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5:03:37
来源: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参政议政部   日期:2006-12-11
2001年7月13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最后角逐中,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中国人的盼望终于实现了。作为第29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人民更为激动。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自申奥成功后,就把积极推动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2001年起,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积极支持九三学社社员、首都体育学院裴东光副教授开展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工作。裴东光副教授在加拿大留学期间主攻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近年来,发表了相关论文十余篇,1994—2001年期间多次参加国内外奥林匹克运动的学术活动。2002年—2004年间,裴东光副教授开始在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尝试着举办了4次小学生模拟古代五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活动,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同时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国际奥委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先生专门发来贺电,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以及北京奥组委对此举表示了肯定和支持。2004年裴东光副教授等人又推出了奥林匹克教育国际课程,以达到让小学生从各个学科和不同的层面直接参与奥运、体验奥运的目的。小学生模拟古代五项奥运会和奥林匹克教育国际课程的出现,改变了过去空喊口号的学习和表面上参与的形式,使得奥林匹克教育变得更直接更具体,增添了青少年了解和感受世界文化的渠道。裴东光副教授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研究,并成功地把奥林匹克教育引入到小学,是一项非常有益地尝试,开创了我国在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先河。
2003年7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策划并组织了奥林匹克教育图片展览。由400余幅图片组成的124块图文并茂的奥运图片展板,紧紧抓住了“奥林匹克文化”这一主题,将“人文奥运”理念生动地展现出来。图片向人们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由来,及其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形象地再现了古代奥运会场景,阐释了奥林匹克文化与精神,展现了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机构与运营、现代夏季与冬季奥运会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叙述了我国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尤其是由儿童参与的别具特色的开幕式——天使与奥运,令每一位在场的观众深受触动和启发。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先生在致辞中肯定了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举办这次展览的积极意义。他说,民主党派参与并举办有关奥林匹克的展览还是第一次,这充分说明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在这样的社会关注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此后,从2003年8月—2006年8月间,奥林匹克图片巡回展先后在本市15所高校展出,约有9万多人参观了展览。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会及时总结了裴东光副教授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和奥运图片展览的社会反响和实际效果,经过与有关专家进行座谈后,认为社市委近两年对奥运教育的探索已具备了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应该整合社内力量,乘势而上,通过更有力的措施,促进北京市筹办2008奥运会的工作。
2003年8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向北京市科委申报了《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落实“人文奥运”的重要作用与实施方案的研究》的科研课题。同年11月研究课题被批准立项。随即社市委组建了由九三学社崇文区体育支社为主的“奥运教育”课题组。九三学社社员、国家体育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张天白任课题组组长,九三学社社员裴东光、杨铁黎、黄文卉、李捷、郑剑虹、郑晓东等同志为课题组成员。这些成员大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且都是多年从事体育教育、体育研究和主管体育的政府部门工作的业务骨干。社市委主委田麦久亲自挂帅,主抓课题研究工作。2003年12月11日田麦久主委主持召开了人文奥运专题研究开题报告会,自此课题研究正式启动。
北京申奥期间提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其中,“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和发展,它深刻地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如何将“人文奥运”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实施,如何在2003年—2008年5年间持续不断地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并取得最佳效果,是北京奥组委急于要解决的问题,而大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是体现“人文奥运”理念的最好方式之一。所以课题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提高人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将“人文奥运”理念落实到实处,并为北京奥组委大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供具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2004年初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奥运教育研究的文献。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在希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法国等奥运会举办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小学生是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如加拿大奥委会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分为:知识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活动教育。国外奥林匹克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来学习和传播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理想、奥林匹克所倡导的价值观、奥林匹克的历史和有关的运动知识。奥林匹克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模拟教育、传媒教育、文化教育等途径来实现。当查阅国内数十篇有关奥运研究的成果时发现,其内容大多数是北京承办奥运会的经济价值研究和一些有关“人文奥运”的理念、内涵方面的理论研究,而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甚少。关于主办国如何推广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可操作性研究尚未见到。
