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教育研究-萧望野5-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2:27:39

灵性中的意志

从本欲里发挥的意志是最强的,从感情里发挥的意志是最有力量的,也随着情感的易变容易消失。从思考,也是意识里里发挥的意志是最持久的。从灵性中发挥的意志,是强而持久的。灵性意志,成为他们灵性的生命的意志基础。然后在以后的生活中发展出来的意志,成为精神世界的意志的基础,这种意志才会影响整个人的类的意志。

培养小孩的意志要满足他从生命构造也是主欲里发挥的。也要有情感中的及意识里发挥的。不过,这些方 面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从本欲里发挥的意志;如当孩子 面临痛苦的时候,如与父亲的离别,孩子感到悲伤,如 果我们说:“别哭了,给你糖吃。”这样,当孩子正在感 受、消化处理面对情感的时候却遭到强制的让他注意到物质身体(本欲、主欲中的需要。)这样的做法会让这个 小孩身体的需求“放大”。注意这里说的是象放大镜里的效果,而不是小孩身体合理的需求。而灵心中的能力(感 觉、悟觉)萎缩。

也许,另一个小孩天性中的气质过分的要求自己的灵心接受过多的情感。他喜欢同情自己,也对环境过分 的敏感,自我不能协调灵心中过多的感受,身体也总是 佷累。由于对环境的敏感,也会有较同龄人更强的意识。 那么,“别哭了,给你糖吃。”这样的做法会让这个小孩 从自我的情感中解放出来,容易适应社会。

我们以为这 样就理解了他,但是,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洞察这 个小孩发挥独特天性要带来的生活任务。就如天性中的 气质过分的要求自己发挥身体中的欲望的小孩,我们要 通过真、善、美的感受让他的灵心敏感起来(不是聪明起来)。而另一个天性中的气质过分的要求自己的灵心接 受过多的情感的小孩,如果他的生命构造的活力是在宇 宙力量的保护中的。也就是健康、自然、有生命力的。 那么我们就要理解他灵心中的感受是他的才能,并给他的生活任务发挥着作用。

我们要了解,小孩的身体、精神、灵心还未或得自由,他们需要依赖我们的身体、精神、灵心。我们越高 级,他们就越健康。

0--2岁半左右的小孩发挥的意志主导力量来自本 欲,所以,对待饥饿问题毫无商量的余地。2岁半左右 6岁的小孩发挥的意志从情感中有了接受环境的需要 的能力。如果,小孩开始模仿洗碗,我们就要提供这样的环境发挥他做事的意志。3天过后,他不想做了,我们 需要让他在洗碗的事情上找到乐趣,比如:今天洗小猫 的碗,明天放一些泡泡等等的做法。在这样愉快的气氛 中、由兴趣发挥的做事的意志就是一种很强的力量。并 且大脑中会分泌出一些物质让头脑活跃,不僵化。

如果给小孩讲道理,让他在意识中发挥做事的力量,佷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都知道,但是却无法做到。 这种在意识里发挥的意志要持久,需要自我意识及精神 上的自由,它要有自己亲自经历、找到真理的特点。由 于小孩还没有这些基础,过早的醒过来使他意识到自己及别人的状态。又由于他灵性中本能的对爱的渴望就会 在他敬爱的人面前做出好的样子来。有时象“天使”有 时象“小魔鬼”。

可是,利用手段让小孩服从,无论是善 意的“糖衣炮弹”还是“黄金棍下出好人”培养的都将 是动物性的意志,被奴役的意志。 同样,由于小孩灵性中的本能,他就要与这种打掉 他天性的力量无意识的对抗。这种对抗又无可避免的带来引发痛苦的意识。假设让小孩不舒服(被迫)在教室 里坐45分钟,那么小孩的头脑就会分泌出有毒的物质, 让他头痛、头重、思维僵化。小孩就会打磕睡,通过睡觉,精神离开身体,放弃自己与环境的争斗。通过睡眠, 让过多的印象在深睡中被宇宙中的精神力量消化掉。就 像过多的食物引起不适,需要代谢掉一样。这是宇宙力 量对小孩的天然保护。

