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哲学与价值投资:性格决定投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23:56:42
性格决定投资(2009-06-03 08:32:58) 标签:励志 性格决定 决定命运 投资人 刘备 中国 杂谈  分类:长线战略投资策略研讨

         凌通价值投资网

             价值投资者的精神家园!

凌通价值投资网欢迎您

    凌通价值论坛的老网友心安理得先生发布一篇文章《投资的误区之一:追求利益最大化》。文中写到:“投资目标无形地影响投资行为,并根本地影响投资结果。当设定的目标高于能力,那就会进入力所不能及的状态,其结果必然无法达到目标,并将耗尽资源,失去信心。”心安理得先生进一步地认为,“投资者应该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设立目标。目标绝非越高越好,从某种意义上讲,目标合适是最佳的,甚至于目标越低越好。”有一位网友在跟帖中提出每年只要维持10%-15%的回报,十年之后将战胜99%的投资人。这是一篇极其精彩和极其有价值的文章,引发我进一步产生了以下的思考:
    长期以来,价值投资人把估值作为投资的核心,把研究企业和研究市场作为投资的主要内容,甚至于全部内容,但在这里大家实际上遗漏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投资的成败主要不在于公司,不在于估值,不在于市场,而在于自己的心。投资者是一个人,这个人有情绪、有感情、会恐惧、会贪婪,这些东西最为真实和最为强烈地影响了投资行为,而投资行为是投资结果的根本影响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好投资人,首要的是研究自己和认识自己。《道德经》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仅仅是智力范畴的事情,而战胜别人,也仅仅说明你有力。真正的强大和不可战胜是自己能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控制自己,并能够战胜自己。
    现代投资理论有一个假设,即假设人都是理性的。由于人是理性的,所以,投资工作就是依靠投资人的理性去充分地研究市场,研究公司和研究价值,通过正确地研究这些外在的东西,就可以挣钱。这可能是一个不正确的观点。人不是纯理性的,不是一个计算机,而是一个人。投资本身需要投资人在中正平和的状态下理性思考,但人不会永远都是中正平和的,想法和愿望有时会不合情合理。人的理性要发挥作用首先需要人努力把自己的心态控制到中正平和的状态,把自己的愿望和预期控制在合情合理的状态。假如你把年复合收益率定成300%,在这种情况下,你去寻找任何公司,它也满足不了你的要求。不得已,你只好追涨杀跌,想抓涨停,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这种你把投资收益率定得过高导致的失败,其败因不是你不聪明,不会分析,而是愿望和目标纯粹就是不客观和不能实现的,所以,投资成功的初始决定因素是人心的中正平和。你的情绪、你的愿望、你的目标、你的价值观、你的财富观,是心理是否中正平和的基础,是理性和智慧发挥作用的基础。智力好比一个房子的墙,它支撑起这个房子;而情绪及情绪管理能力,对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的优缺点的了解和有意识地控制和战胜自己,相当于房子的地基。只有地基良好,上面所构筑的智力之墙才能让这所投资大厦稳固。大家都认为,投资大厦好象就是这堵智力之墙构成的,其实不是,没有心理中正平和作为地基,房子有墙也不能长久稳固。
    投资人应该先对自我进行解剖,对普通的人性加以理解,以及对自己能够调控及战胜,然后,再去研究公司和市场,人都会有愿望、有目标、有欲望、有贪性、有恐惧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比智力更容易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情况下是不理性的,都是受人固有的情绪支配的。投资人的行为大部分也是这种情绪所支配的。要想让自己成功,只能让自己的行为趋于理性,那么,趋于理性的前提是什么呢?那就是首先要让你自己的性格变得中正平和,心平气和和符合外部环境,不急不躁、不贪婪、不恐惧、不自以为是、不盲目乐观、不过度侥幸等等。这意味着每一个投资人必须用一把锋利的刀对自己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和在情绪方面的特征以及优缺点进行无情的解剖,要把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良行为特征上的不太平和的因素无情地扒出来,在阳光下暴晒,然后,强有力地战胜自己,控制自己,让它不至于突然冒出来把自己的行为推到一个不正常不符合基本逻辑的状态。这是投资人最最重要的工作。
