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恨情绪悄悄蔓延:亲历三座巴控城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7:07:04
巴以问题的报道常被人比做“国际新闻的常青树”,每次巴以局势出现变化,都会吸引全球媒体关注的目光。这次到以色列采访,有机会去了伯利恒、杰里科和拉姆安拉3个巴勒斯坦自治城市,街头的“烈士像”、以军的检查站、高大的隔离墙,让《环球时报》记者对巴以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chinesenewsnet.com)
9月7日一早,记者乘车穿过耶路撒冷,往南走10公里,就到了素有“和平之城”的巴控城市伯利恒。伯利恒现有人口14.7万,这里不仅是古希伯来统一王国开国君主大卫王的故乡,据说也是耶稣的诞生地。市中心马槽广场的圣诞教堂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小商贩向路人兜售商品,表面上一片和平的景象。而就在4年前,以军为追剿约200名巴勒斯坦人进入伯利恒,并对圣诞教堂实施围困一个多月,这让依靠旅游业生存的伯利恒经济遭受重创。(chinesenewsnet.com)
在圣诞教堂的四周,是一条条巴勒斯坦人居住的狭窄街巷。不少人家的墙上和门上贴着的大幅“人头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经人指点,原来这些人都是牺牲的“烈士”,是各家死于巴以冲突的人,有的还是“人弹”。在“烈士像”的周围,还写着复仇口号和一些赞扬的话。在记者随后去的巴控城市杰里科和拉姆安拉,这样的“烈士像”也很常见。(chinesenewsnet.com)
它们的背后,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据说,在巴勒斯坦,不少十多岁的孩子都表示要当烈士。这不禁让人感叹,巴以冲突造成的伤害,已经深入到了很多巴勒斯坦家庭,要弥补这种伤痕,恐怕很难。(chinesenewsnet.com)
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控城市杰里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还被称做“世界上最低的城市”,其所在地低于海平面300米。快到杰里科时,记者惊讶地发现这里竟然没有别的巴控城市常见的隔离墙,一问才知道,杰里科原是块绿洲,四周全是沙漠,出入只能走几个关口,封锁相对容易。没有隔离墙,但通往杰里科的以军检查站依然不好过,在等以军士兵仔细盘问和检查后,记者才进去。(chinesenewsnet.com)
进入杰里科没多久,就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杰里科监狱。今年3月14日,几十辆以色列坦克和军车在阿帕奇直升机的掩护下,攻入杰里科监狱,强行逮捕了巴“人阵”领导人萨阿达特。如今,这所监狱已是一片废墟。(chinesenewsnet.com)
作为巴勒斯坦的政治中心,拉姆安拉素以屡遭以军围困“出名”。进入拉姆安拉,感觉这座城市要比别的巴控城市整洁不少,没有经历战火的地方有很多整齐的别墅。在街上,穿戴时髦的行人、不时出现的名牌汽车让拉姆安拉焕发了活力。记者甚至看到好几个身穿紧身衣和牛仔裤的漂亮姑娘,与绝大多数戴着头巾的巴勒斯坦年轻妇女相比,她们让人眼前一亮。看来,在拉姆安拉,传统正在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chinesenewsnet.com)
不过,拉姆安拉可不是永远这么平静。在这里,以军动辄就闯进来开展拉网式搜捕,一次就能把数十名巴勒斯坦人从家中带走,在傍晚的拉姆安拉街头,记者就看到了以军抓人的一幕。3辆以军装甲车停在路旁,几十名荷枪实弹的以军士兵在一旁警戒,几名士兵正把一个被绑住双手的巴勒斯坦人使劲往车里塞。(chinesenewsnet.com)
几十米外,一些巴勒斯坦人大声叫着,向以军扔石头。据当地人介绍,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他们说:“谁都知道以军士兵是全副武装,我们的石块打不过他们,但我们应该站出来保卫家园,哪怕为此牺牲。”(chinesenewsnet.com)
离开拉姆安拉时,夜已经很深了,汽车广播里又传来以军当晚打死4名巴勒斯坦人的消息。记者回望渐渐远去的拉姆安拉,心里又开始担心起来:今晚,拉姆安拉会有一个平安的夜晚吗?明天,巴勒斯坦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