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4:04:49

余映潮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让我们懂得,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我们对教学内容加强整合,从而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
   5.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之美和内在的细节之美的设计艺术和创新艺术。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学思路的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体会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特色。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课标要求我们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并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改革以讲析为主的教学,而代之以教学内容灵动、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
   所以,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就成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如下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线索式思路;选点式思路;反复式思路;穿插式思路;迁移式思路;整体式思路。
   由于“教学思路”的灵活性和命名上的个性化,上述若干“思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并列的,这些命名只是意在突出它们各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板块式思路(上)
   先请看笔者的一个策划——《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蓝图:
   1.告诉大家——读妙文。
   2.提醒自己——寻雅词。
   3.评说课文——品奇字。
   4.表现生活——用美句。
   这个策划所展示的是四个呈“块”状的教学内容。它们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学习,着眼于每一“块”解决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或进行一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一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朗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角度与组合方式都很丰富,但“板块”二字仅仅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板块内容,设计板块思路。
   如课文《提醒幸福》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有:
   1.语言生动:
   祈盼 怅然 先哲 崇尚 步履 韵律 孪生 回味 征兆 甘霖 希冀 真谛 温馨 渲染 踌躇 追悔 姗姗 袅袅 婷婷 茸茸 熠熠  皓月当空 临门一脚 惴惴不安 荣辱不惊 谆谆告诫 无足挂齿 南辕北辙 步履匆匆 瞻前顾后 相濡以沫 心心相印 天涯海角
   2.意蕴丰美:
   ①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②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③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④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⑤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地,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⑥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⑦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⑧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
   3.哲理深刻: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根据上面提炼出来的三个特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
   1.字词品味活动。
   2.句段欣赏活动。
   3.课文创编活动(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集合起来,形成一篇短小的美文)。
   将这三项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
   例二,活用、巧用课文内容,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来安排教学的板块。
   如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的教学。
   七首词的教学,大致在三个课时左右。对于这样一课多篇的教材,教者首先就应提醒自己要活用、巧用课文,要对课文进行配伍,进行重组,要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从有利于课中活动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课文特点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学思路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师心智的角度处理教材。
   如:我们可以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板块”:
   第一步,个性化朗读;第二步,艺术性改写;第三步,对比式评说。这将是很有文学欣赏品位的一节课。
   例三,扩展阅读材料,开发课文资源,从课内课外相融合的角度来形成教学板块。
   如《有的人》的教学。
   《有的人》短小精美,通篇运用对比的表现方法,以铿锵有力的诗句,抒发了对纪念鲁迅的感受,进行了饱含哲理的深刻议论。但历来的教学大都就诗教诗,缺乏有力度的烘托。我们可以增加课外内容,将教学过程艺术地安排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板块:第一块,就是课内的教学内容,即《有的人》本身的教学;第二块,就是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课外材料。这两个教学板块在教学过程中成为“1+1”式的教学格局。这种教学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扩容思路”——用“增加数量”的方式使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深刻动人。
   教学设想如下:
   教学板块:《有的人》+有关悼念鲁迅的文字——全课教学由两个粘联在一起的教学板块构成。
   板块一:朗读、品析《有的人》 (约30分钟)(略)。
   板块二:朗读、评点有关材料(评点以教师为主进行) (约15分钟)。
   朗读材料一: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评点:这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邹韬奋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的演讲辞。一个“战”字,点出了时代背景,点出了时代环境的黑暗与恶劣,一句“战而不屈”,准确地勾勒出鲁迅先生的战斗风骨,饱含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赞誉之情。
   朗读材料二: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评点:这是作家郁达夫在鲁迅逝世后满怀激情写下的《怀鲁迅》中的精彩片断,文中情感丰富,议论深刻,哲理生辉。
   朗读材料三: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评点:这是鲁迅先生的日本挚友佐藤村夫在先生逝世后写的一副挽联。此联运用排比手法,“三有”对“三无”,切人切事,要言不烦,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朗读材料四:
   鲁迅先生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和残害,他一点也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他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评点: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鲁迅——现代中国的圣人》中的片断。
   全段文字具有高度的描述美。毛泽东同志不愧为语言大师,他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准确观察和精心描画,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战斗风格和战斗风采。
   朗读材料五: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一道烟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评点:这是闻一多先生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演讲的开头段。全段充满了理趣美,充满了深深赞颂的感情,一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表达了作者的崇高评价。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深刻、精美、高度凝练而充满思想情感的语言组合,它们将多么有效地增强课文教学中的感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