如果,可怕还在继续,我们不让他睡觉,还把他搞醒,这个小孩就会失控,或疯狂或抑郁。也就是说,意 志不受他精神中的自我支配。如果,适应了这样的环境, 这些小孩就会在整个人生的生活中醒不过来。虽然他们 有感觉却进入不到灵性的世界。听见音乐,却无法进入到精神的气氛中。就如同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而这种适应就是在文章开始时举的那个例子中被 “放大身体欲望”的小孩容易接受的。如果,这种最强 的欲望中的意志单一的发挥的话,就是这个社会被破坏的最强的力量。魔鬼就很会利用这种从欲望中发挥意志 的手段。

可是,如果所有的“泡泡”(发挥表面的兴趣的做法, 前一段中洗碗的例子。)都用光了呢?我们要培养的不仅是根据兴趣而做事的人,还要根据需要。这样,还不理 想,而要兴趣与环境的需要一致,那么才是真实的。这 时发挥的意志就是强而持久的。这就是从灵性中发挥的 意志。

所以,我们的教育要创造精神文化的行动,这个精神文化的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要不依赖形式。脱离所有建 立在形式中才能找到位置的做法。这个脱离成功了,才 能引起改革。这个脱离成功了,我们才能参予到创造教 育改革的榜样中去。

我们不仅让小孩从情感中的欲望、兴趣里去洗碗,也让小孩的灵性发挥出欲望来。这也是只有人类才有的 本能。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有着重病妈妈的小孩,这个 小孩会每天把碗洗干净。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的灵性深 处有着更高级的本能需求。这种需求,它协调并指导主欲、本欲、情欲、意识中发挥的意志。灵性让我们有了 与宇宙中的精神真理联系。他渴望妈妈高兴,他无意识 地灵性地进入到“洗碗”的真正意义。所以他快乐。这 并不是说他感觉不到当表面的兴趣消失过后的无趣。

理性高级但没有灵性高级。当理性不能为灵性服务时,它则是危险的。

所有,要有始有终的事情,我们不要让小孩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以随便的兴趣来做。0-7岁,是小孩“生命 构造”的建构时期,就是形成脾气、习惯、爱好、良心、 气质、身体的时期。也是形成灵性生命的时期。这种灵性也会带来心智的才能。这是这个时代小孩要比以往时 代的小孩成熟的真正原因。但要区别的是,不是要支持 智力开发的结果。在这个时期中,没有建构好,那么他 成人以后,就要用“自我意识”去改造。

如果说,0-7 岁阶段形成一个习惯用5天,那他要去改造则需要50年。比如,模仿织毛衣,对一个由兴趣(情绪)控制意志的 小孩来说,他会做两分钟就跑掉了。而事实上他跑掉的原因不是对织毛衣没有兴趣了,而是对“坚持”没有兴趣 了。也有可能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小孩被周围许多因素影响着,吸引着。而最重要的让小孩留下来的力量 是我们心理动力里面的支持。成人要发挥心理动力的支 持,最重要的条件是“对他的关注”。注意不是“盯着”。

在一天的时间里,在动的节奏过后,我们根据小孩的年龄选出一个时间段,在一个固定安静的角落和孩子 们一起做手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观察每个小孩需 要什么样的支持和帮助。在我们用“灵心”中的力量支 持小孩的基础上,再利用物质的一些手段,如前面举的 洗碗放泡泡的例子。同时还要信任超出老师、小孩物质范围外的宇宙精神力量的支持。(参阅“灵心的感觉”这 些文章。)

而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做想象性工作游戏时,却要仅多的给小孩创造在原则范围的选择的自由。 我们了解了小孩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我们就 可以调整成人的节奏,否则,我们就会跟小孩打能量冲 突战和争夺战。

幼儿园里有自己的小孩

由于,我自己经历了这个实属不易的过程,并且成功的让自己的小孩在自由的精神力量下,在我现在的幼儿园里快乐的与别的小孩分享妈妈的爱。重要的是,她不是在压制和妥协中放弃争取。我也知道有别的妈妈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以下,是我的建议:

如果有自己的小孩也在幼儿园里的话,对这个老师来说开始是非常难的。我们要理解老师与母亲的责任是 不一样的,小孩与母亲的连接和小孩与老师的连接也是 不一样的。因此,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在这个时候就 格外的重要。我们要相信孩子能理解妈妈在幼儿园里的角色,当然,不是他智力上的理解,而是情感上的理解。 这个相互的理解是重要的。这决定着在痛苦一些时日后, 这样的理解是孩子能超脱的情感基础。

