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豇豆事件:面子问题 宁死不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31:09
毒豇豆事件:
面子问题 宁死不屈
第 194 期
2010.03.01
■  查看往期

湖北武汉的农业局曝光了海南三亚的毒豇豆,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了“特别的不理解”,因为按常规,兄弟单位应该打个招呼,他们可以派人下基层调查,严控源头。三亚市农业局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庆冲说,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
这么爱面子,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点首歌送给三亚农业部门,郑智化的《面子问题》:“面子问题,宁死不屈,金钱权力,拼命争取;你有问题,我有问题,为了面子,头壳坏去……”


邮件订阅rss订阅进入评论首页
面子问题 宁死不屈
宁可消费者去“死”,也不能破坏监管部门的面子…
武汉市农业局:海南豇豆有毒
22日,武汉市农业局披露,春节前,武汉市查出3596.9公斤海南豇豆含有禁用农药,并全部销毁。为防止有毒豇豆再次流入武汉市场,武汉市农业部门已开始全面严查,暂时禁止任何地区生产的豇豆流入武汉市场。同时于2月6日向海南省农业厅发出协查函,自函告之日起,3个月内停止该省生产的豇豆进入武汉市销售,到期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再次进入武汉市销售…
 全国各地围堵海南“毒豇豆”
农业部已经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随着昨天农业部向全国下发紧急通知,毒豇豆事件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近两天前武汉首先披露,查出海南产豇豆含有禁用农药后,广州、深圳、杭州等地也先后查出了毒豇豆。尽管海南省农业厅的人解释说,这只是少部分的豇豆检出了问题,并不代表全部,但是我们发现,媒体已经开始把海南产的豇豆称作是毒豇豆了…
海南三亚农业局官员:武汉不够朋友 不给面子
对于武汉市农业局曝光“问题豇豆”的做法,三亚市农业部门表示了“特别的不理解”,他们认为对方不应该这样做。三亚市农业局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周庆冲也认为,按照常规,兄弟单位应该打个招呼,他们可以派技术部门下基层调查,严控源头,但兄弟单位这次的做法“太不够朋友”,不仅没有给三亚市留面子,也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
海南省“砒霜门”事件

海口市工商局:农夫山泉部分饮料砷超标
2009年11月24日,海口市工商局向消费者发布了的消息称,经抽样初检,包括农夫山泉30%混合果蔬、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统一蜜桃多汁等在内的9种食品总砷或二氧化硫超标,不能食用…[详细]
一周之后:海南省工商局承认检测失误
时隔一周的12月1日22时左右,同一家工商局又向记者通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消息,称农夫山泉、统一3种饮料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海口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禄也表示“我们认可复检结果。”…[详细]
',1)">
金钱权力 拼命争取
农民用毒为利来,官员掩盖为权往…
农民为了钱:使用高浓度农药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在豇豆上却有禁不止。豇豆经济价值高,但种植风险大,如果管理没跟上,很容易减产亏本。“不喷药,条条豇豆都有虫。”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家旺介绍。频繁用药不仅增大了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于是,一些农民便把目光瞄准向禁用的高毒农药。最吸引农民的,是高毒农药的成本要比常规农药低4-6倍,菜农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容易铤而走险…
生产商为了钱:可以投毒
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是一起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当时的三鹿公司的销售代表在6月份就明确获悉奶粉被污染,然而并未采取公开的挽救措施,仍然如常出售。事发后人们赫然发现,三鹿并不是唯一一家为牟利而搀加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企业。同时,更令人愤怒的是,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
监管部门为了权:捂住不报
温总理曾引用康德的名言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令我们敬仰,那就是天上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我想那些隐瞒食品安全信息的官员,那些“够朋友”、顾忌其他官员面子的官员们一定对这二者毫无兴趣,他们也没有丝毫道德观念,在他们眼里,百姓甚至连“活物”都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就罔顾百姓的命,为了自己的发展,就不怕危及他人的生存,这不是法律或制度就能涵盖得了的 …
相关新闻
为防三鹿重演,食品安全法应运而生
“三鹿事件”发生半年后,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4票弃权获高票通过。理顺体制突出全程监管、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创新直指当前监管体系的“软肋”…
食品安全法实施问题一年回顾
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在立法过程中就备受关注, “各级党政领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社会公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罕见地对一部法律当年实施、当年即开展执法检查…
三聚氰胺复出,食品安全要补几次牢?
2009年2月7日至4月1日,原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兼常务副总经理王岳超、公司原总经理洪旗德以及公司原副总经理陈德华商量将三聚氰胺超的标乳采用按比例添加的方式重新回炉,用于生产各类规格的炼奶酱…
你有问题 我有问题
你有问题,我也有问题;为了面子,“头壳”坏去…
生产者是“良心问题”
记得《大长今》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大意是说做食品的人,必须对食品食材抱有一种虔诚与敬畏之心,一定要把最好最可口的食品呈现在食者的面前。相比之下,如今我国社会上一直有一些人却全然没有这种意识。为了牟取一些蝇头小利,一些人往往不惜在食品里添加各种非法的东西,俨然不顾食者的健康与安全…
监管部门是“职责问题”
当地农业部门的监管能力实在令人怀疑。别说暗中打了招呼后他们会不会真的去查,就算真的去查了,没有一台定量检测农药残留设备的三亚市农业部门能查出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吗?在毒豇豆事件已闹得沸沸扬扬的现在,海南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却至今仍未发现违规销售高毒农药案例。而记者深入调查后却发现,不仅海南的农药店一直在偷偷卖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田间的水沟里也能轻易发现已用完的甲胺磷药水瓶。做为为公众食品安全把关的部门,他们的职责何在?
消费者是“面子问题”
农民之所以会使用禁用农药治虫,很大程度也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关,这其实也是一种“面子问题”。因为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希望买到面相好的没有虫眼的豇豆,越是面相美观的越是能卖到好价钱,越是绿色的无公害的却越是卖不出去,农民因而在虫害多时倾向选择高毒农药。这并非为当地官员和农民开脱责任,而是一个确实需要反思的现实问题…
调查
1.“毒豇豆”事件,谁的问题最大?
农药生产商
农民
监管部门
消费者自己
2.人们买菜只买“面相”好的,是否有问题?
有问题,促使菜农菜商使用农药和化学物质
没问题,这是人之常情
不清楚
3.你觉得本期专题质量如何?
很好
一般
很差
用户信息
职业
公职人员 事业单位 国企成员 私企/外企成员 学生 农民/农民工 自由职业 无业 离退休

“我给你脸,你不要脸;你真丢脸,我会翻脸。”三亚的农业局的人还说,武汉此举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看样子大概是要翻脸。你们说,到底会不会真翻脸呢?
凤凰网评论频道 | 编辑:彭远文 郭刚 张恒
凤凰网原创专题,欢迎转载,但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