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集要(1997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32:30


  1948 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作战,已经把国民党170 余万第一 
线兵力牵制在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华东五个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虽在总数量 
上占优势,但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内部矛盾尖锐,充满失败情绪。而人民解放军 
已拥有149 万正规部队,士气高昂、军心振奋,不但能打运动战、攻坚战,而且提 
高了大兵团作战和攻克敌坚固设防城市能力。 
 
  1948 年9 月8 日至1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西柏坡举行会议,提出用五年 
的时间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任务,确定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第三年仍然在长 
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党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全国战场的形势,正确部署了战略 
决战的方向,决定首战东北。因当时敌人在东北的总兵力为55 万人,而东北人民 
解放军加上地方武装共达100 万人,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已占优势;首战东北, 
可及时粉碎蒋介石将东北敌军全部撤至关内,实行战略收缩的企图。此外,东北有 
较好的工业基础,先解放东北,可使人民解放军有一强大的战略后方。 
 
  当时,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卫立煌集团4 个兵团共55 万人已被东北野战军 
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3 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 
卫立煌率30 万人固守沈阳作为中枢,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 
令郑洞国率10 万人孤守长春,企图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东北“剿总”副总 
司令范汉杰率15 万人防守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一线,以确保与关内的海陆联系。 
蒋介石妄图以重点守备三大城市,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于关外。同时,争取打通北 
宁线,如形势不利,则退守关内,保存实力。 
 
  早在1948 年2 月7 日,毛泽东就根据东北敌军有可能全部撤至关内的情况, 
致电东北野战军首长,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 
个歼灭为有利。”东北野战军首长于4 月18 日致电中央军委,认为南下北宁路及 
入关作战很困难,主张先打长春,吸引沈阳之敌而歼灭之。 
 
  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先打长春。5 月24 日东北野战军以一部奔袭长春西郊,发 
现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作战,在战术、技术上存在不少问题。7 月22 日, 
中央军委根据东北野战军首长的向南作战提议复电。指出:“向南作战具备各种有 
利条件,我军愈向敌人后方前进,愈能使敌方孤悬在我侧后之据点,被减弱或撤退, 
这个真理已被整个南线作战所证明,也为你们的作战所证明。攻击长春,既然没有 
把握,当然可以和应当停止这个计划,改为提早向南作战的计划。”30 日,军委 
又指出:“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 
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唐山。”在同意东北野战军执行南下作战方案的同时, 
中央军委命令华北军区以第1 、第2 (欠第4 旅)、第6 纵队组成第3 兵团,由杨 
成武、李井泉分别任司令、政治委员,向绥远出击,威胁傅作义使其不能抽兵增援 
东北。 
 
  东北野战军首长又致电军委,因粮食的需要无法解决因而无法定下南下作战日 
期。中央军委提出了严肃的批评,并强调指出:“应从战争的全局利益出发,迅速 
下决心以主力南下北宁线。”军委进一步指出要:“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 
榆、唐一头为适宜。”根据上述指示,9 月10 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南下北宁路 
的部署:以1 个纵队和9 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以6 个纵队和3 个独立师的主力南下 
北宁线;以3 个纵队部署于沈阳以西的黑山、大虎山地区,以2 个纵队置于沈阳以 
北地区,阻隔沈、长之敌。 
 
  为确保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命令华北野战军第2 、第3 兵团于9 月 
14 日发起察绥战役,该役歼敌2.1 万余人。 
 
  9 月12 日,辽沈战役开始,东北野战军突袭北宁线,连克昌黎、滦县、北河、 
绥中、义县等地。至10 月1 日,完全切断了华北敌军从陆上增援东北的通道,并 
孤立包围了锦州、葫芦岛和山海关。10 月2 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抽调11 个师 
由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同时抽调11 个师又3 个骑兵旅由廖耀湘指挥,组 
成西进兵团,企图解救锦州之危。 
 
  10 月2 日,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在得知华北“剿总”所属独立第95 师和新 
5 军将增兵葫芦岛后,判断葫芦岛之敌将大举援锦。由于锦西、锦州相距仅约50  
公里,且无险可守,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抗住援敌,因而对攻锦作战犹豫不决。后 
又电告中央下决心攻打锦州。10 月4 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 
 
 
 
 
 
  “这是完全正确的。”10 月10 日,中央军委再次致电东北野战军首长,强 
调指出“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攻克锦州。”“即使一切其它目的都没有达到,只 
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大胜利。”10 月4 日晚,东北野战 
军首长确定了如下攻城部署:以第2 、第3 纵队及第17 师、炮纵主力附坦克15  
辆,由城北向南担任主要突击;以第7 、第9 纵队附炮纵一部由南向北,第8 纵队 
由东向西担任辅助突击。10 月9 日战斗发起,至13 日,已攻占了城北配水池、 
城南炮台山、老爷庙东山等锦州外围要点。14 日10 时,向锦州城发起了总攻, 
各部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等手段,首先将敌插乱、割裂,然后在炮火、坦克掩 
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坚动作对固守据点的敌人实施攻击。至15  
日18 时,全歼锦州之敌,此战,东北野战军俘虏范汉杰及第6 兵团司令官卢浚泉 
以下近9 万人,锦州之战胜利结束。在夺取锦州的同时,阻援部队也胜利完成了任 
务。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后,长春国民党军队见突围无望,在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 
胜利的影响和强大的政治攻势下,国民党60 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撤出长春。 
19 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率部投降,长春宣告解放。 
 
  锦州、长春的解放,给了东北国民党军以致命打击。蒋介石判断人民解放军东 
北野战军攻打锦州作战伤亡很大,想借此机会夺回锦州,妄图让东北残敌经由海上 
或陆路撤逃关内。他严令徘徊于彰武、新立屯地区的廖耀湘第9 兵团与锦西、葫芦 
岛地区之敌继续东西对进,并令第52 军抢占营口。10月10 日,东北野战军首长 
获悉廖耀湘兵团一部已占新立屯,并继续南进,即向中央军委建议采取诱敌深入的 
方针,在辽西的新立屯、黑山、沟帮子地区打一个大歼灭战,歼灭敌人。21 日, 
东北野战军除留第4 、第11 纵队等部继续在塔山地区阻击锦西方面之敌,保障主 
力的安全,其它6 个纵队及炮兵纵队挥师北上,与第5 纵、第6 纵及第1 纵第3 师 
一起歼灭廖兵团。25 日,敌军在黑山、大虎山攻击受阻,廖耀湘见东北野战军主 
力已逼近其两翼,于当晚即掉头向营口撤退,遭独立第2 师阻击,旋又掉头向东, 
企图逃回沈阳。 
 
  26 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大虎山以东地区对廖耀湘的第9 兵团实施大规模围歼 
战。28 日,全歼敌10 万余人,俘廖耀湘。 
 
  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同时,东北野战军为防止沈阳敌军由营口经海路逃跑,即 
令第1 、第2 、第12 纵队东进沈阳,与5 个独立师一起形成对沈阳的四面包围, 
同时又令第7 、第8 纵2 个纵队挥师沈南;第9 纵队急进营口,断其海上退路。廖 
兵团被歼后,卫立煌见大势已去,将据守外围的2 个师调进沈阳。10 月30 日把 
防守任务交给第8 兵团司令周福成后,飞离沈阳。 
 
  11 月1 日,东北野战军进攻沈阳,很快突入市区,敌军迅速瓦解。2 日,东 
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全歼守军13 万人。除营口守军第52 军万余人自海 
上南逃葫芦岛外,其余均遭全歼。至此,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 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 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1 个 
“剿总”司令部、4 个兵团部、11 个军部、33 个整师,连同其他部队共47.2  
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个战役的胜利,加上当时其他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已降到290 万人,人民解放军 
总兵力增长到300 万人,人民解放军终于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 
 
  1948 年11 月7 日,中央军委决定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地方部队60万人, 
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邱、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 
区发动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刘峙集团的主力或全部于长江以北地区。1948 年10  
月11 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淮海战役的方针》就决定整个战役划分 
为三个阶段,并着重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 
完成中间突破。”为加强领导,便于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于11 月16 日决定成立 
由中原和华东两野战军首长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组成的淮海战役 
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并授以“临机处置一切”的权力。中 
共中央还责成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全力组织支援。 
 
  战役第一阶段是歼灭第7 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 
 
  1948 年11 月6 日,国民党军开始向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收缩兵力。 
 
  当晚,华东、中原野战军按照预定计划发起淮海战役。华东野战军由滕县、临 
沂、夏庄、赣榆分三路南下,预定于8 日完成对新安镇地区之黄百韬第7 兵团的合 
围。此时,黄百韬正按徐州会议所确定的部署,开始向徐蚌收缩西撤。人民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发现后,立即兼程追击和堵截。8 日,防守徐州东北面的国民党第三绥 
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二人为共产党地下党员) 
 