    估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性格决定命运,不是智力决定命运。不同人的命运就是不同的性格所决定的,这是真实的。《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爱喝酒,脾气暴躁。脾气暴躁就是张飞的性格。最后,他因喝完酒后暴打士卒,士卒受不了把他杀了。关羽怎么死的?关羽骄傲,目中无人,看不起别人。自己是关老爷啊,骄兵必败嘛,结果麦城被杀。刘备怎么死的?刘备感情用事,哥们义气啊,一听说自己兄弟死啦,不顾战略形势,不顾联吴抗曹的内在需要,发兵几十万伐吴,结果死掉了。这些都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事例。刘备不是不聪明,如果不聪明,他怎么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但是,他就是受性格的支配,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自己兄弟跟自己共事一生,死啦,他当时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不顾一切地去报仇。在这一点上,刘备甚至还不如张学良。张学良心里知道他爸爸让日本人给炸死了,但当日本特派大使来吊唁时,他还强装不知,正常接待,对性格进行了良好的控制。当然,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却是一时兴起,后又随蒋介石返回南京,以至终生被囚,这完全是性格决定命运!所有的人都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不是智力决定命运的。如果你不对自己的性格全面解剖,全面了解和全面知晓,那么,你再怎么聪明也不能成功。从这一点来看,每个人都一定要深思,分析下自己的性格特征,不了解自己,不能达到自知者明的状态,就没法投资。老子不愧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哲人,“自知者明”和“自胜者强”这八个字真是说到家了,把人生的道理,把投资的道理全部阐述出来了。
    在心理建设方面,上面的交流确实很重要。在此方面,东方文化有优势,为什么这么说呢?西方文化的基因里就包括着一个不正确的假设:“人是一个绝对伟大的没有缺陷的角色,人通过研究自然,认识自然,就可以战胜自然,挑战自然。”西方文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研究自然,认识自然,战胜自然,挑战自然这些方面。西方认为,人是绝对理性的理性动物,唯一要做的就是认识自然,发挥理性,这种观念其实不一定对。东方观念是与其截然相反的,东方文化从一开始就不认为人是纯理性的,一开始就强调人会贪婪,会恐惧和有欲望。老子和孔子,以及之后的诸子百家的哲学,其根基是认识万物,但最终的目标是调整人的心理。老子的《道德经》说的是两个方面:道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德是主观应该顺道无为,要按照自然规律的道理来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适应万物的规律。《道德经》所以研究道,目的是为了构建心理之德。《道德经》的终极目标是强调人应该怎么样顺道无为,终极落脚点是人应该怎么样做。孔子的整个学说比老子的更进一步,他也是假设人不是纯理性的,人各有各的欲望,各有各的想法,有的想偷懒,有的想发财,有的想怎么样。。。。。。这么多人的杂七杂八的欲望会使社会复杂化,所以,孔子创造一个学说:人应该中庸,不偏不及,追求和谐。孔子全部学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改善人的心灵,让人的心灵中庸和平和,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自以为是。
    东方哲学先天就认为人是有性格缺陷的,人类普遍有人性缺陷,每一个具体的人更有性格缺陷,所以,东方哲学家通过研究万物,然后,让自己心平和,不贪婪,不恐惧,不悲观,不绝望。东方哲学以修心为根本,认识万物是为修心服务的,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引出一个养心的概念(故宫里有一个养心殿,也有这个意思)。在东方哲学中,养心的最高境界是,心不乱,心不急,心不躁,这样才能成事。东方文化,包括中医药理论都是强调心是根本,健康是由心造成的,事业是心平气和成就的,人生的幸福也是心平气和成就的,所以,爱发脾气的,爱急于求成的,爱自以为是的,都不能成功。在股市中,爱发脾气的,爱急于求成的,爱自以为是的更不能成功,所以,要想成功,就应该把自己的心平下来,气和下来,多读中国古代有关修心养性的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书。(点击此处参与本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