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澳台關係,拓展兩岸四地良性互動空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37:37

 發展澳台關係,拓展兩岸四地良性互動空間

 

                            鄭國強

 

要研究”一國兩制”理論未來在港澳台三個地區的實踐,澳門與香港及台灣關係的研究,亟須進行;在成立特區前後,澳台關係如何定位,更不能迴避。

 

由於歷史的原因,從六十年代中開始,澳台關係走向疏離,澳門社會經濟亦走向缺乏競爭機制、一面倒、單一化,由於保護主義抬頭而形成比較封閉的狀況。這個局面不利於原係自由港的澳門引進外來資金技術以發展經濟。八十年代台灣朕偉公司來澳投資,以十多億元龐大資金規模亦徹底失敗,是這種狀況下的必然。此役嚇怕了由於經濟起飛正在向外找尋出路的台灣商人,台灣資金反而加速流入大陸。即是說,在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方面,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比實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澳門更開放、更大膽、更務實,更少條條框框自我朿縛,形成歷史的反諷。

 

這個情況值得澳人深思,教訓值得記取。

 

澳門是個海島型微型經濟體系的社會,本身沒有天然資源,全賴鄰近地區經濟發展帶動。澳門現代勞動密集型工業的萌芽以致一度成為氣候,全賴香港高速發展經濟所帶動,得以分一杯羹。當時港澳人材流動的自由空間,除了有利於吸引港資外資,更有利於吸收有經驗的技術人材來澳服務。七十年代澳門製衣業、紡織業、毛紡業、玩具業的快速成長,全賴當時有這樣的自由環境。當時來澳的技術人員,好些至今仍然留在澳門服務,成為業界領袖,業中翹楚。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港澳間人材流動的自由空間,使澳門青年獲得廣泛的就業機會,有利於吸收新技術新經驗新知識,造就了一代新人,成為澳門走向現代社會的堅實力量。

 

正如水向低流、熱能向上,這期間澳門固然流失了大量青年人材,他們定居香港,或經由香港流向世界各地,估計自五十年代迄今,澳門移居外地人士有十萬人,移居香港有三十萬之眾,港澳一衣帶水,往來密切,一個家庭成員分居兩地情況普遍,比比皆是。正是這些在外的就業者照顧家庭,在澳門經濟困難時期的五六十年代,不斷帶款匯款回澳接濟,為澳門社會資本原始積累作出一定貢。在歷史上形成的港澳一家的自然紐帶關係,決不是任何外力所可以割斷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港澳過去雖然一直分別由英葡兩國所統治及管治,但華人社會的一致性、緊密性,卻從未受影響;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每逢假節日,就有大量港客來澳,即使現今黑社會橫行,治安失控,亦不懼怕。其中除了賭徒尋芳客外,還有大量探親訪友,共聚天倫的往來人士,因為親情是割不斷的。

 

港澳間的密切關係,曾因兩地政府互不合作而疏離,亦因澳葡政府的不自量力自我膨脹而受破壞,比如澳府曾經一度規定澳元匯率比港元高,推出入境逗留法限制港人來澳工作定居等等,致使影響了金融運作,防礙了澳門工商、教育事業吸收外來人材,以及打擊了本澳房地產業的發展,致令如今錯失了九七至九九年之間原應具有的,吸引若干港人來澳居住而帶動澳門房地產業的商機,致令澳門經濟長期未能走出低谷。這一點,有待未來澳門特區政府總結經驗,加以改進。

 

歷史的經驗值得記取:疏離港澳關係對澳門發展絕無任何好處。

 

澳台關係,尤其是北京提出”一國兩制”,澳門進入了起飛年代之後,絕對是值得重視的一環。

 

澳台關係六十年代中期進入了誤區,雙方互相疏離,直到八十年代了才逐步恢復民間交往。值得指出的是,隨著兩岸關係的改善,台灣於八八年放寬居民到大陸旅遊探親的限制,令台灣經澳門進入大陸的旅遊者大增。台澳民間交往開始頻繁,從中起作用的是赴台就讀升大的學子,赴台就業的工人,其中包括大量自福建來澳定居取得澳人身份的閩籍勞工,估計最高峰時有三、四萬澳人在台灣工作。據統計,一九八四年由澳赴台者僅六百餘人,八八年增至一千五百多人,八九年增加一點五倍,近四千人,至九三年增至二萬二千八百多人。

 

一九八八年行走澳門高雄兩地“華澳輪”啟航,是兩地民間交往進入寬鬆期的標誌,笫一個具代表性的澳門新聞訪問團隨首航禮訪問了台灣,以後陸續有多個商界學界的訪團以至澳門中資企業的訪團到訪台灣,從不同的管道溝通了友誼。一九九二年台灣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經改組成立,翌年首次舉行了台澳雙方學者專家參加的有關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之首屆台澳關係研討會,迄今先後四屆輪流在兩地舉行,這個溝通途徑加深了彼此的了解,有助民間進一步經貿合作。一九九六年台澳空中航線通航,澳門機場成為中台航線的中轉站,在澳台關係方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兩地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一小時多的航程,在時空上產生了與香港等距離的效應。澳門成為兩岸變相直航的中轉站,落地簽證,變換航班編號不換航機這些靈活措施的採用,提升了澳門作為兩岸交往的中介地區的地位,在方便兩岸關係良性互動進程中發揮潤滑劑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前這個歷史空間,澳門是唯一的兩岸均承認為具有中介作用第三地區的中國土地,在兩岸關係因經貿發展有加強溝通聯系的共同需要而面臨突破的時刻,尤其彰顯其重要價值。

 

發展澳台關係,特別是發展兩地經貿關係,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前後,有重要意義。兩地經貿關係加強了,良性互動形成良性循環,民間團體發揮穿針引線作用,將有利於其他層次關係的發展。

 

台灣經濟建設的經驗對澳門很有參考價值。台灣是個以大量中小企業成長成為社會經濟主體的華人社會,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體系發育良好,經得亞洲金融風暴的考驗,其成功經驗值得回歸後實行自由經濟五十年不變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參考。

 

特別是澳門經濟由於資本主義一直未有充分發育,長期依賴賭業的畸型發展,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導致治安失控,法治的有效性面臨嚴重挑戰,正急需設法紏正的時刻,香港、台灣兩個自由經濟體系的華人社會的發展規律,值得澳門人去研究,汲取其有益因素,畀作未來澳門特區建設的借鏡。

 

其實,澳門自有本身的優勢。澳門有深厚的文化積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從明末開始,是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放眼看世界的笫一個窗口,產生了鄭觀應這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和民族資本家,他的思想學說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從而改變了中國的命運。澳門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多年的歷史,足以傲視世界,足令澳人自豪。

 

只要澳人少點思想僵化,多點靈活變通;少點抱殘守缺,多點高瞻遠矚,一定能夠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拓展兩岸四地良性互動空間方面作出貢獻。

 

下一世紀是中國人走向和睦,開啟民族新機運的新時代,澳台關係的良性發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怎樣去增加積極因素,消除負面影響,有待共同努力!                      199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