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球的“形而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8:42:18
中国网球的“形而下”(2006-06-05 13:12:30)   分类:老梁说网球 中国网球的“形而下”

最近在北京碰到了一位来自基层的体育工作者,他在自己所在的市里主抓网球和羽毛球,他向我感叹网球这两年基本没培养出什么好苗子,而且练的孩子越来越少。我问他:“雅典奥运会李婷和孙甜甜夺冠以后,情况不是好多了吗?”他回答道:“那有啥用啊,就火了那么一阵子。一百多人报名,选了十几个留下训练,到现在不到两年就剩下两三个了。”

他这番话,堪称中国基层青少年网球训练的真实写照。训练条件差、训练经费不足,以及缺乏先进的训练方法,使中国网球的星星之火很难呈现燎原之势。李婷、孙甜甜夺冠的效应,其实是构建在奥运层面的励志效应。现在想来,它和网球运动之间缺乏一种本质的联系。它产生的最明显的效果是:体育可以让一个贫困甚至贫寒的孩子一步登天,成为明星,而这一载体中人们又发现了“网球”这个通道。

通过体育来改变人生境况,几乎是每个生活在底层的孩子的梦想。这一点,东西方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当年“马家军”里王军霞、曲云霞的成功,带动了一大批孩子走进了中长跑的田径场;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平民窟,也有无数的少年幻想着有朝一日像泰森那样扬名四海。在某些运动领域内,要想出成绩特别需要坚韧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那些生活贫困的孩子在上进动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相对比较复杂、讲究细腻技术又具有强烈的人文传统的体育项目,往往就不是仅凭能吃苦就可以走向成功的。这样的运动需要一个庞大而有序的群众基础,构建在这一基础上,才有可能登上金字塔的塔尖。

网球这一运动项目被称为世界三大绅士运动之一,如果空谈这个项目的文化积淀,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中国,未免有点大尾巴狼。但是,最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网球绝不是平民运动,更不是像乒乓球一样适合所有中国人的运动,它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需要用金钱来铺筑通天大道。你可以看一看世界职业网坛的顶尖好手,几乎全部来自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

我绝不是在强调金钱至上的论调,在金钱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说的群众基础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究竟有多少人把网球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呢?在谋生的焦虑中,连散步式的休闲方式都成为一种奢侈,遑论网球?而“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他们在觥筹交错中浪费着生命,在扯淡的间隙中认真,同时觉得自己很忙。我在诸多的网球场上,看到的是红男绿女们相对嘻戏,这里成了展示青春与时尚、甚至是展示白领身份的舞台。而这些,都与网球无关。

说到生活方式,我想起了前几年去好莱坞采访奥斯卡颁奖典礼,在放映参展影片的时候,我惊讶地看到有那么多老年人拿着可乐与爆米花,像年轻人一样涌入影院??电影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就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生活方式。想到这些,我们用不着感叹中国人拍不出《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样的经典影片。在中国,电影还远远不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还停留在《无极》这样的浪费国有资产与观众时间的泥潭中。

大凡竞技体育发展起来不外乎两条途径:一种是立足于强大的群众基础上的厚积薄发;另一种是集中部分高水平运动员集训,在一个点上实现突破,中国网球走的路子便是后一种。在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的项目上,依靠少数几个天才来带动这一项目的发展也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但是我们有天才吗?每每看到郑洁、晏紫、李婷、孙甜甜、彭帅、李娜在职业网坛上疲于奔命,非常明显,她们还算不上网球天才。而我们的男子网球呢?则更加惨不忍睹。

在体育媒体的报道中,网球所占的比例看似不少,实则大多与八卦新闻或社会新闻相关:李婷、孙甜甜是因为在奥运会上夺冠;李娜则展示了桀傲不训的个性;至于彭帅,大家感兴趣的是两种运动员培养体制之间碰撞的火花。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教。中国网球的腾飞,现在看来更多是在依靠“形而上”的奥运战略,这条路有可能使中国网球越走越窄。而构建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群众普及,并籍此形成“形而下”的生活方式,我以为这才是中国网球最现实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