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门户”到“个性服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4 16:16:18

个人门户个性服务

 

TechnoratiBeta版本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如果你加入了Technorati设计师网络,对这次的新版本酝酿应该不会陌生。五月份在旧金山由O‘ReillyAdaptive Path牵头举办的Ajax Summit上,Kevin Marks曾对未来TechnoratiAjax的应用结合有一些讨论,具体细节我也记不大清楚了。而这两个星期我与DavidEmail沟通中,他只是很神秘的强调即将出现的新惊喜,却没料到惊喜来得如此之快。

个人门户(Personal Portal)过去一年里在中文博客圈中有许许多多的精彩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车东,KesoWebelon的文章。

关于个人门户的概念,是在去年六月“群智基金会”牵头举办的第三社会性软件在线研讨会上所做的演讲之后,得到更多Blogger们的认同和推广。当时Isaac邀请我做一个关于社会性软件与Blog的演讲,因为时间匆忙,便将去年4月为UC Berkeley-中国数字未来会议准备的演讲稿拿出来加工了一下作为演讲内容。 个人门户的并非我们的首创或者发明,最初的想法是我们三(和卢亮,老冒)为了准备加州演讲酝酿而来。去年4月间的一个下午,和卢亮在家里讨论问题,突然冒出来的一个词,后来又跟老冒在电话里商量,最后大家都认为Blog与Social Network之间的结合的个人门户应用将非常有吸引力,将它定义为了个人门户(Personal Portal)。 注:博客动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与老冒的优友地带进行的合作,给我们都带来了很多想法,并且发现作为独立的两个服务之间的不足。在那段时间里那些令人兴奋的头脑风暴令人回味无穷。

个人门户这个名称,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很没有创意的名字,比较俗。但它所以得到一定的认可,一个原因是因为中文互联网对“门户”这个词比较敏感,吸引了不少眼球。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个人门户的概念将互联网上流行的个人应用Blog和Social Software忽悠到一起。因为它源于个人用户可以体验的层面,增加大家的参与和认可程度,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大家都能够去“接触”它。 但“Personal Portal”这个说法在国外并没有太多人谈论,从后来的一些体会,包括我们自己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我和卢亮都认为仅靠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开发个人门户这样一个“模糊”化概念是很难说服投资者的。特别是在美国,VC们对Start-Up的评估更重要的是Focus和Niche,他们希望的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想法,更是一个在初期市场不会被轻易复制的模式,做为竞争优势衡量的指标,在这一点无法说服的话,投资风险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所以在后来的许多实践中,我们把更多的尽力放到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而将个人门户的一些应用放到了未来与优友互补性开发的进程中考虑。 去年底到今年,MSN,Yahoo,Google这三个大头的一系列产品和举措令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种个人门户的取向,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R&D和研发能力上,小公司将很难与他们抗衡,即便是已经拿到投资,从商业角度来讲,仍然需要避免与他们在产品重叠的直接碰撞。

去年八月,我北上旧金山开会,在斯坦福大学旁的SandHill大道,这条Start-Up的梦想之路上,有机会到几家知名的VC Firm会面,其中包括投资GoogleSequoia,之后去了Six ApartTechnorati。这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求投资,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与他们的会晤来了解市场态度,包括资本和用户两方面市场。 这些会晤之后我发现,他们并不完全接受个人门户的概念和说法,而其中争议最大的一点是个人门户的Competitive Advantage?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个模糊化的概念必将需要增加更多产品组件,这些组件无疑增大了公司的开发成本和执行力度,而对市场而言,也缺乏明晰的产品定义。Six Apart是对个人门户概念最有兴趣的一家公司,不过Andrew直言,如果6A在美国走这样的模式,他们很难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盈利模式。 如果一家个人门户公司与用户的对话。我们是个人门户公司。” “什么是个人门户?” “个人门户就是...(作者省略231个字)。” “哦!市场就是对话,如果我们与用户的对话以这种形式进行,如果我们需要用超过3句话的长度来解释我们的产品。对不起,You are out!

