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所谓三个“T”的问题没有任何理由值得担忧 \\中国教改寻求破解“钱学森之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38:35
2010年3月4日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举行,由大会发言人介绍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做现场直播。
[法国观点周刊记者]谢谢主持人,我是法国观点周刊记者。我的问题是这样的,目前在中国和西方之间似乎有误解加深的现象,主要是涉及所谓的三个“T”的问题,也就是贸易问题、台湾问题和涉藏问题。这样的误解似乎还不只在这三个领域,这样的一种现象对于中国、西方和整个世界的未来来说都是让人担忧的,所以我想问发言人的是,中国是否会利用即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为契机,来尝试另外的一种沟通办法,这样的一种沟通的目标是什么?
[李肇星]非常感谢来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法兰西的记者提出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发言机会,谢谢!
中国也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在很早很早以前,我记不住多早以前,有一个人老是担心“天要塌下来”,所以睡不好觉也吃不好饭,顾虑重重,这就是中国的成语“杞人忧天”的来源。我个人认为,你说三个“T” 的问题,不值得担忧,也没有任何理由担忧。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原则,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则,在贸易方面坚持公平、合理、平等、互利。所以,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是不值得担忧的。
比如说贸易,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从那以后,中国进行对外贸易,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都严格地按世贸组织规则办事,这有什么问题呢?不会有什么问题值得你忧虑的。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题:中国教改寻求破解“钱学森之问”
新华社记者 李志晖 潘旭 沈洋
向温家宝总理提出“高校去行政化”等建议并被采纳的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正在试办一所亚洲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公众看来,他的这块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田”承载了中国探索高校优质教学、优化管理的希望。
2020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将达2亿。尽管数量惊人,但中国高校却不得不面对钱学森生前五六次向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诸多方面积弊已久而引起国民不满的中国高等教育,修修补补式的改革已无济于事。在此背景下,历时一年半、易稿数十次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月28日起公开征集民意以来,就引起各界关注。其中,高校去行政化、高考制度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关键词成为焦点话题。
教育“去行政化”大势所趋
朱清时认为,《纲要》关键在于高校要去行政化。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教育部门的一般官员到高校“检查”,就可以让校长停下手头工作陪同,学校里一个行政官员就可以对资深教授发号施令。“如果中国的大学中都用级别代表权力,用官印掌权,就没有人追求学术卓越了。”
朱清时说,看到高校去行政化成了国家意志,“感到很满意”,说明国家下了很大决心,“就像当年肯定了小岗村的包产到户”。
对于“去行政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问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说:“必须做,这是大势所趋。”他表示,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试点先行,逐步向难点推进,“大家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试点的出现”。
而朱清时正在深圳创办的南方科技大学,就是这种试点。学校定位是一步到位建成亚洲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其管理工作将由教学科研骨干主导,管理工作岗位不设行政级别。
他说,学校的每个人要得到社会尊重,只能靠自己的学问、科研成就和管理水平,而非行政级别。他本人已带头放弃副部级的行政级别。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认为,“去行政化”具体要各个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南方科大的做法是一种理想状态。当前最要紧的是对高校自主权的落实进行规定,包括法律层面都需到位。同时大学也要强化内部治理结构,依法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