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联合信息网 2009年6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22:46:04
城市信息联合网 >城市经济信息
2009年6期
发布时间:2009-04-17  来源: 作者:
第6期目录
本刊特稿
15个副省级城市2008年全年经济运行简析
专家论坛
国家信息中心:工业增速短期仍将低位徘徊
经济快递
合肥市2月份经济运行呈现“淡季不淡”的态势
济南市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大连市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天津今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200多亿元
济南市前两个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1.2%
无锡市前两月外贸出口保持苏南地区唯一增长
石家庄前两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呼和浩特市今年将投资4400多万元用于改善市容市貌
成都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形势喜人
2008年徐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城市专页
哈尔滨市工业步入建国以来最快投入期
各地动态
津京两地合建“无水港”
港珠澳大桥726亿融资方案敲定
2009年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
济南市今年服务业确定10个发展重点
重庆3年内打造完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抚顺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内陆首个国际贸易仲裁机构落户重庆
深圳市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苏州建立责任制 155家大户出口超92亿美元
杭州:10亿财政资金支持5000家企业上新项目
武汉首推“低收入居民CPI”将成政府补帖依据
西宁市政企携手“抢滩”国际经济大舞台
新政措施
北京市29项措施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无锡出台金融十大举措力保经济发展
杭州将出台新政帮助外贸企业
昆明今年将推108项制度创新
天津10大措施确保实现今年服务业考核目标
武汉市将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 大学生办企业可免费办证照
深圳出台就业新政策 每年投入4亿元促进就业
徐州市出台新政促进就业
呼和浩特市出台四项措施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
研究探索
以珠三角一体化推动政府转型
本刊特稿
副省级城市2008年经济运行简析
(网络秘书处    胡明)
2008年,我国积极应对国内发生的冰雪、地震、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的影响日益显现,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15个副省级城市(含计划单列市)2008年度经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有逐季回落态势,东北山东城市继续领跑;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消费延续旺盛态势,增速有所回落;出口增势有所减缓,部分城市降幅有所收窄;居民可支配收入继续增长,但总体增幅有所放缓。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有逐季回落态势,东北山东城市继续领跑
2008年四个季度的全国GDP增速分别为10.6%、10.4%、9.9%和9.0%,经济增速显现逐季回落态势。
2008年,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达到60777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0.2%,所占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68个百分点。广州市经济总量突破8200亿,成都突破3900亿
从经济总量排名上看,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宁波居前五位。较去年同期,今年四季度,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略有变化,宁波市的位次上升较快,上升3位,西安、厦门两市位次上升2位;沈阳市的位次下降2位。
表1:地区生产总值
副省级
城市
总量
(亿元)
三季

位次
四季

位次
总量同
比位
次变化
增幅
(%)
三季

位次
四季

位次
增幅同
比位次
变化
同比增
幅变化
(%)
三季度
增幅
(%)
广州
8215.8
1
1
不变
12.3
12
9
↑5
-2.2
12.1
深圳
7806.5
2
2
不变
12.1
14
10
↑1
-2.6
11.5
杭州
4781.2
3
3
不变
11.0
13
14
↓2
-3.6
11.6
青岛
4436.2
4
4
不变
13.2
6
6
↓1
-2.8
14.5
宁波
3964.1
8
5
↑3
10.1
15
15
↓5
-4.7
10.4
武汉
3960.1
5
6
↓1
15.1
5
5
↑2
-0.5
15.8
成都
3901
6
7
↓1
12.1
11
10
↓1
-3.2
12.2
大连
3858.2
9
8
↓1
16.5
2
1
↑2
-1.0
16.4
沈阳*
3855
7
9
↓2
16.3
4
3
↓2
-1.4
16.1
南京
3775
10
10
↑1
12.1
10
10
↓3
-3.5
13.1
济南
3017.4
11
11
↑1
13.0
7
8
↓2
-2.7
14.0
哈尔滨
2868.2
12
12
↑1
13.2
8
6
↑9
-0.3
13.7
长春*
2588
13
13
不变
16.5
1
1
不变
-1.2
16.7
西安
2190
14
14
↑2
15.6
3
4
↑8
+1.0
16.1
厦门
1560
15
15
↑2
11.1
9
15
↓9
-5.0
15.0
全国
300670
——
——
——
9.0
——
——
——
从增幅上看,2008年15个副省级城市经济仍处在较快增长期,但增长势头有所减缓。虽然15市的四季度平均增幅为13.35%,与一、二、三季度的14.3%、14.1%、13.85%相比较略有所降低,增幅有渐趋减缓的态势。但15市的四季度平均增幅仍高于全国水平4.35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25个百分点。
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14个城市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有11个城市增速较三季度减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西安市经济增速提高幅度在1个百分点以上;其余14城市,较去年同期增幅降低0.3-5.0个百分点之间。而厦门市降幅最大,达5个百分点,宁波、杭州、南京三市增幅下降在3.5个百分点以上。
从增幅排名上看,东北地区、山东和中西部副省级城市继续领跑副省级城市,大连、长春、沈阳囊括前三名,增幅都在16.3%以上;西安、武汉分列4、5位,增幅在15.1%以上。哈尔滨、西安、广州三市增幅位次大幅前移5位以上,而厦门、宁波、南京等市增幅排名下滑较大。
二、投资增幅有所减缓,地区差异较为明显
2008年四季度,15个副省级城市投资总额约为31039.6亿,约占全国总量的18%,较去年同期增长21.7%左右,增幅略低于全国水平。较三季度降低2.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
从区域看,投资增幅差异明显,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6个城市投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区域集中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市增幅相对减缓,宁波、深圳、厦门投资增长继续为个位数。
从投资总量上看,大连、成都、沈阳、武汉、南京分列前五位,总量均在2150亿以上。
从投资总量位次上看,大连、广州、深圳三市的位次较去年同期都上升3位;沈阳、西安、长春、济南四市的位次较去年同期都下降了2位。
表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
总值
(亿元)
三季度
位次
四季度
位次
同比位次变化
增幅(%)
三季度
位次
四季度
位次
同比位次
变化
与去年同期增幅变化(±百分点)
大连
3858.2
4
1
+3
16.5
3
8
-3
-14.9
成都
3012.9
2
2
不变
25.8
8
6
+2
-0.3
沈阳*
3000
1
3
-2
27
4
5
-1
-4.9
武汉
2252.1
5
4
+1
30
5
4
+2
-0.7
南京
2154.2
3
5
-2
15.3
11
10
+1
-0.5
广州
2104.6
9
6
+3
12.9
13
11
+2
+3.1
青岛
2019
6
7
-1
23.5
9
5
+4
+0.2
杭州
1961.7
10
8
+2
16.5
10
8
+4
+1.2
西安
1906.2
7
9
-2
32.8
2
2
+1
-4.3
长春*
1890
8
10
-2
40.0
1
1
不变
-2.1
宁波
1728.2
11
11
不变
8.2
13
14
不变
+1.9
深圳
1467.6
13
12
+3
9.1
14
13
+2
+3.5
济南
1415.3
12
13
-2
23.3
7
7
+3
+0.1
哈尔滨
1341.3
14
14
不变
30.2
6
3
+4
+2.9
厦门
928.3
15
15
不变
0.1
15
15
不变
-40.0
全国
172291
——
——
25.5
——
——
从增幅上看,副省级城市增长继续呈现出放缓态势。15个副省级城市中8个城市增幅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厦门、大连两市投资增幅大幅度回落,下降幅度均在14个百分点以上,但同三季度相比,15市中有5市投资增速有所加快。
从增幅排名上看,长春以40%增幅名列榜首,西安、哈尔滨、武汉、沈阳列2-5位,增幅均在27%杭州、哈尔滨三市位次前移4位,位次上升较大。
三、消费延续旺盛态势,增速有所回落
2008年,15个副省级城市消费总额为22598亿,占全国消费总量的20.8%,略低于三季度,较去年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其中有9个城市增幅低于全国的22%。
从消费绝对额看,2008年,15市排名基本未发生变化,只是宁波和哈尔滨两市的位次互换了一下;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成都五市分列前五位,总量均在1620亿以上。
表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城市
总额
(亿元)
三季度
位次
四季度位次
同比位次
变化
增幅(%)
三季度
位次
四季度位次
同比
位次
变化
与去年同期增幅变化(±百分点)
广州
3140.1
1
1
不变
21.0
9
8
-6
+2.1
深圳
2251.8
2
2
不变
17.6
14
14
+1
+3.0
武汉
1850.1
3
3
不变
21.8
4
6
+1
+4.4
南京
1651.8
4
4
不变
19.7
6
11
-7
+1.4
成都
1621.9
5
5
不变
19.5
12
13
-8
+2.0
杭州
1558.4
6
6
不变
20.2
8
12
+2
+3.7
沈阳*
1500
7
7
不变
22.0
5
4
+1
+4.5
青岛
1464.8
8
8
不变
22.2
2
3
-2
+3.1
济南
1356.7
9
9
不变
23.0
2
2
+5
+5.6
哈尔滨
1264
11
10
+1
22
7
4
+9
+6.2
宁波
1238
10
11
-1
19.6
13
12
-3
+2.3
大连
1182.1
12
12
不变
20.3
10
12
+1
+3.1
西安
1154.3
13
13
不变
25.3
1
1
+2
+6.6
长春*
945
14
14
不变
21.4
11
7
+4
+4.6
厦门
418.9
15
15
不变
15.7
15
15
-1
+0.7
全国
108488
——
——
21.6
——
——
——
从增幅上看,与去年同期相比,15个副省级城市的消费增速分别都有所加快。但从2008年四个季度的数据来看一季度较低,二季度略有上升,三季度达最高,四季度又略有所回落。这主要受到国际国内金融危机的影响。
从增幅排名看,西安以25.3%增幅列第一,济南、青岛、哈尔滨、沈阳、武汉列2-6位,增幅达21.8%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哈尔滨增幅排名上升最快,前移9位,济南上升5位,长春上升3位。成都、南京、广州等市增幅位次下滑较大,下降6位以上。
四、出口增势有所放缓,部分城市降幅有所收窄
当前影响中国经济下滑的最大因素是外需萎缩。从趋势上来看,全球经济放缓给我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口面临下行的压力。
2008年,15个副省级城市出口总额约为4434.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量的31%,较三季度上升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
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势有所放缓。其中,有8个城市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宁波、广州、杭州、青岛总额列前五位,总额基本在310亿美元以上。
较去年同期和三季度,15个副省级城市出口总量位次排名基本变化不大,只是大连超南京列第7位,济南反超西安、沈阳,列第11位。
表4:出口
城市
总额
(亿美元)
三季度位次
四季度位次
同比位次变化
增幅(%)
三季度
位次
四季度位次
同比位次变化
与去年同期增幅变化
(±百分点)
深圳
1797.4
1
1
不变
6.6
15
15
-4
-17.2
宁波
463.3
2
2
不变
21.1
6
6
-1
-11.9
广州
429.6
3
3
不变
13.4
13
11
+3
-3.6
杭州
336.1
4
4
不变
12.2
14
13
+2
-2.1
青岛
314.6
5
5
不变
17.5
9
8
+4
-6.2
厦门
293.9
6
6
不变
15
7
9
不变
-9.6
大连
238.4
8
7
+1
21.1
10
6
+4
-3.2
南京
236
7
8
不变
14.2
10
10
+3
-4.6
成都
90.7
9
9
不变
58.8
1
1
+3
+20.9
武汉
69
10
10
不变
45.3
2
2
+5
+19.5
济南
46
11
11
+2
33.8
3
3
-2
-7.0
西安
44.7
12
12
-1
28.8
4
4
+2
+1.6
沈阳*
40.5
13
13
-1
22
5
5
+3
-2.9
哈尔滨
17.5
14
14
不变
11
8
14
-12
-28.6
长春*
17
15
15
-1
12.6
12
12
-9
-26.2
全国
14285
——
——
——
17.2
——
——
——
——
较去年同期和三季度,15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有12个城市和13个城市出口增速减缓。成都以58.8%增幅列增幅排名首位,武汉、济南、西安、沈阳分列前2-5位,增幅均在22%以上。哈尔滨、长春、深圳、济南、宁波等市的增幅排名位次下降较明显,外需对出口影响在这些城市中已有明显的体现。
15个副省级城市中出口忧中有喜, 虽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成都市2008年各季度出口降幅都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15个副省级城市中,如宁波、杭州、深圳、广州、青岛等5市出口增幅各季虽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缩小,也略低于全国各季的降幅。
五、居民收入继续增长
2008年,15个副省级城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增长,但总体增幅有所放缓。
表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市
总额
(元)
去年同期位次
三季度位次
四季度位次
增幅(%)
去年同期位次
三季度位次
四季度位次
与去年同期增幅变化(±百分点)
深圳
26729
1
1
1
10.0
15
15
15
-0.2
广州
25317
2
3
2
12.7
12
13
12
-0.5
宁波
25304
3
2
3
13.4
11
11
10
不变
杭州
24104
4
4
4
11.1
9
14
14
-2.9
厦门
23948
5
5
5
11.4
4
12
13
-4.8
南京
23123
6
6
6
13.8
8
10
8
-2.0
济南
20802
7
8
7
15.5
2
8
4
-1.9
青岛
20464
8
7
8
14.6
3
6
6
-1.9
大连
17500
9
9
9
15.8
12
3
4
+2.6
沈阳*
17290
11
10
10
18.4
1
2
2
-7.0
成都
16943
10
12
11
14.1
6
7
8
-2.0
武汉
16712
12
11
12
16.4
4
5
3
+0.2
西安
15207
15
13
13
20.1
6
1
1
+4.0
长春*
13
14
13
14
4
11
+0.2
哈尔滨
14589
14
15
14
14.2
10
9
7
+0.5
全国
15781
——
——
8.4
——
——
从增幅上看,15个副省级城市中所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水平。与去年同期和三季度相比,15个副省级城市中有10个和9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下滑。其中沈阳市下滑幅度较去年同期在7%左右。
从增幅排名看,西安以20.1%高增幅列第一位,沈阳、武汉、大连、济南分列2—5位,增幅均在15.5%以上。
与去年增幅位次相比,大连、西安增幅排名上升最快,前移了5位以上,哈尔滨、长春、武汉、宁波四市的位次也有1-3位前移。厦门、杭州、济南、青岛四城市增幅位次则有9-3位较大幅度的下降。
(注:上文中带*的城市数据非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专家论坛
国家信息中心:工业增速短期仍将低位徘徊