与此同时课题组对北京及其它省市一些地区的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据课题组成员对部分中小学学生的访谈和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对北京以外地区学校的调查之后,认为当时我国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缺乏系统的、可操作性的研究及实施方案,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还没真正开展起来。通过调研发现,学生们对我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感到十分振奋,渴望了解奥林匹克知识,愿意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但是,很多学校不开设奥林匹克课程,不提供奥林匹克资料,不举行奥林匹克展览及有关活动。特别是北京以外地区的学校,似乎感受不到奥运会在我国举行的氛围,错失了奥林匹克教育的大好时机。因此,在我国,尤其是北京市作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开展奥匹克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势在必行。
从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课题组多次召开社内外专家座谈会,对奥林匹克教育与人文奥运的关系;奥林匹克教育对落实人文奥运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和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奥林匹克教育上的成功经验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大家认为:“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的奥运。它是在筹备、举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使所有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者体验和享受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文化全过程的一种新概念。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奥林匹克教育是传播奥林匹克文化的主要渠道和手段。其宗旨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使青年人了解奥林匹克文化,感受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身心和谐地全面发展。因此,奥林匹克的核心价值是人的发展,奥林匹克活动是贯穿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组织体系和活动体系的三大体系的主线,它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内容通过组织体系落实到奥林匹克活动体系之中。奥林匹克教育是“人文奥运”的重要内涵之一,从奥林匹克教育入手,将“人文奥运”的理念从理论层面转化为可操作层面,真正使“人文奥运”的理念得到体现和落实。在座谈研讨中,社内外专家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和不同的工作层面,对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课题组对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2005年5月14日至6月13日,课题组成员裴东光副教授参加了希腊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举办的研究生班。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对10位资深的奥林匹克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这些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对我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议。
课题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奥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奥林匹克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参考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出如何在我国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5点建议。
第一要创建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价值体系。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期中大力融入东方文化精髓,在“人文奥运”上做文章,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有益的补充和联系,结合灿烂的中华文化,奥林匹克教育将会有广大的创新空间。
第二是让奥林匹克教育面向所有人。百余年来,奥林匹克教育基本集中在对学校青少年的教育上,但奥林匹克教育的对象不应局限在某一群体,而应该面向所有人群。针对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媒体记者、赛场观众要进行重点教育,甚至是强制性的教育。同时奥林匹克教育也不应该局限于北京和京外有奥运会比赛项目的城市,应通过各种形式将其扩展到全国,对所有人进行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
第三是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要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既要确保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教育实施,又要为后奥运的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保障,使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得到有效保留,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奥林匹克教育产业。
第四是尽早建立奥林匹克教育网站,注意娱乐性、公益性、先进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国内已经出现一些以奥运为主题的网站,但存在多头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商业网站和公益网站混杂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因此要整合资源,有序发展奥林匹克网络教育,在手段和内容上要突出娱乐性、先进性和互动性。
第五是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奥林匹克教育的成功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涉及知识产权和管理权限问题,并不是有良好愿望就可以任意施行的。因此,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机构应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以满足不同群体对奥林匹克教育的需求,利用一切社会力量办奥林匹克教育。
这五点建议,既是课题组对前一阶段奥林匹克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研究和制定2008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北京市政协、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的高度重视。2004年11月5日,市政协组织民盟、民进、九三学社及教育、文化、体育界的市政协委员到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进行视察,寻找北京奥运的具体活动方向与方法。11月9日,市政协主席程世峨,北京奥组委、北京市各民主党派领导听取了九三学社领导关于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三年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经验汇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作了详细报道,市政协《北京观察》杂志发表了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奥林匹克教育的系列文章。2005年6月课题组成员在希腊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研讨会上,就该问题进行发言,引起世界其它国家奥林匹克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05年12月6日,由奥组委及市教育主管部门发起的北京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挂牌仪式在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进行。该学校成为中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最早,并获得国家承认的第一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