  率部3 个半师起义。刘峙判断华东野战军将东西夹击徐州,遂于9 日改变原定 
将各机动兵团撤至徐蚌两侧的计划,决定把主力收缩在徐州,令邱清泉、孙元良、 
李弥兵团星夜向徐州集中。同时,令黄百韬兵团火速向邱清泉、李弥兵团靠拢。 
 
  黄百韬兵团主力在人民解放军猛追之下,9 日狼狈退至运河西岸,这时李弥兵 
团已经西撤,两兵团间形成一个间隙。黄百韬于10 日退至碾庄圩地区整顿部队。 
此时,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迅速占领了大许家、曹八集,歼灭黄百韬兵团1 个师, 
并封闭了该兵团的退路,随后又扩大突破地段,占领徐州东郊大庙附近的敌阻援阵 
地。华东野战军第4 、6 、8 、9 、11 纵共5 个纵队,于11 日将黄百韬兵团主 
力4 个军共7 个师,合围于碾庄圩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在完成了对黄百韬第7 兵团 
的包围后,14 日晚总前委即迅速调整部署: 
 
  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指挥第4 、6 、8 、9 、13 纵共5 个纵队及特纵主力 
围歼第7 兵团;以第7 、10、11 纵队正面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苏北兵团指挥第 
2、第12 纵队、鲁中南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1 纵队进逼徐州,威胁援敌的后路; 
以第1 纵队位于单集东南地区为战役预备队。16 日晚,攻击开始,至20日拂晓歼 
灭国民党军第44、第100 军全部及第64、第25 军各一部,战至22日黄昏,全歼守 
敌10 个师近10 万人,黄百韬被击毙。 
 
  在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后,蒋介石曾急调邱清泉和李弥兵团主力4 个半军,从徐 
州沿陇海路南北两侧向东增援;同时,令黄维兵团东进,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北犯, 
增援徐州,均遭到华东和中原野战军的阻击。11 月15 日,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占 
徐州以南重镇宿县,切断了徐蚌线,将敌人分割成了不相连的几块,完成了对徐州 
的战略包围。 
 
  战役第二阶段是歼灭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于11 月24 日召刘峙、杜聿明到南京开会,决 
定3 路会攻宿县,打通徐蚌联系,企图把猬集徐州的3 个兵团接出,退守淮南。其 
部署是: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由固镇地区沿津浦路北进;杜聿明回徐州指挥主力 
南进;黄维兵团继续向宿县前进。为粉碎敌3 路会攻宿县的计划,中央军委批准了 
总前委的第二阶段作战方针:中间围歼,两头堵击。 
 
  华东野战军分为南、北两个集团,分别堵击沿津浦路南北对进之敌;中原野战 
军全力歼灭黄维兵团。 
 
  11 月23 日,黄维兵团辖4 个军11 个师和1 个快速纵队,约12 万人按原 
定计划,猛攻南坪集。为诱其主力第18 军渡过浍河,便于割裂、围歼该兵团,中 
原野战军以第4 纵队经1 天抵抗后,于当夜主动后撤。敌第18 军干24 日渡过浍 
河后,发现进入中原野战军布置的袋形阵地,当日下午即急忙向浍河以南收缩。中 
原野战军乘机全线猛烈出击,至25 日晨,将该敌合围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 
并在固镇以西大营集歼灭第18 军的第49 师。 
 
 
 
 
 
  黄维兵团被围后,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其向东攻击,突围与李延年兵团会师,另 
一方面决定由杜幸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等部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袭击 
中原野战军侧背,以解黄维兵团之急,然后共同南撤。11 月30日晚,杜聿明从徐 
州撤退。12 月1 日,华东野战军解放徐州。12 月2 日,杜聿明在肖县、永城间 
的孟村、大回村等地宿营整顿,并按蒋介石的指令,改向滩溪口方向前进,以取捷 
径解黄维兵团之围。此时,华东野战军已四面云集,向敌压缩,将杜聿明集团包围 
于陈官庄、李石林、青龙集等的狭小地区内。6 日,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大部被 
歼,孙元良化装潜逃。 
 
  敌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分别被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围困后,中央军委决定先歼 
灭黄维兵团,同时围住杜聿明集团,堵敌李延年、刘汝明部北上,采取“吃一个、 
挟一个、看一个”的方针。为此,总前委作出歼灭黄维兵团的部署:以中原野战军 
第4 、第9 、第11 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从东北面向双堆集方向突击; 
以第1 、第3 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13 纵队为西集团,从西北面向双堆集进攻;以 
第6 纵队、华野第7 纵队和陕南第12 旅为南集团,从南面进击。12 月6 日傍晚, 
东集团首先发起攻击,将敌压缩于狭小区域内。 
 
  12 日,刘伯承、陈毅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但黄维拒不放下武器。14 
日,解放军向敌指挥部双堆集发起攻击,经一昼夜激战,全歼敌军,生俘黄维。 
 
  战役的第三阶段是全歼杜聿明集团。 
 
  杜聿明集团在黄维兵团被歼后,已成为孤军,陷于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孤立 
境地。此时,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战场诸敌南下, 
并给被围之敌造成更大困难以利歼灭,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对杜聿明集团暂时围 
而不打,令淮海前线部队进行战场休整。从12 月16日起的20 天休整中,人民解 
放军进行整顿和补充,开展政治教育和敌前练兵,做好总攻准备。同时,发出了《 
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 
 
  1949 年1 月初,华北、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给傅作义集团以沉重打击,其退路 
已被切断。华东野战军经中央军委批准,决定采取先歼灭东面李弥兵团再歼灭西面 
邱清泉兵团的方针,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1 月6 日16 时,华东野战军三个突 
击集团同时对敌发起猛烈攻击。在2 个小时内,即歼敌李弥兵团万余人。敌李弥兵 
团逃入邱清泉兵团防区。人民解放军乘势连续猛攻,9 日,敌军在20 余架飞机掩 
护下,施放毒气,向西突围,被击退。黄昏,人民解放军全线出击,多路插入敌阵, 
至10 日下午4 时全歼杜聿明集团,击毙国民党军第2 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俘虏杜 
聿明,李弥等少数人化装潜逃。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在战役过程中,华东局、中原局和冀鲁豫分局全力以赴地组织了庞大的支前工 
作。据不完全统计,支前一、二线民工达150 余万人,运送粮食达4.3 亿斤,有力 
地保障了战役的胜利。淮海战役是对解放战争进程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个大战役中的 
第二个战役。此役自1948 年11 月6 日至1949 年1 月10日,历时66 天,人民 
解放军以伤亡13.4 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 个“剿总”前进指挥部、5 个 
兵团部、22 个军部、56 个师,加上其他部队共55.5万余人。至此,南线敌军的 
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均获解放,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心 
南京、上海以及长江中游中心城市武汉等地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直接瞰制之下。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发起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集团除1 个军3 个师约4  
万人位于归绥外,其余主力4 个兵团、12 个军、42 个师(旅),连同其他部队 
共50 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500 余公里狭长 
地带上。当时美帝国主义、蒋介石和傅作义各有打算,因而对平津是守是撤,是南 
逃还是西窜,陷于举棋不定的矛盾之中。美国企图以直接援助诱使傅作义固守平津, 
牵制人民解放军南下,以掩护蒋介石在江南重整旗鼓。蒋介石企图以东南行政长官 
的职务诱傅南撤,以增强江南防御,保持半壁江山。傅作义则从自身利益计,拟西 
撤绥远老家,以保存实力,求得东山再起。傅作义错误地估计东北野战军至少需休 
整3 个月才能入关作战,所以尚不急于西窜,决定暂时采取固守华北,保持塘沽和 
张家口水陆通路,诱取美援扩充实力,静观时局变化之方针。据此,傅作义把50  
余万兵力收缩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山海关、唐山,西至张家口之间长达500 
余公里的铁路线上,并将其嫡系部署在北平至张家口的西线,以使在必要时可迅速 
西逃。后因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相继撤出承德、古北口、保定和山海关,以求集 
中兵力,缩短战线。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从当时全国战局出发,认为无论傅作义集团是南逃还是西窜, 
都对全国的战局不利。唯有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对我最有利: 
 
  一则便利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二则将加速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崩溃,使其江南 
防线无法形成。同时,可使华东、中原两野战军继续在徐、淮地区歼敌。 
 
  1948 年11 月18 日,中央军委决定,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提前于22  
日取捷径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隔断敌人海 
上南撤的通路。同时要求东北野战军首长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作战。 
 
  参加平津战役的部队,计有东北野战军12 个步兵纵队、1 个铁道兵纵队、2  
个地面炮兵指挥所(各辖3 个团)、1 个高射炮兵指挥所(辖3 个团)、1 个装甲 
兵指挥所(辖2 个坦克团、1 个装甲团)、1 个工兵指挥所(辖2 个团)、1 个重 
迫击炮团等共55 个师约80 万人,连同华北军区第2 、第3 兵团等部7 个步兵纵 
队及地方部队总兵力约100 万人。1949 年1 月10 日,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3 人组成党的平津前线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作战。 
 
