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簿 - PKM2007Fall第1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5:08:36
PKM2007Fall第1周
作者:sociallearn
最后更新: 2007-09-10 01:05:40
分类:教育文化
标签:PKM

这是一门新课,如何通过课程的形式来与同学们一起实践PKM&KM, 我第一次尝试,学生学习中会反馈出什么样的问题,我的教学中会存在哪些问题,这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摸索和反思。
第一、二次课是概述,第二次课结束后,就会布置一些任务来开始实践。
第一次课,主要想回答几个问题:
1.为什么需要PKM
2.如何PKM的概述
3.如何学习这一门课程
每位同学通过在这门课程学习中的PKM运用与实践,来学习掌握和形成PKM能力。课程具体目标如下:
*学会用PKM来进行个人学习设计与实施。
*开始初步实践PKM。
*会进行PKM设计与实施的指导。
*掌握一些PKM工具使用。
*了解知识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次课当中还列举了不同网址管理工具运用,所产生的不同管理成效。还对一些基础概念进行了区分,包括数据、信息、知识。第一次课中存在很多问题,有我自己对课程内容准备程度问题,有我教学活动设计与引导表述问题等等。不过我想很快就会有所进步。
***这一次课的设计有点问题,离学生的经验世界太远,在下一轮教学中,应该能够从这一轮教学中产生一些经验素材,作为以后导入课的组成内容。)
下一次课会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KM&PKM,然后就讨论针对这一门课学习,每一位学习者如何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与效益的问题讨论,这是实施PKM最初的一个分析与规划环节。
参考阅读文献
(1) Jason Frand and Carol Hixon(December, 1999),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 Who, What, Why, When, Where, How?,http://www.anderson.ucla.edu/f...
(2)Paul A. Dorsey,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EDUCATIONAL FRAMEWORK FOR GLOBAL BUSINESS,http://www.millikin.edu/pkm/pk...
(3)Steve Barth(2004)Self-Organization:Taking a personal Approach to KM,http://www.knowledgeboard.com/...

PKM2007Fall第1周1
这是我上课前精心准备的两个问题,目的是激发大家对自己学习的现状进行深思。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学习?我是在如何学习知识?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知识就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以及深层次的思考结论。
知识可以通过个体的归纳来获得,也可以通过人与人直接的交流来共享获得。举个例子:
第一次见到火,不会知道它会烧伤你,只有被火灼痛了皮肤,你才会有火会给人造成伤害的认识。通过别人对火的研究,把火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知识记录在书本等载体里,来获取对火的进一步认知。从而能够在油锅着火后想到可以盖锅盖隔绝空气灭火,就是知识的具体应用。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2
有4~5位同学主动分享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第一位同学认为知识就是前人经验,因此相应学习方法,就是透过书本教材;第二位同学认为知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如何学习,她回答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习目标。第三位同学回答,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学习方式有透过书本教材,也有亲身体验。第四位同学认为,知识就是知道和认识;第五位同学认为知识就是信息,并提出如何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问题。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提问处理,我在课堂上是先提问第一个问题,讨论完再提问第二问题,再研讨。这种处理方式效果不好,应当把这两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提问和追问,一直到能够展现对知识理解以及如何学习知识的细节。还有同学们回答中还包含了很多需要进一步追问的问题,这以后我再放到论坛中跟同学们一起研讨。(以后在课堂中有类似情况,可以跟同学们说明用GG延伸讨论。)
***同时可以针对其中一位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的同学的回答把讲课自然过渡中下一个环节。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我注意到庄老师画的图接近于Mind Map,但似乎要更复杂些-Mind Network,不知道庄老师对思维导图是怎么看待的?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3
这一幅图从祝智庭教授在北师大讲座的PPT中摘出。
知识产生与知识传播的途径、速度变了,知识总量、知识淘汰更新的更替速度也变了。
如果我们仅仅以传承知识的观念进行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创造知识的学习意识,没有创造知识的能力,我们就永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该如何学习知识?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我觉得知识的产生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知识的载体、传播途径、传播速度、知识总量和更新速度。物理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时空结构,从而引发了学习知识的方法的大变更。
我们比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更容易快速地聚合起大量的相关领域的知识,如何在知识“过载”的情况下调整学习策略,应该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4
知识大爆炸,不仅知识总量多更新快,而且,表征知识的数据信息等组织方式,也与以往截然不同。传统组织知识的模式是一种线性结构,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组织知识的模式,则是网状结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者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又如何培养起不断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西方对科学的一个反思就是学科的分类割裂了事物本质的联系,简化了问题模型,而随着复杂度的增加,问题本身的解决却越来越令科学捉襟见肘。
横向链接各个学科,融和各个学科优秀的思考模型,认识到学科划分孤立的特征从而避免它带来的副作用,应该是目前我们学习知识首先要认识到的一点。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5
PKM相对于KM,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不是从整体系统的组织角度出发,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运用、创造。
PKM不仅强调对已有经验、知识的学习、运用,同时更强调如何在利用已有知识基础上创造新知识的问题。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个人知识管理(PKM)更应该从问题出发,问题驱动学习,在此原则下要博闻强记,能够对整体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6
课程内容的组织,是针对本课程学习,学习者如何实施实践PKM为线索。
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对我的教学而言,也是检验这种方式的PKM教学效果的重要体验。
课程目录与学习进展时间,会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而进一步细化和有所调整。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开源运动(OpenSource)、共享协作(Wikipedia)是知识传播的伟大变革之一。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7
这一幅图从参考书籍中摘出来,基本涵盖应用层面KM涉及的内容,既可面向个人也可以面向组织,因此,为了让大家有个对PKM将会做哪些事情有个总体认识,先用这个模式来引入,以后会在这一门课程的实践中,总结构建更加贴切从个人学习角度出发的PKM内容模型。
(这一幅图在课堂上没有展现。)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8
这是有名的SECI模型,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光隆(Tadeuchi)在迈克尔.波兰尼关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分类基础上,发展出的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螺旋转换的理论模型,这幅图不是野中郁次郎的原图,而是已经汉化和改编(绘图作者是谁,不知道呢,这是两三年前我在网络上拷贝的,但是原图链接已经失效不存在了)。这一幅改编之后的图更易于理解。
SECI模型基本反映了知识是如何创造产生、如何传播、如何学习、又如何创造产生...的螺旋过程。
(我在课堂上应该用具体问题、具体例子,来分析解释模型,这样同学们才能容易理解一点。
或者先讲故事,然后分析故事的几个环节,再归纳到这个模型的结构上来。
这个模型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几乎可以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你不妨用这个模型去思考身边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你都能够发现问题以及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于SECI的相关链接:
(1) 这是对SECI进行解释的,http://www.12manage.com/method...
(2)这是对SECI与WEB2.0学习进行结合的,http://www.slideshare.net/acha...
使用inputking的蚂蚁 评论道:
Web2.0或者说社区化真正把拥有知识的人连接在一起,不在是冷冰冰的教条的课本作为人与知识的连接体,知识因此而更显的人性化。
详细信息 »

PKM2007Fall第1周9
Step by step.
The tools and methods of PKM & KM will be used in the i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1) GG,http://groups.google.com/group...
So,do it,join the group, from here,let's begin the way to PKM & KM.
详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