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2 13:16:49
(作者:周放 重庆市委党校)
(一)我们讨论重庆的人文精神,十分必要。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群体一种精神"。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正处于新的发展变革时期,要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实现富民兴渝、全面小康,把重庆真正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型城市,理所当然要更加注重凝聚人心,激发热情,迎接挑战,创造伟绩。然而,我们重庆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在其他阶层,对人文精神的研究、理解、营造、宣传是不够的,在相当的程度上,甚至存在着人文精神的缺失。重庆的城市精神氛围、重庆的市民整体形象、重庆人的归属感、自豪感,还远远不能适应这座古老而年轻城市的发展需要。伟大的时代十分需要伟大的人文精神,伟大的时代又往往催生伟大的人文精神,可以说,今天的重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文精神的引导、支撑和鼓舞;而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城市建设的加速,人居环境的改善,市民素质的提高,又必将促进文化精神的大规模建设。
(二)我们总结提炼重庆的人文精神,既要体现历史传承,又应具备时代特征。
重庆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人文精神,首先要体现历史传承与积淀。两江相拥的重庆,有着三千多年的巴文化底蕴,源远流长,雄浑豪放的巴文化,孕育了巴蔓子、秦良玉、邹容、饶国梁、赵世炎……催生了险滩上的纤夫脚印,激流中的船工号子,抗战时的精神堡垒,黑暗里的红岩精神(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浩然的革命正气)。重庆又是一座年轻的直辖市,它的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又应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气息。领军两部,负重自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知识、诚信、礼仪、魅力"重庆的新形象,"爱国、奉献、协作、拼搏"的新移民精神,都为新重庆的文化精神增辉添彩,使重庆的人文精神可以更加丰富厚重而又灵动鲜活。
(三)我们总结提炼重庆的人文精神,应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彰显本质,突出特色。
总的来讲,一切城市的人文精神有其共同特征,即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以精神为根,体现人的价值、境界、理想和道德基准。然而,毋庸讳言,人文精神往往又会打上民族、时代、地域的烙印,也会有精粗真伪之分。因此,我们总结提炼重庆的人文精神,当然应该认真筛选,以彰显其本质,突出其特色。
例如,重庆的大石头(石包)多,城市的万丈高楼,都是站在石头上的;城市的市树,多是长在石头上的。但重庆的石头是有灵性的,所以巫峡神女愿意化为石头;大足的石刻女,牧笛一吹就是千年;长江的鱼儿,跃上白鹤梁就再不愿离开。又如重庆是山水城市,但是重庆有山而不应被高山蔽目,导致短视自大;有水而不应被污水所浸,导致水流沙坝。重庆的山是绿色生机的山,养育出仁者乐之。重庆的水是清纯灵动的水,滋润出智者乐之。而穿过遥远的时空隧道,透过远古巴人祖先崇拜白虎的图腾,拂去山民视野不够开阔,性格不够灵活的浮尘,我们可以挖掘出重庆人的"勇敢坚毅";挥去"火炉"三伏的热浪,过滤"火锅"沸腾的热辣,撇开"火暴"脾气的干燥,我们可以拥抱到重庆人的"热情直爽"。
(四)我们应当在重庆人文精神的研究、宣传、培养、教育上狠下功夫。
21世纪是一个变化的世纪,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是"变化";21世纪是一个竞争的世纪,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是"人才"。而人才首先是"人"。
什么是人?--"人,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灵长类动物"。怎样才是"高级"?(人的本质是什么?)--人无志[目标灵魂],非人也;无恻隐[仁/仁慈怜爱]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义/美丑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让[礼/道德礼仪]之心,非人也;无是非[智/知识智慧]之心,非人也。(孟子语)即:没有理想目标追求,没有仁爱怜悯之心,没有辨美丑知羞耻的大义,没有道德礼仪,没有知识才智,也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只能是一个"非人"!什么是人文教育?简单地说,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上述这些应该说是常识性的问题,我们很多同志并不能正确作答。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重庆人文精神的研究、宣传、培养、教育上狠下功夫。微软国际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利用各种机会与方式,向中国青年喊出《做最好的自己》;我近些年来在许多区县、部门、企事业单位宣讲《高扬理想信念旗帜》、《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专题,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这说明人们需要人义精神,也说明人文精神需要培养、教育、宣传。
具体讲,我对此有三点建议:
1.以今天为好开端,加大研究力度。"人文精神"并非简单轻松的话题,它有其独有的内涵及特质,有纷繁的流派,复杂的历史。即使在改革开放后的1993年,我国一些青年学者还给我们留下了有关人文精神的激烈争论。因此,我们应加大研究力度,尽快提炼出最为恰当的、广大市民接受的"重庆人文精神"。
2.号召全体市民参与,提高重庆人文精神的知晓度。看到《重庆晚报》全球征集"重庆人文精神"的消息,我认为不失为一种好形式,但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如演讲会,知识竞赛,社区表演,文化论坛等,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力争让市民人人皆知重庆人文精神,增强作为一个重庆人的归属感、自豪感。
3.教育宣传要注意区分层次,增强实效性。如政界、学界、知识界,是否可以在"城市灵魂或城市的软实力"上切入;大、中学生,青年团员,可否在"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理想、信念、道德、礼仪教育"方面入手;而一般市民,则可在"我是重庆人--基本道德、礼仪,重庆人的归属感、自豪感教育"这个层面多做文章。加强针对性,收效会更好。
来源:新华网  2006-05-12 15:31 编辑: 陈丹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