  中共中央对平津战役制定的战略方针是:首先对敌采取抓住西线,稳住东线; 
对西线之敌“围而不打”,对东线之敌“隔而不围”。由西而东逐个将敌合围,待 
部署完毕之后,再予以各个歼灭。 
 
  战役的第一阶段从1948 年11 月29 日至12 月21 日,人民解放军完成了 
对平、津、张敌人的分割包围,切断其退路。 
 
  平绥路是傅作义西窜的唯一通路,张家口则是平绥路上的重镇。包围张家口, 
也就切断了傅部西逃之路。11 月29 日,华北野战军第3 兵团开始对张家口地区 
的守敌实施包围,傅作义为保住向西的退路,急令第35 军率3 个师增援张家口, 
并以怀来地区的第310 师增援宣化,把昌平地区的第269 师西调怀来。为了抓住西 
线之敌,中央军委于12 月2 日命令华北第2 兵团向涿鹿、下花园急进,令东北野 
战军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前进,以切断平绥路,分别包围沿线之敌。5 日,攻克 
了密云。 
 
  傅作义得知密云失守,又发现东北野战军一部出现在喜峰口长城地区,判断东 
北野战军一部将与华北的人民解放军合力切断平张线,直取北平。于是令其第11  
兵团部率第105 军等部坚守张家口;令第35 军星夜撤回北平;令第104 军和第16  
军由怀来、康庄向西接应;令第13 军弃怀柔、顺义撤至通县,第101 军主力弃涿 
县、良乡,撤至宛平、丰台、门头沟一带,第92、第94、第62 军由天津、塘沽地 
区调到北平,加强北平周围的防御。 
 
  12 月6 日,张家口之敌第35 军东撤。宣化敌第101 军第271 师企图逃回张 
家口,第二天即被人民解放军华北第1 纵队歼灭在河岭子地区,随后,人民解放军 
解放宣化。7 日,敌第35 军东撤到新保安地区时,终于被人民解放军华北第2 兵 
团主力及第12 旅等部包围。10 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向怀来、南口之间进攻, 
13 日占领康庄、青龙桥等地,歼灭西援之敌第16 军。 
 
 
 
 
 
  怀来敌第104 军西援受阻,其后路又被东北野战军第4 纵队切断,在横岭、白 
羊城地区被歼。至此,傅作义部队主力分别被包围在张家口、新保安两地,西逃之 
路被切断。 
 
  为防止敌人从海上南逃,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令,东北野战军第3 、5 、 
6、10 、11 纵队在华北野战军第7 纵队的配合下,迅速包围北平,切断了平津之 
间的联系。第1 、2 、7 、8 、9 、12 纵队于20 日至25 日间向平、津、塘之 
间挺进,包围丰台、天津、塘沽、芦台诸敌,堵死了平、津之敌从海上南逃之路。 
至此,人民解放军东北和华北野战军依据中央军委“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 
指示,仅用20 余天,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 
沽5 个不相连的地区,为进一步各个歼敌创造了条件。 
 
  战役的第二阶段是从1948 年12 月21 日至1949 年1 月15 日,人民解放 
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围歼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 
 
  完成分割包围以后,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示,决定采取“先打两头,后取 
中间”的战法,即先打新保安、张家口和塘沽之敌,再歼灭天津之敌,最后解决北 
平之敌。 
 
  12 月21 日,华北野战军第2 兵团经11 小时激战,全歼新保安之敌第35军 
2 个师共1.6 万余人。预见到消灭新保安之敌后,张家口之敌可能突围逃跑,毛泽 
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派1 个纵队增援张家口。不出所料,张家口守敌第11 兵团5 个 
师、2 个骑兵旅共计5 万余人于24 日向西南和东北突围,被华北野战军第3 兵团 
和东北野战军第4 纵队全部歼灭,解放了张家口。 
 
  按中央军委的原定计划,东线应歼灭塘沽之敌。但由于地形不利,不便切断敌 
军退路,前委建议并经中央军委批准,先不打塘沽,改攻天津。 
 
  天津有蒋介石嫡系部队10 个师约13 万守军。守备司令陈长捷为固守天津, 
构筑了长达42 公里的环城工事。东北野战军首长决定集中5 个纵队22个师34 万 
人,并配属大口径火炮538 门、坦克30 辆、装甲车16 辆,由参谋长刘亚楼组成 
前线指挥所统一指挥,强攻天津。根据天津的地形和敌人的工事情况,决定采取东 
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1949 年1 月3 日至12  
日,人民解放军攻津部队扫除了外围据点。1 月14 日对天津发起总攻。经过29  
小时的激战,击退敌人数十次的反扑,至15日下午,终于全歼守敌,活捉陈长捷, 
天津宣告解放。塘沾守敌5 万余人见大势已去,于16 日乘舰由海上南逃。至此, 
北平之敌完全孤立,陷入绝境。 
 
  1949 年1 月16 日至31 日,是平津战役的第三阶段,在此阶段争取了北平 
和平解放。 
 
  天津战役开始后,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各种关系,对傅作义做了大量的工作。 
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威慑下也曾与地下党组织和人民解放军接触并谈判。天津解 
放后,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将傅作义20 万守军围困 
城中。1 月16 日,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致函傅作义,提出两个条件由其选 
择:一、放下武器投降。二、离城接受改编。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傅作义决心率 
部起义。1949 年1 月22 日,傅作义宣布接受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关于和 
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意见,并向北平守军发出了《关于北平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 
编的通告》。22 日至31 日,北平守军陆续出城接受改编。31 日,人民解放军 
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52 万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其他战场上的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人民解 
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全军部队进行整编 
 
  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的休 
整期间,遵照中央军委1948 年11 月和1949 年1 月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 
号的指示,于2 月至4 月先后进行了整编。 
 
  早在1948 年11 月,中央军委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的精神,对全军 
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军部队、地方部队和游 
击部队。野战部队的纵队改称为军,军以上设兵团、野战军两级,军以下各级一般 
按三三制编组,原来的旅一律改为师;野战军可编特种兵纵队,统率所属的炮兵、 
坦克兵、工兵等部队。地方部队以旅为最高单位,隶属各军区建制。军区分为一级 
军区(即大军区)、二级军区、三级军区和军分区。野战军共4 个,即西北、中原、 
华东、东北野战军。兵团及军、师、团均按统一的序号排列。一级军区共5 个,即 
中原、华东、东北、华北军区及由陕甘宁绥联防军区改称的西北军区。二级军区、 
三级军区和军分区,也都以所在地区的地点命名。游击部队仍保留纵队、支队等名 
称。 
 
  解放军、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呼,虽然早在1945、1946年中共中 
央、中央军委的文件和新华社的报道中出现过,但各部队的番号仍不完全统一。11  
月1 日的《通令》对此作了规定,即团和分区以上各部队,均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 
字样,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等等。 
 
  1949 年春,各部队先后按照中央军委1948 年11 月1 日和1949 年1 月15  
日的决定,进行整编。 
 
  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一副司令张宗逊,第二副司令赵寿 
山,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辖第1 兵团(第1 、第2 、第7 军),司 
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第2 兵团(第3 、4 、6 军)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 
泰。 
 
  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 
春,参谋长李达。辖第3 兵团(第10、11、12 军),司令员陈锡联,政治委员谢 
富治;第4 兵团(第13、14、15 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第5 兵团(第16、 
17、18 军),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第一 
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辖第7 兵团(第21、22、23、 
35 军),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第8 兵团(第24、25、26、34 军), 
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第9 兵团(第20、27、30、33 军),司令员宋 
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第10 兵团(第28、29、31 军),司令员叶飞,政治委 
员韦国清。 
 
  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政治 
部主任谭政(后任副政委),参谋长萧克,赵尔陆。辖第12 兵团(第40、45、46  
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第13 兵团(第38、47、49 军),司令员程子 
华,政治委员萧华;第14 兵团(第39、41、42 军),司令员刘亚楼,政治委员 
莫文驿;第15 兵团(第43、44、48 军),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 
 
  华北军区原辖之第1 、2 、3 兵团,依次改称为18 兵团(第60、61、62军),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5 月改由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9 兵团 
(第63、64、65 军),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罗瑞卿;第20兵团(第66、67、 
68 军),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井泉。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指挥。 
 
  另第69、第70 军,仍属华北军区建制。 
 
  原属东北野战军建制的铁道兵纵队扩建为铁道兵团,司令员膝代远,副司令员 
吕正操,直属总部。 
 
  另组成第19 军(兼陕南军区)、第58 军,属中原军区;第50 军,先属东 
北军区,后调归第四野战军;第32 军,先属山东军区,后改归第10 兵团。 
 
  华东野战军的两广纵队番号不变,拨归第四野战军建制。 
 
 
 
 
 
