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间谍在中国:共产国际及其它 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01:54:54
苏联间谍在中国:共产国际及其它
         ——《20世纪2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一书主要内容介绍

 
作者:佚名

 
    一说到苏联的特务机关,人们就会想到“克格勃”。但据《20世纪2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一书介绍,除“克格勃”外,苏联的特务机关还有“红军情报总局”;出人意外的是,曾令许多中国人,包括笔者在内,非常“崇拜”的、形像高大而光辉的“共产国际”,竟也是个特务机关,是苏联三大特务机关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一个!

    此书是俄国当代的中国问题专家维·乌索夫,根据前苏联的解密档案和各种资料写成的,应该有较高的可靠性。该书站在当代俄国人揭露苏共的角度,以揭露苏联的对华间谍工作为主要内容,这里介绍几点,供读者了解和批判。

一, 遍布中国的间谍机关和间谍

    谈到在中国的间谍,中国人立马会想到日本的特高课,想到土肥原和川岛。土肥原不过是个大佐,相当于上校。在中国的日本专职特务中,他可能是最大的官了。

    但是,苏联在中国的间谍机关和间谍,其级别、数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远不是日本可比!

    苏联在中国的大使馆、在重大城市的领事馆、对外贸易局、银行、通讯社、研究所等等,等等,民间的、官方的,几乎全是间谍机关。“这些机构‘只是开展地下活动和情报工作的幌子而已’”(《20世纪20年代苏联情报机关在中国》  2007年7月    解放军出版社   第111页——请注意!以后,出于同一书的资料,只注明页码。)

    早在中、苏没有建交的时候,从1919年起,苏俄就在北京和哈尔滨建立了间谍网,最高负责人是达夫强。

    1921年,苏俄派越飞为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由他和北洋政府谈判。因为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顾维钧提出,谈判要以苏俄从外蒙撤兵为条件,双方谈不拢。越飞转而谋求和孙中山谈判,1923年1月25日,两人发表《孙越宣言》。后来,“越飞经上海赴日本治病,被达夫强留任作他的副手。”(85页)

    据资料,越飞是俄共政治局委员级别的人物!(《百年中俄关系》   世界知识出版社  第87页)

    后来,达夫强和越飞回国,他们的特务工作由加拉罕接替。1924年两国建交后,加拉罕成为第一任驻华大使。“自1925年春季起,苏联在北京组建了一个协调并领导在华全部工作(显然也包括情报工作)的‘中心’。中国委员会还决定‘运送部分武器归加拉罕同志支配,无赏援助将军们。’温施利希特通知,业已运出的武器数量是日本造步枪和德国造步枪各2000支,以及相应数量的子弹。……价值估计为771万卢布 ”(86页)

    这个“中心”就设在大使馆内,实际就是大使馆的秘密升级,原大使加拉罕成为“中心”的最高指挥。他们利用国家的财力,出手大方。令人深思的是,送来的武器竟有一半是日本货。

    “苏联驻中国的谍报机关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奉天、哈尔滨、长春等市。”(81页)其它城市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