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全罗南道 从城市走向农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5 11:35:34
我们才刚见识了首尔为挺进世界一流城市之列所费的努力,现在又观察到了韩国的另一种路线。他们把战线拉到了更远处。这一部分的韩国,有别于国际化大城市的对外取向和大鸣大放,而代之以从本土出发,用有效的资源,靠自己的力量,营造一批新的社区,一批更像家园的理想之地。而这些社区,有些分布于城市内,有些则是远离中心的农村。实际的案例发生在釜山和全罗南道。作为韩国第二大城市的釜山,因为G20、釜山电影节、海水浴场而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是它的内部仍有许多隐秘之地,进行着一些隐秘的改造。比如沙下区内一处老旧的厂区,就有回收工厂的厂长,花费20亿韩元捐赠了一个大型的艺术工厂并且负责它的日常管理。另有一些贫困之地。比如曾一度丧失活力的太极村,现在正以艺术为手段,寻求新生之路。而釜山市郊的梵鱼寺,则将人从一味冒进的贪欲中抽拔出来,建起恒久的精神家园。再走远一些,位处韩国西南部的全罗南道,是韩国的传统之地,我们即将在2012年更多地认识它——全罗南道的丽水将成为上海的后继者,举办2012年世博会。而全罗南道也建起了F1跑道,今年10月刚进行过首秀。另一方面,全罗南道的支柱产业一直是农业,也是韩国最大的绿色产品基地。现在他们正在以自己的传统和本色为资本,赢得新的增长点。比如,潭阳郡的昌平面以及新安郡的曾岛面,选择加入“慢城”,作为发展的新契机。在慢城的框架下,他们大力推广本土的传统产业和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更多的人前来,但更注重的是:在让当地的传统力量生发得更茁壮的同时,让当地人有更好的生活。我们从釜山向西行,进入全罗南道,渐渐从城市进入农村。景象转换,我们一路看到的却是,一种更懂得发展真义和幸福本质的进步之道。太极村以艺术之名脱贫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我爬上一个有些陡的斜坡,发现墙面上爬满了金属制成的蜻蜓。这是到了太极村。人烟稀少,一些老人在街边的凉亭下闲坐。路边一家缝纫店,由村委会主任太太经营,虽然国别不同,但我总觉得它让我回想起我的童年。再走几步,街道呈现出紧凑而整洁、温馨而安静的面貌,全是不超过三层的低矮房屋,有些像《邻里东京》里描述的上世纪80年代还存在的那种独立而自足的邻里。街道正前方,立起一幅巨大的呈立体两面的水彩画,正完完全全是这条街道的临摹,因此看起来像一面折射的镜子,有点幽默。有一栋粉蓝色房屋,屋顶之上,竟然站了几只低头看人的鹦鹉,它们永远保持那煞有介事的姿态,因为它们是由各色玻璃吹制而成的。在另一边,可以看到太极村的全景。满是密密麻麻的低矮楼房,粉刷成各种淡雅可爱的颜色。在我眼中,太极村是美的。但这有可能是一种叶公好龙。因为事实上,这里是釜山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韩国战争期间,许多从战争第一线逃难来的人在这里居住,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在这里找到过家的感觉,当地的面貌也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现在,肉眼所见,这里的房屋密度过大,而且年代久远,条件相当简陋。过去,这里曾有3万居民,以及1000名在当地学校就读的学生,而现在,只剩1万居民(并且老人居多)和200名左右的学生。很多人离开这里去找更好的生活。我看到太极村的美,正是对它施行改造的一个结果。釜山政府意图使它成为釜山最艺术的一个地区,以此为当地带来实惠,让它重获新生。因此有一系列的事情发生。由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牵头,釜山市政府也投入一笔资金,为当地提供艺术振兴。项目从两年前开始,规划在十年之后,让太极村成为一个艺术村。今年5月已经在太极村举办过手工艺作品的展览,10月又在村里的展望台上举办了更大型的展览。此外,政府还有计划地将村内的一些空屋变成艺术展厅。