  各野战军的特种兵纵队一律改为特种兵司令部。 
 
  原有的5 个一级军区,除中原军区于1949 年5 月同第四野战军合组成华中军 
区(12 月又改为中南军区,领导人均由第四野战军领导人兼任)外,其余4 个军 
区无变动。各军区的领导人是: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习仲勋,副司令 
员王维舟,参谋长张经武;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副政治委员李富春, 
参谋长伍修权,政治部主任周桓;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政治委员薄一波,副 
司令员徐向前,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 
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张云逸,政治部主任舒同。

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入北平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自1948 年3 月离开陕甘宁边区后,在河北平山县 
西柏坡村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解放了长江中下 
游以北广大地区;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了夺取全国胜利及胜利后党的路 
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 
 
  1949 年3 月25 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入北平工作。 
 
  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中共中央 
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等,同时到达北平。在北平的党政军 
领导同志及其他各界代表和民主人士共1000 多人,前往西苑机场迎接。下午,在 
西苑机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和检阅式。5 时整,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 
等领导人在军乐声和欢呼声中入场,同各界人士和代表一一握手。当50 门60 毫 
米迫击炮同时发出照明弹时,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乘指挥车检阅部队。受阅的 
野战步兵、警卫部队、坦克、榴弹炮、高射炮、摩托化步兵等部队列满整个机场跑 
道周围,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 
 
  此后,北平成为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9 年北平改称北京, 
定为首都。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其他战役,基本消灭 
了国民党军的主力,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已濒临绝境。在军事上,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大部分已被消灭,剩下的兵力仅220 万人,其中正规军130 万人,分 
布在西起新疆东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且主要猖集在几个中心城市,已 
无力组织有效的战略防御,军事上失败的命运已成定局。同时,国民党在政治上、 
经济上也面临崩溃。国统区通货膨胀,市场混乱,经济失控,“反饥饿、反内战、 
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民族资产阶级公开转向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的 
代表人物、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地奔赴解放区,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也更加尖锐 
激化。1948 年12 月25 日,中共中央公布了第一批头等战犯43 人的名单,并 
声明予以惩办,更引起了国民党内部中上层的极大恐慌。同时,军界高级将领对蒋 
介石的指挥无能和用人不当也公开表示不满。蒋介石已人心丧尽,众叛亲离。国民 
党反动统治已完全陷入土崩瓦解的境地。 
 
  在此形势下,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了保存残余的反动势力,赢得时间,在美帝国 
主义的支持下,企图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伺机反扑。 
 
  蒋介石在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情形下,被迫于1949 年1 月1 日发出求和声 
明,提出要在保存国民党宪法、宪政、国体、法统和军队等条件下,与中共进行和 
平谈判。接着于21 日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出面同我党进行“和谈”。 
但蒋介石在“引退”前对继续进行战争作了布置,“引退”后又以国民党总裁的身 
份总揽军政大权,实行幕后操纵,企图卷土重来。 
 
  中共中央一方面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阴谋,于1 月5 日,新华社发 
表了毛泽东撰写的评论《评战犯求和》,痛斥了蒋介石的元旦求和声明;另一方面, 
“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1 月14 日,毛泽东 
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指出蒋介石的“求和建议是虚伪的”,蒋介石的“求和条 
件是继续战争的条件,不是和平的条件”,并提出了中共实现和平的八项条件:一、 
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 
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 
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 
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声明中共愿意在这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 
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 
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获得了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坚决拥护,给蒋介石的假 
和平阴谋以沉重打击。 
 
  1 月19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会议作出决议,“愿与中共立即先行 
无条件停战”,双方各指定代表进行和平商谈。这一无理决议当即遭到中共的断然 
拒绝。1 月22 日,李宗仁上台后,即发表文告,声称“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 
政府愿即开始商谈”。南京行政院于同一天宣布,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 
昭贤、钟天心5 人为和谈代表。1 月23 日,李宗仁又令行政院施行所谓七项“和 
平”措施:各地剿匪总部一律改为军政长官公署;取消全国戒严令(接近前线者例 
外);裁撤勘建大队,交国防部另行安置;释放政治犯;启封一切在俄乱期间抵触 
勘乱法令而被封的报刊杂志;取消特种刑庭,废除特种刑事条例;通令停止特务活 
动,人民非依法不得擅自逮捕。 
 
  与此同时,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大耍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加紧备战。 
 
  蒋介石早在“引退”前就已拟定计划,准备利用和谈争取3 到6 个月的时间, 
在长江以南重新编练国民党军400 个师200 万人,并重新部署兵力,加强台湾、上 
海、东南沿海、华中、西南等地防务及长江防线,以确保江南半壁山河。 
 
  中国共产党为了以真和平来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的假和平,没有拒绝李宗仁的和 
谈要求。1 月25 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表明了我党的严正立场: 
 
  “我们允许南京反动派政府派出代表和我们进行谈判,不是承认这个政府还有 
代表人民的资格,而是因为这个政府还有一部分反动的残余的军事力量。”2 月14  
日,中共在北平接待了受李宗仁派遣、以私人资格出面的“上海和平使者团”16  
人。2 月22 日,毛泽东、周恩来在平山县西柏坡村接见了“和平使者团”,双方 
就和平谈判及其他有关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主要内容为“谈判以中共1 月14  
日声明及所提八项为基础”的八项非正式协定。3 月26 日,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 
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为和平谈判代表,周恩来为首席代表;和平谈 
判决定于4 月1 日开始在北平进行。 
 
 
 
 
 
  3 月29 日,国民党政府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为 
和平谈判代表,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代表团秘书长卢郁文,顾问屈武。 
 
  3 月30 日,国民党决定了和平谈判的五项基本原则:一、停战需在和平谈判 
以前实现;二、国体不容变更;三、修改宪法须依法定手续;四、人民之自由及生 
活方式必须保障;五、土地改革等首先实行,但反对以暴力实行土地革命。 
 
  1949 年4 月1 日,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北平谈判开始,双 
方首先交换了关于战犯问题和渡江问题的意见,国民党代表要求对战犯从宽处理, 
要求人民解放军不要过江。此间,国民党继续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4 月1 日, 
南京发生了镇压学生要求接受中共八项条件实现和平的“南京惨案”。4 月10 日, 
李宗仁召集会议,主张:就地停战;国共划江而治,对中共和平渡江占领京沪的要 
求断然拒绝。 
 
  面对国民党的假和平伎俩,中共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南京惨案”发 
生后,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评论《南京政府向何处去?》,指出这是国民党 
借以抵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的结果。 
 
  4 月12 日,和谈双方经过频繁接触和交换意见,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草 
案)》。4 月13 日,双方举行正式会议。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把和平协定草案八 
条二十四款正式提交国民党代表团,4 月15 日,双方举行第2 次正式会议,中共 
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交付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国民党政府代 
表团表示可以接受。4 月16 日,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派代表黄绍耽、顾问屈武返回 
南京复命。中共代表团约定4 月20 日为国民党政府签字的最后期限。 
 
  4 月17 日,周恩来在作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时指出:“国内和平协定八 
条二十四款一定要实现,不论用战斗或用和平的方法。”4 月20 日,国民党政府 
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北平谈判宣告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阴谋彻 
底破产。4 月21 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渡长江 
 
  1949 年元旦,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 
底”的号召,向中外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完成解放全中国的 
任务。4 月20 日,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 
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利用和谈争取时间,到1949 年4 月初 
为止,在宜昌到上海1800 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115 个师约70 万人的兵力, 
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75 个师约45 万人,担任湖口至上海800 余公里 
段的沿江防御;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集团40 个师25 万人担任宜昌至九江近千公 
里的沿江防御,并配置以海军130 余艘舰艇,空军300 余架飞机,构成所谓陆海空 
立体防线。其企图和部署是:以一部兵力控制江北沿岸若干据点,作为警戒阵地, 
以主力18 个军54 个师沿长江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 
一定机动兵力,大量杀伤我军于半渡之时,或消灭我军于滩头阵地;如江防被我突 
破,则分别撤至上海及浙赣铁路组织新的防御。 
 
  中央军委于2 月3 日至3 月20 日先后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的7 个兵团 
24 个军及地方部队100 万人,准备于4 月间发起渡江战役,歼灭汤恩伯集团,夺 
取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京沪杭地区,为尔后向各地区进军创造条件。同时, 
以第四野战军第12 兵团率第40、第43 军等部约10 万人,组成先遣兵团迅速南 
下,攻取信阳,威胁武汉,会同中原军区部队钳制白崇棺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 
战军渡江作战。 
 
  为加强渡江作战的统一领导,2 月11 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 
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 位同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 
事及作战的职权,华东局和总前委均直属中央。”1949 年3 月31 日,总前委制 
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决定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采取宽正面、 
有重点的多路突击战法,于4 月15日18 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 
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彻底摧毁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政治、经济中 
心。预定了三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达成渡江任务,实施战役展开;第二阶段割裂 
和包围敌人,确实控制浙赣路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歼灭被包围之敌。 
 