 

今天想提一下Flock,一款基于Firefox内核开发的Web Browser,不同之处在于Flock将浏览器与Web Service结合起来,并且挂了块蛮吸引人的招牌:Social Browsing。我现在使用的0.2版本,实现的一种社会性浏览功能是通过浏览器进行网摘,这些网摘的纪录在Flock的服务端保存和分享,从Web Service的角度来说,可以将它想像成一个带有浏览功能的网摘客户端软件,而对于用户来说,它是集成的许多社会性功能的增强浏览器。

实际上重要的不是Flock目前实现的这一点功能,习惯了网摘插件的用户也不会太在意是点击浏览器上的一个按钮来添加网摘还是通过右键来添加。但重要的是Flcok实现的一种基于开放API,将网络服务集成一体的桌面浏览器。而这种集成多种网络服务的浏览器将引爆互联网新一轮的创新。

浏览器是我们进入互联网的入口,这个入口的重要性在微软的IE和网景之间那场惊心动魄的浏览器之战中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十年之后的Firefox再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浏览器观念上的冲击。OpensourceFirefox带来了许多灵气,各种各样的插件让它的功能愈加的丰富。而各种创新设计也在不断涌现,Greasemonkey的出现从本质冲击了我们对浏览器的使用概念,通过浏览器对网页执行本地脚本程序,控制网页的呈现方式,添加功能。随着这个设计思路的延深,将浏览器与Web Service本身结合一体的模式也破壳而出。

四月份第一次读到Round Two公司的新闻时,他们的模式立即让我眼前一亮。Round Two另辟蹊径,将浏览器入口与Web Portal整合起来,也就是通过浏览器来建立“门户”,与MSN,Yahoo不同的是,它并不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维护门户网站,而是通过API让浏览器与各种Web服务之间进行通讯,而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直接对这些个性化的服务进行操作和控制,如通过XML-RPC发布Blog,Flickr API浏览图片等等。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一直是我们做Web2.0项目的口号,个人门户的概念被很多人谈论,但最后我们发现对个人门户的理解反而越来越局限,如果以Web Service作为切入点,往往会理解成一个能聚合RSS信息,图片,blog,网摘的网页大杂烩,而实际上,个人门户也好,个性化服务也好,对于设计者来说都存在一个断层,因为根据用户不同的要求来定制一个完全个性化的门户是不现实的,而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个人门户是一个人的入口,是“Media”,而Media是完全开放和暴露的媒介。对于用户本身,每个人对信息需求和组织的方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我们自己需要一个可定制的个人入口,这个入口是自己来看的,并不完全公开或者说是部分的公开。这个时候在个人门户的实现上就存在着这两者间的冲突,比如我希望每天在自己的信息门户上看到Google Adsense的统计情况,显然这个信息不适合公开。所以个人的信息门户与个性服务入口之间需要有一个桥梁来进行链接:这个桥梁是API,而桥的入口就是浏览器。

风传Google浏览器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不见影子,但Google做桌面入口的策略却在Desktop Search 2中的Sidebar体现得非常清晰,在Sidebar里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API拉过来了,不论是头条新闻还是Gmail邮件更新,甚至可以定义显示Flickr等服务的图片Slideshow。我们可以看到,对用户来说,未来的桌面入口将是一个可随意定制,添加网络服务入口,而这些网络服务与用户之间的数据通讯都将通过API来完成。武断的讲,不能提供良好API接口的服务在Web2.0中将无法生存。

很多朋友认为博客网要开始做门户网站了,可能现阶段大家从Bokee.com作为入口看到的是一个信息量庞大的入口,关键的问题是未来的入口未必将是Bokee.com这个页面,它是一个将博客发布,博采,RSS阅读松散耦合的桌面入口,是一个有用户自己定制的服务入口。

可口可乐的CEO曾说,对房地场行业,all about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而对新型商业,all about Differentiate, Differentiate, Differentiate.” 涌泉说得对,门户网站大船难掉头,他们要应付每个季度的财报,市场是最脆弱和现实的,特别是对纳市对中国企业,一个季度跟不上趟,股票就稀里哗啦的跌。在新的浪潮里必须用新的思维,新一波的网络企业成功与否关键在对用户的价值体现,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Related Article:
个人门户个性服务” - PartI
你名字前面那朵小花是什么? 未来最流行的个人信息门户可能是IM - 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