全村目前一共有230个空房。他们已经买下6个空屋供艺术家制作和展出作品,不同的空房内的作品主题都各不相同,以后还将有更多这样的空屋。去年,在这些空屋内,展出了10件作品。文正见的艺术工坊内,就有一位艺术家,刚制作完一个名为《黑暗的家》的作品。在艺术家创作的同时,当地居民也可参与其中。政府鼓励他们这样。甚至为当地人提供了职业培训,比如如何制作手工艺品和种植香草,前者由艺术家提供培训,后者则由农业技术中心培训,培训所需的物料费用、场地费用和人工费用都由政府提供。到2011年,这里还将建立一个社会性的企业,来帮助销售当地人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也将开始在市政厅的大堂设店售卖,而政府所需的礼品也会直接向他们下订单,由他们制作。而我真心希望,在它以艺术为名再生的过程中,它可以继续地维持它的人情味和社区感,这将是它在物质富足之外的另一项伟大财产。多大浦艺术工厂捐赠一个艺术工坊多大浦是釜山著名的海水浴场所在地,人们在这里找乐。但这里也有一个老工业区,已经有些荒废,司机绕了几次路,最后终于迷失方向。在诸多仓库厂房之间,一张敞开的大门,向我们预示它内部的与众不同。进门直接就是一间展厅,巨大、挑高,墙面刷白,室内是白色的人形雕塑,长着人的头部和变了形的身体,或者鸟类的爪子,或者做出祈祷的姿势,或者茫然直立,或者在门后鬼鬼祟祟地窥视。这是一间大型的艺术工坊,直接由厂房改造而成,工坊的后部连接着一间名为“Seo Bong”的回收工厂,正是工厂的主人文正见,建造了这个艺术工坊,并且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艺术家使用。而他本人,并没有艺术专长,也没有受过特别的艺术教育。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件事有点费解,但他本人说,这件事本身就带给他幸福感。所有进来的艺术家费用全免,我们反复确认了这一点,因为这的确有些惊人。整个艺术工坊的运营费每月达1000万韩元,相当于6万元人民币,其中电费就有600万-700万韩元,全由工厂主承担。此外还有专为工坊设立的管委会,也要由他发放薪水。从2007年开始,他已经花费了20亿韩元在该项目上。在韩国,这样大规模的艺术工坊,只此一家。这个艺术工坊提供25个独立的工作室,因此同时可以容纳25位艺术家在此免费创作。巡视一圈下来,我们看到门类众多的艺术工作室,比如陶艺、雕塑、布料、木艺,甚至还有以工业材料为素材的创作——Jin Yongsup用各种工业废料制成形态各异的艺术品,色调冰冷具现代感并且很有装饰性,考虑到周边尽是工厂,取材倒是很方便。另有一家名为Han Design Group的木艺工坊。其主人生于庆尚北道,该地区正是韩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因此他的作品也采用最传统的做法。使用的材料也确保全天然,比如不使用化学涂料,而是全使用天然的油料。该工坊除了创作木艺,同时也设计和制作实用家具。自然,一件设计只制作一件产品,以保独一无二。韩国当地的富豪偏爱使用他设计的家具,其中最显赫的人物是卢武铉。他购买了碗柜和当时的总统夫人的书桌,价值220万韩元。实际上这在韩国属于中等价位,比如一张楠木质的床大约售价200万-250万韩元。目前该工坊正在跟德国一家家具公司HAFELE合作,为他们设计家具。除了工作室和展览空间之外,工坊内还有宿舍区,一共有16个房间,我们造访时,其中正好居住了10位艺术家。实际上,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可以向这个工坊提出申请。国外的艺术家可以有一个月的使用期限,过去曾有法国和日本的艺术家旅居创作。文正见组织了一个委员会为他挑选,这个委员会有8名成员,其中3位是管委会的固定工作人员,另外5位则由外聘的媒体人士和艺术评论家组成。他希望明年能在这里见到中国艺术家的加入。赚得多的人应该回报社会文正见先生跟随我们在工坊内走了一大圈,很久之后,我们才发现,这位衣着朴素、毫不起眼的中年男子就是工厂和艺术工坊的主人。对于各个工作室的艺术家,他表现得非常谦逊,而大部分艺术家并不那么大牌,有些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的女儿在北京大学就读过,他去看过798,当得知798将被拆除,他感到惋惜,“这对中国的艺术是一种损失。”