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回归母体 任正非非常理出牌引发猜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33:16
发布时间: 2006-06-08 15:48:32  来源: 新浪
图为任正非
任正非非常理出牌:港湾、3COM、Juniper三角戏
“任总不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但这件事却不可思议。”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
经历了五年的江湖纷争,港湾网络又回到了当年“出走”的母体华为。
故事即将以出入意料的结果收场:6月6日,华为公开发布一份简明扼要的消息,称“港湾网络与华为已签署MOU(谅解备忘录),将包括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综合接入的资产、人员、业务及与业务有关的所有知识产权转让给华为”。
尽管华为称收购的只是港湾的部分资产,然而熟悉港湾的人皆知,这部分资产基本囊括了港湾大部分主体业务,港湾实际上已经归顺华为。
有人说,华为总裁任正非选择了最不可能、却是最“体面”的方式了结了这场持续多年的“父子”之争。然而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多大的代价收复港湾是任正非的底线?任正非将如何整合或处置这个曾经出走的“逆子”?
身价之谜
从2001年自立门户至今5年,港湾身价几何?
“港湾的传输(光网络)和一般的交换机、路由器对华为是没有意义的。”这句话在采访中被华为和中兴等市场人士多次重复。他们认为,在今年之前,港湾近两年花大力气培养的语音业务产品线“还是不错的”。中兴通讯一位人士甚至评价说,港湾的上一个“绯闻”对象西门子之所以看中港湾,就是相中了其布于深圳研究所的语音产品线。
但是,这块港湾最“值钱”业务,去年已被华为以1000万元的代价轻易击碎。2005年“十一”黄金周前夕,华为一个工作组跟踪港湾深圳研究所“语音接入研发小组”抵达日本,当时此小组正在日本与NEC进行项目合作;数日之内,华为工作组各个击破,以数额不等的现金和期权向约20人的港湾该团队做出承诺,最终使港湾语音产品部在“十一”以后几乎人去房空,包括该产品线总经理在内的核心人员几乎全线离职。
华为愿意花1000万元瓦解港湾最具竞争力产品线,那么整体收购港湾的成本应该有多高?
2001年,华为开始大力投入企业网市场,当年2亿元的销售业绩中有1.7亿元来自金牌代理商港湾。2002年底,华为收回港湾的分销渠道控制权,当年华为企业网产品的销售收入宣称为13亿元。2003年,港湾的业绩达到巅峰,对外宣布的销售额已达10亿元。然而,情况很快急转直下,此后关于港湾业绩一再滑坡的传言不断。
2005年,据华为3COM首席执行官郑树生透露,华为3COM的销售额为4亿美元左右(不含华为公司数据业务收入)——华为3COM的销售能力已经远胜港湾。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销售能力的下降,港湾的价值正面临着“缩水”的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华平投资公司、上海实业旗下的龙科创投、TVG投资、淡马锡控股等风险投资共占股51%,前后向港湾投入5500万美金;而由华为原高级副总裁黄耀旭创办、2003年被港湾收购的深圳钧天科技,工商资料显示其投资总规模为2100万美金。
据此估算,港湾前期投入的成本价约为7600万美金。市场所传的华为“10亿元”收购价对港湾而言,不过不赔不赚而已。
工商资料亦显示,2005年底,钧天科技因“股东会决议解散”而注销,相关资产已并入港湾网络,在注销前,该公司“欠两家公司的债务,各方已达成由各公司的投资方处理解决”。
也就是说,业绩下滑、负债也许影响了港湾的身价。
得不偿失的交易?
显然,收购港湾给华为内部员工的困惑不仅仅是价格,更多是“意义何在”。
“任总不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但这件事却不可思议。”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的一位人士调侃。
在他看来,收购港湾是为了“弥补华为3COM出售之后华为相关产品线的业务空缺”这个说法不甚合理,因为华为不但在传输、接人上有完整的产品线,而且路由器等数通产品上的核心技术与专利实际上依旧掌握在华为公司本身,而非华为3COM,即使卖掉华为3COM,重新组建一支团队与产品线对华为而言易如反掌。
那么,任正非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华为看中了港湾企业网产品在日本和加拿大市场的突破,在这两块市场华为一片空白。”港湾市场人士透露。
但华为人士很不以为然。他说,华为当初与华为3COM有约定——中国大陆、香港及日本市场的销售由华为负责,欧美市场由3COM开拓,也就是说,港湾在海外的销售能力很难强于前两者。
国内另一家设备商人士分析,华为收购港湾基本对行业没有任何影响:首先,“企业网产品真的没钱赚”,收购一方面对提高盈利无甚帮助,另外相比思科,港湾的规模太小;其次,企业网产品未来将有可能被Voip、WiMax等技术取代,此市场的竞争主要在于技术,而非单纯地消灭竞争对手。
另外,该设备商人士还认为,华为收购港湾,如果处理不当还将引发与3COM之间的矛盾。在他看来,华为出售华为3COM是大势所趋,“按照原来双方约定,华为与3COM合作后可以避开思科,深入欧美市场,但是从结果来看,3COM开拓得并不太理想,因而华为才会转向与西门子等其它厂商以OEM的方式合作”。
他认为,如果扶持港湾做大,亦会影响到3COM与华为合作的决心,也会影响到传说中的买家Juniper的兴趣。
“我觉得任正非是在做一个判断,港湾的业务构成良莠不齐,华为择其优良者便宜买下,不赔即可。”该设备商人士说,既然双方还处在MOU阶段,不可预料之变数仍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