国家信息中心19日在中国证券报独家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随着“保增长”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工业增加值急剧下跌的势头得到遏制,但多种因素导致工业增速短期仍将徘徊低位。 报告称,2007年以来,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应上升或下降0.42个百分点。近来我国工业出口严重下降,尤其是电子、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明显,导致工业增加值下挫,这是工业生产值得警惕的新情况。 报告建议,为保持工业生产平稳发展,未来应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步伐,为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渠道;适当降低部分针对企业的收税标准与相关税率,对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技术创新活动给予财政补贴;扩大工业发展基金规模,对重点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资金支持;培育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增强小企业融资能力。 此外,报告还建议发展人民币出口信贷,提高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增强汇率机制灵活性,适当允许人民币贬值。 工业增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报告全文节选) 一、当前工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工业增长下行压力增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8%,接近7年来最低水平,按可比天数计算,增长5.2%,仍低于上年12月0.5个百分点。若考虑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冰雪灾害)的因素,今年1-2月工业生产形势更为严峻。尽管如此,工业运行中亦不乏亮点。 (一)工业增长低迷 一是重工业生产下滑速度快于轻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继续下滑的主要原因。重工业增速从2008年3月份17.8%的高点下降到11月份的3.4%。2009年1-2月,再创新低,仅增长2.7%,低于轻工业3.8个百分点。本轮经济增长以重工业长足发展为特征,重工业在工业生产中比重逐步提高,其增长急剧下跌,引起工业生产快速下滑。二是产销情况不容乐观。1-2月,工业品产销率为97.2%,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产销情况不佳,表明库存积压问题没有明改善。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行。2月份,在市场供求关系与翘尾因素影响下,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 (二)行业分化明显 一是采矿业保持快速增长。1-2月,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以及其他矿采选业分别增长13.2%、13.6%、18.1%和30.4%,增速处于39个行业前列。二是消费品行业增速较为平稳。由于消费品需求弹性系数较小,近期波动不明显。其中,食品制造业增长接近10%,饮料、烟草业增速均高于上月水平,纺织、皮革等行业增速与上月持平。三是原材料制造业继续下行。受国际商品价格大幅下挫、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影响,原材料产品产量仍在减少,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下降9.5%,焦炭产量下降6.3%,钢材中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的棒材、中厚宽钢带、热轧窄钢带等产品产量分别下降10.4%、6%、4.8%。四是部分机电行业跌幅居前。由于近期出口形势恶化,占出口比重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锐减,导致相关行业工业增加值大幅下挫。1-2月,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38%,跌幅居各行业之首。出口出现困难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行业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均出现明显回落 (三)主要地区增速下降 一是沿海地区出口重点省市工业增长乏力。上海1-2月工业生产下降12.4%,浙江下降8.2%,此外,广东仅增长0.8%;二是资源型省市工业增长大幅下挫。其中煤业大省山西、有色金属大省云南工业生产分别下降20.5%与7.1%。三是首都北京由于环保措施、产业转移等制约因素,工业已出现连续7个月负增长。尽管去年同期受冰冻雨雪灾害影响的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省工业增速显著提高,但是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增长极中重点省市工业生产大幅减速,对中国工业生产整体产生强烈下拉作用。 (四)增长质量有所改善 虽然工业生产仍处低迷状态,但运行中不乏亮点。一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目前在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建了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了支线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小火电、小煤矿等落后产能加速淘汰。二是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08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工业节能的作用功不可没。三是少部分重要工业品产量回升。2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6.0%,水泥产量同比大幅增长42.5%,发电量同比增长5.9%,汽车产量也大幅增长,涨幅高达22.9%。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工业出口严重下降;二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深化;三是库存积压难以消化;四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 (一)工业出口交货值严重下降 工业出口交货值自2008年11月出现下降以来,已经延续4个月负增长。2008年11、12月出口交货值当月分别下降5.2%、8.8%,2009年1-2月降幅扩大为17.0%,这一情况7年来首次发生。一是下降程度深。短短5个月时间,工业出口交货值由增长6.8%转为下降17%,降幅接近24个百分点。二是涉及范围广。全部39个工业行业中,32个行业1-2月出口交货值出现下降,有色、化工、机械等行业降幅居前,有的行业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降幅达80%以上。三是机电行业出口情况恶化。长期以来机电产品在中国工业品出口中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并成为次贷危机以来维持出口平稳运行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传导,近期新兴经济体形势恶化,中国对新兴市场出口严重下滑。出口商品结构中,对新兴市场出口以工业制成品,尤其以机电产品为主,导致当前电子、机械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工业增加值下挫。这是当前工业生产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值得注意与警惕。 (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从行业层面看,目前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存在于以房地产、汽车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而且存在于钢铁、电力等能源、原材料行业,同时存在于纺织、鞋帽等轻工产业。国家发改委对部分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钢铁、电解铝行业、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突出。2009年,钢铁生产能力将超过6.5亿吨,而实际需求仅有5亿吨;汽车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辆,需求量约为950万辆;铁合金生产能力2200多万吨,目前企业开工率仅为40%。而且,中国工业生产中部分产能形成之初即定位为出口导向型,难以通过出口转内销的形式进行消化,金融危机爆发使中国工业产能过剩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核心的问题。产能过剩导致部分行业产量下降,去年下半年以来,以汽车、化工、钢铁、电力等为代表的部分重工业行业产量下滑幅度偏大。由于重工业涉及行业多,产业关联广泛,当最终需求增长放缓时,链条上每个产业都会调整自身库存,缩减生产规模,并且这一趋势不断向上游产业传导,使工业调整幅度加深、调整时间延长。 产能过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市场供大于求,产品滞销,企业利润率降低,出现半停产或停产情况;第二阶段表现为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恶化,需求继续缩小、生产持续收缩,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破产;第三阶段表现为企业倒闭数量增加,中小型银行及金融机构坏账、呆账率提高,通货紧缩,经济衰退。目前中国部分行业的多数企业已经出现减产、半停产局面;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能源原材料基础行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浙江、广东等地区企业亏损面达20%至25%;CPI、PPI双双下降,通缩压力显性化。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产能过剩的第二阶段,存在向第三阶段演化的可能。 (三)库存积压短期内难以消化 2008年下半年经济快速回调,这轮经济扩张期以来积累的产能过剩矛盾集中显露,企业库存急剧上升。一是中国物流中心PMI指标显示,产成品库存指数自2008年7月份以来持续攀升,9至11月份均达到50%以上,为2005年以来最高值,2009年2月再次回升至47.3%,处于高位。二是房地产库存大量增加。2008年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同时,房屋销售量迅速减少,2008年销售额下降19.5%,销售面积下降18.5%。三是从流通企业库存指数分析,当前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库存双双增加。首先,2009年1月,生产资料库存指数再次攀升至历史高位,达104.6%。2006年以来仅六个月数值高于这一数字,而且高库存率情况集中出现在2008年上半年国际商品价格大幅攀升至历史高点的背景下,当时库存增加主要表现为企业主动自愿积累。而目前工业品价格急速回落,市场需求明显收缩,生产资料库存再度攀升,则说明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其次,耐用消费品库存指数高达274%,表明当前生产供应能力严重超过市场承载力,尤其在世界经济减速,中国出口下滑的情况下,更加难以通过海外市场转移过剩产能,这部分产能消化将持续较长时间。 库存调整加剧了工业增长下滑幅度。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使企业产品销售率下降,存货不断增加,以实物形式表现的产品价值难以转化成流动资金,企业资本被压占;另一方面,库存调整使原材料与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导致相关行业与企业生产停滞,投资意愿下降,产能过剩矛盾恶化。这种不良循环对于工业增长形成了强烈的抑制作用。 (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深入,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矛盾日益深化,中国企业订单数量锐减,利润增幅出现回落,亏损额大幅上升。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仅4.9%,增幅比1-8月回落14.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879亿元,增长1.8倍。目前中国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正在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由出口企业向其它企业蔓延,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蔓延,由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向消费品生产企业蔓延。不仅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而且部分大企业如首钢、宝钢等知名企业也严重受创。 三、工业经济走势分析 (一)景气指数显示工业形势仍将低迷 从中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走势看,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2月底进一步下滑,先行指数走势表明未来6个月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仍然处于低速调整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近期经济指标中,投资、消费需求增长稳定,工业过快下滑成为GDP减速的重要原因。根据景气指数走势判断,短期内工业仍将处于低位徘徊,继续下探的动能没有释放。 (二)出口减速将强化工业下行动力由于世界经济全面减速 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全球贸易日趋低迷,中国进出口增速急剧下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外部需求将继续收缩,我国出口难改下降趋势。进出口锐减将对中国工业增长形成显著下拉压力,同时导致相关行业产能过剩矛盾集中释放。根据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近10年来,工业出口交货值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2002-2009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应上升或下降0.19个百分点;2005-2009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应上升或下降0.32个百分点;2007-2009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上升或下降1个百分点,带动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应上升或下降0.42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库存将增加工业调整不确定性 以往我国库存调整主要以工业品库存的消化为主,而本次主要以房地产库存削减为重点,这将增加本轮工业减速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一是调整时间将被延长。房地产库存不同于工业库存,消化周期较长,不能在一两个季度内实现市场出清,这决定了本轮工业调整时间较之以往将有所延长。二是调整深度难以预计。房地产库存调整具有复杂性,涉及居民消费意愿、社会投资能力、国家宏观政策、金融信贷环境等多方 面因素,其消化难度将超出预期,“价高量缩、价量齐跌、价滞量滞”等悲观局面可能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中国工业增长继续探底,带动宏观经济下行。三是调整范围不断蔓延。房地产行业收缩,将对上下游钢铁、建材、水泥、家电等一系列关联行业增长形成制约,并通过产业传导机制,对电力、煤炭、运输等基础性行业造成影响,从而扩大工业相关行业调整范围。 (四)工业结构性调整压力将进一步显现 持续高增长使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问题愈发严重,中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主要依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通过结构性调整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下一阶段,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过剩生产能力将被加速淘汰,这种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生产减速。 (五)宏观政策对工业生产具有一定支撑作用  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出台了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当前4万亿投资计划、十大行业振兴规划和相关金融信贷支持政策正在抓紧落实,这对于有效拉动工业增长具有积极意义。2月末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10.9%和20.5%,较上年末分别提高1.8和2.7个百分点;新增贷款连创历史新高,前两个月新增贷款规模高达近2.7万亿元。根据计量经济模型测算,货币供应量(M1、M2)和信贷规模增速连续3个月稳定回升并保持扩张态势,工业生产有望在10个月后出现稳定回升态势。
总体来看,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工业生产恐慌性下跌势头将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由于近期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因素有增无减,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依然较强,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将处于历史同期相对低位。(来源:中经网)
合肥市2月份经济运行呈现“淡季不淡”的态势
2月份,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在全国、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合肥市经济运行稳中趋快,工业强势增长,投资规模扩大,消费市场活跃,财政金融平稳,引资再创佳绩,物价走势趋低。合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淡季不淡”的态势,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在地作物生长转好,午季作物丰收有望
去冬今春,受到持续干旱少雨和干冻影响,在地小麦和油菜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合肥市小麦和油菜重灾面积达5000公顷以上。春节后,连续二十多天阴雨,目前旱情已经基本解除,在地小麦、油菜生长情况良好。
秋冬播报表显示,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4%,小麦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10.8%,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8.7%;油菜种植面积10.7万公顷,比上年扩大12.7%,占总播面积的22.4%。由于目前旱情解除,在地小麦和油菜生长情况良好。近期要预防低温冻伤,保苗防涝,争取午季丰收。
二、工业生产增势强劲
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净增154户,达到1519户,完成总产值184.0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3.89亿元,同比增长42.1%。工业投资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95%。2月份,实际完成产值环比净增18亿元,累计完成产值同比净增90亿元,增长33.9%;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快10.7个百分点,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快5.2个百分点。汽车、装备、家电生产回升。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1.9亿元,环比净增14.3亿元,同比净增39.2亿元,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3.6%。60户重点企业增长贡献加大。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3.7亿元,环比增加5.4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0.9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总量的56.4%,对全市增长贡献率为46.7%,比去年末提高3.7个百分点。新增企业支撑有力。1-2月份,共完成增加值16.9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2%,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2月份,全市1506户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3.1亿元,增加值43.4亿元,同比增长58.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6.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3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9个百分点。
1-2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同比增长29.6%。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66%。
三、节后消费趋于平稳,消费升级仍是热点