我们问他,你对于艺术有特别的爱好吗?事实上他并没有,他不会作画也不会乐器。但是他相信这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文化,一定要人和人之间共享才行。文化艺术是和任何人沟通的一种媒体,温暖的沟通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他认为自己不懂艺术,但的确能从艺术中得到幸福,比如,“进门的那件作品,一个精灵似的东西趴在那儿,我看到时,有所‘觉悟’,这就是一种幸福。”甚至,这件事本身就带给他幸福感,即使没有任何回报。那么,韩国是否有别的人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他不清楚。他也不在乎。“要理解对方,听对方说话,这样的人一定会有幸福的生活。”他这样说,一边带领我们走向25间艺术工作室的背后,也就是他的seo bong回收工厂的办公区,工厂一共有100名左右的员工。办公室外,正堆着一座建筑废料,它们将进入水泥车,最后被制成水泥。这是工厂的主要业务。正是靠这些,工厂每年销售额达200亿韩元。文正见出生于庆尚南道的金海,那里有韩国第二大的国际机场金海机场。出身为农民,学历为初中毕业,他的致富之路是现代韩国发展的典型缩影。20年前,韩国正值经济启动期,大量房屋新建,文正见开始从事建筑产业,以此发家。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国家经济发展也步入稳定和反省的阶段,他很快开始了回收工厂的事业。我们在他的茶室席地而坐,他开始用一套完备的茶具,为我们沏茶。门外的办公室里挂着工厂的社训,一共三句话:我们工作吧;相亲相爱;一起共享。另有一幅汉字书法,写的是孔子所云“民不患贫患不均”。正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文正见看到韩国最大的问题,和北京以及任何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城市类似:“中产阶级缩小,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也许是全世界的问题。北京也有相似的情况,房价太高,大多数人买不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赚得多的人回报社会。”文正见是佛教徒,经常去寺庙打坐,“即使是两三小时的打坐也是一种净化。”他相信要去除烦恼,就要去除贪欲。“人的贪欲会导致很多浪费。要跟自然配合很重要。贫富差距也是人和人之间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人和人的问题,最后还是要靠人。人以前是为生存而活,连DNA都是自私的,但是现在,为了生存,必须要把这种DNA转变过来。”韩国釜山商会有80家企业签字承诺把财富回馈给社会。文正见选择的方式是慈善捐赠和资助艺术。这样,照顾到的就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他正在计划在厂区建一个更大规模的艺术村,并且已经决定过世后将这个工作室捐给韩国政府的“文化财团”。不久之前,他还曾给朝鲜捐建了生产抗生素的制药厂,以及向蒙古捐赠过太阳能水泵。现在,他有一个新的想法:在中国治理戈壁沙漠。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是,“沙尘暴对韩国都有影响,这是全世界的问题。”Temple Stay一天一夜的净化自然,韩国的佛教最早也传自中国。但发展至今,韩国的佛教和中国的佛教最直接的不同,肉眼也可以见到:寺庙里不烧香,庙里庙外都没有任何商贩,且没有人高谈阔论,是真正的清净。他们更讲究心中有佛,因此许愿可以不用还愿。路遇僧侣,一种正统的教育会让你遵循这样的礼仪:停下来,双手合十,对其恭敬行礼。目前,韩国在所有宗教信仰中,信仰佛教的人数最多,而各种宗教之间的包容和大同竟到这种程度——据说,佛诞日,基督教的神父也会去寺庙里祝福,就连平常,神父也会去寺庙打坐;圣诞节,寺庙的法师也会被请到教堂去讲座。就跟台湾一样,韩国的佛教也走向人间。就像梵鱼寺的方丈弘禅和尚(教授师和尚)所说,“本来禅宗是不入世的,但是实际上佛教应该大众化,走向社会。”