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抗癌日记10:难得糊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10:54:14
我们的抗癌日记10:难得糊涂
 荣筱箐 2010-08-04 15:48:53

核心提示:我们不想把本应拿来品味生活的时间用来咀嚼一些淡而无味的数字和术语,神经在对下一次检查中不安的绷紧,信心在锱铢必较中悬于一线。
上初中时眼睛开始近视,硬撑着不愿意当四眼妹,在一个片朦胧里追逐着飘忽的思绪和隐约的喜悦与哀愁,放纵着雾里看花任性随心的青春。直到有一天不得不戴上眼镜,那一刻的惊恐和失落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不是被镜子中自己的怪模样吓到,而是被眼前的这个世界。墙上的凹凸、地上的坑洞、干枯皴裂的树干、随风起舞的纸屑和尘土、人们麻木和空洞的眼神。之前能变丑为美点石成金的神奇想象,在一个清晰的世界里失去了魔力,自得其乐盛开的美丽,瞬间枯萎零落成泥。
真实总是好过假象,但没有止境的刨根问底却不见得好过不求甚解的点到而止。近视镜片前的世界看起来已经很让人失望,显微镜下的世界会更让人毛骨悚然,问题是,你我这样的常人根本无需对世界进行这么严格和细微的审视,除非你愿意自讨没趣。
 这也是为什么妈妈的治疗开始至今,我们对癌症指数、血项指标、治疗方案、药物用量的细节既一无所知也从未过问。即使上周的第二次CT报告上提到的病症尺寸都似乎显得有些多余。这次检查仍然发现病灶在缩小,病情在减轻,有这个大体印象,证明至今为止的治疗和调养方向是正确的就已经足够了。
太多的信息只能成为病人心里的负累,让她患上反复闪回的强迫症,把本应拿来品味生活的时间用来咀嚼一些淡而无味的数字和术语,神经在对下一次检查,下一组数字的期待中不安的绷紧,信心在锱铢必较的对比中悬于一线。
 对于西方人,这种模糊的真实肯定行不通。对细节的还原是西方文化的根基,从古希腊的雕塑、中世纪的油画,到现代人一板一眼一五一十的叙事方式,都是从这样的文化底蕴中生出的枝叶。没有细节的真实在他们看来就像一碗煮得没了魂的稀饭,眉目不清的可疑样貌绝不会引起食欲。
而中国人向来遵从的都是写意哲学,我们泼墨成山,点蚪为水要的只是个神似,我们明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不是因为语言的贫乏而是因为思想的高深,在“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语中我们读得出蕴藏在虚空中的圆满,说到底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大差不差的跟着感觉走,如此而已。这决定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更适合接受模糊的概念,一旦较起真儿来就很容易失控,冲过吱吱呀呀的独木桥,一头钻进无路可走的牛角尖里。
 当然无论是关于家长里短还是性命前程,当主角是自己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会不由自主被卷进斤斤计较的漩涡,所以板桥先生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才代表了比缜密心机更高的智能。
这种智能,在春风得意时不得要领还算有情可原,但如果经历了病痛的折磨仍然不能参透,就不只是对不住自己,也辜负了一砖一石为我们铺垫出中国文化的祖宗。
本文源自21世纪网,文章地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8-4/0NMDAwMDE5MDM0NQ.html 复制链接
【21世纪网】本文网址:http://www.21cbh.com/HTML/2010-8-4/0NMDAwMDE5MDM0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