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回忆称日本兵遭拉贝呵斥翻墙逃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27:42

老人回忆称日本兵遭拉贝呵斥翻墙逃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07:36  南京晨报

  晨报讯 昨天是“中国辛德勒”拉贝先生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他曾经在自己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南京安全区内,设立25个难民收容所,拯救了25万中国人的生命。昨天在南京大学召开的“纪念拉贝逝世六十周年暨国际和平学术研讨会”上,当年被拉贝救助过的“小朋友”以及拉贝助手的后人讲述了当年的故事。

  拉贝呵斥日本兵翻墙出门

  昨天的纪念研讨会上,有5位是当年拉贝救助过的难民幸存者,大家都已白发苍苍,但是回忆起当年,每个人都记忆深刻。

  今年86岁的芮体和大爷,听力有点下降,他几乎是用“喊”的跟记者讲起了73年前的故事。1937年的时候,他还是一个13岁的小男孩,当时小男孩还可以在街上跑跑,小女孩就很危险了,基本都不敢出门,因为街上全是日本兵,见到女的就欺负。他们家以前是住在中华门的,后来看着日本人就要打进来,1937年12月8日搬到了汉口路17号叔叔的房子。这里离拉贝小粉桥1号的住所很近,所以他也经常去那里玩。

  芮大爷记得,拉贝是个大个子,他的衣服上戴着袖标,他在院子内搭有芦席棚,让周围的居民居住,供吃供穿“差不多有600人”。不过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拉贝呵斥日本兵翻墙而出。他回忆说,有一天,一群人抬着一个担架捂得严严实实地赶过来,拉贝检查过后,立即指挥送往鼓楼医院。他走后,有五六个日本兵,端着刺刀就从墙头爬了进来,准备奸污妇女。其中一个日本兵正在脱裤子,正好拉贝回来了,他非常气愤,对着他们哇啦哇啦地高喊着,日本兵狠狠地盯着他,不过那时候介于拉贝德国人的身份,日本兵悻悻地穿上裤子准备从大门出去。这时候拉贝倚在大门上对他们喊,从哪里进来就从哪里滚出去,最终日本兵灰溜溜地翻墙头逃跑了。当时难民们不自觉鼓掌喝彩,而拉贝则对着大家连连作揖。

  安全区一天只供应一顿稀饭

  拉贝纪念馆参加调查和采访的肖昭华教授已经采访过无数的幸存者,但是与拉贝一起工作参加救助的中方人士的资料却很少,他告诉记者,现在纪念馆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中方工作人员的事迹。拉贝在日记中说过,安全区也就十来个外国人,还有上千名中国工作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大量工作都是他们做的,他们将留在南京历史史册中。“我们正在征集中方人士资料,需要的是当事人的口述,或者是其他证据。

  昨天在现场,64岁的陈声德老人就是拿着一堆珍贵“证据”来参会的。陈声德拿出两张黑白合影照片告诉记者,“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与拉贝的合影。”他介绍,这两张照片是找人从耶鲁大学图书馆拷贝的。他的父亲陈文书是当时安全区的助理秘书,母亲徐淑德与小姨徐淑珍在金陵中学难民收容所做护士。他的父母正是在营救难民过程中相识相爱最后才结婚的。

  “我的父亲很少谈到这段经历,因为这对中国人来讲是一段伤心的往事。”陈大爷说,后来很多事情他听自己大哥和舅舅讲起。当时整个安全区的难民吃饭是个大问题,安全区的钱都是靠救济、捐款的。“那时候安全区每天就供应一顿稀饭”,记忆中父亲讲起过,美国人宋熙伯开着美国大使车,挂着星条旗,带着父亲去下关码头征集粮食,只能买到泰国的红米。而沿线从干河沿到下关全是日本兵,困难重重才能买回粮食来。还有一次父亲看到有日本兵要强奸妇女,前去阻拦,被日本兵用刺刀逼着下跪。

  “我们今年元月份开始征集父母参与营救的资料,全家人奔波7000多公里,耗时近半年,整理得差不多了。”在整理的过程中,陈声德也深深为自己的父母曾经做过这么伟大的事情而骄傲着。

  作者:刘海琴 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