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得舒坦VS说得舒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4:55:12

 

  寒冷,零下10℃。在那冰天冻地里,一个孩子,一个14岁的初二男生,被活活冻死在校舍外的排水沟。这一惨剧发生在山东临朐某中学,死者叫张继鑫。一种说法是,他被高年级同学逼迫出去买方便面,被老师发现而罚站屋外,老师自己去喝酒将他忘了,次日才发现孩子的尸体。

 

                

                  被自杀的学生,就在这里头朝东,脚朝西,死得 “很安详”!

 

 罚站,最残酷的站立姿态。我脑海里立刻浮现梁晓声著名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中的情景——一位可爱的女知青,在白桦林中哨位上连夜站岗,结果被活活冻死,那站立的姿态,当年让我潸然泪下……

 

  在被冻死的学生家属陪同下,记者找到了一名临朐县五井中学的学生,这名女生说,死的孩子“是初二的,他宿舍有人让他去买方便面,让老师抓住了,有些女的也说,那个老师打他了,之后就去喝酒了,把他给忘了。”孩子还说,那天“很冷,零下十几度。”记者问起这位老师的表现时,学生说“有一个喝了酒就经常打学生。”

 

  随后,记者与死者家属一起来到五经中学女生宿舍后的水沟,张继鑫的尸体最后就是在这里发现的,一位老师说“躺得很安详,头朝东,脚朝西。”记者反问“很安详”是什么意思,这位老师说“就是很舒坦,脸上没痛苦。”随后,迟到三个小时的校领导终于来了,还是向记者叙述张继鑫当时的死状,“仰面躺着,头朝东脚朝西,有一个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在怀里。”“不是他杀,不是自杀,是意外事故,主要考虑身体健康原因。”

 

                       

                               老师NB说:“就是很舒坦,脸上没痛苦。”

 

  对于这样的回答,张继鑫的家长无法接受,他们说孩子平时身体不错,没有疾病,再说,孩子在外面一个晚上怎么会无人发现呢?最后,家长让当晚的值班老师出来对质,但四位老师的电话都打不通。

 

 

  校方否认罚站而冻死的说法。我无意纠缠于哪个说法准确,我极其惊诧于老师面对电视镜头所发表的冷漠得匪夷所思的说法:“躺得很安详,头朝东,脚朝西……”“就是很舒坦,脸上没痛苦。”

 

  这是老师说的话吗?就是旧社会黑老大对自己手下的人“死于非命”也不至于是这个态度呀!人的心,难道也是零下10℃?你若有良知,那么你说人家死得舒坦,就能降低对你良心的谴责吗?你若有法责,那么你说人家死得舒服,就会减少你的法律责任乎?

 

  师之冷漠,并非孤例。在重庆渝中区一家幼儿园,就曾发生了一幕让人震惊的事:一位5岁的小女孩,因为感冒咳嗽,痰吐于地板,老师竟压着她的头,让她把痰舔吃了!而那幼儿园园长,辩称老师只是“情急之下做出了这一过激行为”,仿佛是“临时性起意”“迫孩子舔痰”似的。

 

  确实,如今我们生活生存在一个错误的、似是而非的教育环境里。最大的错误环境,就是错误的应试教育;其次的错误环境,则由不懂教育的错误之师构成。反人本、反人性的应试教育搞了几十年,如今的教师也是这一教育环境的产物,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应试教育下的蛋,然后又成了对下一代实施应试教育的“祖师爷”。难道子子孙孙无穷尽,“应试愚公”一代代共筑这座越来越庞大的应试大山?

 

  而真正的爱的教育,它一定是以人为本的,一定是重视孩子的生命,珍视孩子的尊严的。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一个孩子生命的失去,就能深深刺痛整个国家?

 

  那些说孩子“死得舒坦”的人,心里不会有一点刺痛感。倒是他们自己说得轻松说得舒坦。真是冷漠得几近变态。恐怕他们平常早已习惯于冷漠残酷的惩罚教育。爱的教育,方法总是极其有限;惩罚体罚的教育,手段总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即使没有使用硬暴力的体罚,也会使用软暴力的惩罚。如果每位受教育者说一种亲历的惩罚体罚,我估计跟帖盖楼的高度都可以高过喜马拉雅山。

 

  惩罚教育,是反教育的。赏识教育,才是教育方式的真谛。可我们的应试教育者,有几人知道赏识教育为何物?就在这天,我在19楼网站看到一个帖子《老师太过分了,完全是打击教育!一点信心都不给孩子!!》,两万多人点击。是一位母亲写的:“我家儿子作文写得不好,班上语文老师经常批评儿子,有一次老师叫儿子当着全班念自己的作文,儿子念一句老师马上就说这句哪里写得不好,这样太伤害他的自尊心了!弄得儿子很害怕上作文课……”后来的情形更出人意料:他们让孩子去作文培训班学习,经过培训确有进步,可那语文老师说这肯定是从作文书上抄来的,朱批大大的“抄的!”,并斥之“抄东西很可耻”……呜呼,哀哉,我已无话可说。

 

  赏识是艰难的,惩罚是容易的。关爱是艰难的,漠视是容易的。暖是艰难的,冷是容易的。而到了张继鑫这里……生是艰难的,死是容易的。

 

     龙亚牤 整理于2009.12.31

     原作者:徐迅雷 都市快报(http://www.sina.com.cn  200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