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可能成为下半年调控重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32:23
7月21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这是继6月16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第二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也是今年4月贷款加息以来的第三次重大信贷紧缩动作。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令政府感到了担忧。投资、信贷的“咆哮式”增长,加大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很显然,决策层正努力让投资引擎带动的高速列车慢下来。
“这不是一般的反弹,而是经济结构调整未到位引起的第二轮投资过热。”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说。7月25日,发改委网站刊登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的文章,证实了王小广的说法。
让经济结构调整到位,靶子在哪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从产业的角度来看,房地产、汽车等先导行业在经历了一个时期的调整后,上半年再次出现增长加快的趋向,带动了上半年投资提速。与此有同感的还有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他认为,房地产、汽车是产能过剩的根本。
7月10日,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在首届华南金属论坛发表演讲时说,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赴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的调查结果看,汽车、钢铁、铜冶炼、铅锌、水泥等12个行业投资扩张速度加快。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钢铁开工项目增长达77%,汽车行业扩张的幅度则更高。很显然,与房地产一样,上半年GDP增长中,汽车再次充当了重要角色。
结构性过剩可能是调控重点
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对房地产挥出了调控的“重拳”。
此前,主管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国家发改委对焦化、铁合金、煤炭、铝、水泥、电力、电石、纺织、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宣战,行业的结构调整文件已在执行中。然而,已列入调控“黑名单”、又是投资引擎主要“燃料”的汽车,时至今日,人们只见到了调控的影子,却没见到清晰的调控措施。
其实,表象背后已是暗流涌动。近一时期,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信号非常鲜明地由发改委官员及与此有关的人士在各种场合放出。合肥的中汽协年会、桂林的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杭州的全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座谈会、重庆的2006中国汽车趋势发展报告会等等,我们都听到了对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声音。透过种种声音的汇集,给人感觉强烈的是,调整的预期目标是要解决三个结构问题:组织结构要解决规模效益方面的问题,技术结构要解决自主品牌与引进产品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异问题,产品结构要解决自主产品与引进产品在品种和产量方面的差异问题。
种种迹象已非常清晰地表明,下半年决策层肯定要对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重拳冲击。
2004年,汽车虽未被列入调控的“黑名单”,然而决策层已从那时开始,就不断地对汽车“点刹车”。2004年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守则就是调控的细则。但继2004年到2006年的今天,汽车依然没有走出结构性过剩的阴影,那么这次调控谁受到的影响最大?
跨国巨头闻风而动
实际上,汽车界近期发生的故事,就能感到调控的风向。最近,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突然表示将增加在国内零部件的采购量。戴-克最近宣布,将在未来的两年中,在中国增加8倍以上的零部件采购量,并将其用于本地化生产,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7亿元人民币。而华晨宝马将在明年对中国达到24亿元的年采购额,提升本地化水平。
有知情人士透露,调控措施有可能对企业编报的可行性报告落实情况有要求,估计这两家跨国汽车公司是闻着味儿了。从戴-克刚刚上公告的300C轿车可以看出,如果戴-克方面不做相应的行动,项目肯定受阻。
今年3月,沃尔沃突然宣布,于今年夏天以技术转让方式在长安福特实现国产。有业内人士分析,沃尔沃之所以来不及等到南京工厂建成就先行国产,就是预知到由于国家鼓励汽车产业自主品牌,会提高外资品牌的进入门槛。据悉,这一门槛就是在新建项目中,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生产的汽车车身前部显著位置必须标注企业自有的产品商标。
可以预测,决策层的刀口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着外资的品牌商标去的。发改委工业司副司长陈斌曾很明确地表示,汽车产能过剩,并不是总量上的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那么,在市场上是外资品牌过剩,而自主品牌的份额则显得明显不足,这是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调整的。
据悉,重点调整的内容还有商用车。负责调控措施起草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黄永和日前对记者表示,产能闲置问题最严重的厢式车、仓栅式运输车及改装车等专用车制造领域,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整治范围,两年内不再新批项目。在此基础上,国家将通过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推进汽车生产企业联合重组、建立汽车产能监测制度、推动汽车产品出口、加快零部件工业快速发展等措施,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北京于小星信息咨询部提供各类信息并提供以下签约服务:
受托对各类信息搜集、整理,提供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参谋、磋商、评议、会诊或顾问投资行为的可行性;大型会议文档及档案整理;科技成果密级评价;受托为外地客户在北京筹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和相关推广工作。受托在北京代办各项合法事宜。   电话/Tel:13801068992   电子信箱/E-mail:bjyuxxzx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