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不过是说说而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44:09
大学去行政化:不过是说说而已2010-03-14 23:30

大学校长反对取消行政级别十分正常

熊丙奇的BLOG(2010-03-13 19:16:45)

“可以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取消行政级别是最终的目标。我认为这是大势所 趋,完全赞同。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阶段,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存在行政级别的大环境下,如果只是简单取消了大学的行政级别,我想,不仅不会强化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地位,反而可能恰恰会起到弱化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实现取消行政级别的目标,必须 与事业单位以及其他行业的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南方日报 3月9日)

根据媒体的报道,至少已有身份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三位大学校领导,公开表 示类似的看法。此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 对接。全国的事业单位、企业都应该同时取消行政级别,全社会同步配套进 行。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暨南大学的校长行政级别是正厅级,校长、副校长都没有配专车,工资也是 绩效工资,其行政级别并没有带来实际的资源,意义不是很大。”

也许很多人对校长们这样的说法,有些吃惊,有媒体在报道时就说“有些出人意料”,但在笔者看来,校长们以“同步改革”的理由来说出取消行政级别对大学的 “弊端”,是十分正常的。如果在中国高校现任校领导中做一个调查,我可以武断地得到一个结果,至少超过90%的校长反对现阶段取消高校 行政级别。就现实情况看,目前只能找到一个反例,就是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但他其实已是退休干部。

不要说在校长中进行这样的调查,会得到如此结果,就是在高校院士、长江学者、博导中做调查,结果也可能“出乎大家意料”,会有相当多数的高校“办学骨 干”,也会众口一词,表达行政级别在当前国情下对高校的重要。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如果说高校的校长和“办学骨干”们,都说应该取消行政级别,且越快越好,那么,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这至少表 明,校长们和“办学骨干”们,还有教育和学术的情怀,还有教育和学术的追求。今天,高校在位的校领导,站出来为高校行政级别进行辩护,恰恰反证高校的行政 化是多么严重——作为“体制红人”、既得利益者的校领导、办学骨干们,打着捍卫高校地位的旗号,其实在捍卫行政化的“果实”。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别人 昨天还是副部,明天就什么级别也没有了,换着是你,你愿意吗?别人再过两三年就退休了,可以拿正厅的退休待遇,现在取消,退休待遇将大打折扣(或至少现在 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待遇),换着是你,你也拼死捍卫啊!别人正在行政这套体系里如鱼得水,课题经费上千万,项目一个接一个,你说要改为学术自治、教授治校, 他会干吗?

一直以来,社会舆论在批评高校的行政化,比如高校的校长不是教育家而是官员,高校的不少教授追逐的是利益而不是教育贡献和学术贡献,高校在“劣货逐良 币”。但是,在另外一些场合,却也对他们有一丝期盼,期盼高校校长有教育家的情怀,期盼教授能发表独立的见解。而当校长们偶尔在某论坛上斥责行政化,表明 要推行教授治校时,舆论就不惜赞扬的掌声,甚至送上“教育家”的头衔。可真正回到现实利益中,大家必须看清问题的实质,有行政级别的大学校长们,第一身份 就是官员,要指望他们有教育家情怀,除非通过遴选,而非任命产生。要依靠校长的自觉去推行去行政化改革,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过去几年来,有多少校长表态 要推行学术权和行政权分离,要去行政化,可具体行动呢?现在校长们又说级别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内部的改革,你要是保住了级别,他又会说,内部改革受外界 制约,还是外部原因……

对行政级别的态度,是教育家办校的试金石。诚然,大学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这需要社会配套改革,但是,作为社会灯塔的大学,不率先走出这一步,还能谈得 上引领作用吗?那些在各种论坛上大谈大学要引领社会发展的校长们,为何到了这个时候,却言辞闪烁起来了呢?

毋庸置疑,取消行政级别之路很艰难,这不但是大学在努力突围官本位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在实现大学精神的回归。校长们的反对之声,倒给取消行政级别的教育 改革“攻坚”,提供了思路。首先,把学校改革的主导权交给全体教师,而非少数校领导和“办学骨干”。由全体大学教师委员会,来决定学校的改革方案,如果到 全体教师中去调查,得到赞成取消行政级别的比例,可能就正好与“骨干们”的态度相反。因此,教改《规划纲要》可明确中小学和大学,设立参与重大决策的教师 委员会和评价监督的家长委员会(或学生自治委员会)。

其次,推行教育家办校,要通过新的制度,让懂教育、爱教育的人来办教育,而不能认为眼下的这批校领导就是“教育家”。要改革校长任命制度,建立校长公开遴 选制度,明确校长没有行政级别,过去有级别的领导们,和没有级别的人士,达到岗位的基本条件都可应聘,这也可检验有多少有副部级的在职官员,还愿意继续当 没有级别的校长,他们的追求究竟是当官,还是办教育。当然,就是他们愿意,有可能按照大学校长岗位职业化的新要求,有大批会很不合适而落选。


破除官本位不能“叶公好龙” 新华网主页 - 新 华网评2010年03月14日 08:40:27  来源:广州日报

    破除官本位的改革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嘴上说着如何反对高校行政化,但真要去行政化时,却持另一种说 法。

    “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对官员说真话越来越难的文风、会风进行了痛批,很是引起 了大家的共鸣。因为身边类似现象确实不少。

    比如,关于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讨论,各种议论不少,但哪些才 算得上“真话”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谈到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时曾说,中国目前是以行政级别来衡量社会地 位的,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单独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就是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

    这话似乎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纪校长是不赞成取消高校行政级别的。理由很简单,当社 会其他领域比如医院、研究院所等事业单位都没有取消行政级别时,凭什么要让高校单兵突进,充当改革的急先锋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纪校长的意思就是, 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必须大家一起行动,同时取消。

    可是人们记得,同样是纪校长,曾经在多个公开场合,旗帜鲜明地对高校行政化予以抨 击。比如说去年1月在谈到教育改革时,纪校长就感叹说:“现在不少高等学校是有行政化问题的,有点衙门味儿,社会反映强烈,大学行政化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教育规划纲要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去年10月在杭州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纪校长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不在高校,而在官 场,痛批学术权力行政化、市场化。此外,对教授治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家,纪校长都有过慷慨激昂的陈述……

    曾经是如此的痛恨高校行政化,并呼吁教育规划纲要要敢于直面这个不正常现象,研究 如何改革;可现如今又说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贬低教育。这不禁让人有点糊涂了,到底哪个是纪校长的大实话呢?

    倘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贬低教育”是纪校长的真实想法,那又该如何解释其之前对 高校行政化的批评呢?

    诚然,站在大学校长的位置上,纪校长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在一个以行政级别论高低 的大背景下,高校突然之间没了行政级别,短期内会面临着一些问题,像没有行政级别,难进行人才交流;和政府部门的对接也会出现一些麻烦。但无可否认的是, 高校去行政化是大的趋势,这个大方向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就说过:“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 别。”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中,也有“逐步取消高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的明确表述。

    破除官本位的改革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嘴上说着如何反对高校行政化,但真要去 行政化时,就立刻换成另一种说法。确实,去行政化改革是社会所有领域的事,不独教育如此。但改革不可能全部同时进行,只有从某个行业和单位做起,循序渐进 地推行,去行政化才有希望。因而,眼下的问题就是着手试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如果谁也不想改,或只改别人不改自己,那打破官本 位的桎梏就永远无法起步。(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