2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亿元,同比增长17%。1-2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6亿元,增长22%,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流通各行业齐头并进。1-2月累计,全市批发业零售额18.8亿元,增长19.7%,零售业零售额86.3亿元,增长21.8%。批发零售业零售总额同步增长,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78.9%,成为市场商品销售的主体。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3.34亿元,增长25%,高出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仍是热点。合肥市2008年人均GDP已达3.45万元(按2008年末汇率折合约5048美元)。消费升级明显加快,消费热点逐渐转向中高档商品及旅行类消费。1-2月份,合肥市金银珠宝零售额1.69亿元,同比增长35.5%;汽车零售额14.07亿元,同比增长33.2%,分别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13.5和11.2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市场差距缩小。1-2月累计,市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8亿元,增幅由上月27.4%下降至21.7%;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78亿元,增幅由上月19.9%提高到22.6%,城乡消费市场增幅差距缩至0.9个百分点。
四、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2月份,全市实现引资总量105.59亿元,同比增长76%,环比增长41.49%。其中,实际到位内资87.39亿元,同比增长71.02%,环比增长44.35%;实际到位外资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环比增长16.5%。1-2月份,实现引资总量183.15亿元,同比增长49%,超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
五、项目增资纷纷到位,利用外资再创佳绩
2月份,全市新批外资企业2户,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实际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安徽应流机电有限公司(2334万)、合肥荣事达洗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1845万)、合肥蓝宇高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448万)、合肥和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395万)、合肥统一企业有限公司(1000万)。
1-2月,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3%。1-2月份,累计新批外资企业4户,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直接利用外资1.87亿美元,同比增长63%,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84%。工业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同比增长57%。
六、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
2月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72亿元,同比增长63.4%,增加73.26亿元,环比增长29.3%,增加42.8亿元,创去年7月以来的单月新高。其中,工业投资56.4亿元,日投资额高达2亿元左右,增长95.4%,同比提高36.1个百分点。1-2月,二产完成投资106.87亿元,增长67.2%;三产完成投资225.03亿元,增长43.5%,主要是新增国债资金项目逐渐形成实物工作量,一批市政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对投资起到有力拉动作用。
1-2月份,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4.64亿元,增长49.1%,较上月提高15.2个百分点。
七、房地产业继续回升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市场趋于活跃。2月,房地产开发购置土地总面积21.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5.22%,环比增长219.79%;完成开发土地32.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58%,环比增长11倍;1-2月累计成交经营性用地8宗,成交面积为742.84亩,同比增长95.58%;成交总额11.99亿元,同比增长131.9%。二是房地产投资高位运行。2月,完成房地产投资52.56亿元,同比增加20.55亿元;1-2月累计完成投资97.12亿元,同比增长51.7%。三是工程开工节奏加快。2月,商品房新开工面积94.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36%,环比增长500.96%。四是销售价格略有上升。2月,商品房销售备案面积51.0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42.7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3.67%和8.05%,市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417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86%,其中住宅4054.1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6.45%。截至2月末,商品房空置总量123.89万平方米,空置率4.83%;住宅空置70.54万平方米,空置率3.37%,仍处合理区间。
八、贷款增速高位运行
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96.8亿元,同比增长2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1.0个百分点,在中部城市中位居前列;本月新增贷款46.5亿元,同比少增7.6亿元,占全省当月增量17%(剔除省农行票据融资异常因素影响,当月贷款增量占全省比重维持在45%左右,与上月基本相当)。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914.8亿元,同比增长100.1%,较去年同期提升135.6个百分点;本月新增27.3亿元,同比多增28.9亿元。其中,票据融资本月增加27.2亿元,占全市当月贷款增量的60.6%,票据融资的显著增加更好地满足了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2月末,全市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844.2亿元,同比增长28.0%,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2.2个百分点;本月新增17.6亿元,占全市当月贷款增量的39.2%。
九、消费价格继续回落,原材料价格由升转降
2月份,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5.6%,同比下降4.4%,连续第3个月出现负增长。从八类消费品价格情况看,呈“三升五降”态势。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4%、3%、2.5%;居住类、衣着类、食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14%、8.7%、4.7%、2.8%和1.3%。1-2月累计,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3%,较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0.6%,分别比上月回落0.2和3.1个百分点。1-2月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0.3%和1.0%,较上月回落0.1和1.5个百分点。
同时分析认为,2月份在首月实现开门红后,经济形势继续总体向好,市场止跌回升、止冷回暖趋势明显,但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来源:合肥市政府门户网站)
济南市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济南市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3月18日召开,会议重点调度分析1至2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情况和工业投入情况,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完成全年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任务的目标毫不动摇,树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
会议要求,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尽快制定出台济南市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当前工业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切实抓好工业投入和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抓好在建项目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尽快投产达产,充分利用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二是切实抓好园区建设发展。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方向,重点支持和服务于骨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吸引中小配套企业落地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是切实抓好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强化产学研联合,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贯彻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四是切实抓好工业经济的调度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五是切实抓好各项支持企业政策的落实工作。真正发挥好政策的导向激励效用,加强对重点企业集团的服务,保护、支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济南市信息中心供稿)
大连市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近日,从大连市统计局获得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今年1-2月,大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5.9%。从市经委获悉,前两个月,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连续攀升局面,完成199亿元,同比增长10%。今年1月,虽受“两节”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仍增长0.7%,环比提高3.9个百分点;2月,同比增长25.1%,环比提高24.4个百分点。投资增势强劲,工业活力劲增,消费市场活跃,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为实现首季“开门红”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积蓄着后劲。
今年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在充分分析各种挑战和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提出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指标增幅要高于辽宁省和全国副省级城市平均水平。
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支持中小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性文件,涉及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百条,直接给予企业补贴或减轻负担的资金30多亿元。1月中旬,市政府又取消了64个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年将为企业减负2亿元。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目前,大连市的骨干企业基本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前两个月,大连市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全市水平11.7个百分点;农副产品、食品及饮料加工业国内外市场销售两旺。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51.6亿元,同比增长6.6%,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依然迅猛,完成增加值97.4亿元,经济增长贡献率61%,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重工·起重、一重加氢、船舶重工和大连机车等骨干企业生产任务饱和,完成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
大连市前两个月工业经济活力劲增还得益于新经济增长点的支撑。逸盛大化PTA项目已经投产,船舶重工在全球造船行业新订单极少的严峻形势下,1月份新签4艘新船订单,重工·起重的风电和曲轴、一重加氢的加氢反应器和核电装备、大连机车的大功率机车等产品订单饱满,都成为拉动大连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亮点。同时,也得益于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量的增加,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上报统计局数据的企业达到5065户,比1月份增加2452户。据介绍,目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势头强劲。大化、东北特钢两大企业搬迁改造接近尾声,福佳大化的PX项目已经试车,甲醇项目正在调试,松木岛的化工项目正在扫尾,逸盛大化PTA已投产,目前正在逐步达产。重工·起重的风电项目又签订大量订单,这些都成为支撑大连市工业经济在困难形势下保持平稳增长的有利因素。业内人士预计,大连市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将有望实现增加值1610亿元,同比增长15%,利税同比增长30%的目标。
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是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初步形成了船舶制造、重大装备、轴承、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服装、家具等优势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得到增强,各项指标增长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大连湾重大装备工业园、海湾工业园区、登沙河工业园区、旅顺经济开发区等县域工业园区,以及固特异轮胎、一重核电设备制造、船舶重工海洋工程、中远造船、华锐铸钢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进展顺利。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初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中发挥龙头作用。面对愈发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大连市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以增量弥补减量,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同时努力拓展开放新领域,加快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建设,全力打造世界级产业聚集区和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力推进北黄海开发开放;快速推进庄河、皮杨、登沙河等区域开发开放;加快小窑湾开发,提升整体服务功能;高标准开发建设大连保税港二十里堡产业区,实现保税港区政策的再突破,辐射功能进一步扩大。大力推进投资合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近年来,一批牵动力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外资项目相继落户大连,其中英特尔项目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单体最大的外资项目,固特异项目和STX项目等都具有很强的牵动作用。今年,大连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汇总了今年续建、新开工和推进前期工作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420个,总投资1.28万亿元。这些项目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振兴大连老工业基地和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涉及能源、交通、城建和产业项目。目前,英特尔芯片、红沿河核电一期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一批新项目已开工或即将开工。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加大对软件和外包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大连市出台了《大连市进一步促进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目前,大连市200人以上规模的软件企业中,85%以上保持业务平稳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英特尔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厂房土建已全部完成,正进行设备安装;积极争取国际大公司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大连,目前已有88家世界“500强”在连兴办项目和设立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金融机构、研发中心近200个。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全面启动“家电下乡”,建立县、镇、村三级销售网点260个、售后服务网点105个;制定旅游业提振市场八条措施,使旅游市场出现了逆势增长的良好态势。
不断加大民生工程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制定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指示精神,推动城乡基层单位、中小企业、现代服务业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严格控制和规范企业裁员行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保障标准;加快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来源:大连市政府门户网)
天津市今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200多亿元
同比增长50%以上
3月19日下午,天津市召开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会,分解目标,落实责任,确保全年完成2200多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的工作任务。
