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找准“抓手”? //收入分配改革,要“税改”但不能只靠“税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09:11
收入分配改革如何找准“抓手”? // 收入分配改革,要“税改”但不能只靠“税改”
2010年09月22日 07:47:14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当中占比偏低 居民“没钱花”“不敢花”导致内需不足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中新社发(资料图片)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当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据业界人士展望分析,“十二五”期间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冻结垄断企业工资、实现同工同酬、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涨幅加快,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等内容可能是调整的重点。与此同时,调整措施可能更加合理与科学,兼顾效率与公平。
收入差距拉大影响社会稳定
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为0.48,目前基尼系数可能在0.5左右。
鉴此,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表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实现GDP高速增长,国家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些地区先富起来的战略目标。经过31年高速增长,如今这个目标已实现,我国人均GDP从当初的200美元增加到今天的近4000美元。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显现。”蔡志洲进一步分析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指出,“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余斌还就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现状作了这样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存在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收入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偏低三大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确有要素禀赋、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原因,但体制性弊端是根本原因。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而且行业间差别过大,居民没钱花;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使得居民有钱不敢花。居民“没钱花”和“有钱不敢花”正是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引发的内需相对不足的症结所在。
………………………………………………………………………………………………
官方密集表态议收入分配改革 3大核心问题成争议点
最令各界纠结的争议热点,则包括冻结垄断企业工资、实现同工同酬及竞争性行业一线员工工资5年倍增等内容。
收入分配 "跷跷板"如何平衡?
改革在具体层面上仍面临不少“两难”选择:哪些事情让市场做主?哪些事情要政府来管?企业和职工利益该如何平衡?
张平:国内各种矛盾交织 需高度重视收入分配等
郑功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三大突出问题
聚焦收入分配改革五大着力点
勿让“灰色收入”成为中国收入分配调节“灰色地带”
搜索更多收入分配 改革 的新闻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公众看一眼真那么难?
“晒福利”晒出收入分配不公
张车伟:收入分配不公影响社会稳定 不调整会阻碍发展
社科院张车伟解析收入分配不公原因
期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升格为法律
收入分配改革,要“税改”但不能只靠“税改”
收入分配改革,要“税改”但不能只靠“税改”
2010年08月25日 08:35:41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3版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税收只是一种再分配的调节手段,要先有合理的初次分配,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格局,才有调节的基础。因此,收入分配改革,眼睛不能只盯着税收的政策,重点在于如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经过专题调研后提出,要尽快制订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分配格局。(8月24日《新京报》)
近期,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密集发表调研和评论文章,呼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高层的密集的表态,也使收入分配改革被推上前台,如箭在弦上,不容迟疑,更没有回头路可走。但收入分配如何改、重点在哪,都是出台方案必须考虑的问题。
从舆论来看,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了改革税收上。发改委专家日前建议,个人所得税应改分向征收为综合征收,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征税;另外,是否应该开征遗产税的问题,也成为舆论热点,但《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48.46%的受调查者表示目前不适合开征遗产税,支持开征遗产税的仅占34%。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当前税收征管也确实亟须规范。个税征收的最大不合理之处在于,工薪阶层缴纳了大部分个税,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因为收入来源复杂、税收征管不严,却可以少缴税或很容易避税。这样一来,个税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个税起征点进行微调,确实意思不大,而以家庭为单位计算征收,可以体现家庭负担的差别化,更能体现税收公平,也符合国际惯例,但依然不能改变纳税主体是工薪阶层的现状。数额巨大的灰色收入乃至黑色收入,更无法通过税收调节。从技术上说,以家庭为单位计税,要求掌握家庭详细信息和变动情况,有赖于公民自觉纳税意识的养成,也需要严格的税收征管和监督机制,并非一日之功。
此外,开征遗产税、物业税等税种,也是国外通行的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但是,在税费不清、征管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人们对加税有本能的抵触,开征新税遭遇民意反弹,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税收充其量只是一种再分配的调节手段,要先有合理的初次分配,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格局,才有调节的基础。在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劳资博弈,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很高,且基本固定下来,一些针对过高收入的税种,税率非常高,因此“调节”贫富的作用才更明显。我们当前的收入分配改革,重点还应放在初次分配上,即如何提高工资等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当前,我国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很低,近年来更是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透露,1993~2007年,居民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由49.49%降低至39.74%,降幅9.75个百分点。数据反映的问题,与普通百姓的感受基本吻合,很多人多年没有涨工资,工资增长速度早已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也是这样建议的。收入分配改革,眼睛不能只盯着税收的政策,重点在于如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当然,这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涉及很多方面的改革。比如,建立劳动者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企业工资协商机制,减小普通职工和管理者的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收入壁垒,严厉打击腐败和垄断现象,防止财富向权力和资本过度集中。把重点放在这些关键问题上,找准根源,才能最终拿出一个管用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丁永勋(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
搜索更多收入分配 税改 的新闻
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尽快出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
国家电网大规模降薪 为平衡内部收入分配差距
郑功成:社保制度欠公平是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重要原因
收入分配 "跷跷板"如何平衡?
新华时评:扩消费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调整收入分配方案
杨宜勇:收入分配改革突破点在机制建设
2010年09月21日18:1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杨宜勇:收入分配改革突破点在机制建设--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 (记者 赵健 摄)
人民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秦华)今天上午,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展望‘十二五’愿景”为题进行访谈。杨宜勇认为,分配不合理、分配不公问题的解决需要各方配努力,政府要让税、企业要让税,更重要的是加强机制的建设。
杨宜勇说到,分配不合理、分配不公,大家反映越来越强烈,我们的分配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表现在收入差距太大,而且这个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更加不合理。所以“十二五”规划期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收入差距不应该继续扩大了。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不合理,十七大报告期间已经提出来了要提高两个比重,在收入分配当中要提高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在三者分配中要提高居民分配所占的比重。如何提高这些比重,作为政府方来讲,政府就有一个让税的问题,但税里有国税、地税,国税怎么让、地税怎么让,还要细化地研究。
杨宜勇指出,作为企业来讲,要让利,企业必须让利,也是有让利空间的。企业让利是谁让得多一点儿呢?有的说国企应该让多一点而,民企应该让得少一点儿,这都是应该研究的方向。
杨宜勇表示,分配机制,不是一个文件、一个政策的出台,这都是一次性的。但这种收入分配工资协商集体谈判机制一旦建立,合理增长就会成为一种现实。所以,机制建设现在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