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科学方法漫话(9)心无旁骛 争分夺秒——五谈科学创造:黄金时段析 - 戴世强的个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7:25:16
科学方法漫话(9)心无旁骛 争分夺秒——五谈科学创造:黄金时段析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03 08:20:40 / 个人分类:科研方略

查看( 13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本讲专门分析科学创造的黄金时段,顺便涉及科学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时间、主管领导如何保证下属的科研时间的问题。谁都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成为出色的科学工作者,在中青年时期就必须心无旁骛,争分夺秒,为自己的科研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开创良好的局面。 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冲六岁称象,甘罗十二拜相,伽罗瓦十九岁创建群论,斯美尔二十七岁发现“Smale马蹄”,班廷三十一岁发现胰岛素。这些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当然还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不知在哪里读到:对纯数学的研究者来说,如果到了而立之年还没成为数学家,那你就一辈子也甭想当了(当然,成为应用数学家的时间可稍稍往后推一些)。科学创造的黄金时段在中青年时期,这是科学方法论专家和创造心理学学者早就得到的结论。美籍华人创造心理学家郭有遹先生在他的《创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中,专门辟出第九章来讲“创造人才的出现”(215~236页),在第二节“创造者登峰造极的年龄”中指出:“早在1874年,比尔德(Beard,1874)便研究一千多位天才完成最重要贡献的年龄(此后便称为峰值年龄)。他发现,70%举世著名的创作都在45岁以前完成,80%在50岁以前完成。他们的最佳年龄区是在30岁至45岁之间。在这期间,3540岁要比4045岁为佳。他认为,创造是受热衷(enthusiasm)与经验(experience)两因素所交互影响。前者提供创造的动力与目标;后者提供创造的能力和材料。在一生之中这两因素的起伏各有不同。热衷达到高峰的时间很早,经验则较晚。青年人心高手低,老年人经验有余而野心不足,都不能成大事。此两者必须达到平衡,方可使人臻于创造的高峰。这两因素在一般人达到匹配的时期多在40岁左右,此亦即创造之峰值年龄也。”接着,他旁征博引,论及各界的创造者的峰值年龄,对于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基本结果是:30~39岁之间。无独有偶,科学方法论专家贝弗利奇也有相似的精辟论述,他在《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一书的关于“科学家”的第十一章(143~164页)中说:“人的一生中哪个时期最有创造性,关于这个问题莱曼(H.C.Lehman)搜集了一些有趣的资料。他在《医学史入门丛书》、《医学史导引》之类著作中查阅资料,发现:1750年到1850年出生的人,出成果最多是在三十到三十九岁这十年中间。把这一段的成果当作100%,则二十至二十九岁这十年间的成果是30~40%;四十到四十九岁期间的成果为75%;五十到五十九岁期间的成果为30%。人们的发明能力也许在早年,甚至早在二十多岁就开始衰退,但是,经验、知识和智慧的增长弥补了这一缺陷。”“一个人在四十岁以前未做出重大贡献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一辈子也做不出,这样的先例是有的,虽然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人对别人提出的新设想以及自己工作或思想中出现的新观念的接受能力逐渐减弱。”接着,贝弗利奇引述了大量实例论证了他的观点。两位学者的观点如出一辙!结论是:科学创造的黄金年龄段为30岁~39岁的年龄段。十年,瞬息即逝!因此,有志于科学创造的朋友们,趁早投入,心无旁骛,千万别左顾右盼、三心二意! 寸金难买寸光阴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从事科学创造,要取得大成果,必须分秒必争,不要浪费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我在前四讲中已经指出,科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重脑力劳动,需要人们全身心的投入。人生苦短。我在回忆往事之时,经常为过去虚掷掉的光阴而感到惋惜、遗憾。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处于我国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国力渐强,对发展科学的需求渐增,科研经费不再捉襟见肘,更重要的是:政治形势稳定,再没有战乱,没有动乱,也没有政治运动,只要自己有定力,不流于浮躁,科研时间有充分保证,可以在科学的前沿领域施展拳脚。对于现在的科学工作者,最要紧的是安贫乐道,心无旁骛,不为外界的种种诱惑所动。其中,心无旁骛极其重要。贝弗利奇指出:“许多人之所以在中年前后丧失创造力,就是由于担任了行政职务没有时间从事研究。”(《科学研究的艺术》,162~163页)。他还说:“研究工作要有成效,科学家必须把他的主要时间用于研究。”他还引用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的话:“这个时间因素必不可少。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居陋巷,吃粗饭,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但只要他有时间,就可以坚持致力于科学研究。一旦剥夺了他的自由时间,他就完全毁了,再不能为知识作贡献。”