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在一个多月内五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09:28:08

温总理在一个多月内五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

2010年09月25日08: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个真实的中国”令人奋起

  “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温家宝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演讲,引起网民强烈共鸣。

  温总理在一个多月内五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是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网民对此备感振奋,由衷地赞扬“说到老百姓的心里了”。

  搜狐驻马店市网友说:“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触及相当部分当权者的利益,阻力可想而知,但改革势在必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毕竟要平稳得多,不会引起社会大动荡,改革宜早不宜晚。”网友笑蜀从近年来此起彼伏的拆迁暴力事件提出:要警惕“地方政府公司化,乃至政府部门公司化”,借助国家机器的强制职能,到市场上跑马圈地,“灭失平民私产”。

  《南方日报》周虎城撰文呼吁:如果政治体制改革一直玩“温水吞青蛙”的游戏,我们的社会将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网友杨恒钧在博客中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到13亿人的命运,应与那些为了一己私利的利益集团毅然切割。

  荆门市网友建议:一方面希望我们的党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一方面希望我们的人民真正提高民主参政议政的意识和素质。凤凰网香港网友寄语:“虽然前路漫漫,但必须早日开启这个伟大的历程!”

  海南孤儿:媒体不曝光,政府就休眠

  9月22日中秋节这天,海南省民政厅厅长会同澄迈县官员,走进孤儿王介海、王介河栖身的危房,现场办公解决他俩的住房、生活和上学问题。兄弟俩早在9年前即失去双亲,虽有五保供养,但生活依然陷入极度贫困,双双失学,竟然拿棺材板当床。在媒体报道后,省长作出批示,要求省民政部门立即派人了解情况,给予救助。

  云浮市网友在新闻后跟帖:看到这篇报道心里好难过,都流泪了,我们的国家GDP总量不是世界第二了吗?网民质疑:“媒体不曝光,政府就休眠”,基层政府部门、当地的干部和党员平时都干什么去了?滨州市网友叹息:当年的下乡走访见不到了,坐在办公室里的公仆们哪里见过贫苦百姓的苦日子!德州市网友希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要凡事都靠领导批示。

  凤凰凶案:用纳税人的钱为败类埋单?

  湖南省凤凰县官网发布消息:9月4日在该县天下凤凰大酒店坠落身亡的湖北少女阿红,系包括民警、协警在内的5名嫌疑人“挟持猥亵”,不堪其辱才跳窗自尽的。

  少女之死,网民认为留下了很多疑点。网友“洛阳老董”愤怒发帖:“人死了,才引起轰动。希望领导们认真查一查,看一看我们的执法队伍里有多少这样的败类!”天涯网友悲哀地写道:“现在一些地方的警察形象早已变了味,仔细想想,变了味的又岂止他们呢?”

  另据媒体报道,凤凰县政法委一名负责人称,准备提供安葬费及部分赔偿金6万元,但必须“先火化再谈赔偿”,被死者亲属拒绝。网友“湘楚风”发帖批评:涉案警察“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不该拿国家的钱来为这群败类埋单”。猫扑网网友抱怨:我们打着工、纳着税,这帮自称是我们“仆人”的人胡作非为,干出“不是人干的事”后,我们还要“代为赔偿”?!

  维稳不能成为非法行政的借口

  近日《人民论坛》杂志公布了一项调查。79%的受调查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借“维稳”名义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较严重”;而最可能诱发群体性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受调查者首选“一些部门和官员公权私用、特权腐败、权力不作为和乱作为”。

  网友“令狐猛冲”提出:“有些基层干部成天嚷嚷着维稳压力大,这压力到底来自哪里大家心知肚明。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你不把人逼急了,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和政府作对啊!”网友“龙田”分析:如果我们不去反思矛盾的根源,不敢触碰矛盾背后的利益,不想办法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如何才能做到和谐社会?中华网网友建议,避免让维稳成为基层政府“自己无法无天却又镇压有意见群众的最好借口”。

  昔有高产卫星,今有高产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日前一举清退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其中,相当部分是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包括市公安局局长、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等。

  自“根叔”的毕业致辞备受网民欣赏后,华中科技大学的这个举动再次得到网民喝彩。无锡网友发帖:“不畏强权,为中国所有高校带了个头,不知有多少这样的高校能响应?学校就应当是最洁净的地方。”

  网民挖苦说:“1958年是高产卫星,今天是高产博士。”网易西安网友痛心地说:我们的高校早就该清理一下用公款买学历的所谓“在读研究生”,这是官场的耻辱。南平市网友断言:“博士官员成堆的国度,是不会产生诺贝尔奖得主的。”网民呼吁斩断“掺水文凭”背后隐性的利益交换,包括文凭助官员晋升,官员、企业高管为学院带来科研项目和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