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涛的抗战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2 15:58:14
杨伯涛,地道的侗家农民子弟,16岁参加北伐,19岁在国民革命军当排长,往后转战南北,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尤其在著名的湘西“雪峰山战役”中出奇制胜,打败横行一时的日寇,成为抗日名将,受到蒋介石的器重,成为蒋介石嫡系第十八军军长(少将军衔)。正值官运亨通之时,他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俘,于1959年第一批获特赦,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三次接见,安排他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记母训,“男儿当自强”
杨伯涛又名序章,别号荡波。1909年4月19日出生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门郊外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杨宗海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40岁时病故。杨伯涛上有三姐二兄,全靠母亲刘氏洁英抚育成人。母亲刘氏生性善良、聪明贤慧,略识文字,对杨伯涛兄弟管教得特别严格,常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格言来训勉杨伯涛兄弟三人。这些警示之言成为杨伯涛一生为人处事的准则。
1926年,受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浪潮的影响,正值北伐军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的部队从贵州出湘西参加北伐,杨伯涛毅然投奔到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当了一名学兵。1927年,由于国民党宁、汉分裂,杨伯涛转入程潜第六军教导团学习,毕业后担任第六军第十九师排长。1929年,他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是黄埔军官学校的延续)。这时,钱大钧教导第三师在武汉军分校成立。他没有毕业又被调到教导三师任排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教导三师并入第十八军,1931年9月杨伯涛升任连长。由于他从幼小时候起深受母亲的慈爱和严格要求,慈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影响着他的人生行为,加之长年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无形中更加激发了他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他刻苦自学,当了连长后,行军时还是一头行李、一头书籍,一有空闲就孜孜不倦地攻读英语、数学、历史、地理等。1935年考上了陆军大学第十四期。
1937年8月,他弃学赶赴上海,被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委以营长之职,率部队参加战斗,随后调到军部任参谋。战斗结束后,他回到陆军大学继续完成学业,1938年7月毕业,在黄维十八军十一师任上校参谋主任。期间,他参加了南浔战役,保卫南昌,然后又随军到平江地区协助汤恩伯部队阻击西侵日军。1940年5月,他参加枣宜会战,宜昌失陷后,随九十四军在大巴山高地守卫重庆门户,再次与日军对峙。1943年10月,又参与策划常德会战,主要负责制定作战计划。收复常德之后,被陈诚委任为十八军十一师师长,坚守在常德、汉寿,这时的杨伯涛已成为陈诚的爱将。
扬国威,“雪峰山战役”令倭寇丧胆
1944年,抗战进入第七个年头时,中国军队在湖南芷江建起了一座大型机场,进驻中、美混合空军一个团,肩负着对侵华日军的战略攻击。远程轰炸机B-29的轰炸,使气焰极为嚣张的日军在湘桂、粤汉铁路线陷于瘫痪,整个长江航运不能畅通。日军深受威胁,视芷江机场为心腹大患,认为必须尽快捣毁方能确保东面的水陆交通。为了夺取芷江机场,1945年5月初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湘西雪峰山战役,杨伯涛所在第十八军奉命参加战斗。
战前日中双方的军事态势是——
日军方面:自1945年3月起开始调集部队,修复公路铁路,修整交通通信,屯积粮食弹药,进行会战的各种准备。这次日军的最高指挥官是日军第二十军司令官坂西一郎,所属部队有:第一一六师团、第四十七师团、第三十四师团、第六十八师团、第六十四师团一部及独立八十六旅团,另附特种部队,总兵力有20余万人。
中国军队方面:担任湘西沅水以南地区及芷江飞机场全面守备的是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辖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一○○军。这次会战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是何应钦。何应钦原驻昆明,由于战况紧急,他把前方指挥所设在安江,亲临前线指挥。
1945年3月下旬,日军进攻部队已均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