天津市领导强调,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发展的后劲。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较快发展,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各区县、各集团要从全市发展的大局出发,把市委、市政府“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要求,落实在扩大工业投资上,体现在加快项目建设上,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采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2200亿元的投资目标,力争完成的更好一些,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支撑。
天津市领导要求,加大投资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上,要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首先,抓好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形成新的增量。特别是要加快80项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年内累计建成40项,同时抓好面上518项新开工项目的建设,确保这批项目按时开工、按时竣工、按时投产,为保增长提供支持。各项目单位要精心安排,科学调度,调集更多的人力和设备,全面铺开,交叉作业,高速度高质量把项目建设好。市有关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深入工程现场,靠前服务,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其次,要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形成新的投资。各区县要积极与项目单位沟通,协调解决好建设资金等问题,努力创造条件,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此外,抓好在谈项目的签约落户,形成新的后劲。要继续坚持“天津以外都是外”的理念,落实“三个一批”和“五个紧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千方百计使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天津市,各集团也要抢抓机遇,加快盘活存量,整合有效资源,引进合作伙伴,做大产业规模,形成更大优势。要适时推出第五批20项重大工业项目,形成100项重大项目、5000亿元投资,新增产值过万亿元。(来源:天津日报)
济南市前两个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1.2%
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济南市招商引资工作仍然呈现红火势头。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16亿美元,同比增长51.2%。
按投资方式分析,独资与合资是当前外商投资的主要方式。以合资方式投资的外资有5184万美元,占44.6%;以独资形式投资的外资为5726万美元,占49.2%。按产业分析,投资第二产业的外资达7788万美元,占总额的66.9%,主要投资到商用车转向机、桥箱、气动、重汽动力系统、食品包装、饮料等领域;第三产业3847万美元,占总额的33.1%,其中房地产业2655万美元。其他大的投资还有水务处理、加油站和软件外包等领域。按外资来源国别(地区)分析,来自亚洲的外资有7423万美元,占63.8%;欧洲1908万美元,占16.4%,其中德国1619万美元;意大利、俄罗斯、法国、西班牙也有投资。拉丁美洲1189万美元,占10.2%。按板块分析,县区实际外资1.01亿美元,占全市的86.7%,其中,历下区完成1961.6万美元、市中区完成3232.2万美元、槐荫区完成742.3万美元、天桥区完成489.4万美元、历城区完成1234.4万美元、章丘市完成2366.1万美元。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1548.7万美元,占全市的13.3%,主要投资于信息技术、软件、教育和加油站领域。(济南市信息中心供稿)
无锡市前两月外贸出口保持苏南地区唯一增长
从无锡市外经局获悉:1―2月,无锡市开放型经济有所回落,但部分指标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实现开门红。据统计数据显示,前两月,无锡市进出口总额55.4亿美元,同比下降33.7%。其中,出口34.3亿美元;进口21.1亿美元。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跌势,跌幅进一步加深。当月出口规模自2007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20亿美元。但是与全省其他城市相比,1―2月份,无锡市到位注册外资的增幅分别高于苏南和全省平均水平12.4个和25.5个百分点,为苏南地区唯一保持增长的城市。
无锡市外经贸局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形势看,受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主要进口市场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尤其处于“非常时期”的各国经济政策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令人担忧。无锡市外贸发展面临国际需求不足、企业资金困难加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企业出口风险剧增等诸多困难。新兴市场出口有可能由升转降,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的国际需求有可能由高转低,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出口短期内下跌的趋势不会改变。
据了解,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美地区对无锡市投资的热度有所提升。1―2月份,全市新批欧美项目8个,同比增加3个,其中欧洲2个,累计新增协议注册外资2843万美元,同比增长83.1%,欧洲项目的到位注册外资达到了3661万美元,为去年同期的2.6倍;新批美国项目4个,同比增加2个,到位注册外资1429万美元,为去年同期的1.8倍。
1―2月份,全市服务外包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开门红。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总额达25546.1万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6950.9万美元;离岸合同金额17442.6万美元,同比增长247.5%,离岸合同执行额9648.1万美元;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4049人,新增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人数5547人,各项指标均达到时序进度要求,增长迅猛。
龙头企业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全市新增了1家全球服务外包100强企业――富士通综合实验室,海辉软件、福瑞博德等国内外重点服务外包企业正式注册,龙头集聚效应凸显。目前,美国已成为无锡市第一大外包业务提供国,1―2月接包合同金额达3957.8万美元,占全市比重15.5%;日、韩分别占比9.6%、0.8%。全市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市场由2007年底日本、韩国业务占90%以上,发展到目前以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加拿大等业务市场为主、遍及63个国家和地区的新的格局,更有利于无锡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来源:无锡商报)
呼和浩特市今年将投资4400多万元用于改善市容市貌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投资4400多万元,通过改善现有设施、增加人员工资、加强管理等多措并举,进一步减少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马路市场、店外出摊、流动商贩现象,改善全市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使首府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据了解,多项措施包括:拟在爱民街等路段投资200万元,新建4到8处总容量为400个摊位的简易便民市场,同时投资204万元对原有的新桥靠北街等6处便民市场进行重新改造;强化工地现场监管,继续加大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和早、夜市监管力度;计划4月份为全市环卫临时工增加效益工资,并且增加800名环卫临时工;拟在市区东北方向和东南方向新建两座日处理量为200吨的压缩式垃圾中转站,解决新城区、赛罕区的垃圾问题;完成20个城中村和社区所有小街巷的环卫作业向各区环卫局的移交交接工作;新建两座渣土消纳场,加强终端管理;在市区道路上再设置果皮箱2000个;在推行三级倒保洁作业模式的基础上,将每日对市区临街商业店铺的最后一次垃圾收集时间延长至22时30分。(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供稿)
成都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增长形势喜人
在四川省乃至全国进出口外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成都外贸出口实现了“逆势”增长。近日从成都市商务局获悉,根据海关统计,今年2月成都市实现进出口总额9.8亿美元,增长38.93%,其中出口6.34亿美元、增长97.88%,几乎实现翻番。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成都市外贸工作将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重点,推动企业国际化和强化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深入实施出口退税提速、农产品出口促进等“六大工程”,力争外贸出口增长15%以上。
拓新兴市场+壮大主体
成都市出口“逆势”上涨
近日从成都市商务局拿到的数据显示,除了2月份单月出口增长迅猛外,1至2月成都市实现进出口总额20.17亿美元,增长22.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和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4.24亿美元,增长65.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6、39个百分点;进口5.92亿美元,下降24.9%,下降幅度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在全国外贸出口形势极度严峻的环境下,实现这样的增长实属不易!”市商务局副局长李皓表示。本周早些时候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49.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4.9%。其中出口648.95亿美元,下降25.7%。李皓透露,全国仅四川省、黑龙江省、贵州省出口呈正增长,而四川省仅成都市、广安市出口呈正增长。
谈到在金融危机对外贸负面影响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成都市外贸出口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原因,李皓表示主要得益于外贸主体壮大、新兴国际市场拓展以及外贸环境的改善。李皓举例道,这几年成都市每年新增的外贸企业超过200家,到2008年底全市已有1683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140家,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8家,如1—2月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出口达3.13亿美元,增长196.47%。“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拓展新兴市场!”李皓透露,从去年以来,成都市对新兴市场南美、中东、中亚的出口呈稳定增长态势,到2008年底成都市出口国家和地区数达170个,“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效地减缓了金融危机对成都市外贸出口的冲击!”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外贸力争增长15%
“今年我们已确定了深入实施促进外贸的六大工程,确保外贸出口这辆马车继续平稳前行!”李皓告诉记者,成都市将在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协助配合下,针对企业遇到的市场、资金和发展环境三大“病症”,针对性地深入实施国际市场拓展、出口退税提速、外贸服务创新、农产品出口促进、产业转移承接、中小企业孵化六大工程,力争实现成都市属企业外贸出口今年增长15%的目标。
“以中小企业孵化工程为例,我们今年就计划选择200户无出口的企业和100户出口规模在5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与专业孵化器建立孵化合作关系,帮助企业实现和扩大出口!”李皓透露,为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成都市将依托成都外贸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实施方出资和外经贸资金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以出口退税网络化、服务专业化建设为核心,系统推进“出口退税提速工程”,全面优化成都市出口退税流程。据悉,为强化和优化对外贸企业的服务,去年市商务局依托海关、商检等22个相关部门建设了成都外贸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出口相关部门与企业的双向信息快速沟通渠道。
此外李皓表示,农产品出口将成为今年成都市外贸出口的一大“重头戏”。按照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工程”的计划,成都市将围绕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重点,通过示范引导,建设成都市食用菌、果蔬、猪肉、茶叶、花卉出口生产基地,以出口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扩大农产品出口。同时,重点开展“成都农产品企业海外行”活动,组织成都市优势特色农产品(食品)企业参加5项国际农产品、食品展览和国际市场拓展活动。另据了解,成都市相关部门已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成都花卉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找准成都市花卉、茶叶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成都市花卉、茶叶国际化发展的对策意见,加快成都花卉及茶叶的国际化发展。(成都市信息中心供稿)
2008年徐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2008年,徐州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江苏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克服和化解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元,达到200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1.78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735.56亿元,增长1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06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3378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5∶52.5∶36.0调整为10.5∶52.9∶36.6。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47.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2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GDP增幅1.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的60.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008.98亿元,增长14.3%。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企业4.88万户,增长31.0%,注册资本达606.37亿元,增长29.2%;个体户18.24万户,增长15.9%,注册资金42.29亿元,增长21.4%。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顺利推进。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个指标的初步监测结果,已经达标或超过指标值的指标14个,比上年增加3个,总体指标达标率为5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未达指标值的11个指标实现程度均在70%以上,其中实现程度90%以上的指标5个,实现程度80%-90%的指标3个。(徐州市信息中心供稿)
城市专页
哈尔滨市工业步入建国以来最快投入期
哈尔滨市工业大项目建设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快时期。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共争取国家老工业基地国债项目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16项,总投资182亿元,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3.2亿元,是近50年来国家对哈尔滨市工业投入最高时期。到2008年末,累计完成投资85.7亿元,37个项目竣工投产,22个项目完成验收。这些项目提高了全市工业整体竞争力,成为拉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哈尔滨市将通过建立核心区,重点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民用航空产业基地建设。在生物产业基地呼兰河核心区推进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建设哈药集团生物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在哈开发区核心区建设哈兽研生物产业工程中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争取尽早投产。在民用航空基地平房区、哈开发区两个核心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推进哈飞复合材料基地建设,推进与波音、空客的合作生产,推进6吨直升机等重大项目建设。
今年哈尔滨市还将按照省“八大经济区”战略布局的要求,推进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建设。重点打造核心示范区——呼兰河工业园区和重点园区——平房工业园区。重点启动黑龙江广播影视基地项目、上海绿地亚太创谷项目、哈药集团生物工程产业基地项目、中华国际商贸东北物流城项目等14个建设项目。(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哈尔滨市确定2009年重点办好的农村“十件民生实事”
一、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开工新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交(竣)工通车1000公里,新建乡镇客运站10个,实现全市所有乡镇全部由水泥路(油路)连通,85%以上的建制村由水泥路(油路)连通。