  第一阶段的计划和部署是: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第8  
兵团4 个军、第10 兵团4 个军及苏北军区3 个独立旅共35 万人,组成东突击集 
团。其中以第8 兵团的两个军作为佯攻,吸引钳制浦口、仪征地区之敌;其余部队 
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分兵力歼灭沿江当面之敌,巩固滩头阵 
地,主力迅速向宁沪铁路挺进,控制该路一段,阻击南京、镇江之敌东逃和上海之 
敌西援,派部队向西发展,切断宁杭公路及其他敌之南逃通路,尔后会同中突击集 
团歼灭被围之敌。以第三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指挥第7 兵团及第9 兵团的7 个军共 
30 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中突击集团在裕溪口至棕阳镇段渡江,成功后,以一部 
分兵力歼灭沿江守敌,主力迅速东进,与东集团会合,完成对宁、沪、杭地区之敌 
的割裂包围,尔后会同东集团歼灭宁、镇地区之敌。为达行动上的协调,利于迅速 
歼敌,中集团渡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 
员张际春指挥第3 兵团、第4 兵团、第5 兵团9 个军及地方部队共35 万人,组成 
西突击集团,在棕阳镇至望江段渡江。成功后,以1 个兵团挺进浙赣线衢州地区, 
切断汤恩伯集团的退路及其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主力东进,尔后夺取南京。刘伯 
承指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共20 万人,占领武汉以北及其以东地 
区,钳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4 月3 日,中央军委批准 
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担任渡江作战任务的各部队于3 月初至4 月初,先后 
进抵长江北岸,全面紧张地展开了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 
 
  4 月20 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人民解放军按预定 
计划发起了渡江作战。 
 
  4 月20 日20 时,中集团第一梯队4 个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起渡,突破鲁港 
至铜陵段敌防线,21 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21 日晚,我东、西两突击 
集团开始渡江。东集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扬中敌阵地,击退了敌3 个军 
的反击,22 日进至香山、百丈一线,建立了东西50 公里,南北10 余公里的滩 
头阵地,争取了江阴炮台守军7000 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西 
集团主力也顺利突破敌江防阵地,于22 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中集团主力则继 
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敌第88 军一部。 
 
 
 
 
 
  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英帝国主义军舰共四艘炮击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遭猛 
烈还击,将其中的紫石英号击伤于镇江附近江面,其余3 艘逃往上海。 
 
  国民党军江防被人民解放军全线突破后,于22 日下午仓促部署总退却。 
 
  人民解放军当即迅猛向敌防御纵深发展攻势。切断了沪宁路。敌海军第2 舰队 
司令林遵率25 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敌江防舰队23 艘舰艇在镇江江面向 
我投降。人民解放军东集团第8 兵团一部于当晚渡过长江,进占南京、镇江。中集 
团一部占领芜湖,在湾址地区歼敌第20 军大部和第99 军一部。 
 
  西集团乘胜攻占贵池、青阳等地歼敌第8 兵团一部。南京的解放,标志着蒋介 
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 
 
  在第二、三野战军横渡长江的同时,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先 
后解放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钳制了自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翼侧 
安全。 
 
  人民解放军渡江成功后,乘胜前进,追歼逃敌。4 月27 日,第三野战军东、 
中两集团会师吴兴。4 月29 日,在郎溪、广德地区全歼南逃之敌5 个军。 
 
  5 月3 日解放杭州。第二野战军向浙赣铁路线挺进,5 月4 日至7 日,占领贵 
溪至金华等地,切断了浙赣铁路线,并在追击中歼敌第68、88、106 、73 军各一 
部。至此,人民解放军胜利地完成了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 
 
  郎广围歼战后,汤恩伯主力8 个军25 个师共20 余万人退守上海,在蒋介石 
的部署下继续顽抗。中央军委和总前委指示第三野战军第9 、第10 兵团攻取上海。 
为求完整地接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避免市区遭战火破坏,第三野战军决定由浦东、 
浦西实施钳形攻击,直插吴淞,断敌海上退路,迫敌投降。5 月12 日至22 日, 
将敌主力压缩到苏州河以北地区。23 日夜向上海守军发起总攻,27 日完全攻占 
上海。除5 万人登舰逃跑外,15 万敌军被歼灭。 
 
  此间,第7 兵团解放了宁波、奉化等城市和广大地区。第二野战军一部于22日 
占领南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5 月14 日也渡过长江,17 日解放武汉。6 月2  
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木船为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陆海空长江防线,歼 
敌43 万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为 
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胜利进军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 
 
  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初创时以红旗为标志。1931 年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统 
一为长方形,红地,上缀金黄色镰刀、锤子和五角星。1949 年6 月,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军旗样式定为长方形,横直为5 ∶4 ,红地,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 
“八一”两字,故亦称“八一军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 年8 月1 日南 
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八一军旗”是中 
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凡团 
级以上部队、院校,均授予军旗一面,各级旗幅规格不一。全体指战员自觉地尊重 
和保卫军旗。 
 
  军徽 
 
  象征军队或军种的标志。1949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徽样式定为镶有 
金黄色边的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故亦称“八一军徽”,表示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27 年8 月1 日南昌起义诞生。1951 年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的军徽定为以“八一军徽”为主体,海军军徽藏蓝色底, 
衬以银灰色铁锚,蓝色象征海洋,铁锚代表舰艇;空军军徽衬以金黄色飞鹰两翼, 
象征人民空军英勇果敢,飞行无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和海军、空军军徽还用作 
帽徽图形和飞机、舰艇、坦克等装备上的标志。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 
 
  人民解放军经过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消灭了国民党军的重兵集团,整个形 
势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我们已经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中 
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是毫无疑义的了。人民解放军随后发起了渡江 
战役,这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的开始。继之,人民解放军的各野战军 
相继进行了上海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广西战役、太原战役、陕中战役、扶 
郿战役、兰州战役、宁厦战役、成都战役、滇南战役和西昌战役等,为彻底打倒国 
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发起了最后进军。 
 
  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完成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任务后,随即进行了上海战役。 
经过渡江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打击下,汤恩伯集团8 个军25  
个师共20 万人,被迫退守上海市及其周围地区。蒋介石亲自部署,企图凭借上海 
丰富的资财和大量永备工事继续顽抗。 
 
  为了达到既要歼灭敌人,又要完整地接管上海,以利以后建设之目的,中央军 
委向总前委、华东局和第三野战军首长先后发出了一系列指示。第三野战军首长根 
据上海敌防御部署,决定以第9 、第10 两兵团首先采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 
两翼迂回,进逼吴淞口,先断敌海上退路,尔后围攻市区,分割歼敌。具体部署是 
:以第10 兵团指挥4 个军,向昆山、太仓、嘉定地区攻击前进,歼灭敌人,直插 
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切断敌人的海上运输及退路,然后由西北向市区进攻 
;第9 兵团指挥4 个军,以其一部迂回浦东,向奉贤、南汇、川沙攻击前进,进逼 
高桥,协同第10 兵团封锁吴淞口;另一部向松江、青浦攻击;尔后会同第10 兵 
团会攻上海市区之敌。 
 
  1949 年5 月12 日,人民解放军向上海外围之敌发起攻击。14 日,第9 兵 
团进逼川沙,威胁上海守敌侧背。19 日,第10 兵团相继攻占月浦、国际无线电 
台;第9 兵团攻占川沙,遂与第10 兵团形成夹击吴淞口之势。23 日夜,第三野 
战军首长遵照军委和总前委的命令,与增援的另外2 个军向上海守敌发起总攻。24  
日,第9 兵团攻占浦东市区,第10 兵团直插吴淞、宝山。 
 
  敌一面防御,一面向吴淞收缩。准备从海上逃跑。解放军各部队快速勇猛多路 
穿插,追歼逃敌。26 日,第9 兵团攻占上海市区。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一 
部向我投诚。第10 兵团相继攻占大场、吴淞、宝山等地。27 日,上海战役结束, 
除敌汤恩伯率第54 军等部5 万人登舰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为了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国民党反动派,5 月23 日,中共中央军委作出 
《向全国进军的部署》,确定了各野战军的战略目标。 
 
  上海解放后,第三野战军一部向福建挺进。7 月下旬,由苏州地区抵达建瓯、 
南平、古田地区。8 月6 日,第三野战军第10 兵团分三路向福州守敌发动钳形攻 
击。8 月17 日,解放了福州。9 月29 日,发起漳厦战役,先后攻克同安、漳州、 
厦门,10 月7 日解放鼓浪屿。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在进军福建的2 个 
半月中,歼敌10 万余人,解放了福建大陆及沿海大部分岛屿。 
 
  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先遣部队协同第二、第三野战军完成渡江作战后,主 
力南下,挺进中南。6 月上旬到达长江以北襄阳、樊城、孝感、浠水一线。7 月, 
发起宜沙战役和湘赣战役,解放了宜昌、沙市、常德等地,近逼长沙。8 月4 日, 
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湖南省主席程潜及第1 兵团司令官陈明仁率部起义,长 
沙、湘潭等地和平解放。1949 年9 月12 日,中央军委、毛泽东指出:“对白崇 
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回打的方针。”依此方 
针,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兵分三路: 
 