贝弗利奇还指出,“在做了一整天别的工作以后,挤出一两个小时的业余时间莱做科学研究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特别是如果这一天的工作是需要动脑筋的工作,因为除了实验室活动以外,科学研究还需要安宁的心境以便思考问题。”(《科学研究的艺术》,159页)。有鉴于此,我对高校里的“双肩挑”政策持有异议,认为这实际上几乎是不可实现的,势必毁了“一肩”。关于此点,已在2009-02-05的博文《“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四谈不可见的继承性》中详述,这里不再多说。但是,令我不解的是:有些中青年学术骨干明知“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却恋栈于“官位”,不肯专心从事科研,事实已证明,他们在科研方面一步步走向失败,有时令我扼腕叹息。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从事科研,而且懂得科学方法论,不断改进科研方法,就必定能成功。我身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令人欣慰!至于怎样充分利用时间,我以前谈到过一点,日后有机会专门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方百计造环境 作为科技主管,应该千方百计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优越的科学创造环境。对此,我在以前的博文中从各个角度谈到过。这里只想呼吁:别去折腾科研工作者了,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安宁的心境潜心科研。现在把下面的科研人员折腾得最苦的是:填不完的报表,应对不尽的评估、检查!现在上级主管部门似乎在千方百计折腾下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折腾的技巧也日益“先进化”。记得有一年,我同时申报了科技部和教育部的项目,需要填各种不同的报表,偏偏两个部门选用了不同的电脑输入系统。有一个部的表格设计得尤其愚蠢,二十几个申请人的信息要一个个、一项项输入,把我的助手董力耘博士(本组头号电脑专家)折腾得够呛!前几天,我们几个人闲谈,回想十几年前申请项目时,填表很简单,现在怎么越来越复杂了呢!应付评估、检查成了科研人员的心病,烦琐哲学,形而上学,无所不用其极。我有时想,一大堆人坐在管理机关,设计各种评估报表,层层加码。你们何不下来走一走呢?当年,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同志能带着一位秘书,下基层微服私访一周,为何现在的干部就做不到了呢?多下来悄悄地走走,就什么情况也了解了,要这么多表格干吗?你想坐办公室也罢,化点功夫建立各种数据库,干吗反反复复来要类似的数据呢?问题是:管理者高高在上,不体贴下情,不珍惜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只会瞎折腾基层。这种作风真该改一改了。我认为,别来瞎折腾,让科学工作者集中精力攻关,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爱惜。这比关起门来侈谈国人何时获得诺奖要有用得多了。 以上从创造学的角度谈了如何更好地做好科学创造。基本点是:科学创造,贵在青春年少时的孜孜以求。上上下下应珍惜时间,趁着各自的青春年华,把自己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写于2009年11月4日晨
[原创]科学方法漫话(9)心无旁骛 争分夺秒——五谈科学创造:黄金时段析 - 戴世强的个人... [原创]科学方法漫话(7)不拘一格 全力创新——三谈科学创造:创新的类型 - 戴世强的个人... [原创]科学方法漫话(8)锐意创新 超凡脱俗——四谈科学创造:案例分析 - 戴世强的个人空...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6)循序渐进 创造辉煌——二谈科学创造 - 戴世强的个人空间 - 社...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5)生生不息 刻意求新——一谈科学创造 - 戴世强的个人空间 - 社...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10):碧落黄泉 穷其究竟——六谈科学创造:治学意境 - 戴世强的个...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2)瑰丽的科学诗篇:屈原《天问》——一谈观察与思考 - 戴世强的个人...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1):近代科学方法奠基人伽利略的科研方法——从自由落体研究谈起 - ...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4)用心留意 探微知著——三谈观察与思考:X射线的故事 - 戴世强的... [分享]科学方法漫话(3)抓住线索,穷追不舍——二谈观察与思考:孤立波史话 - 戴世强的个... [原创]9、奇妙的护身术(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 人生的黄金时段 创造自己的语言:虚构的真实——评介马尔凯的科学社会学朝圣 科学网—评论:没有学术自由,就没有科学创造 睡觉的科学方法 [原创]对“科学”的定义 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有意记忆 科学松鼠会 ? 拓扑学简介(五)—- 爬虫的世界 [原创]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原创]1.小苗的诞生(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 ... [原创]5.动物的食物(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 ... [原创]8、仙人掌的刺(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 ... [原创]11、人对环境的影响(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原创]16、风的形成(五年科学) -- 锋之谷 -- 中山教师博客 1363.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