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关键词不仅是钱 \提高收入当从劳动收入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0 17:38:16
 收入分配改革关键词不仅是钱  石敬涛    作者文集

    当前,居民收入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媒体有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的报道,拨动着民众敏感的神经。

    报道中小人物“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的生存状态,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他们“收入来得不容易”、“大家工资都比我高”、“何时不再捉襟见肘”的感叹与无奈,也是我们的感叹与无奈。

    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大到什么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目前中国居民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5的红色警戒线。有统计显示,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人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却占到了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8%占有55%”令人惊讶。

    如何才能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单纯提高劳动者收入并不是全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一书开篇说道:“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他的这一思想已经被联合国机构接受并发展为人类贫困指数概念,也对当前我们的收入分配改革不无启迪。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绝对值确实在不断提高。然而,在收入普遍水涨船高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却日益扩大,社会公正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显然不只是收入低本身的缘故,而是像阿马蒂亚·森说的,是人们不具备某些“基本能力”的结果,比如普通民众不像富人那样拥有经济资源配置的控制力、话语权,比如社会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比如官商勾结,比如垄断,比如市场机会不均等、公平竞争机制缺乏,等等。

    所以,真正让人们“劳有所得”、“干有所值”,并不仅仅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只提高收入实现不了社会公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更宏观,更全面,更超越,能站在给予民众“基本能力”的高度上,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而不是简单的涨工资、鼓腰包。只有从培养、维护这种“基本能力”入手,去加强有关制度构建,收入分配改革才能向着公平公正的目标更进一步。 提高收入当从劳动收入始    宋桂芳    作者文集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两个根本性方向。12月7日《瞭望》刊载专家文章指出,收入分配调整策略应关注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收入分配问题近期引发社会热议,原因既在于收入分配改 革箭在弦上,新政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因为在现实分配层面出现了一些无须讳言的问题,比如12月3日的《人民日报》曾刊文特别关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认为老百姓“干得多挣得少”。

    理论上说,居民收入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劳动性收入,二是财产性收入。光靠劳动性收入,老百姓富不起来;只有增加财产性收入,老百姓才能富起来。据报道美国人的收入里面,40%多是财产性收入,因此美国中产阶层的比例才比较大。而我国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所占比只有1.8%左右,相去甚远。

    构建稳定的“橄榄型”社会形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固不可少,但从中国眼下情况看,提高劳动性收入或更为重要。一者,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是“有恒产”,财产不是天上掉的馅饼,对大多中国普通劳动者而言,只有劳动才能增益个人财产,没有劳动收入的增长,财产性收入就是空中楼阁;二者,这些年财产性收入跑得比较快,当前全国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已是劳动收入(城镇工薪收入和农村经营性收入)增长速度的两倍。如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同比增长11.8%,人均财产性收入中的出租房屋收入增幅竟高达54.5%,孰快孰慢,一目了然;三者,在市场体制成熟起来的这几年,金融资本市场突飞猛进,不少实业家已经迷上了财产性收入的“投机之魅”,也感受到了赚“快钱”与做实业的巨大差别,导致不少实业家希冀找出一条依赖短线操作或股权投资迅速暴富的新路来。股市上的狂热、楼市上的癫狂、巨量民间游资迟迟找不到出口,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眼下,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是一项很务实的政策,但对大多百姓而言,没有劳动收入的增长,即便给财产性收入更绿色的通道,还是难以抵达富裕的彼岸。因为绝大部分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合法劳动收入,而不是土地、房产、债券等合法的财产性收益。劳动者工资增长长期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或者是赶不上国家财富积累的增长,既说明劳动价值长期被低估,“勤劳”未必就能“致富”,也为实体经济发展埋下了不自信的隐患。

    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资本泡沫、管理失范的直接原因,也有实体经济不足以抵挡风暴汹涌的间接因素。过去叫实业救国,现在叫实业兴国,道理其实都一样。人们在认识财富时或许记住了经济学家配第的名言,“土地是财富之母”,但很多人没有注意他的后半句——“劳动是财富之父”。如果“父亲”没有尊严,这样的“家庭伦理”终究是令人忧心的。因此,官员收入分配看,当前较为理性的态度,应是确立以劳动性收入为主、以财产性收入为辅的收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