这个情况可以比作刚学走路的小孩,从妈妈的怀抱离开,学走路的时候 ,向前走几步,然后回头看看, 妈 妈还在那里,再往前走几步,回头看看,妈妈总是在那 里,最后头也不回的走自己的路。让她感到妈妈的爱就 在她的身边,不用怀疑,让她在信任中慢慢的,慢慢的找到自己。

所以另一个老师的帮助不是来替代妈妈的角色,这时小孩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妈妈的角色被替代。而是要尽 量让他感觉到安全。要给这个妈妈和小孩慢慢分离的过 程,帮助这个妈妈和分担这个妈妈的困境,也是在帮助 整个幼儿园。由于整个幼儿园里的气氛是对这个小孩建立在公正 中的保护和理解、他得到一种公正的感受,这种公正的 感受,让他在过程中不自觉的自愿放弃一些利益。反之, 小孩也会反之。这个过程是慢的,也是一场严重的考验。

有人会觉的这样做,有失对别的小孩公平,其实,这正是小孩们学习公平的机会,他们是从灵心中来发挥 对老师的理解,而不是从现象中来判断。因此,这个妈 妈要根据自己作为母亲对小孩的直觉来做出判断什么是 “原则”。 比如:小孩在想引起妈妈的注意时,通常他这样做 说明他被妈妈忽视很久了,他会怎么样呢?你不要期望他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事实上他会故意不合作。 这个时候,这个妈妈怎样做才是“原则又公正”的呢? 如果根据现象我们很容易要给这个小孩建立一些规则, 虽然规则是很重要的。在快乐、幸福、自信、祥和的环 境中时规则才是有用的。如果,我们坚持的原则,虽然从道理上它100%的对,但是,它已经破坏了我们与孩子 之间的连接,已经涉及到小孩的尊严,已经演变成孩子 与成人的一场争夺战,那么,不如暂时放弃。而此时,我们要做的是灵心中的理解。

当然,如果你是出于心里发挥的“溺爱”,那么,小 孩就会来控制并操纵你。而别的小孩就会感到不公平。 但是,如果你是出于“理解”,那么,小孩就会学会感恩 并信任你。而别的小孩就会感到安全。

虽然在外面来看, 它们很像。没有发挥精神力的人会不容易分清它们本质中的不同。 有人会觉得我在这里说的太抽象,可是如果没有这 种来源于精神中感受和研究,把做法建立在一套套的方 法上,比如,把教学定好,老师虽然好理解了,却不管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不同小孩的本质和经历。这样的理论,我才觉得太抽象。

总之,“如果有爱存在,就不会有麻烦,而时间总是会有的。”

幼儿园里的环境设计

我们要从精神的科学的感受和眼光来看待这些事情,就要发挥这样的感受:……妈妈希望照到天上的光能驱逐乌云,就让家每天清洁。妈妈希望照到地上的光能使土地生长出结果实的树,开出美丽的花,就采集自然中的色彩装饰家。妈妈希望照到海上的光能团结所有的河流,就用源头的水喂养他们…… 其实,这就是在幼儿园里,我们可以依寻的做法。

比如:“每天清洁”,这个做法,对于用物质主意的 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也许,就会请一个“清洁工”,他 们巧妙地称呼她们为“阿姨”,来做这些清洁又低级的事情。 而另外的情况是,你在孩子们的周围,用一颗温暖 的心在清洁。同时你被阳光照耀下发着光的灰尘吸引。 这些物质世界的美是怎样打动了你?这,就是幼儿要学 习的如何进入物质世界的方式!如果是相反的环境,那么这个孩子进入物质世界就会无力和痛苦!而且无力和 痛苦的不止是他,也包括你!

再比如:“自然中的色彩”,这个做法,再也自然不 过了。色彩就是表达精神世界进入物质世界的情感。(祥 看,“色彩的灵动”)在色彩的背后,都有一个物质的感 受。(比如,有身命感的叶子、花,冷的石头,温暖的有 孕育力的土,天上的宁静的永恒的蓝天……)而这样的 基础的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就是小孩要帮助建设物质身 体的基础环境。环境是自然的,真实的,有原因、有过 程才能有结果的,孩子的身体、精神和灵心也才是健康的、自然的。被自然环境保护的。

为了帮助孩子们对自己将来将作为大自然里的主人这个特殊的使命,我们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和崇敬。有的 幼儿园里就专门设计一个名为“四季桌”的地方,让孩 子可以照顾这个地方,也可以从大自然里带来物品摆放 在上面。但是,他们不能随便去使用它们。就像人类不 能随便去使用大自然一样。