  东路军由陈康指挥经赣州、南雄、始兴南进,歼灭余汉谋集团主力,占领广州, 
然后分兵一部挺进桂南,迂回敌之右侧后,合围白崇禧集团。西路军由程子华指挥 
取道沅陵、芷江,沿湘黔桂边直下柳州,迂回敌左侧后,切断敌西退云贵道路。中 
路军由萧劲光指挥,从湖南中部尾追敌人直趋桂北。9 月13 日,人民解放军发起 
了衡宝战役,此役歼灭了白崇禧主力4.7 万余人。10月2 日,发起广东战役,10  
月14 日解放广州,并追歼国民党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集团4 万余人。11 月 
6 日,第四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发起了广西战役,一举歼灭了白崇禧集团,12  
月4 日解放南宁,12 月12 日解放雷州半岛。1950 年4 月底解放了海南岛。至 
此,歼敌40 余万人,中南地区获得解放。 
 
 
 
 
 
  1949 年4 月24 日,历时6 个多月的太原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共歼敌 
13.5 万余人。4 月29 日,大同和平解放。在我党多方工作和努力下,国民党绥 
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军全国胜利形势的影响 
和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排除国民党设置的种种障碍,于9 月19 日率绥远党政军 
各界领导人联署通电起义。至此,华北全境解放。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在西北的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准备撤至汉中。解放 
军第一野战军5 月13 日发起陕中战役。5 月17 日,胡宗南主力全线西逃,第一 
野战军抢渡泾河追击,5 月20 日解放西安。随后,第一野战军迅速向大西北进军, 
7 月10 日至12 日,进行了扶鄙战役,歼灭胡宗南部4.3 万余人,胡宗南余部逃 
往汉中,马步芳、马鸿逵也向西逃窜。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7 月14 日解放宝鸡。 
7 月下旬,第一野战军以一部兵力牵制南面的胡宗南集团,主力指向陇东追歼马步 
芳、马鸿逵两部,攻克平凉、天水等地。 
 
  8 月中旬,发起了兰州战役,8 月26 日解放兰州。同时,第一野战军一部向 
青海进军,9 月5 日解放西宁,歼灭了马步芳集团。9 月上旬,第一野战军沿兰新 
公路西进,一部越过祁连山经张掖、酒泉抵达新疆边境;另一部发起了宁厦战役, 
歼灭马鸿逵集团,9 月23 日进驻银川。9 月25、26 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 
陶峙岳、省主席包尔汉先后通电宣布起义。10 月20 日,人民解放军进驻迪化 
(今乌鲁木齐)。12 月,解放陕南、陇南。至此,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歼敌30  
余万,历时半年多,解放了西北五省。 
 
  沿海城市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开始向大西南进军。9 月中旬,第二 
野战军一部挺进贵州并于11 月15 日解放了贵阳;一部进击川东,接着会同第四 
野战军一部并肩西进,渡乌江,向川中和重庆挺进。胡宗南集团向川西南撤逃,第 
二野战军一部抢占宜宾、泸州,断敌退路。11 月23 日,歼灭宋希濂集团,解放 
了涪陵、江津等地,兵临重庆。敌仓皇撤逃成都。11 月30 日重庆解放。胡宗南 
集团欲弃成都逃往西昌。12 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会同第一野战军发起成 
都战役,先后攻占简阳、乐山、邛崃、大邑等地,切断了敌逃向西昌的退路。12  
月27 日,成都解放,胡宗南集团被歼。 
 
  1950 年1 月1 日,第二野战军一部在第四野战军一部的协同下,进军云南, 
在歼灭残敌后,于2 月20 日进驻昆明。3 月12 日,第二野战军一部发起了西昌 
战役,至4 月7 日全歼西昌残敌。至此,人民解放军各野战军在大决战之后的战略 
追击阶段,历时一年多,共歼敌90 多万人,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及少数沿海岛屿 
外的大陆全境。

人民解放军接受检阅 
 
  1949 年10 月1 日,新中国首都北京30 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 
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参加甲庆盛典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 
防部队等。广场上红旗招展,歌声四起,形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当毛泽东等党政军领导人出现在主席台时,广场上 
响起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掌声。 
 
  下午3 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副主席、各委员就位,乐队奏《义勇军进行曲》,毛泽东主席向全中国和全世 
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毛主席亲自按动 
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新中国首都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时,在军乐声中,54  
门礼炮齐鸣28 响。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公 
告》说:“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 
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 
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 
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 
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之上, 
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 
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 
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本日 
在首都就职,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随后,举行盛大阅兵式。人民解 
放军总司令朱德担任检阅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 
兵总指挥。朱总司令驱车检阅各兵种回到主席台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命令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在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蒋 
介石反动政府的革命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敌人的大部分已经被歼灭, 
全国的大部分国土已经解放。这是我们全体战斗员、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和后勤 
工作人员一致努力英勇奋斗的结果。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庆祝和感谢。但是现在我 
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残余的敌人还在继续勾引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活动。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目的… 
…”受阅部队随即分列经主席台前由东向西行进,历时3 个小时。受阅部队以海军 
两个排为前导,接后是1 个步兵师、1 个炮兵师、1 个战车师、1 个骑兵师,相继 
跟进。空军以14 架战斗机、蚊式机、教练机在广场上空自东向西飞行受阅。 
 
  阅兵式接近结束时,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倾刻又变成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 
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齐集广场的群众开始游行。当群众队伍经主席台附近时, 
“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毛泽东主席在扩音机前大声地回答:“同志们万岁!”并且一再向群众挥手致 
意。举着红灯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首都人民沉浸在无限欢快之中,一直狂 
欢到深夜。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是建国初期领导全国武装 
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是由建国前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逐步过渡而来的。 
 
  中共中央军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创建和发展起 
来的。1948 年底,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改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二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受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统率,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毛泽东为中央 
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根据《中央人 
民政府组织法》,1949 年10 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正式成 
立,统一管辖和指挥人民解放军及其他武装力量。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 
周恩来、彭德怀、程潜任副主席,贺龙、刘伯承、陈毅、林彪、徐向前、叶剑英、 
聂荣臻、高岗、粟裕、张云逸、邓小平、李先念、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罗瑞 
卿、萨镇冰、张治中、傅作义、蔡廷锴、龙云、刘斐22 人为委员。军委日常工作 
由周恩来主持。1952 年7 月起,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彭德怀主持。 
 
  同时任命徐向前为总参谋长、聂荣臻为副总参谋长。军委下辖:第一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第三野 
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邓子恢;西北 
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习仲勋;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兼),政治委员饶 
漱石;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兼),政治委员邓子恢(兼);华北军区,司令员 
聂荣臻(兼),政治委员薄一波;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总部直属部 
队:第十二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天焕;铁道兵团,司令员膝代远(兼)。 
1951 年11 月5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增补林彪、高岗为人 
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4 年6 月19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 
会议,决定增补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副主席, 
徐海东为委员。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除下设总参谋部外,还先后设立了总政治部(1950年4 月)、 
总后勤部(1950 年6 月)。罗荣桓任总政治部主任,傅钟、萧华任副主任;杨立 
三任总后方勤务部部长。1950 年9 月4 日,又成立了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干部 
管理部,罗荣桓任部长。到1950 年上半年,军委各总部领导机关全部建立起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总参谋长徐向前当时患病, 
由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辖作战部(部长李涛)、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副部长刘 
志坚、邹大鹏、戴镜元)、通讯部(部长陈士榘)、人民武装部(部长张经武)、 
军事学校管理部(部长萧克);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副主任傅钟、萧华),辖 
组织部(部长萧华(兼)、副部长王宗槐)、宣传部、保卫部(部长杨奇清);总 
后勤部(部长杨立三,副部长贺诚、张令彬),辖军需部、财务部(部长周玉成)、 
军械部(副部长封永顺)、卫生部(部长贺诚(兼),副部长傅连障、姜齐贤), 
运输部(副部长刘显宜)和营房管理部。此外,1949 年12 月8 日,中央人民政 
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又成立民航局、气象局,并任命钟赤兵为民航局局长,涂长 
生为气象局局长,张乃台、卢鋈为气象局副局长;1950 年11 月5 日,又成立中 
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部,吕正操任司令员,栗培元、董永清任副参谋长。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于开国初期、百废待兴之时,到1954  
年9 月以后,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国防委员会,中共中央根据中 
央政治局关于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重新设立军事委员会。其间,人民革命 
军事委员会除了领导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大规模剿匪反霸的斗争外,还不失 
时机地进行了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 
固和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维护东方与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存在时间虽然不长,但是这种组织形式的一 
个重要特点在于,其组成人员不仅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而且吸 
收了国民党起义部队的一些高级将领,参与军队建设的领导工作。人民革命军事委 
员会最初28 人中,非共产党人士有7 人。因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 
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及西藏地区,与越南、老挝、缅 
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山高林密,地形复杂,封建势力很强。退守西 
南地区的国民党军共有8 个兵团37 个军87 个师,约45 万余人,此外尚有地方保 
安部队和大批土杂武装,总计约90 余万人。早在解放军渡江之前,蒋介石就派张 
群担任西南军政长官,经营该区。1949 年8 月底,蒋介石又从台湾飞抵重庆,密 
谋固守西南,组织“西南防线”。蒋介石判断,人民解放军最大可能从陕西入川, 
于是,将防守重点置于川陕边。 
 
