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车改革当以南京为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5:13:58
杭州公车改革当以南京为鉴http://view.QQ.com  2009年06月25日23:28   长城在线 (燕赵都市报)  许斌  我要评论(174)

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与此同时,杭州市向公务员发放“车贴”,“车贴”根据级别分9档,最低每月300元,局级干部2600元。(本报昨日12版)

在公车改革上,杭州不是第一个,甚至都不能勉强算第一批“吃螃蟹”的城市。

2004年关于南京市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消息见诸媒体,引发的舆论反应可比现在热烈多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亦不过在于:相当部分公务用车,本来属于违规用车、不必要用车,全部以车贴形式“赎买”是否合适;拿了补贴,是否就真的不用公车了,是否会补贴照拿、公车照用;以行政级别为发放补贴的标准是否合适,真正出于公务需要,是普通办事人员需要更多补贴,还是级别更高的领导干部需要更多的补贴;比之于直接发放现金补贴,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的补贴更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更有利于杜绝浪费。叫好声有,往往这样说:尽管补贴总金额庞大,终归比公车浪费总额少多了,但叫好声成立的前提,亦终归是改革落到实处,不会补贴照拿、公车照用。

现在,杭州市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的消息传来,舆论反应,依然与5年前相似。

不禁想问一问,5年已经过去,南京市的公车改革究竟怎么样了?南京市的公务用车现状,究竟有没有变化?相关改革措施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具体来说,比之于5年前,公车数量减少了还是增加了?含现有公车支出与补贴总额在内的涉车总支出是减少还是增加了?即便涉车总支出减少了,整个行政支出总额是否随之下降了?如果没有,便可能有相当部分涉车支出以其他其名义走了账。在改革过程中,陆续发生了哪些问题,针对具体问题,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媒体积极跟进,诚然是上述结果被众人知情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切合现实国情来说,最重要之前提,还在于政府能否充分尊重公众知情权,愿意积极主动地披露相关信息,以更好地接受公众监督。这不仅有利于相关改革工作在一地一市的推进,更足以为其他地区和城市的相关改革提供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然而我上网反复搜索,却只是偶然发现有一则实质性的后续信息,也已是2007年的旧闻了。该新闻说在该市玄武、白下、鼓楼、栖霞四区率先推行“公务交通卡”,逐步告别原有的公务交通费现金发放方式,力促“车贴”真正“专款专用”。(《江苏经济报》2007年12月22日)

俗语谓:有始有终,重要的并不是相关改革是否开了头,而是改革在怎样进行、怎样发展,是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往坏的方向发展。南京市实行公车改革也好,杭州市或者其他城市实行公车改革也好,但愿相关信息,不会永远只是在公众眼前开个头,然后就彻底隐藏在云雾中,使公众失去了参与、推动、监督的机会。

一旦失去了公众的参与、推动和监督,便很难保证改革不深陷入“黄宗羲怪圈”,纵能收效于一时,却终不免“昙花一现”或者“人走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