在奥林匹克教育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的基础上,课题组集中所有力量,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完成了2008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的撰写工作。
2008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由宗旨、目标、任务、原则、实施对象、主要战略、多种保障、实施步骤等8部分组成。
其宗旨是,在2008北京奥运会周期对中国公民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倡导奥林匹克精神与理想,增强公民素质和市民意识。青少年是2008奥林匹克教育的重点对象,旨在鼓励青少年了解奥运、关注奥运,进而积极参与奥运,是超越民族、宗教、文化和国家差异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融入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播者。2008奥林匹克教育方案的有效实施,将使全国人民,尤其是新一代青少年受到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和启迪,为中国,为世界,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宝贵的遗产。
其目的是,通过奥林匹克教育活动的开展,弘扬和普及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把奥林匹克教育同提高国民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将人文奥运的理念落到实处,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贡献。
其任务是,2008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的重中之重是青少年教育,尤其是北京市和京外5个协办城市的中、小学生;通过奥林匹克青年营等活动在大学生当中进行奥林匹克教育;针对媒体人员、运动员、奥运会志愿者和组委会工作人员等,进行专门的奥林匹克教育,提高其思想水平和业务技能;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对奥运的热情和兴趣,在参与奥林匹克实践中得到教益和快乐,并产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努力的愿望;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宣传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念,做好迎接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准备。
其原则是,以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为核心,组织体系为保障,活动体系为载体,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奥林匹克教育的实施过程要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奥林匹克理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身体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其实施的对象是,两类区域、两类人群。北京市以及上海、天津、沈阳、青岛、秦皇岛等5个协办城市为重点区域;此外为一般区域。青少年(大、中、小学生)为重点人群,此外为社会其它人群,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志愿者、观众、媒体人员等。
其主要内容是,在大、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加设奥林匹克知识课和实践课;在中、小学开展模拟奥运会比赛及奥运会仪式的活动;组织奥林匹克青年营活动;与国外学校建立联系,开展一校一国的交流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全国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一校一市、一校一县、一校一村的活动;在全国大、中、小学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月、奥林匹克周、奥林匹克日活动;在体育院校开设奥林匹克课程和专业,培养奥林匹克教育师资;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基地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社区、奥林匹克教育企事业单位,以及先进个人等评优活动;在中国奥林匹克学院通过课程和研讨对代表性人群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在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当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与讨论,使他们成为体现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楷模和使者;广泛开展奥运冠军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的公益活动;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办奥林匹克知识讲座和展览;组织各类人群、各种行业的奥运知识英语竞赛;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网,推动奥林匹克思想研究和传播;举办各种层次的奥林匹克研讨会,促进奥林匹克领域的学术研究;举办国际体育记者讲习班,对媒体人员进行奥林匹克教育和培训;将2008奥运会宣传口号、张贴画、吉祥物、主题曲等的征集活动于奥林匹克教育结合起来;举办以奥林匹克为主题的文学、音乐、美术、摄影、邮品、舞蹈、影视等创作活动;在7月13日庆祝申奥成功的奥林匹克文化节中举办奥林匹克教育论坛、竞赛、表演等。
其保障条件是由组织运行、教材资源、渠道保障、人力保障和财力保障等子系统组成。
其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5月—2005年10月为动员阶段;2005年11月—2006年12月为启动推广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为全面开展阶段。各阶段均制订出明确目标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5年初,课题组负责人张天白(市人大代表)在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抓紧制定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将人文奥运落实到实处的建议”,得到了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课题报告初稿形成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为了将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的研究成果转变为向市政府建言献策的工作,2005年8月30日,田麦久主委主持召开了“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汇报研讨会”,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市教委主任耿其超等领导汇报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研究成果。朱善璐书记听完汇报后说,感谢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为奥林匹克教育研究所做出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建议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积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并落实好北京市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这项工作就这样定了。朱善璐书记做出的决定为日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及有关专家为北京市制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做出贡献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汇报研讨会成功地将软课题研究转化为参政党履行职能的具体作为。