在“自我协调身体、精神和灵心”这篇文章里,我 们交流了,被大自然吸走“自我”的状态。所以,在屋 内的利用大自然物品来设计教室, 要注意的是:感受、 感觉、认识大自然,都是为了建构自我。 这样,我们就要满足他们。所以,在室内的环境,就要有与自然界做断开。如果,没有这样的断开,孩子 就要“疯”起来。所谓的“疯”就是失去“自我”。

我们 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一个空旷的教室里,孩子们跑来跑去,接着,有人哭了,有人打架了…… 与其,辛苦地去控制他们,不如,在空旷的中间, 设置一个“障碍物”。帮助他们精神中的自我回到他们的 身体里去,去控制他们的意志。 是的,物质主意科学的人会笑,他们说:“不就是一 条“板凳”吗?你拿它来挡他了,他当然就不跑了。”他 们宁肯去信念一条板凳也不愿意去信念高级的范围。 这个在物质世界阻挡孩子的“障碍物”,结果却是帮 助他们在精神世界里畅通的“交通工具”。所以,不能是 没有道理的。不能只是一条板凳。而是一个能自我遮掩 的设计。 比如:帐篷的封闭的结构,就是和大自然的放射的、开放的是对比的。

我们也这样来对比的看,就能理解, 我们的头是封闭的,就能帮助我们思考、集中意念。我们的四肢是放射的,我们就能参与到外界去劳动和行动。 而对于这些“做梦状态”的小孩,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以情感的方式去发挥他们的意志。情感的方式就是“做梦 状态”的。他们就会很舒服。所以,这个封闭的设计不是用来帮助他们思考,(这对于9岁孩子是必需的),而 是让这个封闭的设计是帮助他们休息,和感受情感。我们就在这个粉红色的帐篷里,放上可以让他们躺下来的席子,帐篷里是他们的孩子。

又比如:一个“活”的“帐篷”,那就是老师。当有 孩子“疯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拥抱在怀里。让他进到你的心里去。而不是,紧张地大叫:住手!安静!

而在另一个区域里,是满足孩子的更深的节奏,就是安静里面的安宁。 安静是通过物质的环境设计和安排达到的,而安宁 除了这些以外,它不同于安静的状态是,它要有一个清 醒着地自我。简单一点说:睡着了,我们可以说他安静了。却不能说他安宁了。为了帮助孩子们灵心对精神世 界的连接,也就是安宁。我们要有一个给孩子们“祈祷” 的神圣的地方。(为了帮助大家对“祈祷”的理解,避免误会,请祥看“你做的是不是宗教教育?”等这些文章。)

当孩子们进入这个区域时,就无意识地被这个区域的崇高的精神力所引导。这是让孩子的一生有方向感, 有目的性的感受。他们会不自觉地放慢他们的脚步。收 敛他们的骄纵。不用多说什么,这是每个正常人都能感 受到的。

在自由的工作游戏的区域里,就是要有秩序。但,不是成人世界意志里的秩序。是,小孩世界里的秩序。 他们在他们世界里才是主人。所以,即使是乱的,也有 他乱的秩序。而事实上是,孩子会不断地把老师放“错” 位子的物品,重新放回它们该回去的地方。但这一切, 是在孩子创造性的、自由的发挥过后。如果,把一个篮子里的松果拿出来喂小宝宝,可是 在抱完了小宝宝以后就要把她放回去,那就不能喂小宝 宝了。而积木,他想用来给小宝宝做房子,如果用完了 积木,就必需放回去,才能用别的,那就不能给小宝宝盖房子了。所以,我们成人世界里的逻辑对他们来说也 不完全是有道理的。

可是,当孩子真的是在行为习惯上的需要帮助时,我们却是要帮助他们的。(请祥看“第一个叛逆期后的自 我与意识”“灵性带来的意志”等等。)

文章的开头还说:妈妈希望照到海上的光能团结所有的河流,就用源头的水喂养他们……我认为这个源头 的水就是神圣的天启。当然,要以适合他们天性的方式 喂养他们。这里的“真”就是过程、“善”就是智慧、“美”就 是创造力。

幼儿教师的位置

“在一个森林里,有一个用泥土做成的小屋。 这个家的主人是几个小孩和他们的妈妈。这几个小孩是太阳的光,太阳要在将来让其中的一道光照到天上,又让一道光照到地上,还有一道光照到海上,于是天、地、海就连成一片。

可是这一切只有他们的妈妈知道。妈妈心里藏着这个秘密,每天和孩子们生活着。

妈妈希望照到天上的光 能驱逐乌云,就让家每天清洁。

妈妈希望照到地上的光 能使土地生长出结果实的树,开出美丽的花,就采集自然中的色彩装饰家。

妈妈希望照到海上的光能团结所有 的河流,就用源头的水喂养他们。

妈妈问太阳:我所做的可是好的?

