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思潮的活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8:32:08

日本右翼思潮的活跃

目前在国际社会上,似乎批评大陆民族主义的声音较多,而批评日本右翼的声音较少,这并不公正。只有对两者予以同等的重视,并遏制其极端化倾向,中日之间才能维持持久的和平关系。

纪录片《靖国神社》在日本的命运再次折射出日本社会中右翼的强大影响。由于其中有一些让右翼分子看来不太舒服的内容,该片尽管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刚刚获得最佳纪录片人道奖,但仍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杯葛。从保守派议员要求看片,到右翼分子上街宣传施压,最终迫使原定于4月12日公映该片的4家日本影院决定放弃公映计划,以“防止右翼势力的抗议和骚扰活动对周边剧场或商业设施引来麻烦”。

据相关报道,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就得到了日本文化厅下属独立行政法人“艺术文化振兴基金”提供的750万日元赞助金。在几家影院相继作出决定取消放映该片后,日本部分媒体、电影创作公司以及日本电影导演协会批评影院的决定侵犯了言论和表达的自由。如《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认为“越是有着不同评价的影片才越应该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人去看”,呼吁各家影院拿出勇气公映《靖国》。《读卖新闻》则引述著名媒体人士田原总一郎的话说:“这部电影无法在日本公映是日本的耻辱。”但是,影片最终未能公映反映出右翼思想在日本社会中有着与其人数并不相称的强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对日本的未来走向的影响十分值得人们关注。

日本右翼是一个很难精准定义的概念。一般来讲,崇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是右翼思想的重要特征,但与那种“尊重祖国历史与传统并引以为自豪的精神”所不同的是,右翼往往把这种精神发挥到极致,从而体现出自大、排外、保皇、帝国情结等特征。从后面这些特征来看,根据各种统计,真正能称为日本右翼的人并不多,一直是政治生活中的少数。但是,由于日本国民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情结十分浓厚,右翼思潮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也是右翼分子在许多事件上能够左右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笔者很担心右翼会不会进一步极端化,并“绑架”日本之所在。

极右翼思想“绑架”日本并非没有先例,并且把日本及周边地区引入深渊。20世纪30年代,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兴起与对外疯狂扩张,就与当时的右翼组织走向极端化并成功影响当时日本体制与社会有关。二战结束后,日本右翼较长时期内都遭到压制、打击。在左右两翼之间寻求平衡的自由主义派别主导了日本政治,这使得日本内外政策体现出低调、平和的特征。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政治的总体趋势有“向右转”的征兆,右翼思潮也再度活跃起来。

从今后较长时期来看,这种向右转的趋势不会改变。其中原因有许多,从国际层面来看,至少有两个:一是日本认为自己要求成为正常国家的努力还没有完成,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还大有用武之地,修改和平宪法、追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资格,都会成为右翼思想的发酵剂。二是大陆的逐步发展强大引起了日本一部分人的危机感,极端的人甚至把中国视为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右翼能够进一步获得人们的认同。可以说,如果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努力受挫,不能调整好面对大陆崛起的心态,就不能排除其右翼思潮进一步大规模极端化,甚至“绑架”日本国内外政策的可能。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不但对日本自身,而且对中日关系、地区甚至世界安全都构成严重威胁。因为,右翼思想普及化、极端化只能进一步压缩日本民族中本已不多的反思精神,刺激大日本情绪,破坏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影响世界和平。特别是对中日关系来说,目前大陆也有股民族主义思潮,其中亦不乏一些极端的情绪。如果日本右翼进一步极端化,势必将进一步刺激大陆的民族主义情绪,最终导致两国的非理性对抗。如果中日双方都追求一种持久、稳定的发展的话,这种对抗就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目前在国际社会上,似乎批评大陆民族主义的声音较多,而批评日本右翼的声音较少,这并不公正。只有对两者予以同等的重视,并遏制其极端化倾向,中日之间才能维持持久的和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