为了将朱善璐书记的决定落到实处,将奥林匹克教育推向深入,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成立了由田麦久主委直接领导的“奥林匹克教育促进组”,由社市委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建民任组长,社崇文区工委体育支社主委杨铁黎为副组长,部分体育界、教育界社员为组员。在奥林匹克教育促进组成立会上,明确规定了其工作任务是要积极配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认真完成市教委部署的奥林匹克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2008年之前继续组织好每年一次的“北京九三奥运论坛”;继续协助市教委完善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实践,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逐步推广经验;继续组织奥林匹克教育巡回展,在原有展板和展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展览内容和形式,配合市教委在相关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发适合大、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多媒体课件,以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体系为主线,十二个主题为框架,将奥林匹克教育教学系统化,为建设其课程体系贡献力量;协助策划、组织以学校、区(县)或全市为单位的“学生奥运知识竞赛”、“奥运故事会”等活动,组织专家到大、中、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奥运知识讲座等工作。
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汇报研讨会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及有关社员参与了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相关工作,并在其中做出努力和贡献。首都体育学院教授杨铁黎、副教授裴东光、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副研究员黄文卉等同志,参加了由市教委牵头的北京市2008中小学奥运教育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参与了北京市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考察活动;参与了全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与师资培训等12种课本和教材的编审工作;主持制作了14张一套的全国中小学奥林匹克知识教育挂图,由强生集团赞助300万元,印刷54万套,向全国中小学发放;今年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将中国奥林匹克学院设置在首都体育学院,杨铁黎、裴东光等同志参与了由市教委、奥组委、首都体育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全市30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的培训工作,并在其中担任了主要的组织和教学工作,一次对3000名教师进行奥林匹克培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培训活动;2006年6月,杨铁黎、裴东光、黄文卉等同志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参与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命名的2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的授牌仪式,同时参与了外省市35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评审工作。
2006年2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落实“人文奥运”的重要作用与实施方案的研究》课题正式结题。评审专家对此课题给予了较高评价,他们认为,此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少见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研究成果对我国,尤其是北京地区开展奥林匹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案例点评:
1.选题的研究内容是奥组委急需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
如何将“人文奥运”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实施,是当时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急于解决的问题。《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落实“人文奥运”的重要作用与实施方案的研究》紧紧抓住这项工作,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很强操作性的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方案的建议,并得到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市教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选题十分准确,急政府之所急。
2.将软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参政议政行为的成功案例。
《关于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对落实“人文奥运”的重要作用与实施方案的研究》是软课题研究,属于科研行为。但其研究内容是紧紧围绕着市政府中心工作的,从这一点来讲,又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范畴。课题研究中所反映的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议,正是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的基础资料,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抓住时机,向市委领导和政府部门进行汇报,成功地将其引到参政议政工作中来,促进了成果转化,并使其上升为参政党履行职能的行为。
3.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通过科学研究的手段获得了国内外奥林匹克教育本质、内涵、形式、作用的规律性认识,对近两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国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借鉴,掌握了本市及外省市部分大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理论指导下,提出着重加强落实和体现“人文奥运”理念,提高对策应用性和指导性的研究,加之对此问题的长期关注,所以建议不仅内容详实,而且有很强的操作性。
4.边实践,边研究,边转化。
关于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议,起源于在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的探索和举办奥林匹克教育图片展的实践,当实践达到一定积累时,及时整合社内力量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当研究形成阶段性成果后,通过发表论文和文章,参加各种论坛演讲,在市人大会上提建议,向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转化,并直接参与市教委推行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制订等一系列工作,采取了边实践、边研究、边转化的形式,形成了实践、研究、转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