太阳回答:是好的,不过,他们是我的孩子,就是有了光的属性,你要每天让我的光照在他们的身上才是 好的。

妈妈问:我要如何做呢?

太阳回答:通过你自身,你可见过没有擦拭的镜子就能自行反射光辉的吗?你见过没有点燃的蜡烛就能自 行发光的吗?

妈妈回答:可是我有什么能力让黑暗变成光明吗?

太阳回答:你见过光明里的黑暗吗?自然不呈有的。不要惧怕黑暗,在黑暗里总是见到光亮的。

妈妈信任了太阳的话,就看见她的孩子们有着另一个光明的自我在指引着他们的生活。她就按照太阳教给 她的,好象只是反射太阳的镜子。她觉得自己慢慢的也 成为了一道光。无论孩子们在什么地方,孩子们都能感 觉到她......”

这个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从这里开始。

也许,我 们经历过做老师做得很累的经历,那么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老师的位置。我们总是和小孩在争夺着什么。那就 是意志的自由。 孩子们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的时候,他们就是他们 世界里的主人。而老师就是引导他们无形的力量,老师在教室里所做的,是轻松和自然的,甚至是不落痕迹的。 留下来的是“精神”的气氛,也可以说是“爱”的气氛。

这并不是抽象的,如果经历过人生的人,我们沉思一下,就会感到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这样的“爱”的气氛 中。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孩子们总是在失落、无助、寻求保护,在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来寻找这个力量。老师 就是这个力量的代表。老师要如同这个藏在万物中的力 量一样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他就总是在那里。

所以,老师要有一个固定并能观注全局的角落。这种固定在无形中让孩子们感到安全。不管是要有意识的 出轨时还是忘我的投入工作游戏时,他会在心里告诉自 己:老师在那里,他总是在那里。 这样,有一天,当孩子长大,虽然有可能他记不起老师的长相,力量的代表会淡忘,不过那个指引和保护 他的力量不会失去。孩子才会健康。否则,成人就会找 不到自己,也无法给别人安全感。总伴随着患得患失的 人生。

假设老师在用自己的力量来引导小孩,老师就会累,孩子就会不满意,并挑战人为的权威。这样我们就能理 解,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渴望探求真理,想脱离 成人世界给他们的价值观,如果,要让这时期的孩子有 一种“稳重”的力量,在他们幼年起,我们就要深刻地 帮助他们与精神世界联系。而我们仅仅是工具。

我们要仅可能的让小孩自由的发挥。如何才能让小孩自由呢?我们看到小孩身体里的另一个自我如何在协 调他的身体、灵心、精神,我们才懂得尊重他。就好象 一个母亲微笑的在旁欣赏她的小孩通过自己的意志学会 走路一样。我们不要给小孩限制他的和让他依赖的学步车,也不要做学步车的角色。 学走路的小孩,从妈妈的怀抱离开,学走路的时候 , 向前走几步,然后回头看看, 妈妈还在那里,再往前走 几步,回头看看,妈妈总是在那里,最后头也不回的走自己的路。让她感到妈妈的爱就在她的身边,不用怀疑, 让她在信任中慢慢的,慢慢的找到自己。

为了要理解孩子一样,理解老师的状态,老师要在这个“家”里面做着自己感兴趣又值得孩子模仿的事情。 这样老师才会有爱的心情。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男的老师发挥女的老师的特点,除非他感兴趣。

专注于一件事物不容易,不过,幼儿教师在教室做自己感兴趣又值得孩子模仿的事情时却需要把心拷贝成 无数个。不是一个,而是无数个,可以把每一个完整的 心给任何一个小孩,不是把心分开, 这儿一点,那儿一 点。这是一种修炼。

我建议刚决定尝试这样做的教师可 以放学回家后,回忆一下自己在教室里象妈妈一样一边做手工,一边照看小孩的时候,周围都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