二、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54处,完善革命老区100个村屯饮水工程,解决1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加快农村住房建设。改造泥草房4万户、200万平方米。
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建设沼气工程15处,发展户用沼气池8000户。组建可再生能源技术服务站18个、技术服务队13个。
五、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程”,新建改造标准化农家店400个。
六、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8所,免费培训5000名农村教师,完成1000所城乡学校间对口支援工作。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试点。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
七、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民健身器材的投入,新建、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村综合文化活动室50个。
八、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免费培训3000名乡村医生。
九、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6%以上,筹资标准由人均80元增加到100元,增加慢性病门诊补偿病种,扩大基本药品目录。整合建成20所敬老服务中心,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13所,兴办五保新村10所。
十、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抓好106个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00%达到省验收标准,70%达到优秀标准。(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历史新高
年初,根据国家实施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哈尔滨市将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在项目建设战略拉动下,今年1至2月份哈尔滨市投资完成9.3亿元,同比增长1.9倍,增幅创历史新高。其中,基本建设和其他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2.5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8亿元,同比增长11.6%。
———新开工项目增加。今年1至2月,全市在建项目126个,同比增加9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2个,增加89个;复工项目34个,增加1个。
———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启动较好。2008年末哈尔滨市获得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4.88亿元,截至今年2月末,哈尔滨市已启动68个项目,投资完成1.4亿元。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今年1至2月份,哈尔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2亿元,同比增长13.9倍,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3倍,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3.4%,第二产业投资全部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3.3倍,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2%。
———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民间投资增势强劲。1至2月份,哈尔滨市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4.5倍,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1.8%;民间投资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2.1倍,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54.5%;外商投资完成0.4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7%。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呈现增长态势。1至2月份,哈尔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8亿元,同比增长11.6%。截至2月末,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8%。(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哈尔滨市首月外贸增速高于全国44个百分点
在全国外贸形势下滑,进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的严峻形势下,1月份哈尔滨市进出口逆势增长,实现进出口额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75%,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4.75和8.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78亿美元,增长33.83%,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51.33和7.83个百分点;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下降3.54%,下降幅度分别低于全国和全省39.6和24.6个百分点。
哈尔滨市1月份对外贸易呈现出了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加工贸易由降转升、国有和民营经济稳定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主要商品的强势拉动等五大特点。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哈尔滨市进出口增长速度出现逐月下行的走势。为促进出口,市政府出资2500万元设立了外贸发展金,对扩大出口企业进行奖励,调动了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同时,哈尔滨市加强协作,商务、海关、商检、税务、银行各部门之间建立了协作机制。市政府与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哈尔滨外向型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在贸易领域双方签署了促进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以及实施品牌战略,“以质取胜”的战略合作协议,出台了扶持重点企业的“十项制度”等措施,力促外贸企业平稳发展。(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哈尔滨市2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2%
2月份,哈尔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当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 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8.2%,增速比上月回落3.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月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从地域看,城乡市场均呈快速增长态势。2月份市的零售额109.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8.3%,高于上年同月0.3个百分点;县的零售额6.4亿元,增长17.9%,高于上年同月4.2个百分点;县以下的零售额7.8亿元,增长17.8%,高于上年同月3.7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批零贸易业购销活跃,餐饮业增长较快。2月份全市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08.0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7.1%,高于上年同月增幅0.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26.8%,高于上年同月增幅4.5个百分点。
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增速较高。2月份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15.4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5.6%,非国有经济零售额108.5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8.6%,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零售额增幅3.0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95.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8.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9%。(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哈尔滨市启动百个生态和环境保护项目
2009年哈尔滨市将实施100个生态和环保项目建设,其中包括松花江治理、污染减排、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恢复和建设等项目,所有项目今年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32.25亿元,计划年内完成71项,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
百个生态和环境保护项目,是哈尔滨市实施“项目建设年”的“六个一百项”之一。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产业偏重,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今年,哈尔滨市实施百项生态环保项目,就是要通过治污减排、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百个生态环保项目总投资32.25亿元,今年全部开工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0亿元。其中,今年计划完成71项,计划投资3.9亿元。在4月15日左右,即哈尔滨市黄金施工期到来时,预计将有79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底前,列入国家松花江治污规划的12个项目将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具备通水调试能力;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华能集中供热脱硫等项目要全部建成投入运行,确保发挥治污减排效益。
百个生态环保项目,包括松花江治理、污染减排、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恢复和建设等方面。有关负责人称,百项生态环保项目的建设,有望使哈尔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环境空气达到二级标准,松花江干流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并基本消灭劣五类支流。(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哈尔滨市今年建5个风力发电场
国家把开发利用风能资源作为“十一五”期间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黑龙江省是全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哈尔滨市地处全省风能资源较丰富的主风带上,松花江流域更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哈尔滨市正在建设的风力发电场达到5家。
哈尔滨市已在依兰、尚志等地建成4座风力发电场,总投资51.4亿元,总装机容量507MW。新近获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的方正高楞风力发电场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新建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49.5MW,项目总投资为47371万元,建设期两年,预计2010年末竣工发电。(哈尔滨市信息中心供稿)
各地动态
区域通关合作迈上新台阶为企业出口提供有力帮扶
津京两地合建“无水港”
经过天津、北京两地政府、海关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北京国际陆港正在紧张建设中,并即将投入使用,两地间的区域通关合作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09年北京将探索建立与天津口岸直通模式,推动解决出口退税和结售汇问题,为企业出口提供有力帮扶。
发展区域通关是天津海关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区域经济要求的重要举措。较之传统的转关或口岸清关模式,区域通关模式手续更加简便,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可节省北京进出口企业在口岸通关或转关时的大量通讯、运输、差旅费用,大大降低进出口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京津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天津海关在全国海关率先创建了“陆港”便捷通关模式。该模式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依靠“海铁”和“海陆”等多式联运方式与海港连接,在“陆港”内设置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机构,为客户通关提供服务,同时,银行、货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陆港”内设立分支机构,以便收货、还箱、签发以当地为起运港或终点港的多式联运提单,和提供相应的金融衍生品。内陆的进出口企业则可以在“陆港”完成订舱、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公司。陆港除了没有港口码头装船、卸船的操作外,其功能与港口基本相同。(来源:天津市政府门户网)
港珠澳大桥726亿融资方案敲定
受社会关注的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牵头行选聘终于有了结果。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日前向媒体介绍,经粤港澳三地政府批准,中国银行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优惠的信贷条件和粤港澳三地一体化的服务优势,在众多大型金融机构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聘“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唯一牵头行。
港珠澳大桥估算总投资为726亿元人民币。王兆文说,作为大桥融资安排的关键角色,贷款牵头行的选聘工作受到粤港澳三地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银行高度重视大桥的筹备、建设情况,一直密切关注和跟踪大桥筹备工作进展,同时充分发挥中行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的特长和金融产品服务能力,积极协助开展大桥前期筹备工作。
今年1月16日,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公开发布《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选聘贷款牵头行的公告》,在国有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选聘项目贷款牵头行。随后,中国银行组成了由总行牵头、粤港澳三地分支机构及业务专家参加的应聘工作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展准备工作。
凭借雄厚的综合实力、境内外大型基础设施银团领域的丰富经验、粤港澳三地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优势,中国银行为大桥项目提供了银团组建方案和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经过粤港澳三地政府历时三个月严格筛选,中行的整体方案获得粤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和财务顾问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最终成功获聘贷款唯一牵头行。
王兆文表示,中行这次成功获聘“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唯一牵头行,是中国银行近期不断加大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授信支持力度、“扩内需、促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港珠澳大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融资安排得到圆满解决,标志着大桥项目向开工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来源:广州市政府门户网)
2009年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
2009年北京市共安排六大类198个重点建设项目。
交通项目46个。其中续建项目25个,新开项目21个。
续建项目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及配套12个,高速公路4个,城市道路8个,交通枢纽及配套1个。 新开工项目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及配套4个,高速公路1个,城市道路13个,交通枢纽及配套2个,其它项目2个。
民生保障项目29个。其中续建项目20个,新开项目9个。
续建项目主要包括医疗卫生7个,文化教育12个,社会福利1个。新开项目主要包括医疗卫生1个,文化教育4个,保障性住房1个,其它项目3个。
生态环境项目28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开项目20个。
续建项目主要包括垃圾处理4个,水务治理2个,其它项目2个。新开项目主要包括垃圾处理2个,水务治理12个,绿化工程3个,其它项目3个。
现代产业项目54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新开项目39个。
续建项目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1个,文化创意产业2个,高新技术产业6个,现代制造业2个,其它项目4个。新开项目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14个,文化创意产业3个,高新技术产业5个,现代制造业11个,其它项目6个。
能源资源项目28个。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开项目14个。
续建项目主要包括供热工程7个,输变电工程6个,风电工程1个。新开项目主要包括供热工程6个,输变电工程4个,热电工程1个,燃气工程2个,其它项目1个。
商业公建项目13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开项目8个。