韩国佛教的禅宗也奉行生活禅的理念。梵鱼寺在釜山城内还设有坐禅的场所,和尚万行时可以在那里修行,一般的民众也可以去打坐修行。比这更进一步的是“寺院寄宿”,韩国人都直接用其英语来表达,可见这个概念的深入人心和向外推广的意愿。Temple Stay从2002年韩日世界杯期间。为解决住宿紧张和增加游客住宿的多样化,政府启动了寺院寄宿项目,到现在已有40多家寺院加入(不过只有5家提供英文翻译服务)。位于釜山金井山的梵鱼寺是其中之一,属于曹溪宗。所谓梵鱼,就是“梵天下来的鱼”,代表人的纯洁本性。它是韩国“四大名寺”之一,另外三座为通度寺、海印寺、松广寺)。梵鱼寺并不大,但它集中了釜山地区20%的文化财。比如,从山门进入后,沿阶梯而上,有一座“一柱门”,只用四根柱子撑起整座建筑,西方人往往感到不可思议,它已经被指定为国家文化遗产。庙宇后面是一大片山林。有一天早上,负责Temple Stay的悟山和尚,领我们在其中漫步,路上石块纵横,我们寸步难行,他却转眼功夫末入云端,只余衣袂飘摇。寺庙内人不少,但到处都极静。11月是韩国的高考,母亲会提前一百天到庙里来祈祷,据说梵鱼寺的观音殿很灵。到冬天,寺庙会体贴地在室外搭起帐篷供人停留休息。这里的大雄宝殿比中国的规模要小,庙里的建筑普遍都是缩小版,因此显得要更精细。事实也如此,佛理台下的雕花极美,屋顶的雕刻也极美。在休休精舍(Temple Stay的宿舍兼教室,是传统的韩屋样式),在地板上躺下来,每一个窗户望出去,都是现成的图画。到处都很干净,即使人来人往。据说石缝水洼里都有小鱼,但当然没人捞捕,山上也见不到垃圾,连树木的围绳都用棕皮维护,用心良苦。梵鱼寺的Temple Stay,通常一次接待30-40名成员,但也有例外,比如今年夏天,就曾有一个由60名的士司机组成的体验团。他们在这里要接受严格的纪律,完成一系列不可谓不艰苦的修行。我个人就有亲身体验。如果没有类似的经验和充分的准备,即使一天一夜,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对于寺庙内的和尚来说,当然只有更严苛。他们每天只允许有6小时睡眠时间,在其它时间睡觉就要受责罚。每年的农历4月15日到7月15日是和尚们读书的时期,这时会在讲园(佛教学社)开设课堂。修行里还包括每年的“万行”,这时和尚们要外出游历,长达一个月时间。梵鱼寺也被称为韩国的“少林寺”。它的金刚乘佛武道远近闻名。按照梵鱼寺护法局长岸度和尚的说法:“这不是锻炼身体或得到特别力量的武术,而是修身养性的修炼术之一。”也就是说,如果说坐禅是静修,佛武道就是移动身体,修炼心灵,从而达到道的动态修炼法。梵鱼寺的寺庙体验项目中就包括佛武道,寺庙甚至开始在假期面向青少年推出了“佛武道寺庙体验”项目。原来是和尚修炼法的“佛武道”开始在俗界流行。目前,梵鱼寺甚至已在美国洛杉矶以及釜山、首尔、蔚山等20多处设立了修炼场。梵鱼寺寺庙体验活动也日益受到社会欢迎,去年参加该寺体验活动的有40个组1132人。截至目前,已经有5000人尝试了佛武道。梵鱼寺将“培养担负韩国未来的青少年拥有浩然之气,修炼心灵学习的基础”视为己任。就如梵鱼寺的日光法师说,对于佛教来说,教育非常重要,而实际上,就像净空法师所说的,佛教原本就是一种教育,而不是宗教。作为慢城的三支村在田埂上,一个当地村庄的小男孩飞跑着过来,到面前紧急刹车,大声向我们打招呼,并且弯腰鞠躬。据说,在韩国的农村,大人都会教导小孩这种必须的礼节。这一晚,小孩大人纷纷出动,因为将有一场露天电影。放映的地点在三支村的鼓楼前。前面是大马路,后面就是村庄。放的片子是纪录片《牛铃之声》(Old Partner),韩国导演李忠烈去年拍摄的作品,讲述一对农人夫妇和一头活了40岁的牛之间的故事。非常日常和平淡的故事,成本不到千万元(人民币),却在韩国掀起热潮,一共吸引了超过三百万人次的观众,票房高达一亿多人民币,也斩获包括釜山影展最佳纪录片在内的诸多大奖。这种晚上、这种地方,播放这样的电影再合适不过。再没有比本土的观众更能领会那种人与家畜、土地之间的感情的了。观众一路看,一路笑。观众席旁边有小摊,供应烤玉米、烤红薯、糖果和水,自己去那就是了。放映电影的是全南大学林业系的学生。这是他们每月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费用来自于国家的农林水产食品部和文化体育观光部。活动的内容,则除了放映电影,也帮助培训农民以及为当地整理作为旅游资源的主题和线索,以对外宣传。