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立凡:认真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n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7:42:14
章立凡:认真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去年就有人预言到“拐点”。于是中国人的习惯思维就来了:左拐?右拐?姓社?姓资?——一大堆问号四下乱转。

随着分配不公造成的社会矛盾加剧,质疑改革的声浪调门日高。年初敲打了一下房檐上的冰柱,大家都怕砸脑袋,我说:走着瞧,接下来该反“左”了。果不其然,春节刚过,以皇甫平为先导,有学者群起捍卫改革,然后是“左”“右”两派经济学家握手言欢——“理性反思改革”。

恕我出言不恭,其实在中国大陆,经济学家比较容易当,各领风骚没几年。创体系的世界级大师难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郎中好找。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经济学家也只是维修工,要调理这部大机器,还得总工程师说了算。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总设计师设计的,如今老人家不在了,全仗工程师们集体掌控全局。总设计师可是有设计思想的,早在二十年前就高瞻远瞩,断言:“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6页)

他说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去年才出生的“行政体制改革”。一个是全局性的,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两个概念不可替代。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两只轮子,大小及速度都是不对称的。这就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提供了机会,造成了普遍滋生的腐败现象。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腐败程度也超过了发达国家,以致今天的人们,都在从各自的角度审视这段跛行的历史。

我从来都是社会改革的支持者,但只拥护改革不拥护腐败。经济体制要继续改革,政治体制也不能落后。如果改革不足以保障社会分配的公正,腐败现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发生“文革”那样的内乱,也并非没有可能。某些极左人物的言论之所以拥有市场,正是适应了在现代化进程中某些被边缘化、利益受侵害群体的不满情绪,他们怀念毛泽东时代的平均主义——即便是平均贫困。

今年是“文革”四十年祭,有些人很忌讳重提往事,教科书也只是一笔带过。但目前社会急功近利、道德沦丧的丑恶现象,不正是“文革”造成的恶果么?在摧毁道德、文化和教育之后,打开欲望闸门提倡发家致富,对这场历史灾难的清算远远不够。一个不知反省的民族会有前途吗?如果中国重演“文革”式的悲剧,全体人民都将是受害者,无论你曾否从改革中获益或受害。既得利益者更怕动乱,因为他将失去更多,除非已经全家转移国外。

从1945年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间隔了三十六年。如果提早十来年总结历史,兴许能够避免“文革”那场浩劫,只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自公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迄今,弹指间又是二十五年翻过,是该好好总结这段历史了。改革成功在何处,失误又在哪里?哪些现象是百姓的最恨,哪些往事是历史的创伤,总设计师的遗训还有多少没实现?无须我多饶舌,其实上上下下都心如明镜——不说不等于没有。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开动机器,历史总结清楚,不妨再来个决议。

不讨论姓社姓资,姓左姓右,不纠缠意识形态,我举双手赞成。但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活体,不是靠什么工程框架就能够规范的东西,目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脱节,就难免有各种质疑产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执政党要坚持改革,就须与人民达成共识,赢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体制上保障民主监督,分配上恢复社会公正,方谓之“人民共和”。只有人民有权,才会政府有能;徒言稳定压不倒一切,建设公民社会才有和谐。
                      2006年3月1日  风雨读书楼

五柳村2006/03/02收到

posted on Thursday, March 02, 2006 6:28 PM #时政评论 #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