似无情的街道、公园、广场和建筑,再加上见解和点评,很有点带着读者的眼睛去旅行的味道。
她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导游,带着我们乱逛,外加评头论足,说好说歹。三城分别是芝加哥、纽约、华盛顿,当然,这是任何一个中国人不会忽略的城市,也是近百年西方建筑史不会忽略的城市。图文并茂——我不见得欣赏那风景,永远过分对称,像任何一部好莱坞电影里习见的,可是建筑之简洁、实用,那老实不客气的钢筋铁骨,美国精神,大概也就在此吧。
都说美国没有历史,太有历史的,则是中国。母系社会,更加是历史之源,比如摩梭的《走婚》,作者轻描淡写地说:我从事摩梭人母系制研究,已近四十载。他不是走马观光,是扎扎实实地田野考察。说他们如何捕鱼、生火、养儿育女,也有她与他的口述,他说得落落大方,长长短短的情人,加起来有30个——前段日子,有人统计说中国人平均性伴侣是19.5人,我算知道我那一份是谁给平均了;她却说得委婉凄凉,短期情人来找她,被她的长期情人发现了,男人没事,她却挨了打。还有那些缠绵的情歌:“我们相亲相爱,在大海中同舟共济”“我是狮子山上的清泉,你是门口的污水”“一个标致的男子汉,我不接触一下太遗憾。——简直和我心里想得一模一样,可惜我是“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
他们都是闯入者,以偷窥之眼,进入人家的安居乐业,而不偷窥,则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