续建项目主要包括商业公建项目5个。新开项目主要包括商业公建项目8个。
重点推进前期工作项目164项。 (来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
济南市今年服务业确定10个发展重点
3月18日上午,济南市服务业工作会议召开,济南市提出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17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0亿元。今年全市服务业发展重点将聚焦在金融服务业等10个行业。
金融服务业:今年将加快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建设;加快推动人保寿险公司总部落户济南市,积极争取泰山保险公司早日成立;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高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信息服务业:把载体建设作为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重点,积极推进部省共建软件城建设,加快建设济南服务外包城等重点项目。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实施兼并整合战略,支持浪潮、中创、普联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房地产业: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拆迁安置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设施建设力度,优化住房供应结构,着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九曲片区开发、世茂集团泺口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
旅游业:加快建设鹊山龙湖、大明湖扩建、泉城特色标志区整治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整合泉城中心区旅游资源,打造“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提高旅游服务功能,规划建设旅游商品交易市场。
文化传媒业:规划民俗曲艺文化集聚区、大型演艺广场和广告传媒、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加快推进省博物馆、档案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会展业:积极做好第七届园博会筹办工作,努力争取更多高层次展会来济举办;着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新、特、优”品牌展会;培育形成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及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商贸流通业:积极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发展,重点提升改造泉城路商业街、芙蓉街等十条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建设恒隆广场、佳世客超市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农村“市场拓展行动”和“家电下乡”工作,新建、改造1000个规范化乡村农家店,使农家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现代物流业: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加快两大平台、三大园区、四大中心和网络化节点建设;突出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加快建设山东生化药品现代物流基地、零点大润发华北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
中介服务业:规划建设中介服务园区,引导会计、审计、律师、咨询、经纪等中介业进园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著名的中介企业。
住宿餐饮业:完成全运会餐饮企业改造提升任务;规划建设一批美食城、美食街;深入挖掘“老字号”餐饮资源,塑造鲁菜品牌,推进鲁菜创新;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档、特色餐饮企业及著名菜品。 (济南市信息中心供稿)
重庆3年内打造完成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986个农村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1400多个农村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重庆大剧院建设年底完工、三峡博物馆晋升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单位……按照“亦城亦乡、先急后缓、建管结合、持续发展”的思路,重庆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日臻完善,并将力争在3年时间内完成国家5年任务,在2010年前率先在西部地区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重庆大剧院、重庆川剧艺术中心等十大重点文化设施已完成5个,群众艺术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项目建设也提上日程。从2008年起,重庆市财政5年内每年支持每个区县2500万元,主要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重庆市扎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现已达到93%和96%。“十一五”期间,重庆还保护和开发10个历史文化名镇,每年新建1000个农村书屋、培育10000户农村文化中心户。重庆市计划今年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任务。(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抚顺市设施农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设施农业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抚顺市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建设,并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推动农业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3年4万亩的发展速度,今年,全市还将举全市之力,合力攻坚,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
2007年以前,抚顺市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存量面积2.4万亩。而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市通过“政府引导、产业依托、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等手段,设施农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6451.6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小区158个,冷棚小区84个,总投资达2.73亿元。其中,省、市、县投入配套扶持资金3400万元,带动农民资金投入近2.4亿元。
——政府全力推进,责任落实到位,为设施农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7年末,省政府下达发展跨越式设施农业的任务后,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包括农业、财政、国土、水务、交通、农电、信用社等部门参与的设施农业领导小组,举全市之力,协调服务,跟踪推进设施小区建设工程的实施。各县区还把设施农业完成情况作为县区政府对各乡镇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明确了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项任务分解到乡、到村、到户、到地块、到责任人,形成了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为设施农业建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设施农业大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为落实好省政府部署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市政府制定了《2008-2010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突出了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及抚顺县东部乡镇建设冷棚香菇、反季山野菜,远郊地区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葡萄等产业,带动全市设施农业全面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市政府还制定出台了设施农业发展资金扶持政策,确定了对于按规划、按时完成任务的县(区),市政府给予一定奖励的办法。
为了保障本地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县区在市政府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县区配套资金额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广泛宣传发动,突出重点区域,为设施农业建设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土地调整和设施配套是建设设施农业小区的关键,为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各镇、村采取干部包村、包组、包户形式,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宣传发动,向群众讲清政策,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县区多次组织水务、电业、交通、财政、国土等部门明确责任和分工,齐抓共建。特别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由县长带队亲临各现场组织地块及配套设施的落实,通过统一制作钢骨架,完成500亩日光温室基础建设工作;通过协会组织农民完成1000余亩调地工作;通过统一购置冷棚钢管,完成3000余亩冷棚建设任务。(来源:抚顺市政府门户网)
内陆首个国际贸易仲裁机构落户重庆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再添一要件!3月20日上午,全球四大仲裁机构之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委)西南分会在渝挂牌成立。这意味着,重庆将成为中国西部商事纠纷解决中心,今后,中外投资企业不用再远赴北京、伦敦、巴黎等城市,在重庆就可以得到仲裁。
与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相适应,贸仲委入渝有着强烈的政策指向。“这是我们配合国家发展战略,在长达两年的策划后,与重庆市政府共同推出的重要举措。”贸仲委秘书长于健龙称,作为经济贸易纠纷的解决平台,贸仲委西南分会还将完善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功能。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际贸易争端日益增多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国际商业规则和国际惯例。”出席成立仪式的副市长周慕冰说,贸仲委西南分会的成立可以搭建一条公正有效的桥梁,补上重庆经济生态和投资软环境中的一块“短板”。
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中国区负责人葛黄斌在接受专访时称,招商引资不能局限于生产型企业,还应该引进知名仲裁机构。“衡量一个地区投资软环境好不好,除了完善法规外,还需要一套解决纠纷的机制和游戏规则,外商在选择投资地时对此十分看重。”他说,新加坡之所以迅速成长为亚洲“四小龙”,1991年成立的仲裁机构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深圳和上海的发展也说明了这一点。”
于健龙称,目前解决商事纠纷一般有两种渠道:法院和仲裁。但法院审判保密性不强,由于法制不一样,跨越国家和地区时很难得到执行。“仲裁则是保密进行的,即使是在重庆登记解决,也可根据当事双方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国家(地区)进行,超过80%的跨国公司都乐意选择这一方式。”
中国贸仲委副会长董松根称,根据中国加入的《纽约公约》,今后贸仲委西南分会在重庆作出的裁决书,跟伦敦、纽约、巴黎、北京等地的裁决书一样,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从深圳市规划局获悉,深圳市的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并有望在今年内有所突破,未来还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举办类似研讨会以广泛听取各界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度。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深圳部分城市功能由特区内向特区外扩散和转移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功能调整的主要特征,加之深圳愈加匮乏的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和谐发展的瓶颈,城市更新工作自然成为挖掘土地空间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提出,深圳当前面临的城市更新不仅仅局限于城中村和旧工业区,还涵盖旧居住区、老商业区、老仓储区、历史街区及大量旧工商住混合区(统称“四旧”),因此是一个具有不同特征和改造对象类型的系统性工程。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09年政府工作要有“十大突破”,其中一项便是城市更新改造要有新突破,将出台城市更新政策和总体规划,加快推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试点工作,力争第一批项目全面开工,第二批项目加快推进。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深圳市的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目前岗厦、大冲的城中村改造正在加快推进,由于项目情况复杂、规模较大,因此一旦改造成功,将发挥极大的示范效应。
自深圳成立了城中村(旧村)改造和工业区升级改造的专职管理机构以来,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先后制定和颁布了《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深圳市工业区升级改造总体规划纲要》以及《关于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然而,目前深圳还没有一部系统、全面、综合的城市更新总体规划,这在全国规划领域也尚属一项新生事物,并没有太多可供参照的依据。
深圳市规划局日前举办了一次专家研讨会就是希望广开言路,倾听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充分地解放思想,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两个重要规划指引下,争取在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的政策制定和操作层面上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围绕这样一个规划新事物的学术研讨会开得热烈而精彩,专家、学者、民间人士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从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城市更新的思考。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马武定谈到公共利益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他强调在编制规划前就应当与不同对象就所采取的不同改造方式达成一致,能改造的就改造,该保护的就要保护,而不是盲目地先拆再建,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也表示,城市更新应当关注一个过程,其核心应当是一个不断修补的过程,而不是全部推倒重新修建的过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历史名城研究所所长张兵则强调对规划指南中的弹性把握,他认为,城市更新规划的政策性是放在首位的,一旦涉及具体项目,就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在政策依据的指引下实行有弹性的差别指导,以充分发挥城市空间的潜能。(来源:深圳特区报)
苏州建立责任制 155家大户出口超92亿美元
3月份昆山的仁宝集团、纬创集团订单数均比2月份增长了35%以上;苏州工业园区2月份进口明显回升,环比增长34%,3月份前2周三星电脑进出口环比增长529%,迈拓科技环比增长81%,快捷半导体环比增长74%;三星液晶、三星电脑、超威半导体等增资扩产……尽管今年以来苏州市外贸进出口形势严峻,但在企业、政府以及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下,3月份以来的情况明显好于前2月,预计二季度出口将逐步回升。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在近日召开的全市外贸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地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进一步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千方百计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市领导曹福龙、邱丽新出席座谈会。
今年1-2月,全市累计进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55家,出口规模超过9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7%。这些企业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全市出口走势,为此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建立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跟踪服务责任制,强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跟踪服务责任制企业联络表上看到,各市、区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跟踪服务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各类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出口订单以及跟踪分析企业运行情况,包括了解企业的订单、用工、用电等情况,及时掌握出口动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等。跟踪服务制度要求各地每旬收集企业运行情况并上报。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均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举措,尽量减少金融危机对开放型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如,昆山落实挂钩责任,由市领导与各区镇进行挂钩联系,主要任务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动员企业在本地多下订单、把新的投资项目或关联企业放在昆山;最大限度把审批减到位、环节压到位、收费降到位,今年前2个月,外资审批总承诺时限从25天减少到19天,再次缩短24%。苏州工业园区做好亲商服务,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出口型企业、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奖励扶持力度等,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苏州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把确保苏州开放型经济稳定增长作为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任务,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措施。如,江苏百世德太阳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达6亿美元,但由于涉及项目分拆,其减免税项目备案一直不能顺利完成,苏州海关多次向南京海关汇报,并向总署及相关部委领导反映情况,终于帮助该项目顺利备案。
