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银行信息后台打通 中移动无线金融信息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3:24:15
2006-11-21 10:02:19.0    徐超    通信产业报
“中国移动‘银信通’业务的全国推广,将给银行信息化带来全面的改观,促进新的移动金融服务模式的出现。”中国移动集团客户部张晓明这样看待已经在部分地方移动公司推行了数年的一项“老业务”。
11月10日,中国移动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移动银行信息化应用推广会暨‘银信通’业务推广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移动以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在内的19家银行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上述银行将向中移动购买手机短信和短信群发端口号,并对旗下银行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据了解,这些服务使遍及全国的移动用户可享受银行账户通知、短信查账以及挂失、利率查询、还款提醒等理财服务。中国移动已经开出了一个巨大的“通吃盘口”。
“普遍模式”的形成
“如果一家银行还没有开通短信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移动金融信息服务,那么这家银行的竞争力就会受到质疑,这就是银行市场竞争的现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产品开发部经理郑建文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银行的柜台成本非常高昂,每个在柜台排队办理业务的用户都在某种程度上占用了这种资源。因此各大银行都在为促进用户减少使用柜台,增加了自助机具、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业务办理手段。“‘移动+银行’将是一个普遍的服务模式。”
赛迪顾问电信分析师张莉认为,中移动和19家银行的协议表明,双方的联手推动将使基于手机短信的“银信通”业务成为移动用户和银行用户所接受的基本服务,并形成一种使用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将深刻改变行业现状。
据中国移动相关人员介绍,“银信通”业务是中国移动为银行业量身打造的行业解决方案。通过这种业务,今后用户将可以通过手机、无线POS等移动终端,通过短信、彩信、GPRS上网、WAP上网等方式,实时获取金融信息。
针对普通银行客户,“银信通”业务包括四种业务类型:第一种是账务变动类通知服务,包括银信通系统自动向用户的手机发送文字短信息,把账务变动情况实时发布。第二种是信息提醒类通知服务,包括贷款到期、定期存款到期、信用卡到期换卡等通知服务。第三种为专业服务,如证券信息通知。第四种,“银信通”业务还能根据客户需要,提供挂失、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查询、个人贷款定时提醒、金融信息等个性化理财小秘书服务。
“各家银行将会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不同业务。”中国移动一位技术人员表示。而随着3G网络的运营,银行还将会有更多的业务推向市场。
全国一盘棋
深圳发展银行系统协调部总经理郑少健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深圳移动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针对深圳银行业推出了各种手机银行类业务。因此这次移动“银信通”全国推广会还有更深一层意义。
按照张晓明的解释,这次全国推广是为了响应前不久在江西召开的移动全国工作会议要求,要针对全国或跨国客户,整合省级分公司原有各行业信息化资源,打造各行业信息化统一平台,提供全国“一站式”服务,“银信通”只是这一行动的开端。
郑少健告诉记者,由于银行的系统庞大,资源庞杂,以前各银行是与各省级移动公司合作,在自己的信息化平台上建立了本地移动金融服务体系,并推出了各种银行信息服务。“但在全国范围内,这些服务的规范和功能都不尽相同,需要整合成一个具有全国品牌效应的服务体系。”
新华信一位咨询专家认为,“移动+银行”联合给用户提供移动金融信息服务只是结果,其过程实质在于,中国移动通过为银行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平台,以先进的代理服务器与银行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电子银行、信用卡等应用系统对接,为银行内部和广大的银行客户创造服务新模式。简言之,移动实现了移动金融信息化价值链的整合,银行才是移动的第一直接用户。
疏通产业链
根据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合资公司联动优势提供的资料表明,2005年,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类业务实现了注册用户数量飞速发展,达到了500万户。而据内部测算,2006年将实现用户翻番,达到1000万户。
不过与中国移动近3亿户的用户数量相比,使用移动金融服务的用户仍然占少数,并且这些注册用户的“黏性”不强,持续使用用户的数量还有待提高。
对此,赛迪顾问张莉认为,除了受“银行短信诈骗”等社会因素影响外,类似“手机钱包”这样的移动金融服务还大量存在用户使用习惯难以改变,用户消费使用环境不够优化等关键原因。
新华信方面则认为,原因在于整个移动金融服务产业链呈现出“各自为战”局面,银行与移动即使有合作,也在一些流程连接上不太平滑。因此,移动迫切希望能够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凝聚力,增强协调性,深化细节服务,最终实现使用环境的不断优化。
在移动提供的“银信通”移动金融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其第一类“B-E-E”业务中,明确指出“该业务旨在利用手机终端的便利性辅助银行对行内日常事物进行管理”,包括:短信辅助办公、工资到账提醒、OA办公提醒、活动通知、邮件到达提醒等。而第二类“B-B-M”业务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员手机实现实时监控和流动作业”,包括:金融机具监控、ATM吞卡通知、ATM缺币通知、系统故障报警、异常交易通知等。
业内专家评论说,该业务将移动终端、中国移动行业网关、移动代理服务器等网络资源与全国各家银行原有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不仅实现了移动自身的“全国一盘棋”,同时也间接打破了此前各家银行信息化“各自为战”的局面,为改变用户使用习惯创造了有利环境,从而真正疏通了移动金融信息化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