  1949 年1 月和3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由第二 
野战军进军并经营西南的决定。同年7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明确规定由刘伯承、 
邓小平、贺龙组成西南局,负责经营川、滇、黔、康四省。1949年10 月13 日, 
中共中央决定: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第二、第三 
书记。贺龙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 
针对国民党的战略企图和作战计划,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多次指示,“欲消灭胡 
军及川康诸敌,非从南面进军断其退路不可”。中央军委决定,进军西南在战略上 
取大迂回、大包围方针,具体部署是:二野第4 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担任战略 
迂回任务,由赣南经广东出广西,迂回白崇禧集团右侧背,协同四野主力将其歼于 
广西境内,尔后,兜击云南;二野主力第3 、5 兵团待广州解放后,在第四野战军 
进行广西战役的同时,以大迂回动作直出贵州,进占川东、川南,切断胡宗南集团 
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第18 兵团、第7 军及陕南军区部队,积极吸引胡宗南集团 
于秦岭地区,待第二野战军主力前出至重庆、沪州、宜宾之线,将胡宗南部向康、 
滇的退路切断后,即迅速进占川北,挺进成都,尔后协同第二野战军主力聚歼胡宗 
南集团,解放四川。中共中央军委还指出:必须采用政治方式,作为战斗方式的辅 
助。以求彻底而迅速地解决国民党军。 
 
  1949 年11 月1 日,担任战略迂回任务的我第6 兵团第16、第17、第18军及 
第3 兵团第10 军,在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率领下,分由湘西的邵阳和常 
德地区出动,以突然动作经芒江进入湘黔边境,至11 月19 日,先后占领波州、 
晃县、玉屏、都匀、独山、麻江、修文等地,逼进贵阳。13 日,贵阳守敌第19  
兵团第89 军逃向黔西、安顺方向,我军于15 日解放贵阳。23日,在安顺西马官 
屯歼灭由黔东向西逃跑的第49 军第249 师1500 余人。第10 军于11 月15 日 
进思南,21 日解放遵义,23 日占桐梓,后向川南挺进。 
 
  至此,解放军入黔部队,拦腰斩断了国民党军的“大西南防线”。 
 
  1949 年10 月24 日,我第3 兵团(第11、第12 军)和第47、第42、第50  
军、湖北两个独立师,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胜利突破敌川鄂边防线,占领秀山、 
西阳、彭水等地,乘胜围歼宋希濂集团和罗广文兵团,经数日激战,将宋、罗集团 
大部歼灭于南川以北山地,解放重庆外围之綦江、涪陵、江津等地,11 月30 日 
解放重庆。至此,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川湘鄂边防线”,基本歼灭了宋希濂集团 
第14 兵团,解放了湘鄂西及乌江以东大片地区,打开了进军四川的门户。 
 
  川东、川南地区解放后,从重庆逃到成都的蒋介石,一面令由重庆及其以北地 
区西撤的部队扼守岷江、沦江,正面迟滞解放军向成都前进;一面令胡宗南的3 个 
兵团加速撤向成都地区。为了对胡宗南集团南北夹击,将其歼灭于成都地区。12  
月3 日,刘伯承、邓小平命令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18 兵团向成都地区急速进军, 
正当解放军向成都地区迅猛挺进之际,12 月9 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西康 
省主席刘文辉、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等率部宣布起义,其余残敌更 
加混乱。解放军各路大军乘胜急进。至12 月20 日,第二野战军主力已前出至简 
阳、乐山、邙峡等地,从东、南、西三面逼近成都;第18 兵团等迫击胡宗南集团 
的部队也进至成都附近。这样,数十万敌人已被解放军包围在成都附近地区。在我 
强大军事打击和政治声威震撼下,敌第16、第15、第20、第7 和第18 兵团被迫举 
行起义,余敌在解放军猛烈地围攻下迅速就歼。30 日,解放军进入成都。至此, 
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也宣告覆灭。此后,第二野战军又指挥其 
第4 兵团和暂归其指挥的第四野战军第38 军自广西入滇,歼灭了进攻昆明、控制 
滇越铁路的国民党军第8 兵团。2 月22 日,以第二野战军机关为基础,同率第18  
兵团入川的西北军区机关一部合并组成的西南军区在重庆正式成立。随后,西南军 
区以其第14、第15、第62 军各一部及滇桂黔边纵队,共13 个团,发起西昌战役, 
围歼了国民党军西昌警备区贺国光所部1 个多师,以及成都逃来的残余,共3 万余 
人。到1950 年4 月,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西康4 省,除昌都地区外, 
全部解放。 
 
 
 
 
 
  西南战役,第二野战军成功地运用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高度发扬英勇顽 
强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和新区政策,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 
委赋予进军西南的战略任务。这次战役,历时160 天,作战数百次,取得了重大胜 
利,共歼灭国民党军8 个兵团部、46 个军部、130 个师,连同地方团队、游杂武 
装,共93 万余人(内起义53 万余人),解放了云、贵、川、康4 省50 余座县 
城,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当局企图盘踞西南,卷土重来的迷梦。

人民解放军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 
 
  当全国大陆即将解放时,国民党反动派潜留下来了共约200 万政治土匪、60  
万特务分子和60 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妄图以所谓“大陆游击”同人民解放军进 
行长期斗争。这些以国民党特务、反动军官为头目,以惯匪、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散 
兵游勇为骨干,以地主恶霸、封建势力、帮会组织为靠山,并以一部分被胁迫、受 
蒙蔽的落后群众作掩护的武装匪特,给新生的共和国政权造成了严重危害。土匪的 
疯狂破坏活动,也严重地威胁着社会的安宁,给人民群众带来深重灾难。1950 年 
1 月,华东地区土匪袭击乡、区、县级人民政府达100 多次,仅苏南地区就有120  
多名干部被杀害。四川仪陇县发生的一次匪特投毒,使3800 多人中毒。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对新解放区可能出现的严重匪情,早有预见,及时作出了 
剿匪的决策。1949 年3 月5 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南方解放后, 
地方党组织和人民解放军要在乡村中有步骤地展开清剿土匪的斗争。为了保证剿匪 
作战的顺利进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规定了“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 
相结合”的剿匪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即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 
立功者受奖的政策”。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和方针政策,人民解放军从1949 年5 月至1953  
年底,先后抽调6 个兵团部、41 个军部、144 个师、2 个旅另21个团共150 万人 
的兵力,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大体上经历了进剿、驻剿和清剿三个阶段。各 
剿匪部队,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协助下,贯彻军事清剿与政治争取 
相结合,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方针,对国民党残余、土匪、特务及其反动武装,展 
开了清剿斗争。 
 
  中南军区自1949 年5 月起,首先在解放了的河南、湖北、江西等省展开了剿 
匪作战。1949 年底广西战役胜利结束后,除海南岛及沿海岛屿外,中南地区全部 
解放。但在国民党有计划的“展开大陆游击战争”的策划下,全境普遍发生了严重 
匪患。1950 年1 月,中南地区6 个省相继进入大规模的剿匪斗争。经过强大的军 
事进剿和政治攻势的打击,到1950 年11 月底止,全区除广西及川黔湘、粤桂、 
闽粤等边缘地区尚残留小股土匪流窜外,其他广大地区匪患基本平息。随后,转入 
深入清匪肃特阶段。1952 年6 月,中南地区剿匪工作结束,在3 年零1 个月的剿 
匪斗争中,全区先后抽调了50 个师及各省地方武装力量,共歼灭国民党土匪和反 
动武装115 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278 门,各种枪103 万支。 
 
  1950 年2 月2 日,西南军区发出第一号剿匪指示。蒋介石在逃窜台湾前曾专 
门部署力量进行潜伏和破坏活动,因此,匪患也最为猖獗。西南军区部队采取“以 
集中对集中”、“以分散对分散”的战术,先腹心富庶地区和交通线两侧,后其他 
地区;先歼危害最大、最凶残的股匪,后打较小的股匪,实行重点进剿和分散围剿 
相结合。全区剿匪斗争,自1950 年2 月至1953 年11 月止,在近4 年的艰苦作 
战中,共歼灭土匪116 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700 余门,各种枪60 余万支。中央 
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对西南军区剿匪的巨大胜利,特电贺嘉奖:你们路线正确,方针 
适当,成绩极大,甚为欣慰,望即通令所属予以嘉奖。 
 
