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慧:公车改革,即使对牛弹琴,牛也懂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7:51:13
肖雪慧:公车改革,即使对牛弹琴,牛也懂了

前几天丁东先生的专栏提出对掌权者自肥要有硬约束,比方就车改,提议对官员的现金补助规定统一的上限,并建议参照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的做法,市内交通补助1000元。

硬约束是一定得有的,但它们并不能单独起作用。以目前的权力现状,即使真出台了规定上限的硬约束条款,突破上限的变通办法也一定会很快创造出来。上世纪90 年代,为了管住官员在公务招待名义下的大吃大喝,曾有过“三菜一汤”的规定。这规定够具体了。结果怎样?官员群体在这类问题上突破限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万万不可低估。

而上限1000元的市内交通补贴,对几乎每天跑外勤而且常常一天跑多处的人来说,可能不够;对很少需要外出的,是变相分肥,无论月贴6000—7000元还是1000元,都脱不了分肥性质,只不过是分多分少而已。即使月贴 1000元,也相当很多一线工人全月工资了。何况官员享受的远不止这一“贴”。可是如果按工作需要分配补贴,谁需要谁不需要、需要多少,又是一个极难搞清楚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上,国外现成的经验学起来技术上也并不难。那就是对公车腐败零容忍(当然包括对其他一切形式化公为私行为的零容忍),除省级政府首脑外尽量不配专车,限定政府部门公务车数量,日常公务用车需要通过合理调度来满足。这远比核定哪一级官员保留专车、每一级官员补贴多少或按公务出行几率的大小补贴,要简单得多,公正得多。

如今不管是轮子上的腐败,还是筷子下的腐败或别的种种名目下的腐败,整个社会已成共识,我们再也拖不起了。仅公车一项,据中纪委资料,截至2007年11月 30日,全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为522.2万辆。一年半过去,公车数量无疑有增无减。而且前不久还有报道称宝马等豪华车已经入围中央部委购车范围,这跟绝大多数国民承受着医疗、教育、住房等巨大压力,经济拮据不敢消费形成了强烈反差。

采取零容忍,不搞任何形式的现金补贴之类“改革”,因为这种“改革”先天就包含有将特权现金化的腐败因子。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通行办法,除了中央政府、省级政府首脑配备专车,其他一律不配专车,其他公务用车调配使用。这种办法操作上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相互攀比、扯皮。

不过,在本身就倾向于自肥且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面前,再好的办法也会遭遇走麦城。最新披露的公车非法出租以中饱私囊就证明,如果回避有效管束官员的制度性安排,如果仅仅是内部人监督内部人,不把权力的运作和花销置于阳光下,无论什么防范措施,权力都有办法应对,任何看似严格的限制或规定都难脱沦为摆设的命运。

真想解决问题,还是得釜底抽薪。一,预算和实际财政支出透明公开,接受纳税人的质询。二,监督诉诸全社会而不仅只是人大或体制内监察之类机构。最近陆续披露的“天价车改”得以通过甚至实施,人大也好,监察、纪检部门也罢,都不单纯是个缺位问题。事实上,包括人大在内所有这些机构,本身都是公车消费的受益者,在这个问题上,跟党政官员利益一致。辽宁辽阳市弓长岭区领取天价车贴的,人大、政协负责人不是个个都利益均沾了吗?如果人大代表需要选民认可,应接受选民监督、质询、问责,情况将大不一样。三,通过改革,使人大代表对选民真正负起责任,使官员走出只认上级不认民众的窠臼。而且,要打破官员形成反对改革的利益集团,从而使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寸步难行的困局——如官员财产公示,也得走这一步。

这些都不过是常识,而且近些年来被反复提起,即使对牛弹琴,牛也懂了。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阅读(5)|评论(0)|收藏(0)|打印|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