三支村有一条生态探访路,以前叫做“慢慢走的路”,全南大学的学生这次来,就是要对它进行重新整理。第二天,这队社会实践者,又出现在三支村的慢城委员会门口。那里有一栋刚盖好的新房屋,他们就在墙壁上作画——画上树干和树枝,完成后,再请当地村民来印上手掌印,作为树叶。他们受到沿海小城马山内的壁画村“堂山”的启发,那里所有向外的房屋墙壁上都有壁画和涂鸦,就是由大学设计系的师生创作。三支村位于全罗南道西面的潭阳郡。潭阳地区每年500万游客,但到三支村的人数并不多。春秋两季游人会更多一些,村庄早在16世纪就已形成,现在居住着大约500多位居民。视野开阔,田野之外就是山峦。乡村的景象就是它原本的样子,现在也没有什么改变,除了村口的房屋上画了一只蜗牛,那是“慢城联盟”的标志。非常古风的韩屋,围墙墙头上也有慢城的旗帜飘扬。2008年,三支村被指定为慢城中的一员。和这些保存完好的韩屋不无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昌平高氏传承下来的13栋传统房屋,韩国将其视为极其重要的生活文化遗产和古建筑遗产。高家人世代居住在此,可以追溯到四百年前。那时,原本在光州的高将军为了抗倭而搬到此地。1910-1945年,高家的后代为了保护贸易权,不让日本人抢走,又举起抗日大旗,高家还在当地兴办教育,给当地人教新学问(也就是英语)。此外,村中还有长达3600米的古老的石墙。沿着石墙走过,地下正在挖通河道——过去路面就是小溪流淌,后来被填平,现在则要回复原貌。村中还新建了制作昌平麦芽糖的传统作坊。这里的大米在全韩国闻名,以传统方式制作的麦芽糖则是当地的特产。此外还有韩果(韩式点心)、大酱、辣椒酱,也是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当地美味。而以上这些传统食品都可以亲自去体验,除此之外,还可以体验传统方式的印染。晚上,就住在传统韩屋民宿里吧,那是韩国人最爱的传统记忆。如果来得巧的话,每月第二周的周六有蜗牛市场,主要交易当地人的手工艺品、饮食、农产品等。而对于大部分韩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这种自己的出产,而不是进口产品。在韩屋三支村内有四家为接待慢城游客的民宿。四家民宿,每一家都有各自特色的慢食,以和“慢城”主题配合。有的主打酱料,有的主打茶道(比如说“在韩屋”),还有的是腌菜、泡菜,或者棉花糖。民俗的经营者都是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村民,羞怯得不敢看镜头。申彦宗、文贤贞夫妇俩的民宿叫做“梅花树家”,他们在院子里腌了一批大酱,还独创腌制的大蒜、蒜苗、西红柿、辣椒。“在韩屋”是三支村最大的一间民宿。一共有10间房,一次可以容纳35位客人。到8月旺季时,周末总是客满。客店有自己的网页,但是没有英文。有一次,老板接到西方客人的预订电话,他不懂英文,只好挂了电话,再请懂英文的人打回去。经营这家民宿的老板原来在起亚公司在当地设立的工厂上班,但他本人喜欢韩屋,实在太喜欢了,去年干脆辞掉工作和太太一起经营这家民宿。房子几乎用的都是天然材料。木头用的是片柏,并且全部是完整的原木。韩国有专门的木匠学校,传承房屋的制作。光州有一位木匠,已被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韩屋”就是请他来建造的。壁纸使用的是环保纸,窗户则使用韩纸。韩纸工艺特殊,可以保存1000年,不吸尘,还有利于保温。而屋檐的设计也有讲究:因为秋分阳光照射75度,春分25度,屋檐的角度要根据方位,刚好利于春秋阳光的进入。他们15年前买下这处韩屋,现在还有贷款要还。整间民宿的全部投资大约需要8-9亿韩币。母亲住在老家华顺,距此地15分钟,但她住的是洋房。而对于老板夫妇来说,韩屋带来的是一种安全感,是故乡和童年的感觉,处处天然,充满回忆。“韩国许多人到了三四十岁以后反而会喜欢韩屋。”附近还有一位德国人买了一栋韩屋。而民宿的老板夫妇,已经打算一辈子要住在这里了。为什么要加入慢城?我们在三支村的两天,正好碰上忠清南道的村长到这里学习,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他们的慢城经验。三支村慢城委员会的主任金哲中在会场上,向他们解说慢城的来历。1999年,麦当劳进入罗马。