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词中用典 - 光阴似箭 - sosyyc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27:10

词中运用典故最纯熟的,我首推稼轩也。
  典故用得好,易于增加作品的深度,易于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浮想,运用于诗词中则更使诗词意境悠远,意味无穷。然而要运用得好,须与作品本身交融一体,实属不易。所以大多数的作品中运用典故,易让读者体察出其中的雕琢痕迹。
  但稼轩之词,大多数词都会用典故,而且为数不少。我觉得他的功夫实在是高,典故往往与词融为一体,完全为词服务。由于他满腹经纶,信手拈来,竟没有娇柔造作之嫌。此好处之一也。他的作品本身也绝妙,即便你不知他用了典,仅从字面去理解,也是很妙的篇章,这是作者的高明了,要做到这点,当真不易,此好处之二了。现试图从欣赏他的词作中做一些阐述认识。
  现在来看看他的《贺新郎》(应该是《虞美人》,待考)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上阙,第一句"甚矣我衰矣"典出《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白发空垂三千丈”引用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问何物能令公喜”典出《世说新语。宠礼篇》。郗超、王恂有奇才,为大司马桓温所赏识。当时荆州人说:“髯参军(郗超)、短主簿(王恂),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句,典出《新唐书。魏徵传》。唐太宗说:“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下阙,“一尊”句,语出陶公《停云》诗:“良朋悠邈,搔首延伫。”和“有酒有酒,闲饮东窗”,这里以陶公自况。“江左”句中,江左,江东、江南,这里指南朝士大夫以饮酒放达高自标榜,猎取声名。苏轼《和陶渊明饮酒》:“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浊醪,劣质酒。杜甫:“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说江左求名者,大概是隐指朝廷中那些追名逐利、嫉妒人才之流吧,慨叹自己每每欲为国家出力,将有所作为时,总被旁人诽谤弹劾,导致自己现在只好品味浊醪的妙趣,使自己对世事沉浮有所安慰了。“回首”句,借杜甫《登慈恩寺塔》诗“回首叫虞舜(隐指唐太宗),苍梧云正愁”与刘邦《大风歌》诗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杜诗是忧时思治,《大风歌》是思猛士以守疆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个中可见稼轩心中块垒。“不恨”二句,用《南史。张融传》典。张融常叹:“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也有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之意,但加一“狂”字,更见性情,大有傲视古今之概,正与:“回首叫,云飞风起”相应。“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况周颐《惠风词话》)这种“一肚皮不合时宜”也正是孔子、陶渊明和杜甫、李白诸人在他们当时环境中所具有的苦闷,恐怕也只有见到古人时才能得到理解与同情的,所以“所恨古人不见我”了。结拍“知我者,二三子”与屈原慨叹:“举世皆浊我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相类。这二句也合用《论语》中词句。《宪问》:“知我者天乎?”“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终于说明了一首词中的典故,我们可以见到,几乎处处用典,却是那么切合作者的境况、心态。遂使词作内容厚重,也使作者很多不欲明言的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泄。所谓诗词,骚人之情感发泄于笔端而成也。从而使词具有了要眇宜修之美,王国维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此首词意阔言长,据此,则同时具有了诗之美感特质和词之美感特质。按照叶嘉莹的说法,这就是诗化之词。
  另外一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先来了解一下词题。南剑,即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本叫剑剑,因四川也有剑州,改名为南剑州。其中有座双溪楼,坐落在剑潭旁。关于剑潭,有个很美的神话。《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非常渊博,相传《博物志》就是他写的。中国古典研究天人感应,说天上的星象和地上的人事是相应合的。很多人会看天象的,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就曾上观天象,这样的故事很多。张华也会看天象,有一次他看到一股光气从地面直冲天上的斗、牛之间,斗、牛即北斗星和牵牛星。于是张华找来了他的朋友雷焕,这个人也懂天文。张华说:“你看天上有这种现象,那应该是地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雷焕说:“这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张华又问:“剑在何处?”雷焕就说:“就在豫章丰城一带。”张华那时不是宰相吗?所以他听罢就对雷焕说:“我就叫你到豫章做丰城县的县令,你一定要帮我找到这把宝剑。”雷焕到了丰城后,仔细观察,发现光气是从一个监狱里冲上去的,他就派人到监狱中挖掘,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果然发现一对宝剑,这就是有名的龙泉和太阿。雷焕留下一把,另外一把送给张华。后来晋朝发生了八王之乱,皇室兄弟子侄们自相残杀,张华在这场动乱中被杀死,宝剑就不知所终了。而雷焕的宝剑传给了雷华。有一天,雷华佩带着那把剑经过福建南平,从水边走过的时候,那宝剑一跳,就从他腰间的剑鞘里跳了出来,跃进水中。雷华赶紧雇会水的人去寻找,但那些人都说没有看到什么剑,只看到两条五彩斑斓的龙转眼间就消逝了。原来,这两条龙就是那两把宝剑化成的。正因为那个水潭中曾有两把宝剑化为龙,所以叫剑潭。李白的《梁甫吟》中有“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说的正是这段故事。
    现在来看词,首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西北浮云”盖有虚实两层意思:一,大自然的景象;二,象喻,因为西北正是北宋已沦陷的半壁江山,是辛弃疾的家乡所在。他说,我需要用一把长剑把它扫荡。这出自《庄子》,《庄子》的《说剑》一篇,用了一个比喻,他说有这么一把了不起的剑,可以“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即说只要把剑向上一挥,就可以把浮云划开;往地下一砍,就可以把地纪砍断。宋玉在《大人赋》中说“长剑耿耿倚天外”,这里用长剑,说出了稼轩自己的平生抱负了。既然需要一把剑,去那里找呢?“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那么,这两把剑是否仍然在剑潭中?“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潭是空的,只见月明星稀,哪里有剑气的光芒啊?可辛弃疾终是一个执著之人,既不甘心就此罢休,那就找找吧,于是“待燃犀下看”。“然犀”仍典出《晋书》,据说温峤平定了一次战乱,回来时经过采石矶,采石矶也叫牛渚,听当地人说这里的水中有一些神奇之物。温峤好奇,欲探个究竟,该怎么办呢,火一遇水就灭了。有人说,犀牛角点燃后的火光是不会被水浇灭的。于是温峤找来了犀牛角,照水一看,果然看到很多神奇的动物:“有穿红衣服的,还有戴着帽子的。”辛弃疾说,为了看有没有宝剑,我也找来犀牛角点燃,刚刚走到水边的栏杆旁,天上的风雷就震怒了,水底是鱼龙的惨变。而他的处境正是如此:在湖南建立飞虎营,被人说是“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在福建制造盔甲,设立备安库,被人说成“残酷贪食,奸脏狼藉”,每当他要有所为,那些压抑谗毁马上就来了。这里引用关于温峤的传说,恐怕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学识吧?
