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漠:王家岭矿难悬念(新世纪周刊 2010-4-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2:28:02

王家岭矿难悬念

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周刊 2010年第14期 出版日期2010年04月05日 近年来最为惨烈的煤矿透水事故之一,在山西省煤炭大整合后猝然爆发,昭示真正告别矿难之日仍远《新世纪》周刊 记者 李漠  

  2010年4月1日,王家岭矿难第五天,现场抢险救援人员已经增加到3000多人。

  但是,因透水事故被困数百米深井下的153人,仍然音讯杳无。

  位于山西省乡宁县的王家岭煤矿,是一个可采储量逾10亿吨、投资概算总额高达51.68亿元的在建国有大矿。3月28日中午,小窑老积水透水事故突然发生,11亿立方米的水体汹涌而入。根据山西省官方公布的数据,当日井下作业有261人,只有108人来得及升井逃脱。

  4月1日下午5时,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与事故抢险指挥部视频通话中要求:“最低要做七天以上救援的准备,甚至十天的准备。”

  据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抢险指挥部通报,截至4月1日下午4时,事故井井下水位下降95厘米,总排水4.42万立方米。

  同时,打孔排水工作已取得突破。到4月1日,水平钻孔的2号孔已成功钻通排水,其他钻孔工作也在顺利进行。垂直钻孔2号孔已钻通透水巷道上层,可以通风加气,并正在准备安装工业电视,伸入透水巷道探测。

  4月2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援引救援现场的消息称,井下第一次传出敲击声,表明仍然有人生存。有救援人员甚至听到井下传来说话声。

模糊的现场

  根据山西省官方公布的消息,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负责王家岭煤矿施工的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27队的建筑工人,在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处,意外打穿一个已经废弃的旧煤窑。

  这个旧煤窑内以及与其相连的水体,共11亿立方米,迅即涌入主巷道。由于水面和矿井口距离长达1000米,当班的工人中,只有不到半数得以脱身。起初官方曾宣称有138人顺利升井,其余123人被困;进一步核实后,升井人数被下调为108人。

  然而,在不少矿工看来,还存在另外一个事故时间和并不相同的被困人数。

  该矿运输队的张宁才(化名)告诉本刊记者,真正的事故发生时间,应不晚于当日中午12时30分。他当时恰在矿财务室办理手续,听到调度室打来的电话说,井下冒水出事了。

  “我转身就走,坚决不办手续了。”他在对记者讲述时仍然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到财务室办理手续,我也很可能被困在井下了。”

  张宁才回忆说,“这时,已经有大量矿工从井下跑出来,场面非常混乱。跑出来的矿工声嘶力竭呼喊,有的直接瘫坐在地上,守着井口嚎啕大哭。”

  这一说法,也从63处碟子沟项目部雇佣的私人施工队综二队一名工人那里得到印证。他告诉本刊记者,当天中午12点半左右,上夜班后刚醒来,就听说出事了。由于有一个老乡被困在里面,他立刻通知了其家人,因此对这个时间颇有印象。工人们指责说,矿上领导一开始试图掩盖这一事故。直到当日下午4时,见事态已经失控,才不得不向上汇报,并正式求援。

  不过,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张建中在接受采访时,对于上述说法坚决否认。他强调,事故发生以后,中煤一建63处立即向中煤集团汇报,“没有一丝耽搁。”

  另外一个存在争议之处,是到底有多少人被困井下。

  在3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德政表示,经过再次认真核实,井下受困人员为153人。

  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有不少矿工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真实的被困人数应在200人以上。

  矿工李连福(化名)解释说,由于整个施工工程被层层分包,大部分工人都是短期合同工,“有的连包工头自己都搞不清楚有多少人、叫什么名字,上面怎么能这么容易搞清被困人数?”