罗马人本来吃一顿饭要花上两个小时,他们自然强烈反对快餐。意大利有几位市长也开始联合提倡“慢走”,并且宣布自己的城市是“慢城”。慢城由此开始发展,主旨就是要反对过速的、反人性的现代城市发展,而提倡回归自然和人性的城市生活,真正关注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现在,慢城联盟已经发展成成熟的民间组织,并且指定了17个国家的123个城市或地方为慢城。要成为慢城,必须是人口5万名以下的中小城市,利用传统手工方法作业,保留地区固有的传统文化,且没有快餐店和大型超市,保有地区特产品的地方。韩国从2007年12月开始,在全罗南道有4个地方指定为慢城,现在一共有6处。一般来说,慢城反对快餐,因为快餐需求量过大,饲养牛用的是饲料而非草,更可能含有大量转基因食品,除了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对环境也是严重的威胁。三支村则因为有其麦芽糖、酱料、韩果等传统食品的传统制作(三支村所在的昌平面有三位制作慢食的名人:酱料名人、韩果名人和麦芽糖名人)、韩屋的保存、自有的慢节奏生活方式而入选慢城。慢城联盟本来是一个民间组织,但韩国政府会给予本国的慢城财政上的支持。韩国的小城市可以自行申请加入慢城联盟。最早,韩国的慢城组织曾对当地居民做过民意调查,结果有10%的人反对加入慢城,40%的人表示不关心,另外一半左右的人则表示赞同。这引发的是对另一个问题的讨论,即,为什么要加入慢城?自从三支村加入慢城之后,三支村乃至整个潭阳的游客都增加了。通过统计租借自行车的人数发现,当地的游客人数每年增加2倍。然而,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慢城,人们又担心会破坏当地人的生活。比如,也是慢城一员的曾岛,以前没有通大桥,基本是自足而封闭的,但交通便利以后,人们更方便进来,也有可能带来破坏。但是对于韩国来说,慢城实际上并不是以吸引游客、满足游客猎奇心理为目的,而是以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福利、提高生活质量为主。“发展观光也是为了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效益。”金哲中说。因此,三支村慢城委员会对当地居民做了一些培训,比如做酱和种植大米,为的是让他们能在吸引游客和商家来的时候,可以推出自己更受欢迎的产品。360年的酱下雨天,奇顺度的大酱今天没法再翻动了,但是她家门口排列成一大片的酱缸,看上去很有气势,而且有点野趣。今年62岁的奇顺度2008年被评为韩国的名人,编号为35号,她的专长是制作各种酱料。她的家族做酱已有360年的传统。那时许多韩国家庭都自己做酱,只有她家一直传承到现在。她的儿子正在高丽大学读食品工业研究,即将接续家族的传统。豆瓣酱、辣椒酱、酱油,是韩国食物最基本的三种酱。这些都在她的制作范围之内。在传统的基础上,她也研发出一些小小的改良,比如,在辣椒酱里加上草莓,让其口感带甜味且更浓郁。我们品尝她以麦芽糖做成的酱搭配年糕,相当美味,且能帮助消化。现在,韩国的现代、乐天超市都可以买到她制作的酱料,品牌为“高丽传统食品奇顺度”。她每年的收益达到15亿韩元。注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韩国人因此非常喜欢她的酱,年纪稍长的人则都说是传统的味道,日本人也很喜欢。韩国的酱比日本的酱更上乘,原因在于“发酵时间更长,要5-10年。”家里一共有700多口坛子。每年 12月奇顺度集中制作一次。方法大致如下,黄豆收成后煮好,做成泥,捏成块,用稻草捆绑,放2个月等其长霉,然后泡在盐水里,盐水的浓度比较难掌握,一般是将鸡蛋放进、刚浮起来的程度正好,之后开始晒酱,每天打开看发酵的程度,适当翻弄。韩国的电视新闻,包括YTN、KBS经常会来报道,尤其是收成的时候。有家族秘方吗?有。但奇顺度说得很大方,没有要保密的意思,就是水和竹盐,水是150米之下的岩石中出来的水,盐是竹盐,再要说秘方,那就是她的经验和功夫。现在人们可以在网上买到她的酱,网站由当地政府帮助建立。对很多当地的农作物,政府也有同样的协助。我们已经知道,韩国人对于自己的产品总是大力支持的。无烟无污染,有滩涂有盐世界上还有没有污染的海域吗?有,但很可能为数不多。曾岛可以算其中之一。