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言,一起公共事件,多种视角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0:53:37

一种语言,一起公共事件,多种视角解读

xilei 发布于 2010-8-3 14:52:00


自7月初开始,发端于广州的“保粤”运动几经波折,今天又在穗港两地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我的上一篇博文《保卫粤语?歇歇吧》发出也已经一周了,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感谢所有留言的朋友,不论你们是赞是弹,是讲理还是骂人,都感谢你们对这个公共话题讨论的参与。

我在这里需要检讨的是:《保卫粤语?歇歇吧》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标题党特色的文章,这个标题很容易招来不少人直观上的反感。另外,这篇文章的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朋友在留言中对本人观点进行的补充和纠偏令我获益匪浅。

近来,我也与身边的一些人面对面讨论了“保粤”事件。随着讨论的进行,我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以下仅从我个人的所思所得出发,对这一事件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

一、是什么?

在我看来,“保粤”事件是一起从对政协调研报告的误读发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酵,最终导致社会中出现紧张对立情绪的公共事件。

说“保粤”事件从误读发端,是因为官方从未提出要“推普废粤”。事件的导火索是广州市政协的《关于广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应增加普通话节目播出时段的建议》,根据官方的解释,这份建议的背景是希望方便来穗参加比赛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了解亚运和本地新闻资讯,方式是希望广州电视台增加普通话的播出频道或时段。显然,从这样一份建议书到“保粤”事件反对的“推普废粤”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二者不可能被划上等号。

说“保粤”事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酵,是因为如果不是在今日中国的特殊环境中,这起源于虚构的事件不可能引发如此大的反响,激起如此激烈的讨论。关于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后文将详细分析。

说“保粤”事件引发了紧张对立的情绪,这是无须解释也不能多解释的。

说“保粤”事件是一件公共事件,是因为它借由公共平台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且与公共生活息息相关,并有政府、公民、媒体、社会组织等多种角色参与其中。

二、为什么?

为什么一份被误读的调研建议就能够导致一场举国皆知,乃至全世界都知晓的公共事件,引得成千上万人上街抗议,在网上高呼“撑粤语”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最简单的答案是:因为这是在2010年的中国。

如果要详细解释,那么“保粤”事件背后的社会因素至少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政府决策缺乏公众参与,缺乏透明度。有人认为,“保粤”事件实际上是广州市民一系列不满的总爆发,这些不满针对的对象包括为迎亚运而进行的大规模修路、改造城中村、修缮城市旧有景观、建设BRT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也许都会带来利民的效果,但公众始终难以参与到这些措施的决策过程当中,普通市民既很难影响最终的决策,也很难知道明天又会有怎样的新政策出台。生活在这样的不安全感当中,人们自然会担心政府真的出台“推普废粤”之策,即便只是捕风捉影的谣言,也足以引发一场震动。

其二是广州人的文化自卑感。梁文道在分析此事时曾说:长期以来,广州人在文化上自己觉得是被歧视、被耻笑的,就连粤语也是被耻笑的对象(被称为“鸟语”)。他举例说:在春晚上,广东人出现都是被笑話的对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广东人特别不能接受自己的在全国文化中具有的位置。当然,也有人认为广东人并不自卑,而是傲慢,他们看不起其他地区的语言文化,也根本不看春晚。我认为,无论是自卑还是傲慢,都会促使广州人产生一种极珍视自身语言的情绪,为了维护它,不惜打一场对手是稻草人的战斗。

其三是城市化带来的本地人与外地人矛盾。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上一篇博文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矛盾的产生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任何城市面临外地人大量涌入时都会产生,它并不说明广州人排外。

其四,也有人认为“保粤”事件显示的是广州人对中央政府的警惕和疏离。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同样是有道理的,广州受香港的影响很深,或许也很自然地沾染了自由主义的气息。

当然,孕育“保粤”事件的社会因素还包括媒体公信力的下降,网络传播的惊人效果,以及政府危机公关的滞后等。我更倾向于认为,“保粤”事件的背后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以上各点都可以从一个角度出发来解读此事,但如果要对此事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或许更应该综合多视角,将以上几方面的社会因素均考虑其中。

遗憾的是,我不认识参与了“保粤”集会的人,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我猜想,被以上几点原因驱动而参与“保粤”的人应该都存在吧,只是不知道哪一种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三、怎么办?

“保粤”是一场公共事件,它可能带来社会管理危机,但同时也可能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课程,政府和公民都可以从中得到反思和学习。

于政府而言,危机公关、消除误解自然是必要的,但更治本的做法应当是完善政策制定过程,让更多的公众真正参与进来,不仅能够知晓政策的制定过程,更能够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当市民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他们还会担心自己使用的语言会被所谓的“碎粤神偷”破坏么?

于公民而言,在这次事件中敢于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值得赞许的,然而,对于表达的方式和内容也应有更多反思。集会散步当然是合理的表达,但这种方式也容易让人丧失冷静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别忘记:就在两年前,我们还曾为反对家乐福而集会散步呢。散步的方式并不具备天生的合理性,并不是个个参加散步的人都是值得“撑”的英雄。实际上,每一个参加散步的人都应该想清楚:自己的诉求究竟是什么?自己的观点是否建立在并不存在的基础上?参加散步是否有助于诉求的达成?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保粤”事件估计将很快在政府的强压之下销声匿迹。不过,如果政府和公民都没有很好的反思,因一场误会而导致的社会紧张对立仍然可能卷土重来。

来源:方可成

链接:http://www.fangkc.cn/2010/08/reflections-on-protecting-canto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