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入开展“一企一策”帮扶计划,在超威半导体转移产能面临时间紧的难题时,特事特办,实施24小时跟踪服务,超常规的服务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证了企业的生产计划按时开展。公司总部高层表示,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企业困难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增强了企业进一步在苏州扩大投资的信心。(来源:苏州市政府门户网)
杭州:10亿财政资金支持5000家企业上新项目
针对工业经济持续下滑,企业投资意愿较低的现状,杭州市政府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市财政今年将拿出10亿元支持5000家企业继续投资扩大再生产。
杭州市政府9日出台“工业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十项举措”,规定当年纳税超过2000万元的在杭企业,2008年上缴杭州地方财政比2007年新增部分,杭州市将全数返还,用于企业在杭继续投资发展。对于纳税低于2000万元的中小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和节能环保要求,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上缴地方财政新增部分,杭州市财政将返还一半,用于补助企业上新项目。
杭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初步测算,该市3万多家工业企业中,有5000家企业在支持范围内,可以获得总额10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支持。主管部门正在启动企业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将以最快速度把资金落实到位。
杭州市副市长沈坚说,去年11月开始杭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持续下滑,今年1-2月销售产值下跌13%,增幅下滑的压力还在增大,企业家投资意愿降到多年来最低点。工业经济是杭州就业主渠道,杭州市出台多项工业扶持举措,目的是提振企业信心,缓解企业当下面临的突出困难,推进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为企业平稳过渡,率先走出危机营造最佳政策环境。(来源:新华社)
武汉首推“低收入居民CPI”将成政府补帖依据
物价上涨让菜篮子变得沉重,对那些低收入居民而言更加沉重。近日,从武汉市统计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武汉首次试编了低收入居民CPI(消费价格指数)。调查显示,去年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1%,高于该市CPI涨幅2.4个百分点。
锁定5%的更低收入户
"低收入CPI对数百种商品权重进行了调整,其中食品类权重最高,而汽车、数码相机等高档消费品的权重为零。"武汉市统计局消费价格处负责人介绍,去年,武汉市统计局首编低收入居民CPI,且以住户调查分组中5%的更低收入户组为调查对象。
调查表明,生活必需品是推动低收入居民CPI上涨的主要动力。在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必需品中,除粮食价格持平外,肉、油、菜、液化气、蜂窝煤等价格涨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占总涨价因素的70.8%。
"事实上,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的编制原理和普通CPI其实是一样的",统计局官员介绍,区别仅是针对群体不同、采样范围和采集点不同,以及商品权重不同。
"特殊CPI"将成政府补贴依据
"'低收入居民CPI'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别的CPI。"该市统计局消费价格处负责人介绍,将CPI按照不同的阶层分别计量,这在国外早就有了。今后,"特殊CPI"将成为政府补贴依据,形成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去年燃气、用电、菜价上涨时,政府都对困难群体生活进行过补助,但这种补助措施是临时性的,缺乏一种长效动态的机制。"统计局官员认为,建立"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望为动态发放补贴建立起一个标准,一旦达到这个标准,补贴资金就"开闸"。
补贴资金"开闸"论证中
价格上涨与物价补贴如何才能及时联动呢?换言之,"特殊CPI"涨幅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必须要启动补贴机制?
据了解,目前,我国部分省市把这个"点"定义为3%,一旦CPI涨幅达到或超过3%时,立即启动对低收入居民的动态补贴,以保证其生活水平不降低。
武汉市统计局表示,基于南北差异和居民消费习惯差异等因素,补贴资金"开闸"点在不同地区肯定有区别,目前这个"点"定在哪里最合适还在探索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低收入版CPI'的建立以及补贴联动机制从理论上可行。"
去年江城居民人均900元收入被CPI"吃掉"
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数
"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武汉普通居民900元的收入被CPI给蒸发掉了。"昨日,记者从武汉市统计局获悉,测算数据显示,被"吃掉"的900元中,有700元是被食品价格上涨消化掉的。
据悉,2008年,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12.44元,比上年增加2354.8元,同比增长16.4%。但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为15811.2元,实际增加1453.56元。
很明显,在16712.44元的可支配收入中,有901.24元被物价上涨抵消了,其中,有727.3元是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
与此同时,尽管去年我国频频调高银行存款利率,但相对物价涨幅而言,存款实际利率为负数。
统计局官员透露,以去年1月的一年期存款利率4.14%测算,1万元的一年期存款,到期后本息共计10414元(未扣除利息税),但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这笔钱和2007年相比,就只剩下约9852.4元,561.6元的资金"蒸发"了。
统计部门表示,今年江城CPI将出现前低后高、低位平稳运行的格局,总体涨幅将会低于去年水平。
◇期待更多统计数据实现精细化
长期以来,形形色色的统计数据在给政府官员、经济学者带来或忧或喜的同时,给普通人带来的却是一头雾水。甚至,还有不少人结合自身体会断言"统计数据造假"。
其实,公众的质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以CPI为例,计算CPI的商品,许多和低收入者并不相关,如汽车、别墅、留学等,这一部分商品因为产能过剩,有的甚至价格下跌;而和低收入者直接相关的吃喝用穿等商品,却是这一两年来价格上涨最快的。
编制低收入居民CPI,就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社会弱势群体对日常消费品价格变动的感受。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管理差别造成了一个总的CPI不能反映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编制低收入居民CPI意义重大。
从"低收入居民版CPI"这第一步开始,今后统计部门还可分别制定低收入居民恩格尔系数、低收入居民的充分就业率、低收入居民社会保障度等。
可以期待的是,若所有的统计数据都能实现精细化,或许以上种种,"统计数据造假"的冤假错案将得以彻底平反。(来源:武汉市政府门户网)
西宁市政企携手“抢滩”国际经济大舞台
近日从西宁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了解到,为帮助西宁市外向型企业顺利实现与国外对口行业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拓宽企业产品营销出路,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的大环境下,西宁市利用现有的外事资源优势,积极帮助企业化危为机,“抢滩”国外市场大舞台。“我们企业想考察一下荷兰市场”、“我们想了解日本同类行业的发展情况”……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囿于多重局限,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市场、资源及同类行业的相关情况,为帮助各家外向型企业顺利渡过当下难关,减少出口产品的利润损失,市外办秉承“外事为民”、“外事为当地经济服务”的理念,从今年2月起,分别深入到东川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等地,详细了解企业的外向经济需求,并就西宁市沙棘等特色产品走出国门、引进国外项目和资金、企业招商引资等提供了有效服务。截至目前,西宁市外办已走访了20多家企业,并向企业下发《西宁市企事业单位外向型经济服务需求登记》表格,现已有8家企业明确反馈了相关信息,市外办将尽快研究后逐一与相关外事机构联系解决。
另据了解,近几年来,西宁市已与韩国、俄罗斯、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或发展为友好城市,这些将成为西宁市外向型经济化危为机、共克时艰的有效资源。(来源:西宁市政府门户网 )
新政措施
北京市29项措施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
50亿元助企业发展升级 免收2008年年检费
免收企业2008年年检费,允许特困企业按程序缓缴税款,统筹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推动产业发展、技术改造、企业贷款贴息……据从市工业促进局获悉,本市将出台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帮扶我市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2009年重点推进的在建和新建投资项目,凡在9月30日前实现投产的,将优先获得当年固定资产贷款的全额贴息补助,补助时间暂为一年。”市工业促进局局长李平透露,本市将统筹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推动产业发展、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的资金支持。
除固定资产贷款贴息外,本市还将对部分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贴息支持;对2009年度为本市工业增长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50亿元的直接资金支持,只是即将出台的29条措施中的一小部分。”李平说,在工商管理方面,本市将简化企业年检手续,对于2008年度企业的年检费予以免收,对北京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给予帮扶,并支持企业依法以商标进行质押获得贷款。
对于一些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李平透露,企业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对其应纳税款办理一定期限的缓缴手续。
与此同时,我市还将把支持外贸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的资金规模扩大到2.5亿元,提高对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费的补助比例,并对企业参加境外展览的费用给予补助。(来源:北京日报 )
无锡出台金融十大举措力保经济发展
扩大内需保增长,金融稳定至关重要,自去年底至今,无锡市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金融支撑、财政引导、企业融资、“530”融资渠道、信贷周转、担保再担保、创投发展及风险补偿、农村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等十个方面力保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3月20日,无锡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打包”发布这些政策并进行具体解读。
于去年底率先制定的《关于当前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结合无锡市实际情况提出了十个方面的四十七条意见。紧接着出台的《无锡市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则明确:市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其中1亿元专门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投放和担保机构对企业的信用担保,并据此对银行给予奖励引导。
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发展阻力重重,政策强力倾斜为中小企业“减负”。新实施的《关于改善企业房地产抵押贷款登记评估服务的通知》为企业融资开辟了“绿色通道”,按新规,房地产登记费用在原基础上大幅降低,土地抵押交易费也暂不收取,中介评估服务的收费在原实际收费的基础上再减半。而《关于帮助企业解决续贷过程中暂时性资金困难的意见》、《关于为中小企业开展再担保业务的通知》则旨在解决企业资金周转及融资难题。
“530”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新制定的《关于建立“530”企业专项贷款渠道的意见》,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突破口,创新无锡市担保融资方式,切实解决以“530”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业型企业的融资困难。
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也是此番金融支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将通过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发展提高农村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金融运行环境较为复杂,无锡市专门出台《无锡市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办法》、《打击企业逃废债管理办法》等,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企业信贷风险的发生。
金融政策逐一实施,暖市效应逐步显现。从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前两个月,无锡市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等各项金融指标平稳上升,其中银行贷款余额达到4506亿元,存款余额达到6517亿元,银行业贷款规模明显扩大、保险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证券业回暖迹象明显。(来源: 无锡市信息中心供稿)
杭州将出台新政帮助外贸企业
“金融危机,企业不景气,市长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吧?”杭州市市长蔡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近日带队调研杭州外贸工作。港龙工艺品老总徐谦带来好消息,“但我们情况不错,销售量还有望翻一番。”
港龙的主要产品是木屋,同样是出口企业,能赢利有三个原因:一是找对市场,欧洲不行,还有亚洲,迪拜、印尼,小木屋多用在沙滩上,销量很好;二是结算方式,港龙的原材料很多是进口的,美元贬值后,买进口东西反而便宜多了;三是开发新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户外木屋及框画、杯垫等工艺礼品,深受各地采购商青睐,订单源源不断。
但不是每个企业都和港龙一样幸运。
蔡市长在调研座谈会上提到,“杭州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狠抓外贸出口,是应对挑战保增长的重要环节,只有外贸兴,才能企业兴、经济兴。”
为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杭州正酝酿出台《关于2009年度杭州市促进外经贸发展财政扶持政策》,这是一个在原有各项工业优惠政策基础上的叠加政策,也就是说,外贸企业在享受原来优惠的同时,还可以再享受新政策优惠。
即将出台的《扶持政策(讨论稿)》提到:企业参加有关境外展会,展位费补贴将在原基础上提高;特别是对企业参加由市外经贸组织的,帮助外贸企业扩大内需、消化库存、缓解资金压力的外贸产品展销会,展位费给予补贴;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出口名牌的企业,给予5万至10万元奖励。
除出台各项实实在在的政策外,市政府还将积极培育国际服务贸易新增长点,引导金融、国际物流、会展等服务业走向国际市场;鼓励以动漫等为主的重点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发展国际旅游、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来源:杭州市政府门户网)
昆明今年将推108项制度创新
今年,昆明将推行108项具体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在总结2008年的基础上,推进昆明经济社会制度创新再上一个新台阶。
据昆明市社会制度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纪委副书记王富昌介绍,这些制度创新主要有12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行政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构建“三级名牌”和“三级名品”新型工业产业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际软件外包服务的政策制度;滇池流域8个县(市)区的城乡一体化制度体系;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招商引资“后服务”措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绩效评价体系;社会保障等关注民生的体制政策;打造诚信昆明的各种法规体系;对县(市)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财力分配及补助政策等。
昆明市2009年推行的108项制度创新内容是根据昆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的,涉及47个部门,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和软环境建设方面。这些制度中,有78项来自《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文件精神以及人大和政协提案议案,其余30项是市级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或借鉴学习外地经验和中央省市文件精神提出的。