  针对这种质疑,4月1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正式要求公布被困人员名单。他建议,应公布详细名单,落实到人头,且实行家属登记造册与施工单位的统计两头核实,达到准确无误。

  不过,截至4月2日下午本文截稿时,官方仍未公布被困人员详细名单。

 

事故隐患

  在这起特大矿难背后,制度之失暴露无遗。

  抢险指挥部证实,早在事故发生前三个小时,调度人员就已经接到井下漏水的报告,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终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新华社的报道也披露,承建王家岭矿项目的中煤第一建设公司某处副处长姜世杰,3月28日中午曾两次接到井下工作面有渗水情况的报告。当时姜世杰向在场的勘探方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技术人员询问,该技术人员说曾经对这个位置进行探测,结论是在820米之内可以正常掘进。

  而在此前,隐患就已经埋下。

  一些施工人员告诉本刊记者,一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国有大矿,竟然没有自己的探水队,“不进行规范的探水,怎能不出事?要知道,连民营小矿也有探水队啊!”

  工人们普遍承认,王家岭矿的通风、通水条件都很好,只要早做预防,原本不应该出现如此低级的事故。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张建立强调,“我们不是没有探水,是探的方式不同。”但对于矿上究竟是否有探水队,以及探水方式是什么,张拒绝做出回应。

  其实,《煤矿安全规程》对此早有明确的规定: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和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

  3月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网站正式通报了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

  通报称,该矿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掘进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等。

  在这一切的背后,赶工期无疑是主要诱因之一。就在事故发生的前一天,“提前完成工期,早一天出煤”,依然是矿建工地上“最硬的道理”。

  3月27日,山西某媒体的头版还称,王家岭矿井项目将于10月投入运营,提前五个月完成工期。

  记录显示,进入3月以来,碟子沟的日进尺连续攀升,最高111.6米,22日经甲方验收月成巷进尺1998.6米,再创月成巷进尺新高。

  “矿上只求进度,不管安全,不管工人死活,从没有八小时的工作概念,干完活才下班,否则就要扣钱,而且要掏现钱。整天为了进度,安全不出大问题才怪!”运输队王国华(化名)告诉记者。

  碟子沟项目部会议室墙上“勇争第一”的进尺考核很是激动人心。但不幸的是,转瞬之间,其下方就挂上了透水事故救援方案示意图。

希望未断绝

  此次透水事故,之所以备受关注,除了被困人数众多,无疑与山西省去年以来的煤炭资源大整合不无关系。

  从2009年初以来,山西省各级政府,一直在推动以国有骨干煤炭企业为依托,重新架构整个市场。

  按照官方的说法,之所以要把数量众多的中小型私营煤矿列为整合对象,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通过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人员伤亡率。

  山西省曾宣称,国有大型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比例和规模远远大于小煤矿,因此国营大矿与小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比例为1∶11。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次发生事故的王家岭煤矿,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发改能源1563号)、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批准的在建重点项目,由国有股份制企业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所拥有。项目的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600万吨,计划建设工期33个月;按照目前的煤炭价格,年创利应达数亿元规模。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和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两家大型煤矿集团各占50%的股份,项目施工方亦来自中煤集团自身。

  事故发生之后,中煤集团总经理王安,已经向被困矿工正式道歉。在混乱不堪的现场管理和制度缺失导致的悲剧面前,国有企业在安全保障方面的神奇光环大为褪色。

  目前,距离矿难发生已经过去了五天,救援的黄金时间正在逐渐流失,但守在井口的人们,并不愿意放弃希望。

  “我二十几岁失去了第一个男人,这次如果再失去第二个男人,真的没法活了!”记者面前的被困矿工家属杨萍,已经哭成了泪人。

  相对于被困者,成功逃脱的何万林无疑很幸运。但他的内心,却无时无刻不在煎熬之中——他逃命时,外甥就距离他五六十米远。由于当时噪音大烟尘大,慌乱中他只能自己狂奔到升降机上。一到地面,他的泪就流了下来。

  矿难发生后,积水深度约有15米到16米。但在积水标高之上,仍有不少巷道空间可供被困人员逃生。这也是希望之所在。最乐观的估计,可能有半数以上的被困者有获救的机会。

  当然,没有人能给出最准确的估计。因为除了积水,水体涌入时对空间的压缩带来的大气压强升高,以及其他有毒气体,这些都可能危及被困者的生命。

  目前,在通往矿难现场的路上,设置了数重关卡。但很多被困人员的家属,和记者一样冲破数重关卡,站在山坡上翘望井口。他们仍然坚信,井下亲人会活着走出来。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31721&time=2010-04-05&cl=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