在进入曾岛的入海口,有渔船停靠岸边,全罗南道的几名公务员结伴在此钓鱼。这里没什么人打扰,他们准备了啤酒和清酒,即将展开一整天的海上时光。钓上来的鱼,用辣椒酱和芥末做调料,就是一道上等的料理。曾岛位于全罗南道新安郡境内,由1004个岛屿组成,是韩国著名的生态观光地, 2008年又被指定为慢城,它主打的是它清澈的大海、碧绿的陆地,以及横亘在中间的沙滩和滩涂,而这些天赐的财富决定了它拥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一系列优势。岛屿面积不大,往岛内走,很快就会看到太平盐田,这是韩国最大的盐产地。围海造田而成的盐田和农地井然有序地展开。这是岛上最大的产业之一,除此之外,曾岛也是一座小渔村,鱼类丰富,岛上则有26%的人口从事渔业活动。据统计,曾岛上共有14个村庄,2万多人口,56家民宿,以及117个餐厅。这些都是和慢城计划相配套的。他们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不久之前慢城国际总会就在这里举行。意大利的市长团来过曾岛两次,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6月,有50多位市长前来访问。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曾岛一共接待了30万游客,今年的数字预计将更多,8月中的一天涌入了1万多名,当地担心这个人数过多:大量游客的涌入,会破坏它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原貌,而当地人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当地政府以及慢城机构显然已经考虑到了上述的问题。和潭阳三支村一样,曾岛也注重当地居民的参与,一为保护他们居住在其中的自然环境,二为增加当地居民的福利和利益。因此,政府协助当地居民改造民宿以及家里的庭院,赞助电瓶车,建餐厅。村民如有更多需要,还可自行商议后向文化观光局提出。另外,岛上已经规定,不会设立娱乐设施(比如蹦极之类),而以自然景观取胜,也保证岛上的纯粹。并且他们的发展已经按照时间表一步一步地进行:2009年5月26日加入世界遗产生态保护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生物多样性保全地区。2009年7月1日所有居民都开始使用亲环境的洗洁精。将来,岛上将拒绝汽车,只允许电动车,使用亲环境的农业培育方式,比如不用化肥。目前岛上已经全面禁烟。身兼生态馆馆长的曾岛慢城事务局长金荣峰告诉我们,曾岛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是:1.无公害无污染;2.每个季节都有优良的农产品;3.保存传统文化,与人分享;4.慢慢地生活,把岛屿保存完好地传给后代。滩涂的快乐世界上有三种滩涂:以沙滩为主的、以泥为主的以及混合的。4000年才能形成滩涂的地貌,并且还需要有三个条件:有大量的泥、土地平坦、涨潮退潮的速度快。韩国南部西部就有很多滩涂。而全世界只有五个地方有滩涂,包括英国、荷兰、德国、丹麦间的海域;日本九州岛;而中国有许多滩涂因为围海造田消失了。曾岛所在地域的滩涂也受到中国的影响,因为黄河水的泥沙顺着海流过来,并影响到日本。至于地球和人类为什么需要滩涂?一则为海洋生物提供养分,二则减轻台风,三还可以净化污水。这是我在曾岛的滩涂生物展示馆学来得。尽管看上去有点枯燥,但你身临其境后就会察觉到趣味盎然。这是韩国规模最大的滩涂展示馆,地下1层,地上3层,其中还有滩涂体验学习室,2006年开馆。展示馆设计得相当周全。从滩涂的形成过程到韩国的各种滩涂景象,以及在滩涂上栖息的多种生物等都展示得非常清楚,展示馆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博物馆。在体验展示馆里,还可以倾听潮汐涌退时的动听声音,以及可以概况性介绍滩涂生态世界的展示设施。馆内还设有单独的区域,展示1976年在曾岛海岸前水域中发现的600多年前的各种宝贵遗物共2万3千余件。稍后,在午后的阳光下,我们就真的身陷滩涂了。我们手拉手,闭上眼睛,跟随向导,在泥地里一个脚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泥沼直没膝盖,脚底的质感则相当奇特,又有趣又感到轻微的恐惧。