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公车改革的街谈巷议--松韵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0:43:50
关于杭州公车改革的街谈巷议
[ 2009-6-27 9:51:00 | By: 梅柳 ]
关于杭州公车改革的街谈巷议
事件: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公开拍卖。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议论。(24日《新京报》)
观点1:“车贴”应“贴”工作别“贴”级别
杭州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都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此举值得肯定。然而,取消专车后所采取的按级别发放“车贴”的做法,却值得商榷。
杭州市向公务员按级别发放“车贴”,标准不应完全按级别进行计算。因为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级别越高在工作上就用车最多,当然也不完全是级别越低在工作上就用车越少。因此,发放“车贴”的多少,应体现工作用车实际发生的情况。
观点2:赎买式“车改”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车贴”是不是对享受公车特权的一种“赎买”?应该说,有“赎买”的成分,也有“补贴”的成分。首先必须承认,公车的使用确实形成了一种特权;同时也不能不承认,公务员在履行公职过程中付出的交通成本,应由公共财政埋单。
“车贴”会不会变成工资外的福利?杭州市“不能取现”的规定若能严格执行,便能预防“车贴”变“福利”。重要的是,在“车改”问题上须算“大账”。一名局级干部每月车贴2600元(最高级别)看上去很多,但以前消费公车的实际月消费更多。
因此,在公车改革问题上,我们应该抱着理性的态度,而绝不能理想化。中国的改革一直是渐进式的,车改也不应奢求一步到位。“两害相权取其轻”,杭州的车改是值得肯定的。
观点3:发放“车贴”应问问纳税人
取消专车变为发放“车贴”看似实现了“跨越”,但“车贴”与专车都是在花着老百姓的钱。
杭州此次将专车改为“车贴”可以在一定情况下有效的遏制滥用专车、公车私用的状况,是值得推广的,但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了必要的议事环节,程序上不能达到正义。
“车贴”属于公共财政部分,是纳税人的血汗,变革花钱方式应当征询纳税人的意见,这是最基本的程序。杭州政府将“专车”改为“车贴”也是如此,自己闭门造车,难怪群众非议。
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