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问”是个伪命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8 00:51:57

“钱学森之问”是个伪命题

 

    季羡林先生的晚节,实在无趣。这位大学问家,见到主事的除了探讨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就是称颂“政通人和、河清海晏”。比较而言,晚年的钱学森先生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倒是令人佩服。

    每当主事的探望钱学森先生,这位航天之父都要唠叨一番,主旨就是质问当代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所问的这个问题,被概括为“钱学森之问”。

    钱先生逝世不久,三位秘书就把钱学森先生晚年系统思考教育的言论公布出来,对全面理解钱学森,不无裨益。但是,笔者阅读之后,困惑更多,甚至作出一个判断:“钱学森之问”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所以,围绕“钱学森之问”所作的回答,依然是个伪问题。

    钱学森之所以成为学术大家,除了家庭的熏陶,个人的努力,得益于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也就是说,民国和美国培养了钱学森,1955年,开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效力。自从钱学森信从马克思主义之后,对民国和美国的判断,存在不公正的心态。但是,晚年的钱学森担忧当代的教育不能培养杰出人才,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感念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氛围,在钱学森看来,加州理工学院的空气弥漫着创新的氛围,他对大名鼎鼎的麻省理工学院不以为然,认为那里稀松平常。

    钱学森的父亲,本身就是教育家,创造条件,让孩子全面发展。钱学森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受惠于通才教育,真是如鱼得水。在这里,钱学森开阔眼界,博采众长,在冯·卡门先生的教导之下,成长为一代学术巨子。

   晚年的钱学森,进入哲学的领域,经常提出新想法。对于大学教育,他也有一番自己的理念,提出大成教育思想。仔细研究钱学森的大成教育思想,最终发现,其实就是通才教育的别名。我就奇怪,在美国二十年的钱学森,难道不知道通才教育是世界大学所遵循的通例?也许,这里蕴藏着钱学森的苦心。信从了马克思主义的钱学森,要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的通才教育理念,阻力太大。钱学森希望通过自己的号召力,在大学推广通才教育的别名——大成教育学。我觉得老先生这个圈子兜得太大了,教育界人士也没有领会。

    钱学森非要把自己感同身受的加州理工学院的“自由”的氛围,叫做“创新”,也是如法炮制。钱学森看来,大陆没有一所大学适合产生创新人才,所以,现在科学技术才没有领军人才。

    我之所以说“钱学森之问”是伪问题,就在于,钱学森往前走一步,就可以揭示问题的实质,但是,紧要关头,钱学森开始打马虎眼。钱学森,其实应该问:为什么大陆的大学欠缺自由?老先生之所以在实质问题面前止步不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大陆极度欠缺自由,我们甚至已经欠缺到了,不知道欠缺的程度。

    难得钱学森老先生如此具有忧患意识,难得老先生谆谆教诲晚辈立志学习加州理工学院。平心而论,钱学森先生曾经就读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哪所学府高度意识形态化呢?哪所学府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呢?哪所学府充斥着不学无术的党棍呢?

    温相对于钱学森先生非常尊重,所以,钱老先生有机会给主事的说出自己的一番心里话;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逝世,同一天,教育部长周济被撤职,这种巧合真是意味深长。

    温相激昂地表示:要打破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障碍。在我看来,高度的意识形态化,正是最大的障碍。但是,把这块硬石头搬走,绝非易事。因为,大学有问题,但绝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

    一九九八年,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笔者曾经写一篇小文,题目是《呼唤教育家》,小文的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我们的大学到底以民主、自由为鹄的,还是以独裁、专制为鹄的?

    (2009年11月11日,书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