  1950 年春季,西北各省除新疆外,先后歼灭了当地主要股匪,局面暂时呈现 
平稳。5 月份各地土匪特务阴谋组织武装暴乱,在平凉、关中、临夏、青海、宁夏、 
新疆等地匪特发展很快,多者达数千人。原投降之惯匪及国民党起义部队也曾多次 
发生叛变事件。为此,西北军区立即召开了剿匪会议,统一部署剿匪工作。在1949  
年11 月到1953 年7 月的剿匪斗争中,西北军区先后投入2 个兵团部、11 个军 
部、38 个师、1 个旅13 个团的兵力,共歼灭土匪12.9 万余人,根除了西北地 
区的匪患。 
 
  华东地区,当时包括山东、浙江、福建、苏南、苏北、皖南、皖北和上海。这 
里活动着数以万计的土匪,加上国民党军队撤退时留下的许多残兵败将和反动骨干 
分子也转化为匪,因而不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沿海岛屿,都一度匪患成灾。1949 年 
7 月,全区陆上有土匪11.3 万多人。1950 年5 月,浙江、福建海域和长江口外, 
有海匪一万多人。1949 年7 月至1955 年2 月,海匪在浙江沿海袭击507 次,内 
潜4700 多人。华东地区的剿匪斗争,从1949 年5 月第三野战军向南进军时开始, 
至1953 年底基本结束,历时4 年多,共歼灭土匪24.6 万多人,不但肃清了陆上 
残匪,而且解放沿海大小岛屿50 多个,基本上根除了匪患。 
 
 
 
 
 
  绥远地区剿匪于1949 年下半年对河北、察哈尔、山西、平原诸省之股匪展开 
了进剿,股匪基本肃清。绥远省因解放较晚,故匪情较严重,土匪主要散布在伊克 
昭盟乌审旗、乌兰察布盟西部、包头、萨拉齐、后套、绥中之武川、绥东等地区。 
为消除匪患,从1950 年3 月至12 月,军区使用了骑兵第1 师、第3 师、第4 师、 
第5 师,步兵第22 师、第202 师,另3 个骑兵支队,以及军分区武装,对上述地 
区之股匪,先后进行了4 次较大的进剿,共歼2500余人,俘匪首奇正山、张疤子。 
1951 年1 月又展开了全面驻剿和清剿,至1951年底将潜匪、散匪基本肃清。华北 
军区在3 年中,共歼灭匪特武装近5.3 万余人,并迫使一部分残匪、特务及反动会 
道门等反革命分子悔过登记,缴获火炮十余门,各种枪8800 余支。保证新社会秩 
序的安定和各方面社会改革运动的实施。 
 
  人民解放军历时4 年的剿匪作战,以歼灭匪特273.8 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取得了 
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剿匪决策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胜 
利,是人民解放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胜利,也是党政军民密切配合、共同奋斗 
的胜利。这一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匪患久远、危害甚深的历史,粉碎了台湾国民 
党当局在大陆建立“游击根据地”以策应反攻大陆的企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 
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民主改革的 
完成,为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舟山群岛舟山群岛 
 
  位于杭州湾以南海域,共有大小岛屿400 多个,其中以舟山本岛最大,面积523  
平方公里。舟山群岛既是中国海上的交通要冲,又是沪(上海)、宁(南京)、杭 
(杭州)地区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9 年夏,上海市和浙江省大陆解放 
后,国民党军将舟山群岛作为控制长江口和封锁、袭扰、反攻大陆的重要军事基地 
来经营。到1949 年7 月中旬,舟山群岛的国民党军已有4 个军13 个师的番号, 
实际兵力约6 万人,另外还有海军舰艇五六十艘和部分作战飞机。7 月下旬,守岛 
国民党军组建以石觉为司令,周■为副司令的“舟山防卫司令部”,并进行了整编, 
调整了防务。敌人企图通过对舟山群岛的控制,实行海上封锁和袭扰,窒息大陆经 
济,屏障台湾安全。 
 
  为粉碎国民党军的企图,1949 年5 月28 日,即上海解放的第二天,人民解 
放军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和华东战场形势的发展情况,命令第7 兵 
团准备解放舟山群岛。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对解放舟山群岛十分关心,多次作出 
重要指示,在不断增加舟山群岛方向作战兵力的同时,并从组建不久的海、空军中 
抽调部分部队配合作战。7 兵团司令员王建安、副政治委员吉洛(即姬鹏飞)确定 
了“先攻外围,后取本岛”,逐岛攻击的作战方针。8 月18 日,开始向外围岛屿 
发起进攻。我第22 军一部在攻占大榭岛、梅山岛后,于10 月5 日全歼金塘岛国 
民党守军,使舟山群岛侧翼直接处于解放军炮火威胁之下。第21 军61 师在进占 
六横岛后,乘胜于10 月中旬攻占桃花岛。至11 月3 日,第7 兵团共攻占外围岛 
屿30 余个,歼敌近万人,为夺取定海本岛创造了条件。但在11 月3 日的登步岛 
作战中,由于我军对国民党87 军221 师据岛顽抗及援军迅速登岛估计不足,遭国 
民党守军、援军和海、空军联合反击,造成千余人伤亡,被迫撤出战斗。 
 
  进攻登步岛受挫以后,中央军委指示参战部队,要力戒骄傲轻敌思想,采取慎 
重态度,集中优势兵力,充分作好再战准备。11 月14 日毛泽东指示三野,舟山 
作战必须集中足够兵力,充分准备,如果准备不周,宁可推迟发动攻击的时间。从 
11 月份开始,参战部队进一步展开了解放舟山本岛及其外围一些岛屿的战役准备 
工作。三野先后把第21 军的1 个师和第23、第24 军调往浙东沿海,准备参加舟 
山战役。经过调整后,解放军参战部队的总兵力比舟山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略占优势。 
同时,从12 月开始,华东地区实行了解放舟山群岛的党政军民的总体战役准备。 
 
  国民党当局对解放军未能攻克登步岛进行大肆宣传。从11 月起,又先后从台 
湾、金门等地抽调第19 军等部队加强舟山防务,使舟山守军增至5 个军16 个师, 
连同海、空军及特种兵部队在内,总兵力增加到12 万人。1950 年5 月1 日,当 
台湾国民党当局获悉第四野战军解放了海南岛,不久又得知三野将对舟山群岛实施 
大规模的三军联合登陆作战。为了保存实力,避免覆灭命运国民党军乃于1950 年 
5 月13—16 日秘密撤逃台湾。我第7 兵团立即组织渡海,19 日全部解放舟山群 
岛。此役,共歼国民党军近万人。 
 
  舟山群岛的解放,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对建设上海和巩固浙东海 
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野战军向新疆进军 
 
  1949 年8 月26 日,兰州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2 兵团沿兰 
(州)新(疆)公路西进。一野第1 兵团率第2 军于9 月5 日解放西宁后,继续北 
进。接着,第1 、第2 兵团不顾长途转战的疲劳,挺进河西走廊,于酒泉、玉门、 
安西、敦煌一线集结,威逼新疆。 
 
  新疆国民党当局在我军努力争取和全国形势的影响下,军界和政界的一些有识 
之士,如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参谋长陶晋初、警备副总司令兼整编42 师师长 
赵锡光和省政府主席包尔汉、秘书长刘孟纯、迪化(今乌鲁木齐) 
 
  市市长屈武等人,积极主张弃暗投明,举行和平起义。一切准备就绪后,陶峙 
岳于9 月25 日发出起义通电。包尔汉于9 月26 日发出起义通电,从而宣告新疆 
和平解放。 
 
  为了接管新疆,巩固国防,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人民解放军第1 兵团率第 
2 军、第6 军大部火速挺进新疆。1 兵团决定:以战车第1 师装甲团(战车5 团) 
附1 个加强步兵连组成的先遣支队挺进迪化市,接管市区防务;第2 军率4 、5 、 
6 师分成两个梯队,分头接管喀什、莎东、和阗、阿克苏、库车、库尔勒、且末、 
婼羌(今若羌)等地的防务;第6 军乘飞机和汽车迅速开进哈密、吐鲁番、奇台、 
绥东(今玛纳斯)、景化(今呼图壁)等北疆、东疆重镇和迪化市,主要负责接管 
北疆、东疆防务。 
 
  按照计划,战车5 团作为陆地进军先遣支队,由天津出发,西出玉门关,北穿 
星星峡,于10 月20 日下午到达迪化市,并在3 天内接管了城防,控制了机场,保 
证了后续部队的顺利到来。11 月5 日,第6 军16、17 师部分先遣人员乘飞机抵 
达哈密、迪化,11 月6 日,司令员王震率第1 兵团指挥部和第6 军第一批主力到 
达迪化,至1950 年1 月20 日,近2 万名指战员先后到达哈密和迪化。徒步行军 
的部队于10 月上旬先后从酒泉、张掖等地出发,陆续抵达东疆各要地和天山山脉 
东部边沿城镇,南疆边疆重镇喀什市、达阿支苏、和阗等地。到达新疆后,解放军 
先后平息了哈密、鄯善、吐鲁番、焉耆等地极少数特务分子发动的叛乱,保卫了新 
疆和平解放的胜利成果。至1950年3 月底,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的行动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