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拜年对象的变化看传统社会风气的丢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0:57:43
从拜年对象的变化看传统社会风气的丢失 [孔是非] 于 2006-01-25 09:27:57上贴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习俗。每当春节,热别是初一到初五这几天,是拜年的高潮。满大街人流如潮,到处回响着“新年好!”的问候声。传统的拜年主要是亲朋邻里之间。新春正月,主要亲戚必须都要走一走,小辈拜访长辈,总要带点礼物,礼不在重,情在其中,常常只是两包蛋糕,两瓶酒,或几斤水果。只要不空手,送的不觉寒酸,接的也不觉礼薄。街坊邻里之间,只是见见面,闻声好而已。初一的早晨,人们都尽其所有,穿上干净漂亮的衣服,年轻人更是搭帮结伙,走东家串西家,遇到长辈的问声“大爷、大娘好”,小辈的则问声“大哥、大姐好”,直到全村或半条街道全都走遍,方才回家。
当然,城里人有单位,有部门,同事之间的拜年也不可少,只有住得远近之分,但没有职务高低之别。
过去年代的新春拜年对象主要是亲朋邻里,反映了中华民族重亲情、重友情、重乡情的传统社会风习,是一种淳朴的民风。
曾几何时,拜年的风气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主要是拜年对象发生了变化。什么时候发生的转变,谁也说不清楚,总之是传统的拜年习俗逐渐变味了。每当新年,街上照样汹涌着拜年的人流,但多数不是走亲戚,访邻里,而是拜领导,拜上级,拜关系户,拜有用的人。拜年融进了太多的功利色彩,传统的淳朴民风已荡然无存。
拜年当然离不开年礼,年礼早已不是亲友间的的人情往来,而成为一种交易,一种投资。权力的大小,决定着收到的年礼的多少和厚薄。新春佳节,常常成为权力地位的展示。有一年春节,我到一个在本市当宣传部长的同学家去,去拜年的虽比一般百姓多一些,但不算十分热闹。同学跟我说:宣传部长虽是常委,却是最没权的。如果你到组织部长家看一看,可决不是这样。恰好组织部长和我也有一点瓜葛,于是就好奇地跑到组织部长家。果然是另一番景象,楼下停着好多小车,楼梯口是进进出出的人流。组织部长家宽大的客厅里铺着塑料布,塑料上铺着硬纸板,是怕来人把地板踩坏。拜年的人们只能在屋里站一站,和部长大人打个照面,就得撤出,好让下一拨进来。
这当然是十几年前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拜年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据说现在真正想通过拜年进行权权或权钱交易的,都是年前就把礼物送到,把人情做好。春节只是发个手机短信或者去打个照面再加强一下印象而已。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拜年不再是亲朋邻里间的互致问候已是不争的事实。
拜年的对象由亲朋邻里转变为领导、上级、有权有势之人,不知道是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社会未必什么都变成商品,据说健全的商品社会,年终岁尾,应该是经理给员工拜年,感谢员工们一年所做出的贡献;应该是上级给下级拜年,感谢下级们一年对工作的支持。我们期待着这种风气的出现和淳朴社会风气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