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混搭的《第一财经周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1:54:47
玩混搭的《第一财经周刊》 (2008-04-25 00:34:33)
标签:财经
最近一两年,财经内容娱乐化似乎成了一个趋势。电视上的典型案例有《名人堂》和《波士堂》,平面媒体上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最近刚刚创刊的《第一财经周刊》(“《一财周刊》”)。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是在机场,因为早就开始关注“第一财经”这个跨媒体平台,又知道这个新生儿是友人何力的“孩子”,所以很自然买了一本上飞机。很快翻了一遍,居然其中有三四篇东西让我觉得很愿意往下看(具体是什么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其中一篇是关于NBA中国的),于是对它顿生好感。从那以后,我只要在机场看到这本杂志,一定会买。
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本杂志的最初印象,那就是敏锐和混搭。它对都市经济生活的感觉颇为锋利和通透,风格上又追求把财经资讯生活化甚至时尚化、把高端财经 “小白领化”。如果能把联办王波明先生旗下的《财经》和《乐》这两本截然不同的杂志扔进一个搅拌器榨出一杯充分混合的新鲜果汁,或许它就是《一财周刊》。
就那最近这两期来说,能够吸引我眼球的内容包括两期的封面故事《外滩革命》和《赌王京城受挫》,以及《Ferragamo的新生之道》、《航空公司“斤斤计较”》《Shai or Share》、《猫狗经济》、《非常林弈华》、《去URBN为碳排量埋单》等。(相比之下,关于人民币升值、巴菲特、东航、雅虎、本土最强品牌、人才争夺等相对“硬财经”一点的内容,我则完全没有兴趣在这本杂志上阅读。)
上周在一个活动上见到《一财周刊》的主编何力。我对他说:“你们的杂志有点像央视的新大楼,虽然还没完全拧吧到位,但已经开始有风格了。”
我劝他:你干脆把那点做得半生不熟的硬财经(约占1/3)全部拿掉,彻底走通俗财经的路子。国家大事有舒立(《财经》主编)操心, 企业家小圈子有东华(《中国企业家》社长)维护,你不如专心致志做面向城市白领、带有一定娱乐性和生活方式引领性的生活类财经。论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你别和《财经》去比人家一天到晚都在那里俯瞰全球,论把酒言欢觥筹交错你别看着《中国企业家》眼红人家是真正用心在经营圈子文化。你就把这本杂志做成我们在收起小桌板飞机降落前看着解闷、在咖啡馆等人的时候翻翻不烦、把财经和时尚生活混搭、高端人群看它觉得自己还年轻、小白领看它觉得自己挺高端的杂志,就成了,咱在那么多这企业家那企业家这财经那财富的夹缝里来它个曲径通幽的。
做媒体,其实捧场的人绝对数量是一万还是十万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怕的是定位不清。定位不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的没想清楚,一种是想清楚了但却力不从心做不出来。
我最近已经决定不再接受国内某家曾经火爆过的主流财经报纸的采访,原因就是他们最近连续有三个记者就不同的问题采访过我,但他们的问题无一例外差得让人无语。这样水平的记者能够被派出外采,可以想象这家报纸的人才储备已经捉襟见肘到了怎样的地步。这就是典型的力不从心。
应该承认,从长远来看,硬财经(无论是电视还是平面媒体)一定有比通俗财经更大的市场。因此,我会继续看好《财经》和《第一财经日报》这样的主流财经报刊,同样也会看好正在想尽办法加速全国覆盖的第一财经频道以及它潜在的竞争对手、正在调动卫视平台打造中国CNBC的湖北卫视。不过,硬财经的真正黄金时代需要到我们的股民不再把股票看成彩票的时候才能到来;这也许还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时间。你必须撑得到那一天,并且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尽可能地掠夺(光培养是不够的)人才。
相比之下,《一财周刊》选择的是一个比较讨巧、也易于操作的方向。它对专业财经记者的要求没有硬财经那么高,但同时它很好地迎合了中国社会从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转向自然轻松表情生动的娱乐化趋势以及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主流人群对于半坐半卧懒散阅读的需求,也有助于为第一财经这个跨媒体平台培养一批极具广告价值的白领受众群。
不知道《一财周刊》在风格上的选择对于那些在别的行业里赚到了钱现在排着队前仆后继哭着喊着非要拿钱砸传媒的那些民企老板们是不是有那么一点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