睁开眼,发现我深陷于距离陆地遥远的沼泽当中,只能大声惊呼,这太过瘾了!头上有一座木桥,这是韩国首座跨海大桥,长达470m,全采用木质材料建造,有人在上面漫步和看滩涂地里的人的笑话。日落时就可以看汐水退去。夜再深一点,曾岛上空的苍穹就洒满了密密的星辰。弹涂鱼在沙滩上很容易见到。涨潮时,海水会漫过桥面。退潮后,弹涂鱼就会在沙滩上冒出来。玩累了可以在沙滩尽头的小公园里稍事休息。 另外还有韩国独一无二滩涂庆典“新安岛滩涂庆典”。每年8月份在曾岛的羽田海水浴场举办。庆典最初是传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知识,宣传以从滩涂上采集的海泥为材料制作的化妆品而举办的,始于1998年。庆典期间,会在滩涂上举行马拉松、沙滩足球、海泳等比赛,并举办海泥体验、太平盐田体验、挖白蛤、钓弹白虾体验等活动,还有从滩涂化妆大游行到沙滩按摩浴、海水桑拿、海盐蒸汽浴等。各种公演庆典也会在以大海为背景的辽阔舞台上精彩上演。新安郡的特产和乡土美食销售将为活动更添乐趣。滩涂展示馆OH/ am09:00~pm17:00,星期一休馆A/全罗南道新安郡曾岛面羽田里77号 T/ +82 61 275 8400门票:2000韩元韩国最好的盐盐对于慢城也很重要,因为所有的饮食都是从好的盐开始。除了滩涂之外,盐田是曾岛最大的财富。曾岛生产的海盐和一般的化学盐大不一样,富含矿物质,而且味道鲜美,有的在制作时还加入了海草等材料,更加利于人体健康,韩国人视为珍宝,每到这里都要大袋大袋地采购。1953年建成的太平盐田是韩国规模最大的单一盐田,并已登录为近代文化遗产。盐田占据了曾岛和旁边的大草岛之间的大片沙滩,面积达462万㎡,67个海盐仓库连成一片,延绵达3公里长,就像一方浅海。而盐田附近的农舍、浴场、办公室依次排列,还保存着韩国传统渔村的风貌。太平盐田每年可生产1.5万吨天日盐,占到韩国总产量的70%。因为它亲环境的生产工艺,太平盐田也加入了慢城联盟,这是亚洲唯一一家加入的企业。所谓天日盐,是将海水围起来后,利用天然的光照、风吹等手段(传统做法是用火煮干),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而制成的。世界上最贵的盐法国盖朗德(音)盐,就是采用同样的生产方式。对于制盐,曾岛的天然优势在于:本地有大量滩涂,因为涨潮退潮快,留下的营养成分也多。盐田的周围生长了大量的盐草,当地人过去总把它当杂草拔掉,现在他们不再这么做,因为有专业人员教导他们关于它的好处:过滤掉盐分中的渣滓杂质,并且还可以从中提炼出盐来。太平盐田的生产周期一般从4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底。21道工序,每道都有不同的人负责。一共有150位当地工人参与到整个制作过程。每年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盐,都要举行祭拜仪式,供奉给土地神,而从3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中旬,游客还可以亲身参与制盐的体验,每人可以带走1公斤亲手制作的海盐。太平盐田旁则是盐博物馆及餐厅。博物馆由过去保存海盐的仓库改造而成,部分墙面装饰着韩国水彩中的水墨画,使这里看起来恰似一处高雅的美术馆,展示包括天日盐在内的全世界各种盐的制作过程,还配有照片和模型,以及用盐铺设出来的可爱图案。餐厅则更加出人意表。你想象不到在看上去显得简陋粗犷的盐田区域,还会有这样一家低调但韵味十足的餐厅。菜式都很高档,并且食材有城市中尝不到的新鲜滋味,但是人均消费折合人民币150元左右,性价比够高。当天,我们看到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夫人也在这家餐厅用餐,餐后她在随从的簇拥下,去餐厅的浴室进行盐浴。盐田体验活动要提前3天通过电话或网络联系。体验费用19岁以上是7000韩元,19岁以下是6000韩元。盐田体验活动有观览盐博物馆、漫步盐田沙滩路、盐田生活体验、参观盐仓、游览盐田湿地、到访盐销售场等。盐博物馆OH / am09:00~pm18:00,每周从星期二下午2点到星期三休息,1月休息1天T/ +82 61 275 0829WS/saltmuseum.org (韩)