据悉,昆明今年将继续抓落实,明确责任人,对108项制度创新工作安排拖着不办、顶着不干的,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的,目标任务组织落实不力的,坚决予以查处,并依照有关规定对主要领导进行问责;大力支持、热忱鼓励基层的探索性实践和实践中采取的新举措,对组织发动有力、工作措施有方、在制度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注重制度创新成果的巩固发展和充分运用,努力把昆明建设成具有强大创新动力和雄厚实力的创新型城市。(来源:昆明信息港 )
深圳出台就业新政策 每年投入4亿元促进就业
受金融危机影响,深圳不少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从深圳市政府3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深圳市政府近日下发《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通过岗位补贴、培训补贴、青年见习政策等多项优惠政策促进就业。据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市市级及区级财政每年共投入促进就业资金4亿余元,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
据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新政策)当中提出了十大惠民政策,其中包括失业人员创办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失业人员及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中介机构推荐就业,中介机构可获得每人500元的职业介绍补贴;用人单位按规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给予用人单位奖励。
新政策还增加了灵活就业补贴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已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并在个人缴费窗口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每人每月按照400元的标准给予灵活就业补贴,同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新政策尤其加强了农民工培训服务,完善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制度,据统计,2009年深圳担负省外在深圳就业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将达到5.2万人,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将达到2万人。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新政策还对青年见习给予优惠,对30周岁以下、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和本市新成长劳动力,提供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免费见习培训,见习期间每月按8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贴,同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对接收见习的企业,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实训补贴。同时,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创业扶持重点对象,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收费减免、创业资助、场租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
据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政策促进就业的对象不仅限于户籍居民,而是面向全体劳动者,实行不同就业群体的统筹就业政策。深圳市将通过新政策的实施,实现登记失业率3%以下,失业周期不超过6个月,新增失业人员就业率8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率8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80%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归"0"的目标。(来源:中财网)
徐州市出台新政促进就业
就业困难人员扶持范围扩大、困难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每人每月补贴260元……3月19日,徐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出台一系列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的新政策。
享受补贴时间延续
为促进就业,该市延长了企业和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保等各类补贴的时间。经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或《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或被企业安置的,将给予个人或单位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等税费,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
用人单位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按单位实际招用人数,在期限内给予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且签订一年合同的给予岗位补贴,上述两种补贴,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他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技能、创业培训及企业稳定就业的在岗转岗培训,可享受培训补贴。
个人和企业扶持范围扩大
新政策规定,农村零转移贫困家庭人员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都将被视同城镇登记就业困难人员,并发给《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凡女年满40周岁以上、男年满50周岁以上的均可享受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没有认定截止时间的限定。凡是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均可享受免收管理类、登记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收费。
经过认定的困难企业,在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的情况下,可享受企业缴纳社保费用50%的补贴,补贴执行期为2009年内,补贴期限不超过6个月。
贷款额度大幅提高
据了解,为促进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新政策规定,个人贷款由原来的2万元至5万元,调整为5万元至10万元。企业贷款由原来的最高总额100万元调整为200万元。个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政府全额贴息,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由政府给予50%的贴息。
另外,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补贴由原来每人每月1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260元。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后,为所招就业困难人员缴纳社保费补贴,由50%调整为100%。
失业保险金标准按失业人员失业前12个月月平均缴费基数的40%确定,但最高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
失业保险费率降低1%
实施在岗转岗培训并取得证书的企业,培训所需资金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的部分,可提出申请,经劳动和财政部门批准,在2009年内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不超过每人400元的补贴。
返乡农民工培训首次纳入培训券补贴范围,2008年10月以后吸纳返乡农民工50人以上、提供岗位培训的企业,经批准将给予不超过每人300元的培训券补贴。
对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规模较大、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扩大支付范围、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后基金当期收支仍有结余的统筹地区,允许在2009年内将失业保险企业缴纳部分的费率一次性从2%降到1%。(徐州市信息中心供稿)
呼和浩特市出台四项措施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生产
截至1月底,呼和浩特市因受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影响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共7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户(停产企业24户,半停产企业8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321户的10%;规模以下企业47户(停产企业44户,半停产企业3户)。主要涉及化工、铁矿采选、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
据悉,为了尽快解决这些企业恢复生产问题,目前该市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帮扶措施:
一是政府积极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组织银行企业对接,同时通过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
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对经营困难的企业减免税费扶持,缓交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半年;
三是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政策的文件,今年降低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费率。对特别困难的企业,各类社会保险费可缓缴半年,同时企业可以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四是积极推行多边交易电价,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到多边交易电价试点。(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供稿)
研究探索
广东如何承担“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历史重任
以珠三角一体化推动政府转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嘱托广东要抓住时机深化改革。他强调,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新形势下仍然要走在改革开放前列,更好承担起“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使命对广东来说意义何在?广东要如何去完成?
跳出广东看广东自觉承担新使命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使我们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这一历史使命的理解,增强了我们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信心和决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田丰说,在非典肆虐的2003年春天,胡总书记不顾个人安危到抗击非典最前沿指导工作,并在广东首次提出科学发展的思想,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使广东赢得科学发展的先机。如今,在广东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情况下,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广东要更好承担起科学发展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表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世所罕见。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面临深刻转型。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和第一经济大省,广东要承担起探索使命,这是中央对广东的殷切期望,也是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全体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去年,我省印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明确提出广东科学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前不久,《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通过,赋予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新使命。
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段华明对此深表赞同。他认为,广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示范区”和“排头兵”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讲话中寄予殷切期望,广东事关重大,事关全局。我们要跳出广东来看广东的定位,自觉地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
最大限度约束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在承担“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这一历史重任的同时,广东在“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上应如何作为?
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区域经济专家丁力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时机深化改革,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纲要》较好地解决了珠三角地区的战略定位,突出了科学发展与先行先试的主题,对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与社会转型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珠三角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就能真正推动形成珠三角对环珠三角甚至泛珠三角的辐射与带动,推动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应当成为贯彻落实《纲要》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丁力进一步阐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要素市场一体化、核心是资源配置一体化、前提是经济体制一体化、目标是区域发展一体化,结果是公共利益一体化。市场主导的一体化,需要首先解决的是地方政府的职能转换,通过弱化地方政府的利益冲动与市场分割能力,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约束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对区域市场的垄断,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科学发展的体制与机制保障。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周大鸣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管理转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体制保障。去年,汪洋书记也表示,我们要求企业转型升级,首先是我们机关的服务要转型升级;我们要求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各部门要提高服务企业的工作创新能力;我们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首先要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政府应该为市场竞争负责设立一个制度、准绳来规范企业行为,而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借鉴香港经验粤港产业同步转型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广东要抓住时机提高开放水平,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着力提高粤港澳合作水平,务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那么,广东要如何加大力度推进粤港澳合作,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今年要在港珠澳大桥、港深机场连接线、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横琴岛和深港边界区开发等方面有实质性进展。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和利用外资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外经贸工作水平。陈鸿宇认为,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港粤“前店后厂”的产业分工格局。目前必须赋予这一产业分工格局以新的时代特征,更深入地推进粤港澳三地合作。目前,香港的生产服务业依靠港口转运,香港的港口码头是和我们的轻纺经济相配套的。随着广东的产业逐渐重型化,原料产品的运输不经香港转运,香港的生产服务业由此和我们的产业脱轨。香港的服务业要发展,关键在于粤港两地产业同步转型,核心在于香港的生产服务业与广东的重化产业融合,要和我们的产业调整相结合,形成双赢的效果。
丁力表示,珠三角毗邻港澳,在建立科学发展机制与体制上,我们应当认真借鉴香港的经验。无论是积极不作为的小政府还是高效率运作的服务型政府,香港都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珠三角应当通过学习、借鉴与吸收香港成功的经验率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率先实现经济与社会转型,率先实现科学发展。在天然的亲缘关系上,增强三地之间在体制机制上的认同感,构建广东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来源: 南方日报)
[返回首页]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成都市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城市经济信息》第9期《城市经济信息》第10期《城市经济信息》第11期《城市经济信息》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