    下片,“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这是说双溪,东边有一条水叫东溪,西边的叫西溪,两条水在此处汇合,四面都是高山,高山中间约束起来就成了峡谷。据福建地方志,东溪水从很远的地方流来,汇集了很多条细流,流到南剑这里,水势非常大了。这么涛涛滚滚的两条溪流,经过双溪楼高危的楼下,被高山的峡谷挤压着、约束着,相对着翻腾跳溅。那水势奔腾翻滚,真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稼轩如此说,既是实写,也抒发了自己的慨叹:自己本来胸中藏有万卷兵书,欲一捣黄龙,收复失地,可每每欲有作为,便被压抑,真是欲飞还敛啊!不过,伟人就是不同,他的失意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故怒而不怨,哀而不伤。既然找不着宝剑,那真是无可奈何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元龙是三国时代有名的豪杰之士陈登。他本是一个有扶世济民的人。《三国志》里记载,说有一次刘备跟很多人聚会,许忌(暂用错字代替)也来了。见到刘备后,就批评陈元龙是“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刘备听罢就问,“何以见得陈元龙就是这样的人呢?”许忌就说:“有一天我去拜访陈登,我是客人,他是主人,结果他自己‘上大床卧’,而让我睡在底下。这简直太没有礼貌了。”刘备说:“现在天下大乱,英雄豪杰都以天下为己任,你许忌空有豪士之名,实际上却求田问舍,只顾个人利益,你的志意是自私而且卑微的。你如果到我这里来,我要睡在白尺楼上,‘卧君于地’”大概稼轩对此典故感慨很深:这世上有多少像许忌那样求田问舍的人呢,又有几个像元龙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杰之士了。我稼轩当然堪称豪杰了,可我现在又能如何呢?故他在另外一首词中也引用了这个典故,另一首《水龙吟》“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里是说像元龙这样的豪杰之士老了,不妨高卧凉谈,手持冰壶,闲过余年。这里是以元龙自比的,也不尽然,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如前面所说,说元龙而不说自己,不是标榜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是要说自己却不能那样做。此身虽老矣,可壮志未酬啊。写此文时,稼轩已52岁。(待证)
    既然找不着宝剑,又不甘心高卧凉潭。于是乎,登上双溪楼,一时间,千古兴亡的悲慨、百年悲笑的往事都涌上了心头。他一生志在收复失地,此时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也,可想他彼时彼刻的心情。在他登临俯览之际,看到了岸边搁浅的船只,船帆落下来了,缆绳系在岸边,此时已日暮黄昏,看来船不会再向前起航了。“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这句也是虚实结合,既有可能是写实景,也有象喻:我的理想要实现看来很难了,国家沦陷的土地要能够收复那也遥遥无期,我象黄昏被拦住的船只,看来无法前行了。而国家的情势不正像那条船一样吗,被系在半边,无法再前进。此词一气呵成,承转结合游刃有余,全不见雕琢之工。
     尚欲评论稼轩词三四五六七八首,可惜照此看来,没有时间矣。只好便罢,留作他谈。
     现欲总结一下我对辛弃疾的看法。词人中深爱苏辛二人。盖苏轼之词为文人之词,词有达观豁然之态;辛弃疾之词为武人之词,词有激奋昂扬之概。弃疾为武将也,虎虎生气,具有超凡的雄才伟略、远见卓识,又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可谓文武双全也。写豪放的词本身就气势磅礴,奔腾翻滚,浩浩汤汤。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说:“学稼轩者,胸中须先具一段真气奇气,否则虽纸上奔腾,其中俄空焉,亦萧萧索索如牖下风耳。”我们来看同时代的,也是稼轩的好友,同属豪放词人刘过的作品《沁园春》,
 ●沁园春 
 “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此词起句突兀,辟空而来,且引典据实,极具气势。本来下面便应奔流直下,刘过却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本来下面便应奔流直下,刘过却兜了一个大大的圈子,奇而又奇。笔势陡转,所自己被几位文豪挡驾绕路。然后把不同时代的三位文人放在一块来说,并且与其一道赏景,风景与名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湖光山气增添了人物的逸兴韵致,名人又加深了风景的文化内涵。读来颇能令人折服。所以这首词写得也不能说不美,但是他空洞无物,在作者心中澎湃一番,便滚滚东去矣。并不具有词所应该具有的生命力,借叶嘉莹语,词应该有感发兴动之生命之特质。仅凭此,差稼轩词远矣。纵观整个词史,能写出如此豪放激扬的词作的人难寻。我不禁感慨,如稼轩者,“二三子”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